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你們到底是怎麼看待中國學生去日本留學的
看法
其實去到日本留學,你的身份就只是一個學生,所以日本學生也是用平常心看待每一個中國留學生,如果你優秀的話,甚至會有人向你請教問題。
一起跟你共同學習。但是如果你以留學生的身份自居而不努力的話,那麼日本學生也會看不起你。他們的行為就是一種向優秀的人看齊而看不起不努力的人。其實是非常正常的。
日本的留學政策
編輯語音
日本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通過招收留學生來推動日本經濟發展和擴大日本的國際影響力。1983年提出了「10萬留學生計劃」,期望到21世紀初使外國留學生規模達到10萬人。為實現該計劃,日本採取了種種措施促進留學生的接收,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8年,日本政府又推出了30萬人留學生計劃,爭取到2020年留學生人數達到30萬人。
B. 你是怎樣看待疫情影響下僅有 1% 的中國學生放棄留學的
其實這個數據我覺得並不奇怪,更簡單的解釋是我覺得大部分准備留學的中國准留學生並不覺得這個疫情或者美國的政治問題對留學影響很大。
第一,很多中國的准留學生已經走上了留學這一條路,他們已經沒有在上國內的課程體系,所以現在即使他們想取消留學的計劃也已經晚了,他們再去上國內的課程准備高考已經沒有時間了,可能只有少部分學生還在高一或者剛剛入讀國際課程,他們還能有回頭的餘地。
畢竟,病毒再危險,也是可防可控的。自己天天戴口罩、注意衛生,感染幾率就會小很多。如果有一天真的大量人要放棄留學計劃,那一定不是因為病毒,而是因為國外的人為政策。
C. 就你如何看待現在中國學生高分低能
我們總是看到有些人被稱作「高分低能」。
可是,我們幾乎很少看到對這種「高分低能」現象的令人信服的解釋,於是,我們的「低能」,(不管我們是否得過高分),就更加一覽無余了。
可是,我們必須盡可能科學地解釋這種高分低能,以便讓我們能夠對此對症下葯來解決這種令人十分遺憾的現象。
高分低能大多指的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在工作上卻表現出很差的工作能力。當然,一些中學成績很好的學生進入大學之後,成績反倒下滑得很厲害,也被說成是「高分低能」。本博文主要討論後一種情形。因為,這樣的一些人所造成的最大問題是,他們自己本身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工作究竟帶來了多大的害處。實際上,中國高等教育之所以未能實現歐美國家那樣的成績,應當與造成這種高分低能的原因直接有關。
在現代科學中,大致可分為兩類,也就是經典科學和分析科學。所謂經典科學就是能夠用典型的科學語言來嚴格敘述的科學,比如,從小學就學習到的1+1=2,在這樣的科學面前,我們是找不到任何偏差的,因為,經典科學所造就的環境就是這樣的,正如我們過去的教育中,總是將一個人明確地分為好人或者是壞人一樣。在這樣的環境中,任何被評判對象身上所具備的條件都是十分簡單而極端化的,因此,評判結果一定是十分明確而不存在任何模糊的。
但是,現代科學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便出現了分析科學,也就是,科學本身不再是那種簡單到極端化的內容,而是出現了很多必須用分析方法才能確定的內容,於是,概率論便應運而生,正是概率論這樣的科學理念奠定了分析科學的基礎。
基於概率論的一個最生動的例子就是親子鑒定。如果真正接觸親子鑒定過程就會發現,任何一份親子鑒定報告上從來不會報告百分之百的結果,而總是用百分之多少的結果來進行報告,也就是說,哪怕是親生母子或者是已經確確實實確知的親生父子,血緣鑒定結果也不會是百分之百的。有的時候,很多對科學不了解的人總是很難理解和接受這樣的結果,但是,用科學的眼光看,這樣的結果卻是最科學的。
這就是傳統經典科學和分析科學最大的差別之所在,也就是,傳統科學總是給出百分之百的結論,而分析科學卻總是給出不到百分之百的結論。
