❶ 電子音樂的詳細解釋
延伸科普電音是什麼:【電音總是錯誤稱為叫成DJ】
必須再次強調DJ只是職業不是音樂風格,下面說的電音也都不應該被錯誤叫成DJ。我們在夜店聽到的音樂都是電音,但電音絕非只出現在夜店。這兩點不能劃等號。被大量的土嗨錯誤叫成DJ的那些音樂就是電音,不過多為土嗨電音,不能代表我們電音愛好者真正聽的電音,因為那些會被土嗨錯誤叫成DJ的電音,我們根本不聽。但不得不承認雖然是土嗨電音,也仍然屬於電音。因為無論如何DJ都不是音樂,只是職業。
電子音樂(Electronic Music),簡稱電音、電子樂。廣義而言,只要是使用電子音色所創造的音樂,都可屬之。任何以電子合成器、效果器、電腦音樂軟體、鼓機等「樂器」所產生的電子聲響,都可合理地稱為電子音樂。電子音樂包括涉科技(Techno)、出神(Trance)等種類的樂曲。電子音樂,其范圍相當廣泛,電影配樂、廣告配樂,某些流行歌、搖滾樂中都經常會出現,只是常人不易發覺。國內經常會把電子音樂說成是DJ音樂,但這是錯誤的叫法。如果你真的想了解電音,夜店裡的電音是最快的初步了解方式,其次就是聽一些真正好的電音,讓電音愛好者給你推薦,而不是隨便網路。因為你那樣只會搜到土嗨音樂,要麼就是搜到一堆把電音錯誤叫成DJ的土嗨到極致的土嗨音樂。
電子音樂和電子舞曲(EDM)的區別:電子音樂是所有電子的音樂,而電子舞曲是作為商業舞曲的電子音樂,或將字面差別理解為電子跳舞音樂。電子舞曲屬於電子音樂,但電子音樂不全是電子舞曲。國內似乎沒有一篇帖子或者其它什麼文字內容能真正描述電子音樂和電子舞曲的區別的。開頭見山詳細解釋。電子音樂≈電子舞曲,但是不完全等於。它們的確也有一個dance的區別。從外國專業角度判斷,電子音樂和電子舞曲的區別在於,能用來使人想跳舞的電子音樂都叫電子舞曲。當然從詞彙上看,電子音樂和電子舞曲的確不一樣。字面上理解是所有電子音色的音樂都叫電子音樂,而能用來跳舞場合使用的電子音樂就叫電子舞曲。所以顯然電子舞曲根本沒有硬性標准,而電子音樂就有極為廣義的標准和涉及到其它曲風的「電子音樂的音色」融入了。從一些對電子舞曲和電子音樂的區別的國內外的帖子(小編看過很多國內國外對電子音樂和電子舞曲的區別的爭議,主要還是看西方的認知)來看。電子舞曲有點像我們中國人說的商業舞曲,商業舞曲最容易理解為商業化的電子音樂,而這個商業化就在小編這里解釋起來就很簡單了。所謂的「商業」和「用於跳舞場合」其實是非常非常接近的意思。國人說的「商業」其實就是「跳舞場合」,所以所謂的「商業舞曲」完完全全可以理解為「商業化使人跳舞的電子音樂」也就是「電子舞曲」里這個「用於跳舞場合」的意思。這一點國內似乎很少人能把電子音樂和電子舞曲真正分清楚,當然如果你到國外查閱它們兩個有什麼區別,其實就可以一眼點醒夢中人了。所有可以用來跳舞場合的電子音樂都算電子舞曲,這個「DANCE」也就完全可以被理解清楚了。而國人們所說的「商業舞曲」這個商業也就可以理解為「跳舞場合」了,一切都順理成章。這個我必須承認以前我從來都分不清電子舞曲和電子音樂有區別,這一段完完全全是問黃柏鈞dy問出來的。並不反對電子舞曲這個商業化跳舞需求的存在,只希望大家別再把電音錯誤叫成DJ。這是我對黃柏鈞dy最最最贊成的觀點。從廣義上來說,電子樂這個詞可以指很多的音樂類型,因為電子樂器的使用變得越來越普遍了,而且很多80年代後期的跳舞音樂都是電子樂。只要是使用電子樂器音色所創造的音樂,都可屬之。任何以電子合成器、效果器、電腦音樂軟體、鼓機等「電子樂器」所產生的電子音色的音樂,都可合理地稱為電子音樂。。實際上國人很多會把電音錯誤叫成DJ是個非常離譜的行為,DJ只是職業不是音樂。另外,電子舞曲和舞曲也是絕對不能劃等號的。
從廣義上來說,電子樂這個詞可以指很多的音樂類型,因為電子樂器的使用變得越來越普遍了,而且很多80年代後期的跳舞音樂都是電子樂。只要是使用電子樂器音色所創造的音樂,都可屬之。任何以電子合成器、效果器、電腦音樂軟體、鼓機等「電子樂器」所產生的電子音色的音樂,都可合理地稱為電子音樂。實際上國人很多會把電音錯誤叫成DJ是個非常離譜的行為,DJ只是職業不是音樂。
