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武術護手有哪些

中國武術護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09 10:55:37

A. 圈的武術器械

又名環,古兵器。用金屬製成的圓環。圓環的直徑約為25厘米,環外緣大部有刃,並有一握手處。多用雙圈。主要技法有輪、砸、套、帶、格、壓等。常見的有乾坤日月圈、月牙圈、風火輪、雙環等。
太乙日月乾坤圈 鐵制,呈圓環形,直徑尺余,圈內有一月牙形護手。日月風火圈 形似太乙日月乾坤圈。圈內有月牙形護手,圈外有兩個外徑一八分,內徑六分的小圈。
乾坤圈 又稱陰陽刺輪、金剛圈。為元代蒙左軍所創。其形如手鐲,直徑為八寸。其圈四分之一為握手處,此處粗可盈把,為圓形,另四分之三為尖刺。呈扁平圓彎形。扁平處闊約寸余,厚四五分。靠內緣處較厚。外緣處較薄而無刃。外緣上有鋒利的三角齒若干。每刺長約一寸五分,刺尖彎轉,側向一方,如鋸齒形。彎轉處又有狼牙若干。銳尖薄刃,犀利無比。圈外緣除握手處外,均有圓錐小刺,頂端尖利,二刺間距為五六分。每圈有刺數10個。乾坤圈只重二隻三斤。一革囊貯三個。並排而放,圈柄露於囊外。圈在高速飛行中割人面目頸項。
輪 小雙兵械的一種。輪里有半圓護手,輪邊有四個突出小彎角。
少林如意圈 少林小雙兵械之一。
少林流金鎲 少林小雙兵械。外圈徑長為一尺零五分,中刺徑長為八寸,閑刺徑長為六寸二分。
東南西北各家各作一次庄稱為一圈,打完即為「打完四圈」,再打四圈,當然就是「摸八圈」,以此類推。

B. 中國武術器械有哪些

如果你想了解一下的話,我可以細致些說說
總的可以分為長,短,雙,軟,暗,御六大類
細分如下:
一、長兵械
1.朴刀 2.象鼻刀 3.雙手帶
4.春秋大刀 5.長桿尖大刀 6.青龍偃月刀
7.龍頭狀元刀 8.三尖兩刃刀 9.乾坤日月刀
10.槍 11.龍槍 12.鳳槍
13.拐槍 14.抓槍 15.線槍
16.錐槍 17.棰槍 18.鐵槍
19.旗槍 20.梭槍 21.花槍
22.拐刃槍 23.拐突槍 24.短刃槍
25.短錐槍 26.單鉤槍 27.雙鉤槍
28.板門槍 29.鴉項槍 30.蒺藜槍
31.九曲槍 32.三眼槍 33.雁翎槍
34.虎牙槍 35.梨花槍 36.環子槍
37.透甲槍 38.火焰槍 39.金錢槍
40.蛇鐮槍 41.鐵構槍 42.欺胡大
43.巴爾恰 44.留客住 45.竹條鏢
46.大鵬鳥槍 47.搗馬突槍 48.十字鐮槍
49.太寧筆槍 50.苗族村槍 51.太極大槍
52.傘頭蛇尾槍 53.三尾短標槍 54.少林撓鉤槍
55.雙頭鉤鐮槍 56.蛇矛 57.雙頭蛇矛
58.戈 59.少林戈 60.青龍戟
61.三戈戟 62.九曲戟 63.典韋戟
64.月葫戟 65.鉤鐮戟 66.方天畫戟
67.少林蛇尾戟 68.殳 69.戰國殳
70.少林殳 71.齊眉棍 72.夾刀棍
73.連珠棍 74.梢子棍 75.兩頭梢子棍
76.龍棒 77.杵棒 78.馬棒
79.抓子棒 80.狼牙棒 81.牛頭桿棒
82.攔馬橛棒 83.帶矛狼牙棒 84.武當玄武棒
85.行者金箍棒 86.錨斧 87.月牙斧
88.鳳頭斧 89.魚尾斧 90.鰲頭斧
91.長柯斧 92.宣花斧 93.矬子斧
94.車輪斧 95.鉞 96.對鉞
97.套鉞 98.鏟鉞 99.降魔鉞
100.月上鉞 101.雙手鉞 102.馬叉
103.火叉 104.飛叉 105.叉桿
106.苗叉 107.三頭叉 108.龍須叉
109.牛角叉 110.三股叉 111.四平叉
112.五股鋼叉 113.抱頭鋼叉 114.捻軍鐵叉
115.少林獨股叉 116.筆撾 117.鷹爪
118.朝天爪 119.金龍抓 120.筆硯抓
121.金瓜錘 122.懸星錘 123.朝鮮打糕槌
124.燕子� 125.燕咀� 126.金牛�
127.雷震� 128.陰陽� 129.夜戰�
130.風翅� 131.九曲� 132.五齒�
133.元寶鐵� 134.梅花鎦金� 135.風翅鎦金�
136.燕翅鎦金� 137.齒翼月牙� 138.九齒迎風�
139.沙氏燕子� 140.長鏟 141.月牙鏟
142.金鍾鏟 143.葫蘆鏟 144.鳳翅鏟
145.槊 146.掌槊 147.禹王槊
148.棗陽槊 149.混唐槊 150.護手槊
151.少林長槊 152.響鈀 153.拍鈀
154.六齒鈀 155.七星鈀 156.排耙木
157.九齒釘鈀 158.雁鐮 159.手鐮
160.清代鐮 161.少林長鐮 162.劈水亮銀鏨
163.少林劈雷鏨 164.狼筅 165.牛角
166.判官筆 167.齊頭� 168.鐵蓮花
169.避雲鋤 170.日本� 171.刺天皇
172.朝天鐙 173.八岔樹 174.少林鐵板
175.天罡攔面叟 176.天荷鳳尾鐔 177.壬九奪命喪
178.八能九環禪杖 179.雙月捧鐙狀元筆 180.少林八寶避雲傘 181.雙棍 182.連珠雙棍 183.太極扎桿
184.雙頭雙槍 185.攔馬雙橛

二、短兵械
1.漢刀 2.苗刀 3.菜刀
4.戒刀 5.魚鱗刀 6.鬼頭刀
7.雁翎刀 8.砍馬刀 9.龍鱗刀
10.滾珠刀 11.魚頭刀 12.三環刀
13.雲頭刀 14.柳葉刀 15.浪花刀
16.太極刀 17.八卦刀 18.九環刀
19.三環尖刀 20.五齒九環刀 21.金撾鉅齒刀
22.護手狼牙刀 23.俠家單劍刀 24.苗族尖刀
25.壯族齒刀 26.景頗長刀 27.彝族短體插刀
28.越劍 29.古龍劍 30.七星劍
31.龍泉劍 32.魚藏劍 33.蛇形劍
34.彝族波形劍 35.鐮斧 36.峨眉�
37.鉤鑲 38.少林金鉤 39.鐵鞭
40.方節鞭 41.太師鞭 42.秦家鞭
43.雷神鞭 44.蛇形鞭 45.尉遲恭鞭
46.袖鐧 47.龍頭鐧 48.狼牙鐧
49.混元鐧 50.方楞銅鐧 51.棒槌
52.五星骨朵錘 53.蒺藜骨朵錘 54.鞭桿
55.太極棒 56.柯藜棒 57.護手狼牙棒
58.丁字拐 59.二字拐 60.刀槍拐
61.上下拐 62.十字拐 63.孫臏拐
64.鉤鐮拐 65.鴛鴦拐 66.少林牛頭拐
67.靈牙杖 68.達摩杖 69.少林龍頭杖
70.少林靈雲杖 71.鐵扇 72.天罡劈水扇
73.武當太極金扇 74.草鐮 75.�鐮
76.雞爪鐮 77.並頭鐮 78.風車鐮
79.馬牙刺 80.蜈蚣刺 81.乾坤圈
82.跨虎籃 83.鎦 84.馬架
85.板凳 86.鐵笛 87.鐵簫
88.鐵齒 89.鐵鎬 90.鐵棱
91.鐵算盤 92.鐵掃帚 93.鐵如意
94.鐵琵琶 95.陰陽鍾 96.量天尺
97.龍頭船 98.獨腳銅人 99.呂祖金錐
100.傣族鐵齒 101.護身金佛 102.銅頭鐵身娃娃槊

