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歷史上GDP世界第一共多少年,始末年份
LZ您好
您的問題有歧義答案呢……
首先,如果中國大分裂期也當做一國的話(譬如南北朝,中國=北魏+宋/南齊)
那麼中國首次成為世界第一是在1004年澶淵之盟之後。
但莫約1276年南宋皇室投降,中國GDP退居第二。
這期間前後世界第一當為印度(印度統一時間不長,但如果你能把大分裂的中國當做統一國家,則大分裂印度也應當統一計算【雖然實際南印度和北印度文化底蘊完全不一樣……】。則當時農業就可一年多熟的印度GDP當然碾壓並且吊打漢唐兩朝。宋朝後我國農業才有一年多熟的技術。)
第二次GDP達第一是在永樂盛世左右,約1402年。之後,隨著玉米,甘薯等高產量作物進入中國,明朝開始出現人口暴漲,清朝更是破億。
但是,明清交界,約1637~1644年或者1708年,中國短暫被印度超越(此時印度為莫卧兒帝國鼎盛時期,直到奧朗則布去世)
之後中國在1850年附近,因內亂(尤其是之後的太平天國),以及東印度公司變為英國政府管轄,中國丟掉了GDP第一。
另外一種說法就是秦朝開始,領先到1850年,中間只有在五胡十六國後期到南北朝中期(被箕多帝國)五代十國時期(被朱羅帝國)和明清交界(被莫卧爾帝國)3次被短暫超越。
這種說法建立的前提那就是正統思想,只計算正統國家,印度被強行割成若干獨立國家後計算的了。
『貳』 連續11年世界第一,中國製造為什麼這么牛
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國的製造業的整體水平非常好,而且整個產業鏈非常完善,這一點在很多歐美國家是做不到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能夠連續11年蟬聯世界第一的這種原因。
製造業的問題也只是一個大問題,因為一個地區的製造業直接會影響到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也會影響到每一個人的正常生活,我們作為世界的第一製造業大國,在整體的製造業能力上領先全球。
我國的製造業水平連續11年處在世界第一的位置。
這是一個來自新華網的數據,在這個數據裡面,我們可以看到我國的製造業水平連續11年處在第一的位置,可以說我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的製造業第一大國,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小夥伴都特別好奇,為什麼我們能夠完成這樣的成就?其實主要是跟我們的製造業的產業鏈條有關系。
『叄』 我國是怎麼成為世界強國的
我國怎樣成為世界強國的,這個問題啊,還是比較尖銳的,因為我們現在官方定位我們國家是大國,但我們正在向著強國的方向前進。我認為我們國家能夠越來越厲害,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領導我們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中央的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是我們國家的核心領導者,這一點是不會改變的,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我們原本鬆散的中華民族被重新凝聚在了一起,先後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完成了「三大改造」,並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我國和平發展營造了一個較好地國際環境;我們建立了獨立的國防體系和科研體系;實行了改革開放,完成了脫貧攻堅的偉大任務,而今天所取得成就,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第二,我們之所以能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是因為我們獨特的文化。中華文化是整個世界上從未中斷過的文化,這是我們現今能夠自信滿滿地朝著世界舞台中央的底氣所在。5000年的歷史長河,給我們這個民族積累沉澱了太多不同於其他民族對於世界、宇宙的認識,故而,我們能夠敞開心扉地吸收和轉化一切先進的文化成果,實現我們自己的目標。
第三,我們的成就,離不開一代代人的努力。我們經歷了一百年的艱難的探索和斗爭,終於在1956年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同樣,我們同上世紀的兩個超級大國周旋,先後完成了原子彈、氫彈的研製以及地球衛星的發射;我們現在看到的一些溝渠、大壩,很多都是在上世紀就已經完成了的。再者,我們今天之所以能夠在國際上話語權越來越大,原因就在於我們是一代接著一代去完成別人認為壓根完成不了的任務、目標。我們的五年規劃,是一年接著一年地干,這五年有部分沒有完成的,下個五年接著干,這就是我們中國人。
第四,我們今天的成就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勤勞能幹。這點是最好理解的,我們可以看看周圍的工廠、工地等等,到處都能看到。
所以,這邊是我國能夠成為世界級強國的原因所在。
『肆』 中國在各個領域是如何走向世界第一的
現在的中國已經不像過去的大清帝國,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對世界舞台具有獨一無二的影響力,隨著中國整體國力的整體提升,很多領域也走向了世界的前列,對世界的影響也日益擴大。
『伍』 我國的乒乓球是如何成為世界第一的
作為中國人,都不好意思把乒乓球拿出來講,實在太厲害了。拿出來講,簡直就是打擊整個地球。我國的乒乓球之所以這么厲害,成為世界第一,原因有三:1、兵乓求在我國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2、刻苦鑽研的教練人才,3、努力拚搏的兵乓球人。
