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國防的四要素是什麼
國防四要素分別是:
1、對象要素:一是「侵略」,二是「武裝顛覆」;
2、主體要素:國家;
3、目的要素:捍衛國家主權、統一、維護國家的安全、保衛國家的領土完整;
4、手段要素:我國的國防手段包括軍事活動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
國防,就是指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恐怖分子等,保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所進行的軍事活動,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科技、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動。
(1)中國國防的主線次線是什麼擴展閱讀:
國防基本特徵
一、國家利益的整體性。國家的根本利益集中體現在安全和發展兩個方面。安全問題主要是解決生存和不被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國防服役章侵略的問題。
發展問題主要解決和平時期建設與外部環境問題。而安全與發展權益的獲得和保障,最根本的是依靠國防的強大。只有安全穩定的國內、國際環境,國家才能發展;只有發展,國家安全防務才有建設與鞏固的基礎。而這是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
二、國防力量的綜合性。
三、斗爭形式的多樣性。戰爭是國防斗爭最基本,也是最高的表現形式,但是國防斗爭不僅是軍事實力的較量,同時還包括政治、經濟、外交等其他形式。
四、國防目標的多層性。由於各國的國家利益不同,其所制定的戰略也不同,再加上各國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差異,就使得現代國防呈現出多層次的目標體系。
五、國防建設系統的協調性。現代國防建設是一個以科技為龍頭、以經濟為骨幹,通過總體性的戰略運籌,謀求綜合國防效益的有機系統。
B. 中國國防的起點是終點是
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這是新時代中國國防的根本目標,也是中國國防的出發點後落腳點,就是中國國防的起點和終點。
C.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規定,中國國防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第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屬於人民。它的任務是鞏固國防,抵抗侵略,保衛祖國,保衛人民的和平勞動,參加國家建設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是為了建設和鞏固國防,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由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於1997年3月14日修訂通過,自1997年3月14日起施行。
(3)中國國防的主線次線是什麼擴展閱讀:
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所進行的軍事活動,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適用本法。
國家加強武裝力量建設和邊防、海防、空防建設,發展國防科研生產,普及全民國防教育,完善動員體制,實現國防現代化。
D. 新時期中國國防的目的和任務是什麼 軍事理論
中國堅持自衛防禦核戰略,目的是遏制他國對中國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確保國家戰略安全。
履行新時代軍隊使命任務
進入新時代,中國軍隊依據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要求,堅決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任務,為鞏固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提供戰略支撐,為捍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提供戰略支撐,為維護國家海外利益提供戰略支撐,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1、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中國擁有2.2萬多千米陸地邊界、1.8萬多千米大陸海岸線,是世界上鄰國最多、陸地邊界最長、海上安全環境十分復雜的國家之一,維護領土主權、海洋權益和國家統一的任務艱巨繁重。
中國軍隊嚴密防範各類蠶食、滲透、破壞和襲擾活動,維護邊防安全穩定。中國同周邊9個國家簽訂邊防合作協議,同12個國家建立邊防會談會晤機制,構建起國防部、戰區、邊防部隊三級對外交往機制,常態化開展友好互訪、工作會談和聯合巡邏執勤、聯合打擊跨境犯罪演練等活動。
同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塔吉克開展邊境裁軍履約工作。加強中印方向穩邊固防,採取有力措施為和平解決洞朗對峙事件創造有利條件。強化中阿邊境管控,嚴防暴恐分子滲透。加強中緬方向安全管控,維護邊境地區安寧和人民安全。
2012年以來,中國邊防部隊同鄰國軍隊共進行3300餘次聯合巡邏,舉行8100餘次邊防會晤,在中越、中緬方向開展邊境掃雷約58平方千米,封圍雷場約25平方千米,排除地雷等爆炸物約17萬枚。
組織東海、南海、黃海等重要海區和島礁警戒防衛,掌握周邊海上態勢,組織海上聯合維權執法,妥善處置海空情況,堅決應對海上安全威脅和侵權挑釁行為。2012年以來,組織艦艇警戒巡邏4600餘次和維權執法7.2萬余次,維護海洋和平安寧和良好秩序。
組織空防和對空偵察預警,監視國家領空及周邊地區空中動態,組織空中警巡、戰鬥起飛,有效處置各種空中安全威脅和突發情況,維護空中秩序,維護空防安全。