三、雙兵械
1.月牙刀 2.麟角刀 3.鑌鐵雙刀
4.別離雙刀 5.蝴蝶雙刀 6.鹿角雙刀
7.乾坤日月輪刀 8.雙鳳日月追魂刀 9.龍鳳雙劍
10.四門九指劍 11.雙馬戟 12.回族雙戟
13.少林雙戟 14.雙斧 15.雙板斧
16.風頭雙斧 17.子午鉞 18.護手鉞
19.金錢鉞 20.雙手鉞 21.蛇形鉞
22.龍行雙鉞 23.子午鴛鴦鉞 24.雞爪鴛鴦鉞
25.少林護手雙鉞 26.八卦子午鴛鴦鉞 27.八卦雞爪鴛鴦鉞
28.梅花鉤 29.蜈蚣鉤 30.鹿角鉤
31.雙鐮鉤 32.虎頭雙鉤 33.鳳翅雙鉤
34.雙鞭 35.雙俠鞭 36.竹節雙鞭
37.清代雙鐧 38.少林雙鐧 39.凹面雙鐧
40.布依雙鐧 41.立瓜錘 42.卧瓜錘
43.雷公錘 44.螺絲錘 45.霸王錘
46.卧瓜銅錘 47.護手六棱錘 48.八棱紫金錘
49.武當雙木槌 50.雙撓爪 51.虎爪雙抓
52.少林追魂鏟 53.武當自然雙鏟 54.京城荷葉雙鏟
55.男女童子槊 56.蘇勒拐 57.葫萍拐
58.鴨子拐 59.雙短拐 60.丁字雙拐
61.牛心雙拐 62.孫臏雙拐 63.浮萍雙拐
64.八角雙拐 65.牛心裡拐 66.少林轉堂拐
67.少林沉香拐 68.少林乾坤雙杖 69.少林分水雙鏨
70.雙圈 71.袖圈 72.烏龜圈
73.烏鰲圈 74.少林如意圈 75.日月乾坤圈
76.日月風火圈 77.少林日月乾坤圈 78.雙輪
79.少林五行輪 80.風火雙輪 81.火焰風火輪
82.挎虎攔 83.跨虎雙攔 84.手刺
85.月牙刺 86.峨眉刺 87.三星刺
88.雙輪刺 89.鹿角刺 90.三星針
91.八卦龍形針 92.高祖太陽針 93.判官雙筆
94.狀元雙筆 95.龍鳳日月雙筆 96.雙手鐮
97.雞爪鐮 98.雞刀鐮 99.獲手師
100.雙鐵尺 101.少林雙橛 102.羊角雙橛
103.太極圖 104.九龍套 105.五合掌
106.子午釘 107.金剛鑿 108.日月牙
109.日月魂 110.雙鈸 111.鐵筷子
112.點穴針 113.宮天梳 114.鐵拳窩
115.雙迎刷 116.僧鞋 117.鐵印
118.鴛鴦手盔 119.少林寶鏡 120.雙缽
121.日月雙� 122.閉血鴛鴦鐸 123.閉血鴛鴦幡
124.閉血鴛鴦� 125.雞爪陰陽銳 126.蓮花奪命釺
127.千里追鳳鶴 128.護手雙狼牙棒

四、軟兵械
1.雙頭鏈子槍 2.鏈子劍 3.兩節棍
4.手梢子 5.三節棍 6.少林童子棍
7.鐵鏈夾棒 8.龍頭桿棒 9.銀絲鹿角棒
10.獨角椎 11.三仙叉 12.劍鞭
13.三節鞭 14.九節鞭 15.筒子鞭
16.虎尾鞭 17.趕山鞭 18.龍梢鞭
19.西域鞭 20.蛇形軟鞭 21.少林鉤魚鞭
22.廿四節麒麟鞭 23.廿四節赫鈴鞭 24.廿八節竄宮鞭
25.卅六節天罡鞭 26.十三節蛇骨鞭 27.十三節麥骨響鈴鞭28.大流星錘 29.雙流星錘 30.亮銀鏈子錘
31.稜角流星 32.彝族流星 33.狼牙球
34.錨抓 35.雙飛抓 36.少林滾龍掌
37.少林大鐵錨 38.蛐蜒� 39.梢錘四節�
40.爝 41.繩鏢 42.雙頭鏢
43.繩索 44.山河帶 45.蒙仙網
46.串珠 47.拂塵 48.鐵蓮花
49.血滴子 50.陰陽扁 51.龍須鉤
52.嗚嘍嘟 53.藏族白嘎

五、暗兵械
1.飛鏢刀 2.單指劍 3.三指劍
4.匕首 5.袖圈 6.飛叉
7.飛鉈 8.飛爪 9.鞭鉈
10.有尾飛鉈 11.飛錘 12.雙飛撾
13.鐵蛤蟆 14.鐵蒺藜 15.鐵鴛鴦
16.梅花針 17.點穴釘 18.錐鏢
19.鴛鴦鏢 20.燕子鏢 21.柳葉鏢
22.金錢鏢 23.蝙蝠鏢 24.四刃鏢
25.旋風鏢 26.雪花鏢 27.棗仁鏢
28.三星鏢 29.七星鏢 30.八刺鏢
31.仁者鏢 32.四尖四刃鏢 33.少林亮銀鏢
34.袖箭 35.袖內箭 36.梅花袖箭
37.摔手箭 38.賣眉弩 39.少林低頭弩
40.點穴針 41.飛腿踢針 42.掌心雷
43.四門張 44.鐵橄欖 45.崩龍袖錘
46.少林金釵 47.雙頭判官筆 48.飛蝗石
49.布依飛石 50.游球 51.排鞋針
52.鐵彈弓

六、御射兵械
1.弓 2.弓袋 3.弩 4.三弓床弩
5.彈弓 6.彈丸 7.矢
8.箭桶 9.火龍出水 10.長牌
11.藤牌 12.竹立牌 13.龍頭盾牌
14.獅頭盾牌 15.虎頭盾牌 16.少林盾牌

C. 武術中器械的劃分詳細點

武術中器械共分為長兵械,短兵械、雙兵械,軟兵械、暗兵械、御射兵械六大類。

1、長兵械:

朴刀、象鼻刀、雙手帶、春秋大刀、長桿尖大刀、三尖兩刃刀、乾坤日月刀、槍、龍槍、鳳槍、拐槍、鐵槍、旗槍、花槍、蛇矛、戈 、少林戈、青龍戟、三戈戟、齊眉棍、夾刀棍、連珠棍 、狼牙棒、錨斧、月牙斧、鉞、對鉞、套鉞、鏟鉞 、火叉、飛叉等。

2、短兵械:

