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二戰中國兵人怎麼這么少

二戰中國兵人怎麼這么少

發布時間:2022-09-09 03:36:04

1. 二戰時,日軍里的士兵是中國人多還是日本人多-

你說的如果包括偽軍的話,可能中國人多,
如果是日軍中肯定沒有日本人多,只有少量台灣人(當時日本已經殖民統治台灣很多年),
據日本厚生省統計,至日本投降時止,總計80433名台灣青壯年應征加入日本軍隊,成為一線戰斗人員。(不知數字是否准確)
至於日軍中有沒有東北籍的士兵就不太清楚了(聽有人說有,有人說沒有),估計就是由也不會太多。

日軍中倒是有很多朝鮮人(原因跟台灣一樣,也是早就是日本殖民地了)
根據日本勞動厚生省統計,朝鮮籍日本兵共24萬2341人,其中有2萬2182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亡,戰後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列為B、C級戰犯有148人,其中23人被判處死刑。
——這個數據顯然過少了

而根據日本防衛廳1973年統計,在約250萬侵華日軍中共有朝鮮籍士兵160萬,
另外在偽"滿州國"軍中有38萬。
——這還不算隨軍的「民夫」,太平洋戰場也沒有統計

2. 二戰中國為什麼那麼弱

1,首先,清政府長期積弱,落後,導致軍事水平嚴重滯後。
2,民國政府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統一全國,特別是軍事力量,還有很多軍閥存在。最有名的就是張學良東北易幟,記得小時候的歷史課的點評是:實現了民國名義上統一全國。
3,二戰,無論是開始,還是德國,到日本,最大特色是閃擊戰。用大量的財力,購買美國的軍火,直接造成很多國家迅速淪陷。當然還有美國的壯大。所以,二戰期間,日本國內也是非常被動,沒錢啊。入侵中國時,第一件事,搶奪黃金,銀行。

3. 為什麼二戰中國戰區傷亡比蘇德少那麼多

必須更正一點,在第二世界大戰中,中國付出了巨大代價,中國的傷亡絕不會比蘇德少,間接傷亡甚至還在蘇德之上。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直接死於戰爭及與戰爭相關原因(如因戰爭導致的災害、飢饉、缺醫少葯、傳染病蔓延、徵兵、徵募勞工、屠殺等)的人約為7000萬(歐非戰場約佔三分之二,歐非戰場死亡人員中的三分之一是死於納粹集中營或是被納粹集體屠殺、虐殺的,佔二戰中遭交戰各方刻意屠殺、虐殺的平民及戰俘總數的80%以上)。
在這7000萬人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佔2660萬(1941年-1945年,軍人佔35%,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方面因戰爭造成的傷病人數也是及其巨大的,僅在冊軍人的傷病累計數便高達1830多萬人次),中國約佔1800萬人(1937年-1945年,其中軍人約佔15%,另外因戰爭造成的傷病者累計約1600萬人次,因此傷亡累計約為3500萬人)。
二戰中國戰場,即抗日戰戰場,據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國民政府軍作戰傷亡322萬7926人、病亡42萬2479人,總計損失365萬0465人,《中共抗日部隊發展史略》記載中共抗日部隊人員損失共計58萬4267人,其中傷29萬0467人、亡16萬0603人、被俘4萬5989人、失蹤8萬7208人。中國平民則約有900萬死於戰火,另有800萬平民死於其他因素,9500萬人成為難民。中國在戰爭中所承受的損失極大,按1945年貨幣折算,約為6500億美金。另有估計中國抗戰直接人口損失可累計之估計數為2062萬人,合可累計之戰爭直接傷殘人口,軍民傷亡最低限為3480萬人;同時,還有估計認為,中國抗戰直接傷亡人口合計可能在4100萬上,合戰時失蹤被俘等項數字,戰爭直接給中國造成的死亡、傷殘及失蹤等項人口損失共計超過4500萬人;而從人口損失的角度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損失總數應在5000萬人以上。

4. 二戰時期,日軍兵力有900萬,為啥只在中國投入了280萬

二戰時期,日本兵力有900萬,但它在東南亞還投入了很多兵力,所以,投入到中國戰場的約有280萬。但累計在華投入兵力是450萬

一、二戰中,日本角色

總結:

當時中國是亞洲的主戰場,拖住了日本的大本分兵力,也消滅了很多日本的有生力量。日本雖然在華兵力一直沒超過300萬,但累計在華投入兵力是四百五十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英國等也對日宣戰,讓日本不得不抽調大部分兵力到太平洋戰場上。戰線拉得太長,沒有足夠的兵力和財政支出、後勤補給,這也是日軍最後全面敗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5. 二戰時蘇聯士兵死亡將近900萬人,中國士兵死亡148萬人,為什麼蘇聯死的士兵比中國多那麼多

