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產能過剩的原因以及如何應對
1、直接原因是前幾年投資持續過快增長,一些行業如房地產、鋼鐵投資明顯過熱,導致產能擴張速度遠遠超過需求擴張的速度。根本原因是經濟增長方式不合理。
2、解決措施:
提高企業的素質,來解決產能過剩,這是一條途徑;通過兼並重組來消化一批產能過剩;通過優勝劣汰淘汰一批落後的產能;鼓勵企業到海外去發展,轉移一批產能。
通過採取多種措施,多措並舉,努力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並在這個過程中維護社會的穩定和職工的權益,使得經濟發展能夠進一步走上持續、健康的軌道。
(1)如何解決中國鋼鐵產業過剩擴展閱讀:
產能過剩行業:
煤化工、多晶硅、風電製造、平板玻璃、鋼鐵、水泥等六大行業被列入產能過剩行業。我國嚴控六行業產能過剩。
產能過剩影響:
許多行業產能過剩,將導致物價總水平明顯下降,形成很強的通貨緊縮壓力,增加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產能過剩的發展將會使企業的投資預期和居民的消費預期下降,由此使經濟增長面臨越來越明顯的下調壓力。產能過剩的發展將會導致銀行不良資產明顯增加,金融風險增大。
② 鋼鐵企業如何應對產能過剩
我本人也是鋼鐵系統的,我認為中國鋼鐵行業走進了死胡同。產能嚴重過剩,產品同質化嚴重,受全球經濟氣候影響,必然慘淡經營,會度日如年。產業必須升級,技術必須提升,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③ 中國鋼鐵產能過剩,是否需要出口更多的鋼鐵來緩解壓力
是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鋼鐵生產過盛帶來的壓力,但主要還是需要中國政府刺激國內經濟,拉動內需來解決這種壓力。
④ 關於鋼鐵企業節能降耗的合理化建議
一、優化鋼鐵業產業結構
目前鋼鐵企業之間能耗水平差距較大,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的噸鋼能耗較低,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很多中小型的鋼鐵企業尚有部分煉鐵技術裝備屬於老舊設備,落後的指標與先進指標差距較大。淘汰落後產能,關停老舊落後的鋼鐵設備,是鋼鐵業節能的必由之路。
二、推廣成熟的節能降耗技術,研發新的節能技術
鋼鐵業流程長、工序多、能耗高,能量回收空間大。加快技術改造,推行應用干熄焦、煉焦煤調濕風選一體化、大富氧高噴煤高效焚燒、高爐煤氣壓差發電、轉爐干法除塵和負能煉鋼等節能技術。不僅要推行已有領先技術,還要鼓勵公司持續加大研發力度,研討新技術加大對余熱余能資本的充分利用。
三、延伸鋼鐵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鏈
延伸鋼鐵的綜合使用工業鏈,鼓勵鋼鐵行業與其他工業間進行聯合,推動綜合利用,完善對富餘煤氣、余熱余壓、固體廢棄物、廢水收回及綜合利用,結合建材、石化、電力等工業,有助於增加社會的資源利用率,減少各種污染物的排放,完成多方面共贏。
四、推進鋼鐵行業能源控制中心建設,提高能源管控水平
選用計算機系統集成技術、動態平衡分析技術、能源數據融合技術,突顯公司、職業和政府三個層次,建設鋼鐵行業的源能控制中心,完成鋼鐵公司耗能設備能耗數據收集分析、節能信息發布和協同自動化辦公等功能,促進節能與信息化的融合。樹立鋼鐵業動力管理基礎資料庫,加強能耗監測剖析,對能耗較高的企業提出預警,強化信息共享,增強節能工作效率。
⑤ 如何解決中國鋼鐵產能過剩
中國的鋼鐵工業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發展起來的,到了二十世紀末規模、機能完善。特別是在2008年前後中國又購買了國外的鐵礦和廉價煤炭。從開采、運輸、煤炭、冶煉、先進技術都達到了一定程度。到了2012年前後,我國房屋建築和汽車製造業又處於過剩狀態。以致現在鋼鐵相對於製造業出口、內需還不完善,那麼鋼鐵雖然也限制了一些小鋼鐵,但也處於產能過剩的狀態。目前,國家在打通製造業出口的各種途徑,相信一兩年的時間,中國鋼鐵會仍然會供不應求。
⑥ 如何化解產能過剩
一、提高企業的素質,來解決產能過剩,這是一條途徑。
二、通過兼並重組來消化一批產能過剩。
三、通過優勝劣汰淘汰一批落後的產能。
四、我們鼓勵我們的企業到海外去發展,轉移一批產能。
通過採取多種措施,多措並舉,努力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並在這個過程中維護社會的穩定和職工的權益,使得經濟發展能夠進一步走上持續、健康的軌道。
(6)如何解決中國鋼鐵產業過剩擴展閱讀:
根本原因
一、表現在地方政府幹預投資和經濟增長的能力過強,地方間形成惡性投資競爭,使產能擴張難以抑制。如果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於政府直接推動的方式不能根本扭轉,那麼,投資過度問題便難以避免。
二、體現在許多產業的技術水平低、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薄弱。這使得企業的競爭主要體現在資源投入和產出的數量擴張,以及價格的競爭上,而不是集中在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和質量的改善上。
三、產業集中度不高,特別是許多行業由於體制方面的原因,在長期的市場競爭中仍無法實現資本和品牌的有效集中,如由於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及體制改革的滯後使得許多跨部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兼並重組難以實現,其結果往往是產業競爭過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產能過剩