漢刀、柳葉刀、浪花刀、太極刀、八卦刀、越劍、古龍劍、七星劍、龍泉劍 、鐮斧、峨眉斧、鉤鑲 、少林金鉤、鐵鞭、方節鞭、太師鞭、袖鐧、龍頭鐧、狼牙鐧、靈牙杖、達摩杖、鐵扇、天罡劈水扇、武當太極金扇、草鐮、蜈蚣刺、乾坤圈、跨虎籃、鎦等。

3、雙兵械:

月牙刀、麟角刀、鑌鐵雙刀、別離雙刀、蝴蝶雙刀、龍鳳雙劍、四門九指劍、雙馬戟 、雙斧、雙板斧、風頭雙斧、子午鉞、護手鉞、金錢鉞 、鴛鴦鉞、梅花鉤、雙鞭、雙鐧、雷公錘 、螺絲錘、霸王錘等。

4、軟兵械:

雙頭鏈子槍、鏈子劍、兩節棍、手梢子、三節棍、少林童子棍、鐵鏈夾棒、龍頭桿棒、獨角椎、三仙叉、劍鞭、三節鞭、九節鞭、筒子鞭、大流星錘、雙流星錘、亮銀鏈子錘、稜角流星、彝、錨抓、雙飛抓 、爝、繩鏢、雙頭鏢、繩索、山河帶、蒙仙網、串珠、拂塵、鐵蓮花、血滴子等。

5、暗兵械:

飛鏢刀、單指劍、三指劍、匕首、袖圈、飛叉、飛鉈 、飛錘、雙飛撾、梅花針、點穴釘、錐鏢、鴛鴦鏢、燕子鏢、柳葉鏢、金錢鏢、蝙蝠鏢、四刃鏢、旋風鏢、雪花鏢、三星鏢、七星鏢、袖箭 35.袖內箭、梅花袖箭、少林低頭弩、飛腿踢針、掌心雷、少林金釵、雙頭判官筆、飛蝗、鐵彈弓等。

6、御射兵械:

弓、弓袋、弩、三弓床弩、彈弓、彈丸、矢、箭桶、火龍出水、長牌、、龍頭盾牌、獅頭盾牌、虎頭盾牌、少林盾牌等。

D. 武術器械的種類介紹資料

武術 ,中國武術、中國傳統武術,通過武化流傳,以"制止侵襲"為技術導向、引領修習者進入認識人與自然、社會客觀規律的傳統教化武化方式,是人類物質文明的導向和保障。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武術器械的介紹,希望你們喜歡。

武術器械的介紹

武術演練用的器械,主要由古代兵器演化而來。古代兵器除用於實戰外,大多在其發展過程中也用於演練、防身或健身,特別是在火器出現以後,更是如此。有些古代兵器,例如蒺藜等,因不便於演練而不能發展成武術器械。相反,有些武術器械,如“峨嵋刺”等,只是為了充實演練內容,而採用了民間流傳的器械。

現在,隨著增強體質和武術競賽的需要,對刀、槍、劍、棍等幾種常用器械作了具體規定。常用武術器械除刀、槍、劍、棍之外,弓、矢、彈弓、戈、戟、鉤、拐、盾、匕首、鞭、 鐧、鞭桿、圈、流星錘、鎲、叉、耙、錘、抓、峨嵋刺、斧、鉞、槊、鏟、橛等,也曾用於武術演練。

武術器械的分類一:長兵械

1.朴刀 2.象鼻刀 3.雙手帶

4.春秋大刀 5.長桿尖大刀 6.青龍偃月刀

7.龍頭狀元刀 8.三尖兩刃刀 9.乾坤日月刀

10.槍 11.龍槍 12.鳳槍

13.拐槍 14.抓槍 15.線槍

16.錐槍 17.棰槍 18.鐵槍

19.旗槍 20.梭槍 21.花槍

22.拐刃槍 23.拐突槍 24.短刃槍

25.短錐槍 26.單鉤槍 27.雙鉤槍

28.板門槍 29.鴉項槍 30.蒺藜槍

31.九曲槍 32.三眼槍 33.雁翎槍

34.虎牙槍 35.梨花槍 36.環子槍

37.透甲槍 38.火焰槍 39.金錢槍

40.蛇鐮槍 41.鐵構槍 42.欺胡大

43.巴爾恰 44.留客住 45.竹條鏢

46.大鵬鳥槍 47.搗馬突槍 48.十字鐮槍

49.太寧筆槍 50.苗族村槍 51.太極大槍

52.傘頭蛇尾槍 53.三尾短 標槍 54.少林撓鉤槍

55.雙頭鉤鐮槍 56.蛇矛 57.雙頭蛇矛

58.戈 59.少林戈 60.青龍戟

61.三戈戟 62.九曲戟 63.典韋戟

64.月葫戟 65.鉤鐮戟 66.方天畫戟

67.少林蛇尾戟 68.殳 69.戰國殳

70.少林殳 71.齊眉棍 72.夾刀棍

73.連珠棍 74.梢子棍 75.兩頭梢子棍

76.龍棒 77.杵棒 78.馬棒

79.抓子棒 80.狼牙棒 81.牛頭桿棒

82.攔馬橛棒 83.帶矛狼牙棒 84.武當玄武棒

85.行者金箍棒 86.錨斧 87.月牙斧

88.鳳頭斧 89.魚尾斧 90.鰲頭斧

91.長柯斧 92.宣花斧 93.矬子斧

94.車輪斧 95.鉞 96.對鉞

97.套鉞 98.鏟鉞 99.降魔鉞

100.月上鉞 101.雙手鉞 102.馬叉

103.火叉 104.飛叉 105.叉桿

106.苗叉 107.三頭叉 108.龍須叉

109.牛角叉 110.三股叉 111.四平叉

112.五股鋼叉 113.抱頭鋼叉 114.捻軍鐵叉

115.少林獨股叉 116.筆撾 117.鷹爪

118.朝天爪 119.金龍抓 120.筆硯抓

121.金瓜錘 122.懸星錘 123.朝鮮打糕槌

124.燕子? 125.燕咀? 126.金牛?

127.雷震? 128.陰陽? 129.夜戰?

130.風翅? 131.九曲? 132.五齒?

133.元寶鐵? 134.梅花鎦金? 135.風翅鎦金?

136.燕翅鎦金? 137.齒翼月牙? 138.九齒迎風?

139.沙氏燕子? 140.長鏟 141.月牙鏟

142.金鍾鏟 143.葫蘆鏟 144.鳳翅鏟

145.槊 146.掌槊 147.禹王槊

148.棗陽槊 149.混唐槊 150.護手槊

151.少林長槊 152.響鈀 153.拍鈀

154.六齒鈀 155.七星鈀 156.排耙木

157.九齒釘鈀 158.雁鐮 159.手鐮

160.清代鐮 161.少林長鐮 162.劈水亮銀鏨

163.少林劈雷鏨 164.狼筅 165.牛角

166.判官筆 167.齊頭? 168.鐵蓮花

169.避雲鋤 170.日本? 171.刺天皇

172.朝天鐙 173.八岔樹 174.少林鐵板

175.天罡攔面叟 176.天荷鳳尾鐔 177.壬九奪命喪

178.八能九環禪杖 179.雙月捧鐙狀元筆 180.少林八寶避雲傘 181.雙棍 182.連珠雙棍 183.太極扎桿

184.雙頭雙槍 185.攔馬雙橛

武術器械的分類二:短兵械

1.漢刀 2.苗刀 3.菜刀

4.戒刀 5.魚鱗刀 6.鬼頭刀

7.雁翎刀 8.砍馬刀 9.龍鱗刀

10.滾珠刀 11.魚頭刀 12.三環刀

13.雲頭刀 14.柳葉刀 15.浪花刀

16.太極刀 17.八卦刀 18.九環刀

19.三環尖刀 20.五齒九環刀 21.金撾鉅齒刀

22.護手狼牙刀 23.俠家單劍刀 24.苗族尖刀

25.壯族齒刀 26.景頗長刀 27.彝族短體插刀

28.越劍 29.古龍劍 30.七星劍

31.龍泉劍 32.魚藏劍 33.蛇形劍

34.彝族波形劍 35.鐮斧 36.峨眉?