電子音樂包括指涉科技(Techno)、出神(Trance)等種類的樂曲。然而事實上,只要是使用電子樂器音色所創造的音樂,都可屬之。任何以電子合成器、效果器、電腦音樂軟體、鼓機等「電子樂器」所產生的電子音色的音樂,都可合理地稱為電子音樂。甚至是只是使用電子放大器(amplifier)的爵士樂與民歌,也可以是電音。
其實電子樂這個詞可以指很多的音樂類型,因為電子樂器的使用變的越來越普遍了,而且很多80年代後期的跳舞音樂都是電子的。電子音樂,其范圍相當廣泛,電影配樂、廣告配樂,甚至某些流行歌、搖滾樂與交響樂中都會出現,只是常人不易發覺。
而純電子音樂的風格幾乎涵蓋了所有的音樂類型,在電子音樂當中有優美的音樂,帶感的舞曲,抒情的旋律,叛逆的節奏和正能量的篇章,電子音樂通過不同音色的合成交織出了不同的色彩,讓每個人都對電音有著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電音是音樂風格,不應該被錯誤叫成DJ是無可爭議的。DJ是職業,它兩者不可能被統一叫法,更不能被混淆。
電子音樂(Electronicmusic,也稱TECHML),簡稱電音、電子樂。
20世紀50年代興起的一種新音樂。1951年西德科隆廣播電台最初進行電子音樂試驗,而影響最大的是西德的斯托克豪森,他於1954年製作了《習作Ⅰ、Ⅱ》並灌成唱片。以後電子音樂開始流行。電子音樂的製作,是用電子技術獲得各種音源。它用正弦波造成無泛音的即所謂的純音。或用打擊樂器、嘈雜樂器發出的雜器發出的雜音,也用人聲和具體音樂相結合,通過聲音濾波器和反響設備,使之變形、變質、變數,再經其它電子儀器和錄音技術加以剪結處理,使之再生、復合,組成作品。在50年代前期,電子音樂是經過計算後才製作的。50年代末產生的電子音樂合成器,可以直接控制音調、節奏、力度和音色,製作者選擇應用電鈕就能產生各種奇妙的音樂。
電子樂器可以模仿各種樂器發出的聲音,要模仿的逼真,其關鍵是要電子樂器所發出的聲音,要與模仿樂器發出的聲音的音色特徵盡可能的一致跟一般的電器的材質、發聲原理都不同 為主的VST Plugin 由軟體模擬的混音器及各種效果器Reverb混響,Chrous合聲,EQ 均衡等效果器,真空管音箱模擬TUBE AMP 延遲 Delay,以及其他各種模擬效果器Pitch,Wah-Wah....用來替代早期的各種錄音效果器. 音序器Sequencer,早期用來記載音符時值及力度,速度及其他控制數位訊號的機器,現代亦由軟體模擬取代. 多軌錄音器Multitrack Recording Machine,也由軟體所取代.成為在電腦上使用硬碟紀錄錄音音軌資料. 早期的混音器(Mixer)現代亦由軟體所取代. 軟體模擬機器,在電腦屏幕上由視窗化的GUI介面,使用者可以再操作時看到與實體機器一樣的外觀和類似的操作方法. 並無不同. 合成器(Synthizer),鼓組音源(Drum)的其他插件,用來取代早期硬體機器的音源器,合成器.MIDI介面的各種樂器將可簡單的接上電腦直接彈奏或打擊並且簡易的錄制下來編修存檔.麥克風前級及壓縮限制器現代亦由軟體模擬所取代。
電音音樂包含了上百種曲風,例如:house、trap、trance、techno、bstep、disco、jungle、rave、electropop、hardstyle、wonky、future bass等許多許多許多許多(小編估計有幾百種)。最大眾化的是house、trap、bstep、trance。這里小編不對曲風進行一一解釋了。因為太復雜了。強調一下現在國內外都非常流行的mashup不能算是曲風,mashup只是一種特殊的混音方式。多為采樣或剪取其它音樂的片段融入到一首音樂中。可以是兩首結合,也可以是N首。電子音樂最早為一個獨立的曲風,後面分支為各類電子音樂,而且各曲風之間產生了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分支或者結合的曲風,這些曲風都屬於電子音樂。大多曲風都來源於其它曲風的結合或者分支,甚至2種你覺得完全不同的曲風它們也可能是另外一方分支出來的。