當然,分析科學給出一個結論時,總是會指出,這個結論的可靠性是多少,實質上就是說,這個結論有多大的可能會是這個樣子的。
本博以為,正是現代科學的「分析科學」的這個特點造就了我們中國出現很多「高分低能」這種現象。
中國的中小學教育是以殘酷訓練為特色的。而殘酷訓練的內容又基本上是經典科學,這樣便使得受到這種殘酷訓練的學生形成了對於經典科學的思維環境的依賴。於是,到了大學階段,特別是到了實際工作中,其所接觸到的學習內容和工作內容突然換成了分析科學這種以不確定性為特點的科學內容和工作內容的時候,經過經典科學那種僵化認識客觀事實訓練的人們中,有些人就出現極大的不適應性,因為,這些人拒絕承認客觀事實的不確定性,他們希望將一切事物簡單化、明確化,他們認為,僵化的教條才是可資信賴的判定依據。
有人不承認這一點,說,我們也承認偏差啊,比如加工零件,我們也認為加工公差是合理的。但是,這些人沒有明白的是,加工公差本身就是一個絕對值而不是分析科學的結果。分析科學最重要的特點就是一個,任何客觀事物,除了有哲學上的客觀性這種絕對之外,是沒有任何百分之百的絕對的。
沒有這樣的認識,我們就無法理解霍金所提出的製造時間機器的可能性。當然,有關時間機器是一個很大的題目,本文就不討論了。但是,時間機器對我們普通人最大的誘惑就是,我們有可能通過這樣一種時間機器回到過去。這樣的一種理念和我們的傳統認識之間會產生巨大的矛盾,卻是我們十分感興趣的。
有一個現象十分令人困惑。很多高校的研究生課程中都有《數值分析》這門典型的分析科學基礎課程。但是,我們卻發現,很少有中國學生在實際的科學活動中使用這門課程的內容。究其原因,正是因為我們的學生拒絕接受這門課程的哲學理念。而更願意用經典科學的哲學理念來認識自己所從事的科學內容。於是,《數值分析》這個在分析科學中十分有用的數學方法就成了一個僅供觀賞的樣品。
可是,現代科學發展到如今這種高深的程度,科學內容的不完全確定性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科學事實啊!當我們中國人的思維還繼續糾纏在傳統的那種「百分百」的經典環境之中時,我們中國人對於事物的認識失之於精細就成為必然,而現代科學之精細是越來越無以復加的,因此,我們看到,我們的中國學生中出現越來越多的「高分低能」者。
如此一來,改變這種現狀的根本在於,我們的中小學教育就應該弱化那種經典科學的殘酷訓練。正如西方的中小學教育那樣,以引導興趣為主而不是以建立堅如磐石的經典科學思維和認識環境為主。中國的大學教育之所以一直無法達到世界一流大學的水平,其根本原因正在於,我們的教育內容本身更重視經典內容而不是分析內容。
中國人悠久的歷史主要依據的就是經典思維。所以,在中國的文化中總是要鮮明地分出「好」和「壞」來,於是中國會產生「曹操」這樣的白臉壞蛋,會製造出「秦檜」這樣的投降派。固執、呆板的「關雲長」反倒能夠成為「忠義」的典範,而不管這位關雲長可笑的義釋壞蛋曹操,毫不講理地刺激江東最後導致劉備喪命等等令人完全可以判定弱智的行為。即使孔子,所謂的封建文化對孔子推崇備至,因為,孔子的理論中總是以絕對性這種經典環境為建立理論基礎的。可是,我們卻常常忽略孔子之所以周遊列國的原因是因為,在戰國那種需要用分析思維來對待的歷史時代,孔子那種用僵化的經典思維方式所建立的理論是不適用的。比如孔子的理論中有一個十分穩定的架構那就是「父父、子子、君君、臣臣」這樣一種適合封建統治的穩定架構形式,但是,在戰國那種否定最高權威的政治環境下,孔子的這種穩定架構思想自然是不符合各諸侯國的政治意圖的。
在我們如今這種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形態之下,因為整個社會已經因為混合經濟形態而呈現社會理念的混合,因此,我們再要用那種經典思維方式來看待社會已經不可能。這也是本博一直反對如今那種推崇儒學的根本原因。本博一直推崇辯證唯物主義這種馬克思創立的哲學思想,原因就在於,出身於歐洲的馬克思深受發源於歐洲的現代科學思維的影響,因此他所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更為符合現代社會的實際。