著眼捍衛國家統一,加強以海上方向為重點的軍事斗爭准備,組織艦機「繞島巡航」,對「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正警告。
2、保持常備不懈的戰備狀態
軍隊保持戰備狀態,是有效應對安全威脅、履行使命任務的重要保證。中央軍委和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嚴格落實戰備值班制度,常態組織戰備檢查、戰備拉動,保持隨時能戰狀態,不斷提高聯合作戰指揮能力,穩妥高效指揮處置各類突發情況,有效遂行各種急難險重任務。
2018年,中央軍委組織全軍戰備突擊檢查和部隊整建制拉動,行動范圍覆蓋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東海、南海部分海域。
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強化戰備觀念,嚴格戰備制度,加強戰備值班執勤,扎實開展戰備演練,建立正規戰備秩序,保持良好戰備狀態,有效遂行戰備(戰斗)值班、巡邏執勤等任務。
3、開展實戰化軍事訓練
軍事訓練是和平時期軍隊的基本實踐活動。中國軍隊堅持把軍事訓練擺在重要位置,牢固樹立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准,完善軍事訓練法規和標准體系,建立健全訓練監察體系,組織全軍應急應戰軍事訓練監察,落實練兵備戰工作責任制,開展群眾性練兵比武活動,不斷提高實戰化訓練水平。
全軍興起大抓實戰化軍事訓練的熱潮。2012年以來,全軍部隊廣泛開展各戰略方向使命課題針對性訓練和各軍兵種演訓,師旅規模以上聯合實兵演習80餘場。
各戰區強化聯合訓練主體責任,扎實開展聯合訓練,結合各戰略方向使命任務,組織「東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系列聯合實兵演習,努力提高聯合作戰能力。
陸軍廣泛開展軍事訓練大比武,實施「跨越」「火力」等實兵實裝實彈演習。海軍拓展遠海訓練,航母編隊首次在西太平洋海域開展遠海作戰演練,在南海海域和青島附近海空域舉行海上閱兵,組織「機動」系列實兵對抗演習和成體系全要素演習。
空軍加強體系化實案化全疆域訓練,組織南海戰巡、東海警巡、前出西太,常態化開展「紅劍」等系列體系對抗演習。火箭軍組織對抗性檢驗性訓練、整旅整團實案化訓練,強化聯合火力打擊訓練,常態化開展「天劍」系列演習。
戰略支援部隊積極融入聯合作戰體系,扎實開展新型領域對抗演練和應急應戰訓練。聯勤保障部隊推進融入聯合作戰體系,組織「聯勤使命-2018」等系列演習演練。武警部隊按照覆蓋全國、高效聯動、全域響應、多能一體的要求,實施「衛士」等系列演習。
4、維護重大安全領域利益
核力量是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的戰略基石。中國軍隊嚴格核武器及相關設施安全管理,保持適度戒備狀態,提高戰略威懾能力,確保國家戰略安全,維護國際戰略穩定。
太空是國際戰略競爭制高點,太空安全是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戰略保障。著眼和平利用太空,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太空合作,加快發展相應的技術和力量,統籌管理天基信息資源,跟蹤掌握太空態勢,保衛太空資產安全,提高安全進出、開放利用太空能力。
網路空間是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網路安全是全球性挑戰,也是中國面臨的嚴峻安全威脅。中國軍隊加快網路空間力量建設,大力發展網路安全防禦手段,建設與中國國際地位相稱、與網路強國相適應的網路空間防護力量,築牢國家網路邊防,及時發現和抵禦網路入侵,保障信息網路安全,堅決捍衛國家網路主權、信息安全和社會穩定。
5、遂行反恐維穩
中國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極端主義。中國武裝力量依法參加維護社會秩序行動,防範和打擊暴力恐怖活動,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武警部隊執行重要目標守衛警戒、現場警衛、要道設卡和城市武裝巡邏等任務,協同國家機關依法參加執法行動,打擊違法犯罪團伙和恐怖主義活動,積極參與社會面防控,著力防範和處置各類危害國家政治安全、社會秩序的隱患,為「平安中國」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2012年以來,每年均動用大量兵力擔負執勤安保、反恐處突、海上維權執法等任務,參加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等警衛安保任務近萬起。
參與處置劫持人質事件和嚴重暴力恐怖事件671起。2014年以來,協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打掉暴力恐怖團伙1588個,抓獲暴力恐怖人員12995人。
解放軍依法協助地方政府維護社會穩定,參加重大安保行動及處置其他各類突發事件,主要承擔防範恐怖活動、核生化檢測、醫療救援、運輸保障、排除水域安全隱患、保衛重大活動舉辦地和周邊地區空中安全等任務。
6、維護海外利益
海外利益是中國國家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維護海外中國公民、組織和機構的安全和正當權益,是中國軍隊擔負的任務。
中國軍隊積極推動國際安全和軍事合作,完善海外利益保護機制。著眼彌補海外行動和保障能力差距,發展遠洋力量,建設海外補給點,增強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實施海上護航,維護海上戰略通道安全,遂行海外撤僑、海上維權等行動。
2017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吉布地保障基地正式投入使用。自開營以來,已為4批次護航編隊保障維修器材,為百餘名護航官兵提供醫療保障服務,同外軍開展聯合醫療救援演練等活動,並向當地學校捐贈600餘件教學器材。
2015年3月,葉門安全局勢嚴重惡化,中國海軍護航編隊赴葉門亞丁灣海域,首次直接靠泊交戰區域港口,安全撤離621名中國公民和279名來自巴基斯坦、衣索比亞、新加坡、義大利、波蘭、德國、加拿大、英國、印度、日本等15個國家的公民。
7、參加搶險救災