你只要知道電音是音樂風格,而且是音樂風格的一個大類。旗下包含了上百種曲風就可以了。在曲風這一塊強調一下,雖然電音分支了幾百種曲風,但是沒有慢搖這種曲風,慢搖就是個土嗨的叫法。當然電音的曲風你要接著了解的話自己去問黃柏鈞dy吧,小編對土嗨沒有太大關心。往嗨了聽,國內一些把電音錯誤叫成DJ的藝人的音樂我不聽。因為這代表是劣質製作人。曲風如果要擴張解釋的話幾萬個字都不夠。擴展解釋電音是什麼完全是為了讓土嗨聽懂為什麼DJ只是職業不是音樂風格,為什麼那些音樂叫電音卻被你們這些土嗨錯誤叫成DJ這件事是錯誤。本新聞還是圍繞著土嗨的大量惡劣特質來描述的。大多數電子音樂的曲風都是由其它曲風結合或者分支出來的。電子音樂最早是一個獨立的曲風,後面才有了分支。這些分支都是某些曲風結合了一些其它曲風或者修改了某個特點去分支出來的。所以現在電子音樂更多的是這些曲風的總稱,當然同時也是獨立曲風。電音過於復雜地旗下曲風不建議新手深入研究,因為你根本沒法研究完。但是至少你要認知到DJ不是音樂風格,而是職業。那些音樂叫電音才對,不是DJ。
而DJ單純只是職業,DJ和電音的關系就是。知名DJ們很多同時也是音樂製作人。它們製作出電子音樂,而且在夜店、PARTY等場所播放電子音樂。DJ是職業,而電音是音樂風格。不過是土嗨們把電音錯誤叫成了DJ,才讓很多人分不清楚,搞出了笑話。職業和音樂要分清。
❷ 如何看待國內電音跟國外電音的風格
我感覺國外的電音(主要是西方國家和日本)是錯綜復雜有層次感的聽覺體驗,能讓你的大腦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讓你顱內高潮、頭皮發麻、手臂起雞皮。而國內農村非主流欣賞的電音都是簡單單純而且死板的動次打次。但是一般對音樂不感興趣的人分不清兩者的區別。我想說這兩種音樂的聽感對於我來說真的是高低立判的。中國的物質方面發展得很好,但是感覺藝術精神層面,遠遠沒有物質的發展速度快。
❸ 中國的電子音樂為什麼出不了好的作品
歐美在電子樂方面的發展要比中國早很多年,中國在這方面還不是非常的成熟。
❹ 為什麼中國的電子音樂發展不是很好呢
國情啊,喜歡音樂的孩子基本都被逼著學習了,家長認為搞音樂不務正業,沒出息,這就是最大原因。
❺ 為什麼中國的dj電子音樂這么傻沒有國外的好聽沒David Guetta他們好總感覺沒有創意性
中國的DJ電子音樂發展比較慢啊、加上長期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人們的思想還不是都能接受那些音樂的。我們中國人溫和的性格,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那種喧鬧音樂的。中國不是電子音樂的發源地、創新意識也不是多麼強。所以中國的DJ電子音樂發展比較慢、音樂也不如國外的啦
❻ 為什麼中國電子音樂不火
電音在國內確實缺乏正確的大眾認知,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很多人對電音有一種根植於心的誤解。
都8102年,還有很多人覺得DJ是一種音樂類型、EDM就是電音的全部、電音就是土嗨,個人有點不理解這樣的想法是從哪裡來的。「嗨」確實是電音的一種特質和氛圍特點,但是並不能cover住電音的所有,電音也分為很多種類型,Disco、House、Techno、bstep、future bass等等等等,每一種風格都有獨特的方式能讓電音具象化,讓聽眾親身感受到它的tempo和melody。
以上這是其一,私認為這除了和大眾本身的音樂欣賞水平有關之外,沒有正確的人或者是活動來普及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國外的電音為什麼火?不僅僅是因為外國人對現代音樂的追捧,也是因為從音樂節主辦方,DJ,再到痴迷於電音的Raver,都是很好的電音推廣者,再反觀中國的市場,確實電音節、DJ越來越多,但目前為止都是小眾范圍,缺乏一個契機讓電音像國外一樣,變成大眾音樂。