上世紀初,中國爆發了以新思想為代表的「五四」青年運動,而這個運動的典型特徵就是打倒孔家店。中國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歷史事件就是因為,面對世界的現代科學的出現,中國的知識分子們認識到,以孔學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思想已經嚴重地落後於社會的發展,所以這些先進的青年們奮起反抗,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從民間發起打倒支撐封建中國幾千年架構的儒家思想。可惜的是,在我們這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竟然還有人大言不慚地大肆宣傳孔學,甚至在電視媒體這種大眾媒體上侃侃而談。而最令人奇怪的是,竟然還有那麼多的人捧場,本博只能感到一種惡心。由此也看得出,中國人的經典思維方式有多麼地嚴重。不改變這種思維方式,中國就將繼續大批量地製造「高分低能」者。
那些對中國經濟形勢不停地表示擔憂的所謂經濟學家們可謂是典型的「高分低能」,因為,他們根本無視中國的社會形態是「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事實,而僅僅拿資本主義那種經濟理論來套用中國現實。他們的思維太過經典,太過僵化。事實會一次次地教育這些以唯心主義僵化思想為主要哲學思想的經濟學家們的。特色社會主義強大政治向心力將讓他們重新認識資本主義經濟理論的缺陷,君不看,按照資本主義理論,中國如今的巨大貧富差距應該早就引發各種規模的抗議浪潮了,但是,我們看到了多少呢?而中國之所以能夠在這樣的巨大的貧富差距現實面前仍然保持十分穩定的社會運行,其實就是得益於「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人類社會從來沒有過的社會形態。
中國的大學教育要想進入世界一流,就必須改變現在的那種經典科學教育十分強大的現實。當年錢學深之所以能夠取得那樣的成就,就是因為錢學深得益於西方大學教育的那種分析科學思想。看看他的控制論就能很清楚地看到這一點。所以,回答「錢學深之問」的最好答案就是,從現在起,我們就要改變那種幾千年來流傳下來的經典思想教育傳統,而是要用分析科學思想代替原來的那種呆板僵化的經典科學思想。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杜絕「高分低能」現象的出現
D. 美國不及格中文試捲走紅,中國學生一臉茫然,好像學了假中文,你怎麼看
我國的綜合國力在持續提高,中文也走入了許多我國的試卷。例如烏克蘭和韓,學生也常常在漢語考試中不過關。而作為中國學生,學習英文也是頗有難度系數。許多網民將中國學生學習英文,和美國學生學習中文做比照,結果「同歸於盡」。
美國學生的中文試卷不過關,網民吐槽蒼天饒過誰
考試中,學生會依據考試題的難度系數水平,調節自身做答的速率。總是會有一些學生提早做答結束,在匆匆地訪問 一遍試卷以後,便會提早上交試卷退場。
在平常的中考中,那樣的個人行為很有可能不容易感覺如何,但如果是在大中型考試中,就需要吃大虧了。做答結束後,要認真地查驗試卷,並核查是不是有部位答不上的狀況,等候的鈴聲響起再上交試卷。
小編贈言
看過美國學生的不過關試卷,突然感覺學習英文都沒有那麼難。許多情況下,學生的學習心態,決策了試卷的難度系數水平。不論是學習哪門課程,學生都需要有一個恰當的心態。
E. 統計稱中國學生長得更高更壯了,你如何看待此事
大家都知道,現在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生活節奏非常快,特別是生活在一線城市和比較發達的地區,生活節奏是非常快的,但是這些地方的人壓力也很大,現在的家長很重視孩子的成長,所以在孩子的營養健康方面很重視。大家可能看到了這樣一個消息,統計稱中國學生長得更高更壯了,你如何看待此事?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現在學生的生活營養很高,能夠滿足他們身體的需求,所以,各項技能達標,而且出現了普遍上漲的情況。現在孩子們的各項指標都是達標的,長得更健康更強壯。以上只是小編個人的看法,從這個消息你能看出什麼呢?