3、努力拚搏的兵乓球人。
中國乒乓球在世界上取得好成績,跟我們中國乒乓球人的努力拚搏是分不開的,一代又一代的乒乓球人,刻苦訓練,努力拚搏,為國家應得一枚又一枚的獎牌,為建立中國乒乓球王朝打下堅實的基礎。
『陸』 為什麼中國會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
消費水平大幅提升。經過70年發展,我國商品服務供給日益豐富,消費規模不斷擴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1952年的277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38萬億人民幣,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
對外貿易居全球第一。我國進出口總額從1950年的11.3億美元發展到2018年的4.6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貿易大國。同時,貿易結構不斷優化,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成為出口主體,民營企業成為對外貿易主力軍。
吸收外資進入世界前列。從經濟特區、開發區到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從正面清單到負面清單管理,從「外資三法」到《外商投資法》,我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營商環境越來越好,中國成為外商投資的熱土。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2018年我國吸收外資1383億美元,居全球第二位。
對外投資合作後來居上。2018年對外直接投資達1430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到去年底,我國對外投資存量接近2萬億美元,境外中資企業有4.3萬家。
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能力不斷增強。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1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我國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推動世界貿易組織改革。我國簽署了17個自貿協定,在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等平台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主張,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鍾山說,今年前8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0.1萬億元,同比增長3.6%。下一步要在穩外貿政策落實上下功夫,在高質量發展上下功夫,強化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做強一般貿易,提升加工貿易,發展其他貿易。同時,積極擴大進口,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
關於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錢克明介紹,這幾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額占整個對外貿易的比重不斷上升,質量也在提升。中國已與37個國家建立雙邊投資合作工作組,與5個國家建立貿易暢通工作組,與19個國家建立電子商務工作機制,與14個國家簽署了第三方市場的合作協議。
王受文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增速達到了6.3%,國內消費貢獻了60%,這說明中國有巨大的市場,這對外資非常有吸引力。在自貿試驗區建設方面,今年1—7月,前期設立的12個自貿試驗區以不到全國國土4‰的面積,吸引了佔全國14%的外資,佔全國13%的進出口。從試點布局看,目前自貿試驗區的布局已經涵蓋中國的東西南北中,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同時也服務於中部崛起、西部開發和東北振興等戰略。從試點任務看,自貿試驗區形成了200多項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在全國其他地方進行復制推廣。『柒』 中國什麼時候才能成為世界第一大強國
即將任世行副行長的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說,中國經濟有潛力再維持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長。屆時,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將達到美國的2.5倍,將成為世界國民生產總值最高的國家。現在需要我們做的就是,盡我們的力量讓中國一直維持安定、團結、穩定的局面,二、三十年後世界上就不會有那麼多「刺頭」了。
『捌』 為啥說我國崛起後,會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呢
我們知道中國這是一個擁有著上下五千年歷史文明的國家,而且這其中文化還未出現過斷層也是這當中唯一保留至今的文明古國,也正因為如此,中國人想要重新站起來,這也需要突破歷史和現如今的環境制約等等條件。那也正因為如此,身為中國人的我們以實現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目標。那麼為何說我國在崛起以後會成為世界第一強國,而這其中的原因,參考以下幾點。