從幾個方面可以說,第一,斯大林的大清洗,5個元帥槍斃了3個,15個大將槍斃15個,57個軍長槍斃50個,110個師長槍斃87個,397名旅長槍斃220個,456個團長槍斃401個,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場戰爭可以造成指揮官這樣的傷亡,但斯大林做到了,這樣的軍隊幾乎是沒有任何有效的指揮,所以戰鬥力可想而知。第二,戰爭的慘烈度與強度不是中國戰場可以相比的,蘇聯是正面和德國硬剛,鋼鐵洪流硬懟,動輒雙方都是百萬級的大型戰役,舉個例子,第一次明斯克戰役,蘇聯有290000名士兵被俘、50000名士兵失蹤、80000名士兵戰死,1500門大炮及2500輛坦克被擊毀,有250000名蘇聯士兵沖出了包圍圈,基輔戰役,蘇聯參戰85萬人,德國50萬人,斯摩棱斯克戰役蘇軍約45萬餘人被俘,戰爭的慘烈程度更可怕在這樣一場戰役中,德軍有21個師被完全消滅,連番號都沒留下來,斯大林格勒的巷戰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我們佔領了廚房,但客廳還在敵人的手裡
烏拉~

6. 為什麼在二戰中國那麼弱

提起二戰大家都知道那個時期的祖國可以說是最虛弱的時候了,但是當時的祖國為什麼如此落後呢?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們國家的重工業是非常的落後的,這就是使得我國無法大規模的製造武器,就導致祖國的部隊在戰場上處於劣勢。

不過在二戰結束之後,中國也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工業基礎非常的薄弱。為此祖國便大力的進行工業化的推進,當時世界各國都在發展自己的工業實力。不愧餘力的發展直到現在才有我們強大的祖國。

7. 為什麼二戰時中國人口有四萬萬,但軍隊人數遠不及日本

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但並未引領中國走上一條康莊大道。列強長期的侵略與剝奪使得中國以變的千瘡百孔。在這種社會狀態之下,想要快速建立起自己的軍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供養軍隊需要大量的經濟投入,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訓練設施,更或者是軍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需要大量的金錢來維持,因而當時的中國確實沒辦法供養太多的軍隊,這是造成中國軍隊數量少的一個主要因素。

除此之外,中國落後的工業水平也嚴重影響了軍隊的發展。在當時中國軍隊的前進全靠軍人兩條腿走,無論是多麼遠的距離都只能步行過去,這嚴重影響了作戰計劃。要知道當時日軍擁有大量的軍用汽車,兵力傳送速度快中國軍隊不止一星半點。過慢的行軍速度往往使中國軍隊貽誤戰機。

另外,兵役制度也是中國兵力過少的原因。當時的中國剛剛脫離落後的封建制度,站在近代化的門前,各個方面都還剛剛起步,兵役制度也還有待完善。而當時的日本,除了常備部隊以外,還建立了完全的後備部隊制度,共分為預備役、後備役和兩級補充兵。可謂是兵力充足制度完善。
說到日本的兵役制度,就不得不提到這個制度的不足之處。隨著戰爭進入白熱化,戰場上犧牲的軍人越來越多,兵力下降急需補充。這時日本統治者只能回國重新徵募士兵,由於青壯年早已加入部隊,國內只剩下年幼的少年和年老的老年人,迫不得已之下,日軍招募了大量少年軍人,組成了一隻娃娃軍。軍人年紀過小也大大影響了日軍的戰鬥力,在大國的打壓之下,日軍最終只能選擇投降。

由此可見,沒有大量的人口做後盾,軍隊建設很難有太大的上升空間。

8. 二戰日本打中國大概出動了多少兵

二戰前,日本最開始有近150萬軍隊,駐防東北,最開始是打算與德國東西夾擊蘇聯的,結果

日本背信棄義,沒有對蘇聯開戰,但是在二戰時期在中國作戰的軍隊有100萬,當時駐防的關東軍一

部分被分到了南亞地區,在泰國、柬埔寨、緬甸等國家與美國英國進行戰爭。後期由於戰線吃緊,

又從中國戰場調到南亞近30萬。但是留在中國的也是一線部隊,可不是什麼雜牌軍。而留守在東三

省的關東軍有兩萬多人防禦蘇聯。

後來這些關東軍被蘇聯軍隊消滅,可是這些關東軍遠非二戰前的關東軍或最開始侵華的關東軍

了。這些關東軍是後期從日本國土裡重新調派過去的,很多是新兵,即便這樣,蘇聯進攻關東軍的

時候,在火力、裝備、人數上占盡優勢的時候,蘇聯傷亡也是挺大的。

不要以為當時的蘇聯軍隊多麼厲害,當時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什麼大戰役中,蘇聯傷亡比德軍