之前確實有人想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蓋世音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算是第一檔推廣電音的節目,一定程度上增強的大眾對電音的認知,雖然最後結果差強人意。馬上要播出的《即刻電音》,因為還沒有開播,暫且不能斷定,但是國內很多比較知名的電音人都去了,有當導師的(好像節目裡面是叫主理人,我記得之前Duck Man電板鴨發過一篇微博,說是電音圈裡介紹廠牌老闆,或者一張DJ MIX專輯,或者藝人操刀的精選專輯,都喜歡用「主理人」,這個詞更定義了DJ而非Procer的概念,避免了過度把參與人員捧得太權威,看來節目還是做了功課的),也有當選手的,分為了很多流派,每個人的風格也很多元化,選手質量都還不錯,能不能讓電音像嘻哈那樣爆火就看節目怎麼操作了,畢竟在我心裏面其實火不火都不要緊,只要節目認認真真,走心的推廣,讓大眾認識到真正的電音就足夠了。
❼ 為什麼電子音樂在國內發展不起來
主要是因為中國人在聽音樂的時候習慣於聽旋律和歌詞,除非他們是專業人士,他們沒有聽音樂的習慣。許多人聽這首歌是為了能唱它。
雖然很多時候我們覺得電子音樂很庸俗,那是因為中國製造好的電子音樂太少了,大部分是DJ土壤hi。圈子還是太小了。
等大家慢慢發展起 party 的興趣,建立起健康的舞池文化,EDM 自然就有了土壤。
至於 IDM 一類聆聽型電子音樂,要麼本來就是沖著高端小眾去的,要麼就被劃拉到流行而不算電子了……
❽ 為什麼電子音樂在中國得不到很好的發展
主要還是因為中國人聽音樂的時候太習慣於聽旋律和歌詞了,除非是專業人士,沒有聽編曲的習慣。很多人聽歌的目的是為了能唱出來,可以在KTV裝裝逼。而電子音樂沒法唱出來,所以就沒法在大眾范圍內流傳。電子音樂的靈魂在音色和律動,而人聲往往就是一小段采樣進行反復。很多EDM都只有一兩句歌詞,時不時在段落過渡的時候出現一下。電子音樂的旋律和和聲往往也比較單調,也是在進行大量的反復。對於一個只關注歌詞和旋律的典型中國聽眾而言,這樣的音樂非常無聊,沒有能夠吸引他的地方。
所以為什麼對於電子音樂,要麼不聽,要麼就是發燒友。一般聽到發燒友這個級別了,也會自己嘗試著用編曲軟體製作一些電子音樂了,對音色和律動的魔力也有了較深的了解,能聽出為什麼外行聽起來同樣是動次動次,有的就很牛逼,有的就純粹是土嗨。要想聽懂電子音樂,就必須有能力欣賞裡面每個音軌,每個音色,每個節奏型,而不是停留在整體的主觀感覺上面。欣賞電子音樂的門檻比較高。雖然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電子音樂很俗,那是因為中國做得好的電子音樂實在是太少了,大部分都是DJ土嗨。這個圈子還是太小眾了。EDM最主要的功能不是用來聽的,而是用來跳的。
❾ 為什麼中國不喜歡電音
並不是不喜歡電音,而是國內的電音進入的晚,電音的人才還不是很多,且電音的風格類型很多,主流音樂界暫時沒有完全接受電音,還有一點是國人因為與外國人從小受到的教育不同,思維模式、創造性都有所不同,電音產生以來的所有風格類型都是歐美年輕人創造出來的,並且幾乎每年都有變化,國內即使要學也有點跟不上。不過電音在國外雖然很受年輕人歡迎,也只是在近些年才逐漸被主流音樂接納,再向世界各國蔓延的,2000年以後,隨著互聯網在國內的發展,和80後對歐美流行音樂的推介,國內才在近20年中對電音有所了解,要想進入主流音樂圈,可能還需要些時日。近幾年主流音樂圈已經開始接納電音,一些音樂人和歌手也嘗試做電音,比如尚雯婕偏向於電音,相信再有幾年,我國的電音也會崛起的。
❿ 中國的電子音樂發展前景是怎樣的
還不成熟,與人差距較大~
別說電子音樂,這樣在國人眼裡略顯先鋒的音樂類型,就是搖滾也不行啊,拼了多少年,才火起來個謝天笑~
就算是比大陸發展好一點的香港,劉以達,不也一個勁在電影里玩反串么~
……
希望在人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