37.鉤鑲 38.少林金鉤 39.鐵鞭

40.方節鞭 41.太師鞭 42.秦家鞭

43.雷神鞭 44.蛇形鞭 45.尉遲恭鞭

46.袖鐧 47.龍頭鐧 48.狼牙鐧

49.混元鐧 50.方楞銅鐧 51.棒槌

52.五星骨朵錘 53.蒺藜骨朵錘 54.鞭桿

55.太極棒 56.柯藜棒 57.護手狼牙棒

58.丁字拐 59.二字拐 60.刀槍拐

61.上下拐 62.十字拐 63.孫臏拐

64.鉤鐮拐 65.鴛鴦拐 66.少林牛頭拐

67.靈牙杖 68.達摩杖 69.少林龍頭杖

70.少林靈雲杖 71.鐵扇 72.天罡劈水扇

73.武當太極金扇 74.草鐮 75.?鐮

76.雞爪鐮 77.並頭鐮 78.風車鐮

79.馬牙刺 80.蜈蚣刺 81.乾坤圈

82.跨虎籃 83.鎦 84.馬架

85.板凳 86.鐵笛 87.鐵簫

88.鐵齒 89.鐵鎬 90.鐵棱

91.鐵算盤 92.鐵掃帚 93.鐵如意

94.鐵琵琶 95.陰陽鍾 96.量天尺

97.龍頭船 98.獨腳銅人 99.呂祖金錐

100.傣族鐵齒 101.護身金佛 102.銅頭鐵身娃娃槊

武術器械的分類三:雙兵械

1.月牙刀 2.麟角刀 3.鑌鐵雙刀

4.別離雙刀 5.蝴蝶雙刀 6.鹿角雙刀

7.乾坤日月輪刀 8.雙鳳日月追魂刀 9.龍鳳雙劍

10.四門九指劍 11.雙馬戟 12.回族雙戟

13.少林雙戟 14.雙斧 15.雙板斧

16.風頭雙斧 17.子午鉞 18.護手鉞

19.金錢鉞 20.雙手鉞 21.蛇形鉞

22.龍行雙鉞 23.子午鴛鴦鉞 24.雞爪鴛鴦鉞

25.少林護手雙鉞 26.八卦子午鴛鴦鉞 27.八卦雞爪鴛鴦鉞

28.梅花鉤 29.蜈蚣鉤 30.鹿角鉤

31.雙鐮鉤 32.虎頭雙鉤 33.鳳翅雙鉤

34.雙鞭 35.雙俠鞭 36.竹節雙鞭

37.清代雙鐧 38.少林雙鐧 39.凹面雙鐧

40.布依雙鐧 41.立瓜錘 42.卧瓜錘

43.雷公錘 44.螺絲錘 45.霸王錘

46.卧瓜銅錘 47.護手六棱錘 48.八棱紫金錘

49.武當雙木槌 50.雙撓爪 51.虎爪雙抓

52.少林追魂鏟 53.武當自然雙鏟 54.京城荷葉雙鏟

55.男女童子槊 56.蘇勒拐 57.葫萍拐

58.鴨子拐 59.雙短拐 60.丁字雙拐

61.牛心雙拐 62.孫臏雙拐 63.浮萍雙拐

64.八角雙拐 65.牛心裡拐 66.少林轉堂拐

67.少林沉香拐 68.少林乾坤雙杖 69.少林分水雙鏨

70.雙圈 71.袖圈 72.烏龜圈

73.烏鰲圈 74.少林如意圈 75.日月乾坤圈

76.日月風火圈 77.少林日月乾坤圈 78.雙輪

79.少林五行輪 80.風火雙輪 81.火焰風火輪

82.挎虎攔 83.跨虎雙攔 84.手刺

85.月牙刺 86.峨眉刺 87.三星刺

88.雙輪刺 89.鹿角刺 90.三星針

91.八卦龍形針 92.高祖太陽針 93.判官雙筆

94.狀元雙筆 95.龍鳳日月雙筆 96.雙手鐮

97.雞爪鐮 98.雞刀鐮 99.獲手師

100.雙鐵尺 101.少林雙橛 102.羊角雙橛

103.太極圖 104.九龍套 105.五合掌

106.子午釘 107.金剛鑿 108.日月牙

109.日月魂 110.雙鈸 111.鐵筷子

112.點穴針 113.宮天梳 114.鐵拳窩

115.雙迎刷 116.僧鞋 117.鐵印

118.鴛鴦手盔 119.少林寶鏡 120.雙缽

121.日月雙? 122.閉血鴛鴦鐸 123.閉血鴛鴦幡

124.閉血鴛鴦? 125.雞爪陰陽銳 126.蓮花奪命釺

127.千里追鳳鶴 128.護手雙狼牙棒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 >>>武術器械的分類

E. 武術器械的風格特點

這個問題確實有些寬泛,我試著答一下吧,介紹幾種最主要的武術器械的風格特點
1、刀:刀為單面長刃的短兵器,以雄渾、豪邁、揮如猛虎的風格而馳名,有撩、刺、截、攔、崩、斬、抹、帶、纏裹等刀法。刀術的特點是:勇猛快速、氣勢逼人,剛勁有力。套路有自選刀、八卦刀、龍行刀,大刀、朴刀、單刀、雙刀、梅花刀、八極刀、六合刀、春秋刀、滾手刀等。在用刃上,做到劈、抹、撩、斬、刺、壓、掛、格等功夫。單刀、雙刀都是短兵器,語謂「單刀看手,雙刀看走」,所以單刀講求裹胸和劈、砍、刺、撩、抹、攔、截等刀式,而雙刀則講究兩手用力均勻,刀式清楚,步點靈活,上下協調,以顯出「葉里藏花,雙蝶飛舞」的姿態。流行的有朴刀、三尖兩刃、雙環刀、長刀(雙手刀)等。刀以劈砍為主,「刀之利,利在砍」,另外還有撩、刺、截、攔、崩、斬、抹、帶、纏裹等刀法。
2、劍:由劍身和劍柄兩部分組成。劍身包括劍尖、劍梢.劍刃、劍脊; 劍柄包括劍格和劍莖,絕大多數劍還帶有劍首。劈、刺、點;撩、崩、截、抹、穿、挑、提、絞、掃等。劍術的特點是:輕快敏捷、瀟灑、飄逸,有"劍走美式"、"劍如飛風"之說。劍是我國古代的四大名器之一,譽稱為「百兵之君」。劍在古時,是作戰的武器,有劍鋒和兩刃,使用起來逢堅避刀,不硬撞、強擊。練起來「劍如游龍」。帶有幾分文氣、優美。其用法有刺、劈、掛、點、崩、雲、抹、穿、壓等,在劍法的基礎配以劍指,加以各種步法、步型、跳躍、平衡、旋轉等動作構成了劍術的套路。
3、棍:為無刃的兵器,素有「百兵之首」之稱。中國武術中的一種打擊兵器。截面一般為圓形,粗細以單手能夠把握為准。棍是近戰搏鬥兵器,它的攻擊范圍大於刀、槍,自古有「棍掃一大片」的說法。棍法有:打、揭、劈、蓋、壓、雲,掃、穿、托、挑、撩、撥等。但是棍主要是造成鈍器傷和淤傷,其殺傷力比刀、槍等要小。
4、槍:武術長器械。屬於一種長柄的刺擊兵器。槍法以攔、拿、扎為主,這是槍術的基本動作。扎槍要平正迅速,直出直入,力達槍尖,做到槍扎一線,出槍似潛龍出水,入(縮、收)槍如猛虎入洞。扎槍又有上平、中平、下平之分,以中平為要法,故有「中平槍,槍中王,當中一點最難擋」的說法。單扎、對扎的訓練是基本功,也具有健身與表演的效果。攔、拿槍法,是擋撥防禦之法,動作繞圈不宜大,防對方兵乘虛而入。此外,還有崩、點、穿、劈、圈、挑、撥等,都是槍術常用方法,要求纏繞圓轉,勁力適當,方法正確。練槍時,身法要求靈活多變,活動范圍大,步法要輕靈、快速、穩健,故有「開步如風,偷步如釘」之說。腰腿、臂腕之力與槍要合為一體,並要勁透槍尖。槍術在十八般武藝中比較難學,不易掌握,俗說:「年拳,月棒,久練槍」。槍的套路內容也十分豐富,如楊家槍、犁花槍、六合槍、四平槍、鎖口槍、五虎斷門槍等等。
5、鞭:短兵器械的一種。鞭有軟硬之分。硬鞭多為銅制或鐵制,軟鞭多為皮革編制而成。常人所稱之鞭,多指硬鞭。常用的鞭法有劈、掃、扎、抽、劃、架、拉、截、摔、刺、撩等。
等等。。。。。。
其實,每種器械大類之下還可分出許多具體類別,中華武術博大精深,學海無涯啊,呵呵~~~