參加國家建設事業、保衛人民和平勞動,是憲法賦予中國武裝力量的使命任務。依據《軍隊參加搶險救災條例》,中國武裝力量主要擔負解救、轉移或者疏散受困人員,保護重要目標安全,搶救、運送重要物資,參加道路(橋梁、隧道)搶修、海上搜救、核生化救援、疫情控制、醫療救護等專業搶險,排除或者控制其他危重險情、災情,協助地方人民政府開展災後重建工作等任務。
2012年以來,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共出動95萬人次、組織民兵141萬人次,動用車輛及工程機械19萬台次、船艇2.6萬艘次、飛機(直升機)820架次參加搶險救災。
先後參加雲南魯甸地震救災、長江中下游暴雨洪澇災害抗洪搶險、雅魯藏布江堰塞湖排險等救災救援行動,協助地方政府解救、轉移安置群眾500餘萬人,巡診救治病員21萬餘人次,搶運物資36萬余噸,加固堤壩3600餘千米。
2017年,駐澳門部隊出動兵力2631人次,車輛160餘台次,協助特別行政區政府開展強台風「天鴿」災後救援。
(4)中國國防的主線次線是什麼擴展閱讀
白皮書指出,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不可逆轉,但國際安全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世界並不太平。
白皮書說,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是新時代中國國防的根本目標;堅持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范圍,是新時代中國國防的鮮明特徵;貫徹落實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是新時代中國國防的戰略指導;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是新時代中國國防的發展路徑;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中國國防的世界意義。
「白皮書全面介紹了新時代中國防禦性國防政策,首次構建形成了中國國防政策體系,清晰地向世界表明了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戰略指向、基本遵循和世界意義,有助於國際社會理解中國軍力發展、化解所謂『中國威脅論』。這是新版國防白皮書的最大亮點。」曹延中說。
白皮書說,進入新時代,中國軍隊依據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要求,堅決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任務,為鞏固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提供戰略支撐,為捍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提供戰略支撐,為維護國家海外利益提供戰略支撐,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白皮書首次全景式展現中國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白皮書說,進入新時代,適應世界新軍事革命發展趨勢和國家安全需求,中國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全面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著力解決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邁出了強軍興軍歷史性步伐。
白皮書詳細闡述了中國合理適度的國防開支,介紹中國國防費規模結構,在分析比較國防費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後說,總體上看,中國國防費是公開透明的,開支水平是合理適度的,與世界主要國家相比,國防費占國內生產總值和財政支出的比重、人均國防費是偏低的。
中國國防開支與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保障需求相比,與履行大國國際責任義務的保障需求相比,與自身建設發展的保障需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中國國防開支將與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相協調,繼續保持適度穩定增長。
白皮書還專門辟出章節,介紹中國在堅定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推動構建新型安全夥伴關系、推動構建地區安全合作架構、妥善處理領土問題和海洋劃界爭端、積極提供國際公共安全產品等方面的具體實踐。
白皮書說,中國軍隊忠實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履行大國軍隊國際責任,全面推進新時代國際軍事合作,努力為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美好世界作貢獻。
與以往相比,白皮書在附件中列出了多達10個表格,詳細介紹了軍委機關部門基本情況、2010年至2017年中國年度國防費構成、2012年以來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對外開展的主要聯演聯訓活動以及中國軍隊參加的主要聯合國維和行動等內容。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新時代的中國國防
E. 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主題主線是什麼
堅持以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為主線。
F. 三八線的由來是什麼
"三八線",一般人會以為是五十年代朝鮮戰爭停戰後劃得分界線,但深究歷史,這條軍事分界線遠不只這點來歷,它的歷史比想像中久得多。
史料記載,三八線斜穿朝鮮半島東西兩端,長約248公里。起初的三八線本是日本陰謀里的一部分。1896年,日軍和沙俄勾結,想要瓜分朝鮮。日本和沙俄秘密決定以三八線為界,俄國控制北邊,在南邊日軍可以行動自由。但這個決定因為涉及到雙方的利害沖突而未能實現。
