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最大外資企業名單
進入中國500強的外資企業有:1.摩托羅拉(天津)電子有限公司2. 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3. 廣東移動通信有限責任公司4.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5. 上海上汽大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6.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7. 大連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㈡ 外資企業有哪些
法律分析:(一)中外合資經營企業
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亦稱股權式合營企業。它是由外國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同中國的公司、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依照中國的法律和行政法規,經中國政府批准,設在中國境內的,由雙方共同投資、共同經營,按照各自的出資比例共擔風險、共負盈虧的企業。
(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
中外合作經營企業亦稱契約式合營企業。它是由外國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同中國的公司、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依照中國的法律和行政法規,經中國政府批准,設在中國境內的;由雙方通過合作經營企業合同約定各自的權利和義務的企業。
論合資、合作,外方可以是個人,中方可以是公司、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不可以是個人。
(三)外資企業
外資企業亦稱外商獨資經營企業。它是指外國的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依照中國的法律和行政法規,經中國政府批准,設在中國境內的,全部資本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但其不包括外國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分支機構。
(四)中外合資股份有限公司
中外合資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外國的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簡稱外國股東)同中國的公司、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簡稱中國股東),依照中國的法律和行政法規,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全部資本由等額股份構成,股東以其所認購的股份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中外股東共同持有公司股份的企業法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第八十二條 下列各類債權的債權人參加討論重整計劃草案的債權人會議,依照下列債權分類,分組對重整計劃草案進行表決:
(一)對債務人的特定財產享有擔保權的債權;
(二)債務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
(三)債務人所欠稅款;
(四)普通債權。
人民法院在必要時可以決定在普通債權組中設小額債權組對重整計劃草案進行表決。
㈢ 中國的外資銀行有哪些
目前我國的外資銀行有:花旗銀行、匯豐銀行、恆生銀行、荷蘭銀行、巴黎銀行、澳新銀行、大華銀行、瑞士銀行、協和銀行等。外資銀行是指在本國境內由外國獨資創辦的銀行。外資銀行有的是由一個國家的銀行獨資創辦的,也有的是好幾個國家一起共同合資創辦。
拓展資料:
外資銀行是指在本國境內由外國獨資創辦的銀行。外資銀行的經營范圍根據各國銀行法律和管理制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的國家為穩定本國貨幣,對外資銀行的經營范圍加以限制;也有些國家對外資銀行的業務管理與本國銀行一視同仁。
它主要憑借其對國際金融市場的了解和廣泛的國際網點等有利條件,為在其他國家的本國企業和跨國公司提供貸款,支持其向外擴張和直接投資。外資銀行有的是由一個國家的銀行創辦的,也有的是幾個國家的銀行共同投資創辦的。
2018年12月,中國銀保監會已啟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修訂工作,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同時,銀行業各項開放措施持續落地,多項市場准入申請已獲受理和批准。
隨著資產、業務、網點規模的不斷擴大,為有效解決業務發展與管理能力不匹配問題,外資銀行開始將部分授信審批、風險管理職能開始由境外移至境內,一些經驗豐富的資深管理人員與技術人員從境外被派遣到境內工作。特別是改製法人逐步建立健全包括董事會及下設的相關專業委員會和高級管理層的公司治理架構,在戰略決策、預算管理、風險管控等方面相對獨立於境外母行。
中信嘉華銀行在改制後董事會下設了由母行董事組成的信貸風險管理委員會,並從母行派遣資深的風險管控人員加強子行的風險管理工作;出於集中風險管理需要而將境內分行改制為外資法人銀行,如三菱東京日聯銀行、瑞穗實業銀行通過改制也大大加強了在華機構的管理。
摩根大通在改制後派遣亞太區的首席行政官和首席運營官分別擔任子行董事會的非執行董事和監事,提升了決策效能,並在子行設立了2名風險控制經理,負責子行在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外包服務管理、信息科技風險管理、業務災備應急計劃管理等方面的風險管理工作;東亞銀行改制後成立單獨的中國戰略部,制定該行中國的發展戰略,並提交本地董事會討論通過,而母行戰略部不再制定中國發展戰略。
㈣ 中國著名的外資企業有哪些
1、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由上汽集團和大眾汽車集團合資經營。公司於1984年10月簽約奠基,是國內歷史悠久的汽車合資企業之一。
2、愛立信:愛立信公司於1876年成立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從早期生產電話機、程式控制交換機,已發展到全球最大的移動通訊設備商,愛立信的業務遍布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全球領先的提供端到端全面通信解決方案以及專業服務的供應商。
3、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0年,是一家以產業產品業務、科技園區業務、平台服務業務、投資金融業務為主體的公司。
4、西門子通信投資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電信企業之一的西門子通信集團的全資子公司,12西門子移動通信投資公司(Siemens Mobile Acceleration),2005年正式更名為Siemens Acceleration in Communications,公司的投資范圍也由移動領域擴充到整個通信領域。
5、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於1998年7月1日成立,它由廣州汽車集團公司和日本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合資經營,雙方各佔50%股份,合作年限為30年。廣汽本田佔地面積為160萬平方米,現有員工4800多人。
㈤ 中國外資企業排名
1、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2、 廣東移動通信有限責任公司 3、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 4、 上海上汽大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 5、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6、大連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7、 南京愛立信通信...