F. 武術中 有哪些拳法

中國武術門派很多,主要的大派有少林,形意,八卦,太極,這四大拳種里又有好多流派,如太極就有陳式,楊式,吳式,武式,孫式等。另外還有好多拳種,練的人也不少,下面我轉載的一篇文章,希望能對你有些啟發:

武術的內容與分類

中國武術按其運動形式可分為套路運動和搏鬥運動兩大類。
套路運動,是以技擊動作為素材,以攻守進退、運靜疾徐。剛柔虛實等矛盾運動的變化規律編成的整套練習形式。套路運動按練習形式又可分為單練、對練和集體演練三種類型。
單練包括徒手的拳術與器械。
對練包括徒手的對練,器械對練,徒手與器械對練。
集體演練:分徒手的拳術,器械或徒手與器械。
一、單練
(一)拳術:是徒手練習的套路運動。主要拳種有長拳、太極拳、南拳、形意、八卦、八極、通背、劈掛、翻子、地躺、象形拳等等。
1.長拳:是一種姿勢舒展,動作靈活,快速有力,節奏鮮明,並有竄蹦跳躍,閃展騰挪,起伏轉折和跌撲滾翻等動作與技術的拳術。主要包括拳、掌、勾三種手型,弓、馬、仆、虛、歇五種步型,和一定數量的拳法、掌法、肘法和屈伸、直擺、掃轉等不同組別的腿法,以及平衡、跳躍、跌撲、滾翻動作。長拳技術以姿勢、方法、身法、眼法、精神、勁力、呼吸、節奏等為八要素。長拳套路主要包括適應普及的初級、中級套路,以及適應競賽的規定套路和自選套路。
2.太極拳:是一種柔和、緩慢、輕靈的拳術。它以*、捋、擠、按、采、*、肘、靠、進、退、顧、盼、定為基本十三勢。動作柔和緩慢,處處帶有弧形,運動綿綿不斷,勢勢相連。傳統的太極拳有陳式、楊式、吳式、孫式和武式等較有影響的流派。各式太極拳又有大架、小架、開合、剛柔相兼等各自不同特點。國家體委先後整理出版了《簡化太極拳》、《四十八式太極拳》及各式太極拳競賽套路。
3.南拳:是一種流傳於我國南方各省的拳勢剛烈的拳術。南拳的拳種流派頗多,各自又有不同特點。一般腿不離踢,多橋法,擅標手。運動特點是動作緊削,剛勁有力,步法穩固,手法多變,身居中央,八面進退,常以發聲吐氣助發力、助拳勢。
4.形意拳:是以三體式為基本姿勢,以劈、崩、鑽、炮、橫五拳為基本拳法,並吸取了龍、虎、猴、馬、*、雞、鷂、燕、蛇、*、鷹、熊等十二種動物的形象擊法而組成的拳術。其運動特點是:動作整齊簡練,嚴密緊湊,發力沉著,朴實明快。
5.八卦掌:是一種以擺扣步為主,在走轉中換招變勢的拳術。它以單換掌、雙換掌、順勢掌、背身掌、磨身掌、回身掌、轉身掌等為基本八掌,步法變換以擺扣步為主,並包括推、托、帶、領、搬、攔、截、扣等技法。其運動特點是沿圓走轉,勢勢相連,身靈步活,隨走隨變。
6.八極拳:是一種以挨、傍、擠、靠等貼身近攻動作為主要內容的拳術。其套路結構短小精悍,發力剛脆,步法以震腳闖步為主,具有節短勢險,剛猛暴烈,猛起硬落,逼身緊攻的短打類型的拳術特點。
7.通背拳:是以摔、拍、穿、劈、攢等五種基本掌法為主要內容,通過圈攬勾劫,削摩撥扇等八法的運用,而生化出許多動作的拳術。它的特點是出手為掌,點手成拳,回收仍是掌;動作大開大合,放長擊遠,發力起自腰背,甩膀抖腕,發力冷彈脆快。
8.劈掛拳:是一種以猛劈硬掛為主,長擊快打,兼容短手的拳術。基本方法有滾、勒、劈、掛、斬、卸、剪、采、掠、擯、伸、收、摸、探、彈、砸、擂、猛等十八字訣。練習時要求擰腰切胯,溜臂合腕,講究滾勒勁、吞吐勁、劈掛勁、翻扯勁和轆轆勁等勁法。其運動特點是:大開密合,長擊冷抽,雙臂交劈,斜攔橫擊,吞吐勁、劈掛勁、翻扯勁和轆轆勁等勁法。其運動特點是:大開密合,長擊冷抽,雙臂交劈,斜攔橫擊,吞吐含放,翻滾不息。
9.翻子拳:是一種短打為主,嚴密緊湊,拳法密集,出手脆快的拳術。主要拳法有沖、*、豁、挑、托、滾、劈、叉、刁、裹、扣、摟、封、鎖、蓋、壓等。其運動特點是步疾手密,連珠炮動,閃擺取勢,上下翻轉,迅猛遒勁,有"翻子一掛鞭"之說。
10.地躺拳:是以跌、撲、滾、翻等地躺摔法和地躺腿法為主要內容的拳術。技巧性較強,動作難度也較高,全套中常出現的動作有搶背、盤腿跌、摔剪、烏龍絞柱、虎撲、栽碑、撲地蹦、鯉魚打挺及勾、剪、掃、絞等腿法。其運動特點是順勢而跌,旋即而起,卧地而擊,高翻低滾,起伏閃避,一氣呵成。
11.象形拳:是模擬各種動物的特長和形態,以及表現某些古代人物的搏鬥形象和生活形象的拳術。如鷹爪拳、螳螂拳、猴拳、蛇拳、鴨形拳,以及八仙醉酒、魯智深醉跌、武松脫銬等,都屬於象形拳。象形拳分象形、取意兩種。象形是以模仿動物和人物的形態為主,缺少或很少有技擊的動作;取意則以取意動物的搏擊特長為主,以動物的搏擊特長來充實技擊動作的內容。
(二)器械:器械的種類很多,可分為短器械、長器械、雙器械、軟器械等四種。短器械主要有刀術、劍術、匕首等;長器械主要有棍術、槍術、大刀等;雙器械主要有雙刀、雙劍、雙鉤、雙槍、雙鞭等;軟器械主要有三節棍、九節鞭、繩標、流星錘等。現將競賽表演中的主要器械項目簡述如下:
1.劍術:劍是短器械中的一種。由刃、背、鋒、護手、柄等部分組成,長度以直臂垂直反手持劍的姿勢為准,劍尖不低於本人的耳上端。劍術主要是以剌、點、撩、截、格、洗等劍法,配合步型、步法等而構成套路。其運動特點是輕快灑脫,身法矯捷,剛柔相兼,富有韻律。