53年七月,三八線在原來的基礎上被重新劃分,分界線方圓兩公里內不屬於軍事區。10月,《韓美共同防禦條約》簽訂,美國從此再沒離開過朝鮮半島南部。
G. 中國國防實行的是什麼樣的軍事戰略
我國堅持不對外擴張的方針,恪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因此,不會像美國那樣在全世界部署兵力,看誰不順眼就收拾誰。
但是,為了國家安全,我們必須擁有足夠強大的防務力量,來防禦外界對我國的侵略。以前,我國的實力弱,只能依賴陸軍做保守防禦。現在,隨著我國實力的增強,我們的防務政策也開始做調整,主張積極防禦的政策。也要具備一定的對外實施戰略打擊的力量。
H. 十二五時期國防和軍隊建設主題、主線和「五個更加註重」要求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十二五」時期是實現國防和軍隊建設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二步目標的重要時期,也是切實做好軍事斗爭准備、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的關鍵時期。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胡主席從國家安全和發展形勢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新要求出發,著眼不斷增強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能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重要力量支撐和堅強安全保障,明確提出了以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為主線的重大戰略思想。國防和軍隊建設主題主線的確定,與經濟社會發展主題主線的確定,時間銜接、思想一致、內容契合、功能互動,是同一主旋律在不同領域的生動體現。主題和主線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含義。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主題與主線並列使用的情況下,具體分析二者的關系,可以看出:主題強調的是基本方針,主線強調的是基本途徑;主題規定了發展過程的主導價值,主線規定了發展過程的主導機制;主題的性質決定了主線的樣式,主線的確立保證了主題的貫徹;沒有主題,主線就缺少靈魂,沒有主線,主題就只能懸置。以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為主題,就是要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把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作為軍隊建設的戰略任務,努力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水平,不斷開創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新局面。以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為主線,就是要充分認識經濟社會發展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這一戰略部署對於軍隊戰鬥力建設的重要指導意義,自覺運用科技進步推動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的規律,把戰鬥力生成模式切實轉到以信息為主導、以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為增長點、提高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上來,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官兵素質提高、管理創新上來,轉到走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上來,在新的起點上推動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又好又快發展。這就要求以加快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促進軍事斗爭准備水平的提高,推進我軍由機械化半機械化向信息化轉變,堅持把是否有利於提高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來衡量和檢驗軍事、政治、後勤、裝備各領域建設成效,通過發展新型作戰力量提升軍隊整體作戰能力,切實轉變軍隊建設發展方式和軍隊保障方式。五個更加註重」,指的是在2009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的:更加註重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更加註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更加註重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增強經濟增長活力和動力,更加註重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更加註重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努力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I. 中國國防線有多長
說的是邊防線:邊防線長2.2萬多公里。
中國地處亞洲東部,陸地邊界線總長2.2萬多公里,海岸線總長1.8萬余千米,中國陸地與15個國家接壤,與8個國家的大陸架或20海里專屬經濟區相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