⑦ 政府如何消除產品過剩問題
既然供給大於需求,那麼就有兩種解決途徑:第一,減少供給,這一般是政府不希望看到的,因為它會影響整個國家的GDP。但是,在特殊情況下會有這種現象的出現,比如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國家就會要求他們轉型,實質上就是減少鋼鐵產能,換言之,是把用在鋼鐵上的供給轉移到其他行業上,達到鋼鐵行業的供給需求相當。
第二,就是刺激消費。樓主應該聽說過國家促進消費的口號吧,就是這個意思。但是中國人自古就有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所以相對於其他發達國家,我國消費佔GDP比例一直比較小,這就要求政府出面刺激消費。第一種就是政府直接購買,促進需求(但是這屬於宏觀經濟角度);第二種就是補貼,樓主可否記得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國家為了促進消費而採取的「家電下鄉政策」,當時就是通過國家13%的補貼,來刺激農村居民的消費,從而解決當時中國因為出口不足而產生的產能過剩情況。此外補貼還能在價格上戰勝進口貨,使國內產品更便宜,獲得更大市場份額,但這不是主 要方面。
⑧ 鋼鐵工業產能過剩問題怎麼解決
中央已經採取了從供給側入手,拆除僵屍企業,嚴控新增產能,削減落後產能,國有企業減產,提高行業標准,淘汰落後產能等多種手段解決鋼鐵產能過剩的問題。
⑨ 我國如何破解鋼鐵產能過剩困境
鋼鐵產業已經陷入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危機,並且6月份中鋼協會員出現了今年以來的首次單月虧損,虧損額合計達到了6.99億元,虧損面積也在進一步擴大。眾所周知,鋼鐵企業涉及的資金大、廠區多、人員多,在目前實體經濟異常低迷的情況下,一個有效的經營管理模式對於鋼企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鋼鐵企業是典型的生產型企業,生產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生產設備的先進與否;另外,由於配套設施比值較大,努力提升經營規模進而降低邊際成本成為鋼企大浪淘沙的重要手段。在過去的時間里,大鋼企不停地通過並購擴大自身規模,而小鋼企也不甘落後,各種渾水摸魚、更換大型設備的情況屢見不鮮。從國家層面來說,希望通過鼓勵並購一方面是提高我國鋼鐵產業的集中度進而增強我國鋼企話語權,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產能歸攏來化解產能過剩;從地方政府層面來說,中小型鋼企增資擴充規模不僅可以幫助解決就業,還能拉動GDP增長,也樂見其成。於是,中小型鋼企有地方政府撐著、大型鋼企有國家撐著且自身龐大的規模對政策也形成了一定的綁架,結果產能越來越多,最終在經濟下滑之際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
當然,鋼鐵工程建設期較長,拿高爐來說,近期投產的高爐大都是09、10年信貸擴張之時投建的,而當時也正是經濟一片向好,我相信誰都沒有辦法預料到3年之後的經濟形勢究竟如何,前段時間異常火爆的李佐軍也只是在去年年中才形成論斷且結論還存有很大不確定性。因此,僅從產能過剩的角度來說,並不存在誰對誰錯,但既然出現了問題自然就需要追究責任,私營企業若出現戰略失誤,結果就是資產損失,而國企出現失誤就需要對高管追責,經濟處罰、行政處罰都OK。
言歸正傳,在經過前幾年的規模擴張和設備更新換代之後,目前我國很多鋼企不論在規模還是在設備的先進度方面都保有較大的優勢,但是整體來說,我國鋼鐵產業卻不具備優勢,原因就在於影響企業經營效率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經營管理模式。「一流的設備、二流的管理」最終造就的不僅是資金的無端浪費,還是一個個缺乏競爭優勢的二流甚至三流企業,歸根結底又演變為所有權之爭,這是個龐大的課題,暫且不表。
就目前來說,粗放式地一味擴大規模已經無法給鋼企帶來利潤的增長,轉型升級、改變經營模式才是王道。不過,這一戰略對不同所有制、不同規模的企業而言是不同的。
對於大型鋼企來說,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延伸產業鏈、進行多元化布局。首先是積極涉入上游資源開發領域,主要目的在於保障資源自給率、提高經營穩定性;其次要合理對下游貿易、物流進行布局,圍繞產品主要流通區域和戰略重點客戶,設立物流企業或鋼材加工配送中心,增強客戶粘性;最後,努力涉足相關配套領域,如機械、船舶、汽車製造、新材料等。當然,最為關鍵的是加大研發力度,逐步擺脫低端產能的束縛。
對於中小型鋼企來說,目前企業規模還遠未達到最優邊際成本的點,規模擴張是企業的根本動機,而且隨著大型鋼企轉型,中小型鋼企擴大規模也可以填補低端產能的漏洞。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熱點行業追蹤報告》指出,需要謹防的是大型鋼企、巨型鋼企繼續擴張,最終不僅對政策形成綁架,還會損害整個市場環境。大型鋼企規模優勢已經頗為顯著,繼續擴張徒勞無益、只會形成更嚴重的壟斷,而且大型鋼企也具備轉型的能力,何況作為大型國企,本身也具有引導產業轉型的義務。既如此,不妨將低端市場讓出一部分給中小型鋼企,從而實現市場競爭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