2.刀術:刀是短器械的一種。是由刃、背、尖、護手盤和刀柄等構成,刀的長度是以直臂垂肘抱刀的姿勢為准,刀尖不得低於本人的耳上端。刀術是以纏頭裹腦和劈、砍、斬、撩、扎、掛、戳、刺等基本刀法為主,並配合各種步型、步法、跳躍等動作構成的套路。其運動特點是勇猛快速,激烈奔騰,緊密纏身,雄健*悍。
3.槍術:槍是長器械的一種。由槍頭、槍嬰和槍桿所組成。多用白蠟桿作槍桿。槍術是以攔、拿、扎為主,還有崩、點、穿、挑、雲、劈等槍法,配合各種步型、步法、跳躍構成套路。其運動特點是力貫槍尖,走勢開展,上下翻飛,變幻莫測。
4.棍術:棍是長器械的一種。棍的長度同本人的身高。棍術是以劈、掃、戳、挑、撩等棍法為主,並配合步型、步法、身法等構成的套路。其運動特點是勇猛潑辣,橫打一遍,密集如雨,氣勢磅礴。
5.大刀:長器械的一種。以劈、砍等刀法為主,結合舞花以及掌花、背花等動作構成的套路。"大刀看頂手",握在刀盤下面的右手不論是劈、砍、斬、抹,還是挑、撩、截、錯,在刀法變化的任何情況下,都必須使右手頂住刀盤,虎口對准刀背。大刀的特點是"劈刀遞攥",既要有刀法的使用,也須有刀柄尾部攥法的使用。練習時大劈大砍,雄偉潑辣,氣勢軒昂。
6.雙刀:雙器械的一種。以劈、斬、撩、絞等刀法結合雙手左右纏頭、左右腕花、交互掄劈等變化構成的套路練習。"雙刀看步走",在兩手持刀舞動時,步法必須與刀法上下相隨,對上下肢的協調性要求較高。雙刀的運動特點是刀法密集,貼身嚴謹,左右兼顧,連走連打。
7.雙劍:雙器械的一種。主要以穿、掛、雲、刺等劍法為主,結合身法、步法、雙手交替運使的套路。其運動特點是身隨劍動,步隨身移,劍法、身法、步法三者合一,瀟灑奔放,矯捷優美。
8.雙鉤:雙器械的一種。主要以勾、摟、鎖、掛等方法所組成的套路。其運動特點是鉤走良勢,身隨鉤走,鉤隨身活,身靈步輕,造型灑脫多變。
9.九節鞭:軟器械的一種。主要以掄、掃、纏、掛等軟鞭鞭法所組成的套路。主要動作有手花、腕花、纏臂、繞脖、背鞭等。其運動特點是鞭走順勁,掄舞如輪,橫飛豎打,勢勢相連,時硬時軟,軟時似繩索纏繞,硬時似鐵棒掄轉。
10.三節棍:軟器械的一種。主要以掄、掃、劈、舞花等棍法構成的套路。其運動特點是能長能短,軟硬變幻,勇猛潑辣,勢如破竹。
11.繩鏢、流星錘:均屬軟器械。是以繩索纏繞身體各部而變化出各種擊法和技巧構成的套路。主要動作有踢球,拐線,纏脖,十字披紅,胸前掛印等。練習流星錘和繩鏢都須用巧勁,一根長索在身前、身後、腿部、肘部、勁部纏繞收放,出擊自如,變幻莫測,是技巧性較強的項目。
二、對練
對練是兩人或兩人以上,按照預定的程序進行的攻防格鬥套路。其中包括徒手對練、器械對練、徒手與器械對練等三種練法。
(一)徒手對練:是運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進攻、防守、還擊的運動規律編成的拳術對練套路。有對打拳、對擒拿、南拳對練、形意拳對練等。
(二)器械對練:是以器械的劈、砍、擊、刺等技擊方法組成的對練套路。主要有長器械對練、短器械對練、長與短對練、單與雙對練、單與軟對練、雙與軟對練等多種形式。常見的有單刀進槍、三節棍進棍、雙匕首進槍、對刺劍等。
(三)徒手與器械對練:是一方徒手,另一方持器械進行的攻防對練套路,如空手奪刀、空手突棍、空手進雙槍等。
三、集體演練
集體演練是集體進行徒手、器械或徒手與器械的演練。在競賽中通常要求六人以上,可變換隊形、圖案,也可用音樂伴奏,要求隊形整齊、動作協調一致。
搏鬥運動,是兩人在一定條件下,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鬥智較力的對抗練習形式。目前武術競賽中正在逐步開展的有散手、推手、短兵三項。
(一)散手:是兩人按照一定的規則使用踢、打、摔、拿等方法制勝對方的競技項目。
(二)推手:是兩人遵照一定的規則,使用*、*、擠、按、采、*、肘、靠等手法,雙方粘連*隨,通過肌肉的感覺來判斷對方的用勁,然後借勁發勁將對方推出,以此決定勝負的競技項目。
(三)短手:是兩人手持一種用藤、皮、棉製作的短棒似的器械,在16市尺直徑的圓形場地內,按照一定的規則。使用劈、砍、刺、崩、點、斬等方法進行決勝負的競技項目。

http://cgi.ebay.com.cn/ws/eBayISAPI.dll?ViewItem&category=75164&item=5155461786&rd=1
少林,形意,八卦,通背,螳螂,翻子拳械套路欣賞

G. 護手鉤的介紹

護手鉤又名虎頭鉤,在我國武術器械中,它屬於一種短兵器,其造型奇特,鉤身似劍,前端有鉤,稱為鉤頭;後部如戟,尾同劍尖,稱作鉤尖;雙護手似鐮(與鉤同側),稱為鉤月。傳說中竇爾敦即使用虎頭鉤做自己的武器。

H. 中國武術器械分別有哪些

中國的武術器材分為套路和散打兩部位;
套路有;常用的刀、劍、棍、槍,雙節棍、地毯、鏡子、武術服裝、九節鞭 撲刀 飛刀 、 牧羊鞭 繩鏢 流星錘 月牙鏟 劍穗 不倒翁沙袋 木人樁 綁腿沙袋 功夫扇 石鎖 。
散打器材;手套、護具、手靶、腳靶、腰靶,速度球、沙袋、梨球。