三、中國的經濟實力也在快速的演進。最後一點就是中國雖然說擁有著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但是中國它對比其他國家來說,它缺少的就是基礎,而且中國的一個發展速度來說是遠比其他國家更快。國家有了經濟實力之後想要發展這無疑是非常簡單的事情。
『玖』 中國是怎麼成為世界經濟第一的
根據世界銀行公布數據,2011年美國GDP為15.5萬億美元,中國GDP為7.3萬億美元。這個數據出爐很簡單,每個國家以本國貨幣計算GDP,再通過匯率乘除,統一轉換成美元,就可以得到上面數據。但按照購買力平價(PPP)計算,中國當年的GDP應為13.5萬億。再按照從2011到2014各自國GDP增幅估計,2014年底,用PPP算出的中國GDP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上面的推斷結論最早是從《金融時報》報道中出現的。一查發現國外媒體還真能折騰此條新聞,有質疑、有討論,更有建議。但大家的集中觀點不外乎以下幾點:
這是一場統計游戲
2012年以前就有文章發表,不少經濟學家對GDP國際比較的統計方法提出自己意見。簡單將各國本幣GDP核算然後摺合成美元往往偏離各國貨幣的實際購買力,因為中間涉及匯率問題。這一次世行將購買力平價(PPP)的計算方式變得「官方」,也最後「導致」了中國將成為第一的新聞。
PPP的計算方式被視為更加綜合也更加復雜。舉個例子,如果現在在國際外匯市場,1美元相當於6元, 6元能在中國買到的東西比1美元能在美國買到的東西多很多。(當然要看咱們討論的是什麼商品了,所以世行在計算時,也是囊括了一攬子項目的)PPP的計算方法就考慮到了購買力差異的因素,做出調整。這就是為什麼利用這個計算方法,中國GDP比以前報道的要大得多。
但「金磚四國」概念提出者奧尼爾在《衛報》上發布評論稱,以目前世行的計算方式中國人在消費和服務上的開銷將比之前想像的高很多。這正是滿足「從投資往內需」的轉型目標,也就是說,如果真是這樣,中國面臨的經濟再平衡問題也就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
事實上,用史上最具挑戰工程形容中國經濟轉型不足為過。包括經濟學家李稻葵[微博]在內的專家學者們都將未來兩三年定義為中國經濟轉型的攻堅階段。連IMF[微博]亞太局局長李昌鏞在接受新浪財經專訪時都稱,中國經濟的轉型是必要的,中國政策制定者明白,如果無法實現轉型,GDP增幅7.5%的目標都無法實現。
換句俗點的話說,八年抗戰才過半,有人就在給你提前慶祝,你能不慎得慌的往後躲嗎?也難怪國內各界人士對中國成第一不感冒。
國際事務上中國表現應該更出色
在搞清楚這數據怎麼來的之後,看看中國第一若成真的評論。
引用蜘蛛俠精神: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外界對中國成為第一的看法褒貶不一。《財富》專欄作家裴敏欣和「金磚四國」概念提出者奧尼爾舉例:如果中國成為第一,會被要求在聯合國[微博]繳納更多會費(目前中國為聯合國第六大會費貢獻國);會被要求在氣候變化談判上更有作為,會被要求在20國集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IMF)、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微博]等框架下的角色更有分量。
在他們看來,中國執政者們是否已經准備好,持懷疑態度。按照經濟學家們之前的預計共識,中國超過美國(不管用哪種方法算),起碼要在2019年之後,這下「餡餅」掉的太快了,怕是中國都擔心會被砸暈。
中國加冕 美國退位
《華盛頓時報》評論文章將美國即將失去全球老大地位的新聞與失去3A主權評級相提並論,稱這是讓美國感到尷尬的「另一次降級」。
奧尼爾在英國《衛報》上評論,如果中國提早實現全球第一,這意味著,「美國作為二戰後民主和西方資本信仰的象徵將不再是世界最大經濟體。」這對信仰的虔誠教徒們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裴敏欣在《財富》上題為「中國為什麼討厭當第一」文章中提到,地緣上看,如果中國成為第一,只會令「反中國」勢力更團結。 這話說似乎在說中國成第一,就是動了美國的乳酪?!容許筆者打個俗點的比喻,如果美國是龜,中國是兔,兩者賽跑,烏龜原地踏步或者落後,總不能只怪兔子跑太快吧!
事實證明,這個世界早已不是美國獨大的世界,世界多極化的趨勢不是什麼新概念。最近的烏克蘭局勢變化足夠說明這一點,批評美國不夠強硬的不是別人,而是美國自己人。拿華盛頓無作為開涮的不是別人,是站在全美記者協會晚宴上的奧巴馬總統自己。
別忘了,即便是按照這種暫時沒法「適應」的計算方式,即便目前排在第二的不是中國,看看緊跟在後面的印度、日本、德國、俄羅斯,美國也該捏把汗。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對新浪財經表示,「中美之間互相依賴共存的穩定關系已經在打破,中國在另闢蹊徑,美國在幹嘛我不知道。」
新聞之後
不管是「傳統」演算法還是「創新」演算法,如果添加人均二字,所有的數據都顯得蒼白無力。目前來看,中國的人均收入與阿爾巴尼亞差不多,在全球范圍來看也很普通。貧富懸殊、收入分配不均越來越頻繁的成為社會討論問題,也成為政策制定者關注議題。
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全球經濟監測中心主任洪平凡博士在博客中表示,「如果告訴中國人,人民幣的購買力比目前與美國匯率所反映的高出1.85倍,恐怕很少有中國人相信。大多數人的直覺正相反,認為按目前目前匯率,人民幣的購買力低於美元。希望中國的統計專家能拿出中國自己的購買力評定系數。」
裴敏欣文章中稱,從國內形勢來說,這樣的新聞只會讓民眾要求中國政府在社會服務和環境等方面加大投入。中國在過去三十年或許取得很大進步,但現在仍然落後於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