㈥ 中國有哪些外資銀行
如下:
一、花旗銀行。花旗銀行作為第一家美資銀行於1902年來到中國上海,開立了在華的第一家分行,也是花旗銀行開始在亞洲營運的第一家海外分行。今天,花旗銀行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外資銀行之一,面向最廣泛的客戶群體提供多樣的金融產品及服務。
二、東亞銀行。東亞銀行自從1918年以來,一直致力服務於香港客戶,並於內地及海外提供企業及個人銀行服務。七間內地分行獲准為外國人、內地和外商投資企業提供人民幣銀行服務。
三、恆生銀行。1985年,恆生銀行在深圳設立首間代表處。1997年香港回歸,恆生是首家獲批將上海代表處升格為分行的香港銀行。1998年底,恆生在北京成立代表處。2004年5月,恆生銀行取得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資格。恆生擁有豐富經驗和財務實力,加上優質的專業服務,是你進軍內地市場的理想顧問。
四、渣打銀行。渣打銀行1858年在上海成立第一間分行,近150年來從未間斷營業。今天,渣打銀行中國區總部座落上海,下轄十家分行,一家支行,四家代表處和770多名員工。渣打銀行對中國有著長期的承諾,並致力於更強有力的發展。
五、美國銀行。美國銀行源自1912年在香港成立的廣東銀行,由華籍商人創辦。1998年,美國銀行集團與眾國銀行集團合並成為新的美國銀行。現在,本行在香港及澳門共有十六間分行。內地的上海南京西路支行提供廣泛的商業及個人銀行服務,包括人民幣及外幣存款、人民幣、港幣及美元房地產抵押貸款、財富管理、電子銀行、商業信貸及融資等服務。
六、匯豐銀行。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於1865年在香港和上海成立。2000年5月,匯豐將其中國業務總部移至上海的浦東,成立「匯豐駐中國總代表處」,統籌業務發展。目前, 我們在中國內地的10間分行設於: 北京、大連、廣州、青島、上海、深圳、蘇州、天津、武漢和廈門,在北京、廣州和上海設有四間支行,在成都和重慶設有代表處。作為在中國內地最大的一家外資銀行,匯豐通過其不斷擴展的業務網路為中國內地提供廣泛的銀行和金融服務。
七、華僑銀行。自1925年在廈門成立分行以來,成為首家在中國開展銀行業務的新加坡銀行。其中國大陸經營網路目前包括四個分行、1個支行和2個代表處,分別位於上海、北京、成都、青島、天津和廈門。華僑銀行提供度身定製的一整套人民幣和外幣產品,我們廣泛的全球網路遍及14個國家和地區包括110家以上的分行和代表處。
八、滿地可銀行。滿地可銀行是加拿大的第一家特許銀行,於1817年11月3日開業。滿地可銀行為加拿大提供了首批健全而充裕的流通貨幣,並在加拿大的發展中不斷擔當重要角色。滿地可銀行是首間在海外開設分行的加拿大銀行,而且一直活躍在歐洲、拉美、東亞以及美國等市場。今天,滿地可銀行繼續發展成為加拿大最卓越的財務機構之一,而且在美國及世界各地市場佔有重要地位。
㈦ 中國有哪些外資保險公司
外資保險公司:
美國友邦保險公司(中國唯一的一家獨資外資公司,也是當年第一家進入中國市場的保險公司)。
以下都是中外合資的保險公司:
中意人壽保險公司。
華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光大永明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中英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信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中美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招商信諾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中宏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聯泰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恆安標准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中荷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瑞泰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太平洋安泰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交銀康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中新大東方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海爾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恆康天安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中航三星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中法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
長生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君龍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金盛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㈧ 外資企業有哪些
法律分析:1.中外合資經營企業;
2.中外合作經營企業;
3.外商獨資經營企業;
4.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的外資企業是指依照中國有關法律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全部資本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不包括外國的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在中國境內的分支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