I. 詠春的基本手法

詠春的基本手法

詠春是南方拳術的代表,有著很強的套路與手法,而且攻守轉換靈活。下面是我分享的詠春的基本手法,一起來看一下吧。

1、問路手

問路手,葉問詠春拳的標志性起手式,動作瀟灑、氣勢不凡。

問路,即是試探、尋找對方空門確定進攻路線的意思。問路手的前手稱為「問手」,後手稱為「護手」,「問手」與「護手」可以相互轉換。

招式

開馬,呈二字鉗陽馬,然後把握緊的雙拳變成掌狀,從胸部的中線往外排除,然後右手在前,肘部彎曲,手指上斜,呈吻獸,左手則在後,掌心朝右手臂內側呈護手。

動作要領

問手的肘要歸中,要處在胸前的中線位置,手掌稍稍上斜,指尖指向對方的眼睛。護手側立於問手的肘窩處。目光越過問手的指尖射向對方,觀察對方的動靜。兩手互換時,護手從問手的上方伸出形成問手,而原問手在下方收回成護手。

易犯錯誤

問手的肘外張,沒有歸中(以人身體來說,從眉心開始劃一直線至兩腿中間,這條虛擬中的位置即為中線位置。歸中則是指手從其它位置回歸到中線位置,在中線位置發出的手法叫中門手)。問手擺放的位置太低,手指指尖沒有斜朝上。

2、拍手

詠春拳的發力分為長橋發力和短橋發力,所謂橋即指前臂。肘部伸展使橋手到達身體的`遠端即長橋。肘部保持彎曲,橋手在身體近側運動叫短橋。無論長橋或短橋均需練習肘底力。拍手是一種很好的消解對方招式的動作,屬於短橋發力的防守。

招式

前提招式同一,然後右拳變掌,掌心手指朝上,用肩膀和肘底法力,把力氣運到手掌的外側,然後橫向拍擊,這時候眼睛要看著前方。

動作要領

雙肩要保持平衡。屈肘時,前臂保持水平。手掌拍擊後,手掌的外側不需要超過肩外側。拍手的大拇指與身體保持約15-20厘米的距離。

易犯錯誤

拍擊手的同側肩膀聳起。動作過大,導致腰部轉動。目光隨拍手的方向移動。拍擊時手指向下甩。

3、攤手

攤手也是化解對手攻勢的動作,但屬於長橋發力。

招式

以二字鉗陽馬為起式。右拳變掌,掌心向上。右手夾時,以肘底發力,運勁於指尖,手掌經過身體的中線位置朝前斜向上攤出雙眼目視前方。

動作要領

雙肩保持平衡。屈肘歸中。攤手後,前臂、手腕、手掌、手指成一直線。手指指尖的高度在下頜與鼻尖之間。

易犯錯誤

肘部外張。整個手臂伸直。屈腕,使手掌與前臂呈夾角彎曲。掌心傾斜未朝上。手指岔開。前臂沒有在身體的中線位置。

4、膀手

因為狀似白鶴亮翅而得名。膀手起肘、落手的動作與攤手剛好相反,所以攤手和膀手相互轉換來做最好。膀手是純消解的動作。我們平常人遇到攻擊,一般都會有抬起手臂來阻擋的動作,屬於條件反射,詠春拳把它吸收且加以優化了。

招式

開馬,呈二字鉗陽馬。右拳變掌,掌心向上,手臂保持屈肘向上抬起,同時手腕翻轉,令掌心向內。肘部發力,向斜上方揚起,手腕內旋使掌心斜朝外,手指朝前斜向下插出。

動作要領

肘部向上揚起,肘尖略高於肩頭。前臂、手腕、手掌和於指形成一直線,與地面呈約45°角。手掌正對身體的中線位置。

易犯錯誤

手指高過肘尖。手腕彎曲、手指彎手掌偏離身體的中線位置。

5、圈手

圈手是詠春裡面應用極廣的手法,用於變換手的位置,比如由對方外門轉到內門,或由內門轉到外門。圈手只是一種過渡性的手法。在詠春拳里,門分為內門與外門。怎麼區分?舉例:我以直線沖拳攻擊敵人。如果敵手處干我拳拳背外位置則敵手在我之外門。而我手在敵之內門。反之,如果敵手處於我拳拳心內位置則敵手在我之內門,而我手在敵之外門。由此可見,內門與外門是可以通過變換手法來佔取的。

招式

在二字鉗陽馬的基礎上,右手向前伸出,呈問手,左拳保持不變。問手的手臂保持不動,手指放鬆下垂,手腕向內彎曲。手指先向內指向胸部,緊接著手腕繼續由內向外旋出(逆時針),手指朝上。手腕稍稍下沉,手臂呈護手。雙眼目視前方。

動作要領

旋轉時屈肘基本不動。手指彎曲放鬆,大拇指內收輕觸中指第二節,最後成護手時四指再挺直,大拇指扣起。做左圈手時手腕為順時針旋轉,與右手方向相反。

易犯錯誤

旋轉時手指似硬挺直。手腕偎硬,肘部擺動幅度大。旋轉往下時大拇指未內收。

6、按手

詠春實戰中的控肘技術基本上依賴於按手,它屬於鉗制類的手法。按手發出的力要很強勁。按手與下拍手是不是容易混淆?下拍手夾肘。按手張肘。下拍手手指朝前,按手手指朝左或朝右。

招式

開馬,呈二字鉗陽馬。左拳變掌,掌心向上,緊接著手腕向內翻轉,令掌心朝下、手指朝右,手掌置於胸前中央位置。肘底發力,運勁於掌跟和掌外側,手掌朝下前方按下,手指朝右。

動作要領

雙肩保持平衡。發力後,手臂要伸直,手掌掌跟在體前約20厘米的位置。做右按手時,指尖方向向左。

易犯錯誤

按手的同側肩膀下塌。動作過大導致彎腰。手臂沒伸直,手指朝前。

7、格手

近身用手掌外側格擋就是格手,線路非常短,屬於短橋發力。

招式

在二字鉗陽馬的基礎上,左拳變掌伸出至中線位置,掌心向右,指尖朝斜上方,手時微曲。左掌向右輕推,接著以肘帶動手腕轉動,左掌以掌外側發力往中線位置格擋,掌心朝前,指尖朝上。

動作要領

肘部保持緊貼身體。格擋時應迅捷脆。發勁多以腰力配合。

易犯錯誤

肘部外張。沒有用掌外側發力。手指彎曲松軟。

8、標手

望文生義,標出去的手就是標手。用於消解上方而來的攻擊,屬於長橋發力的動作。標手和標指是不同的。標手是消解動作。標指是進攻手法標手肘彎曲,以橋手和掌外側為著力點。標指肘伸直,以手指尖為著力點。

招式

開馬,呈二字鉗陽馬。右拳變掌,掌心向上,接著手腕內旋令掌心朝下,同時肘部抬起,手掌平置於胸前。前臂發力,運勁於手掌外側,由胸前斜向上揮出,掌心斜向下。

動作要領

肘微曲,手臂揮擊的幅度不超過同側肩膀,手掌與前臂稍成鈍角。發力點在掌外側,手指放鬆,位置高於眉毛。

易犯錯誤

前臂、手腕、手掌、手指成一直線。抬手過低。

9、拉手

又抓又拉,抓中有拉,拉中有抓,叫抓手不盡義,叫拉手不完全,還是沿用粵語:揦手(普通話音:化)。

招式

開馬,呈二字鉗陽馬。右拳變掌,肘部發力帶動右手前臂內旋,同時手腕抬起,手掌斜向上自胸前探出,掌心朝前。右手迅速向前伸出,同時五指張開,緊接著抓成拳頭,隨後肘底發力向下牽引,拳頭收於胸前。