多多了,蘇聯的每一次戰役都是用士兵的屍體堆出來的。

9. 二戰日本900萬兵力,為何在中國戰場投入不到三分之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作為亞洲的主戰場之一遭受到了巨大的傷害。日本人在中國不斷的侵略和掠奪資源,不僅妄圖侵佔中國,甚至想要稱霸世界。日本這個帝國主義國家是十分危險的,早在唐朝日本就曾經派遣隊伍來向中國學習先進文化,中國作為處於世界之巔的大國很友善的幫助了鄰國日本,日本也因此走上了發展的道路,可是沒想到等日本人在回到中國的時候居然是以侵略者的身份。

越到戰爭後期,需要的財務支出和兵力就越多,日本明顯開始有些力不從心了。珍珠港事件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急於求成的日本人最終把手伸向了珍珠港說明日本以戰養戰的作戰方式已經窮途末路了。我國的軍隊頻繁使用游擊戰術讓日本人搶奪的行為無法成功,這不僅牽制住了日本兵力,也削減了日本兵的戰鬥力。不是日本不重視中國而不派兵,而是日本已經無法支撐如此之大的軍事開銷了。

10. 詢問一下二戰時期中國和日本部隊人數問題

其陸軍常備主力師團(師)下轄有兩個步兵旅團(旅),每個步兵旅團(約7700人)下轄兩個步兵聯隊(團),每個步兵聯隊(約3870人)下轄三個步兵大隊(營),每個步兵大隊(約1215人)下轄四個步兵中隊(連)和一個重機槍中隊,每個步兵中隊(約250人)下轄三個小隊(排),每個小隊約70人。另外,師團還直轄騎兵聯隊(約1400人)、炮兵聯隊(約2500人)、工兵聯隊(約1500人)、輜重兵聯隊(約2800人)及通信隊(約650人)、衛生兵(約500人),野戰醫院(約150人)等。一般齊裝滿員的日軍常備主力陸軍師團兵力往往可達2.4萬人,擁有戰馬7630匹、步騎槍14900支、擲彈筒144個、輕機槍288挺、重機槍54挺、山炮16門、野炮36門等武器裝備,是具有多兵種配合的有強大戰鬥力的作戰單位,故這種師團又被稱為甲種師團,日本陸軍第一至第二十師團、近衛師團及中日戰爭爆發後由近衛師團擴編的近衛第二、第三師團,而後組建的戰車(坦克)第一、第二、第三師團和一度由常備主力師團的預備役部隊編成的8個師團,均屬於甲種師團的編制
師司令部及師部連。

2)3個步兵團:每個步兵團包括3個步兵營、1個團部連(有6門106mm迫擊炮)、1個勤務連和1個反坦克連(12門57mm反坦克炮、5挺機槍);每步兵營包括3個步兵連、1個火器連和1個營部連;營部連裝備3門反坦克炮、4挺機槍、8個火箭筒;火器連有官兵162人,裝備6門81mm迫擊炮、11挺重機槍、7個火箭筒;步兵連包括3個步兵排、1個武器排;武器排有3門60mm迫擊炮、3挺機槍、3個火箭筒;步兵排包括3個12人的班(每人步槍或自動步槍1支)。

3)師屬炮兵:包括3個105mm榴彈炮營、1個155mm榴彈炮營、1個司令部連和1個炮兵勤務連,裝備155mm榴彈炮12門,105mm榴彈炮36門。

4)1個機械化偵察隊。

5)師屬工兵、通信兵、補給兵、醫療兵、憲兵等分隊。

74軍整編師實際人數為3.2萬,下轄兩個師。按照對等分配,一個師為1.6萬人。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74師的下屬一個師的武裝戰斗人員並未到達一萬,而剩餘的人員幾乎就是龐大的後勤基數人員的存在。

閱讀全文

與二戰中國兵人怎麼這么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在亞洲什麼地方 瀏覽:893
為什麼英國和德國信新教 瀏覽:242
為什麼老打擊伊朗 瀏覽:394
矽谷在印度投資多少錢 瀏覽:675
義大利在哪裡買珊瑚 瀏覽:108
印度種族相差多少 瀏覽:304
2021義大利杯冠軍是哪個隊 瀏覽:548
中國哪個城市雅閣最多 瀏覽:570
起源於中國的狗狗有哪些 瀏覽:144
生蚝海鮮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877
印度的雞肉怎麼去皮 瀏覽:494
義大利的比薩斜塔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383
伊朗駐歐佩克代表什麼 瀏覽:837
中國男籃奧運落選賽哪裡看 瀏覽:715
東京奧運會中國運動員穿的衣服叫什麼 瀏覽:122
綠茶在英國怎麼說 瀏覽:399
越南人自己怎麼做水泥 瀏覽:728
中國哪個省種櫻桃 瀏覽:636
印尼晚上可以做什麼兼職 瀏覽:56
英國炸魚薯條多少錢 瀏覽: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