F. 網易CEO稱「大多數中國學生不具備獨立思考能力」,你如何看待這句話
什麼是學會思考?天地哪個人並不是學會思考的?便是挑選盲目從眾或是從眾心理也是獨立思想的結論···並且相反想,即然有學會思考這回事兒,那麼是否有非學會思考這回事兒?怎樣的思索叫非學會思考?什麼是思索?思者,想也,便是想一想前因後果,來龍去脈····考:考評,調查,考一考自身剛想的對不對思索的效果有合理的,有錯誤的,很正常的,
一方面,假如僅僅創建了完善的建議,可是沒法清楚明白地表述,就沒法說動他人採取你的建議。另一方面,傾聽不一樣見解或是是抵制建議,可以得到填補,健全本身見解。在信息內容過多的時期,我們可以及時獲得大量的信息內容,但假如缺乏自身的思索,只能被很多的數據或是客觀事實所包圍著和困惑,無法管理決策和行為。另一方面,在每個人都是自媒體的時期,每個人能表述自身,但僅有學會思考,才不容易以偏概全,真真正正創建個人ip。大家思索,並不是為了更好地說明自身,並不是為了更好地不聽信盲目從眾,反而是為了能更快的發展。而這也許要用一生的時間段來進行。
G. 如何看待中國學生海外留學
據分析,促使這一現象產生的主要因素可以歸結為以下三點:學業收獲少、就業壓力大和留學費用降低。 青年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又是學習語言的不錯時期,可以為申請在美讀高中、大學奠定基礎。此外,因為在國外的高中除了學習之外,還有很多課外活動的機會,通過這些活動可以結識更多朋友,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更快地融入當地生活。而有些活動(如美國的社區服務)還是高中生入讀大學的必要前提。而如果僅僅出國讀研的話可能前一兩年都在進行語言及文化方面的適應,在學業上會有所損失。
美國有超過3000多所高校,而中國還不到1000所。同樣程度的學生選擇的餘地會更大。在中國高中三年的GPA成績優秀的學生,申請國外比較的好的高校難度並不是很大。而此類高校無論從學校的硬體條件、師資力量還是就業前景而言都會比國內普通本科學校優越,這對於中國的高中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吸引。
另一個原因就是近年來人民幣升值,客觀上降低了中國留學生的海外留學成本。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的增多以及匯率的降低,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學費的負擔變輕了。同時,國內多家銀行早在幾年前就開辦了針對工薪階層家庭孩子出國留學的貸款項目。他們開辦的留學服務業務包括簽證存款證明、留學抵押貸款、國外匯款和預開賬戶等,早幾年幾乎無人問津,近年來越來越多,「不少家長在孩子上高一時,就按照有關國家大使館的要求開設定期存款賬戶,確保簽證的成功率。」 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我省自費留學人數躍至近2萬人。而「留學一族」中,不少是工薪家庭的子女。
H. 作為一名家長,您如何看待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的現象
當前我國的家長越來越注重孩子在教學方面的培養,所以一些條件優越的家庭都會想著辦法送孩子出國留學,在很多家長的心中,國外的教育相對國內更加優質,也更能為孩子以後的履歷鍍金,小編認為,作為家長應該理性看待孩子出國留學的現象,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跟風。
所以想要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家長們一定要理性的去分析,然後再決定要不要送孩子出國。
I. 如何看待中國學生的創造性的
1。中國學生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學生,我們的優秀的考試成績證明了這一點。
2。也正是由於我們的學生太擅長考試了,所以他們對問題不感興趣,對答案感興趣,對創造不感興趣,對復制感興趣。
3。沒有真正的中國人得諾貝爾獎,說明我們的教育在創造力的培養上是失敗的。
4。幸好,現在有識之士知道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正在改變。效果如何,你我都是見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