動作要領

「抓」和「拉」的動作同時進行,合二為一。實戰時,抓的時候以手掌外側為接觸點。

易犯錯誤

只抓不拉。肘部外張、抬起過高。

10、殺頸手

望文生義,以手為刀,像刀砍在脖子上的樣子,叫手刀也成。

招式

在二字鉗陽馬的基礎上,右拳變掌,右手屈肘,前臂置於胸前,手掌在頸部位置。右手手掌下沉經過腹部朝右側甩擊,先以前臂發力,肘部伸直後傳力至手掌外側朝斜向上砍擊。

動作要領

手掌甩出耍迅速有力。掌心朝下,以掌外側邊緣砍擊。

易犯錯誤

向下斜砍。力量止於前臂,未傳遞到掌外側邊緣。

11、耕攔手

耕、攔、攤、膀是詠春拳手法的四大精要,「耕」有擊打,「攔」有攔栽。所以耕攔手亦攻亦防。

招式

以二字鉗陽馬站立,做問路手,左手為問手,右手為護手。二字鉗陽馬右轉,呈左坐馬,左手腕旋轉令掌心斜向上,接著以肘底發力,運勁於前臂由左上往右下擊打(為耕手)。與此同時,右手下沉,手指向下,運勁於前臂由腹部向右前方攔擊(為攔手)。

動作要領

耕手和欄手同時發力、同時到位完成。兩手的手指、手掌、手腕、前臂成一條直線。耕手曲肘,攔手直肘或微曲。兩手空隙盡量縮小,但無需接觸。右耕(手)左攔(手)的動作方法相同,似需左右互相換,轉馬成右坐馬。

易犯錯誤

兩手動作不同時。兩手空隙過大。攔手做成按手。

12、捆手

用於攔截的雙手組合動作,上擋下攔。上手為攤手,下手為膀手,需配合坐馬。

招式

在二字鉗陽馬的基礎上做問路手,左手為問手,右手為護手。二字鉗陽馬左轉,呈右坐馬,左手腕旋轉令掌心斜向上,接著以肘底發力,夾肘歸中,運勁於前臂由胸前向上做攤手。同時,右肘抬起,手腕下沉,手指向下,轉腕運勁於前臂向左前方做膀手。

動作要領

攤手和膀手同時發力、同時到位完成。兩手的手指、手掌、手腕、前臂成一直線。兩手均曲肘,但攤手的肘下沉,膀手的肘上挺。兩手空隙盡量縮小,但無需接觸。膀手的手腕在攤手的肘底。右捆手的動作方法相同,但要求左右手互換,轉馬成左坐馬。

易犯錯誤

兩手動作不同時。兩手的間隙過大。膀手的肘未抬起。

13、破牌手

破牌手也叫破牌掌、雙飛蝴蝶掌,兩掌齊發的手法。這是一個雙手的組合,上手為正掌,下手為底掌。

招式

以二字鉗陽馬站立手,右手為護手。右手手腕旋轉令掌心朝前、手指向下,接著手肘後抽將右掌收至右腹部。與此同時,左手手腕旋轉令掌心朝斜前方、手指向上,手掌收至右掌上方,掌跟相對(兩掌整體運動軌跡為順時針)。雙手肘底同時發力,將兩掌從身體中線推出,運勁於掌跟和掌外側。左掌為正掌,右掌為底掌。

然後,左手手腕旋轉令掌心朝前、手指向下,手肘後抽將左掌收至左腹部。與此同時,右手手腕旋轉令掌心朝斜前方、手指向上,手掌收至左掌上方,掌跟相對(兩掌整體運動軌跡為逆時針)。雙手肘底發力,將兩掌從身體中線推出,運勁於掌跟和掌外側。右掌變為正掌,左掌變為底掌。

動作要領

兩掌旋轉以及推出時,掌跟均是相對。兩掌旋轉時均肘。推掌時兩肘綳直、鎖緊。

易犯錯誤

手掌旋轉時,肘部伸直導致幅度過大。正掌和底掌不分明。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武術的種類多種多樣,詠春就是中國武術中的拳法,相信很多老一輩都之道,練習詠春拳是具有保健養生之功效的,並且還能有防病治病的作用。據專家研究,詠春還可以預防電腦族經常出現的滑鼠手。

「肘底標指」利關節

對上班族而言,長期使用電腦鍵盤和滑鼠,可能患上腕關節綜合征,也就是常說的「鍵盤肘」。主要症狀是食指或中指疼痛、麻木和拇指肌肉無力感,發展下去可能導致神經受損,進而引起手部肌肉萎縮。另外,肘部經常低於手腕,而手高高地抬著,神經和肌腱經常被壓迫,手就會開始發麻,手指失去靈活性,經常關節痛。有什麼辦法能減輕上述症狀呢?上班族不妨練練詠春拳中的肘底標指。

標指是詠春拳的特色技法,練習時要注意打得瀟灑放鬆,發勁柔韌,如藤條、彈簧,看似輕盈軟弱,實則強勁凌厲。具體技法是,右掌由左腋下向前方中線直線標出,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高及喉部,而左掌亦隨即置於右肘下,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面向右方。這種技法在練習中充分活動了掌指關節、肘關節、肩關節和腕關節,有助於預防和緩解「鍵盤肘」的症狀。


;

J. 武術都有什麼武術比賽項目

武術比賽項目有:

1、拳術:長拳、南拳、太極拳等。

2、短器械:刀術、劍術、南刀、太極劍等。

3、長器械:棍術、槍術、南棍等。

4、對練:三人對練、二人對練,又分為徒手對練、器械對練。

5、混合雙人太極拳。

6、集體項目:集體拳術、集體單器械、集體雙器械、集體軟器械等。

(10)中國武術護手有哪些擴展閱讀:

國際奧委會武術比賽推薦項目:

國際武聯在武術比賽項目選擇上,從武術的技術難度、風格特點、生理特性及在各大洲發展狀況等因素,經科學論證,在世界武術錦標賽的31個比賽項目中,選擇了符合要求的8個武術套路項目推薦給國際奧委會。

8個武術套路項目具體如下,男女各4項:

1、男子:長拳、南拳、刀術、棍術。

2、女子:長拳、太極拳、劍術、槍術。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武術護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在亞洲什麼地方 瀏覽:897
為什麼英國和德國信新教 瀏覽:244
為什麼老打擊伊朗 瀏覽:394
矽谷在印度投資多少錢 瀏覽:675
義大利在哪裡買珊瑚 瀏覽:108
印度種族相差多少 瀏覽:304
2021義大利杯冠軍是哪個隊 瀏覽:550
中國哪個城市雅閣最多 瀏覽:570
起源於中國的狗狗有哪些 瀏覽:144
生蚝海鮮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877
印度的雞肉怎麼去皮 瀏覽:494
義大利的比薩斜塔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383
伊朗駐歐佩克代表什麼 瀏覽:837
中國男籃奧運落選賽哪裡看 瀏覽:715
東京奧運會中國運動員穿的衣服叫什麼 瀏覽:123
綠茶在英國怎麼說 瀏覽:403
越南人自己怎麼做水泥 瀏覽:728
中國哪個省種櫻桃 瀏覽:636
印尼晚上可以做什麼兼職 瀏覽:60
英國炸魚薯條多少錢 瀏覽: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