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佛教是誰創建的,又是怎麼傳入中國的
佛教傳人中國的具體時間和年代,現在很難考定。最初傳入時,不過在少數人中奉行,未必為上層官府和史官之流所注意。公元前2年,大月支國(原居我國甘肅的一個強盛的少數民族西遷中亞後建立的國家)國王的使者伊存到了當時中國的首都長安(即今西安),他口授佛經給一個名叫景盧的博士弟子。這是中國史書上關於佛教傳入中國的最早的記錄。我們可以推斷,由於在此一百二十年前漢武帝開辟西域交通的結果,當時由印度傳布到中亞細亞的佛教很可能早已通過行旅往來而向東方漸進。也有傳說:在與印度阿育王(約公元前272—226年在位)同時的秦始皇(公元前246—210年在位)時代,已有印度的沙門室利房等十八人來到我國咸陽。阿育王時舉行第三次結集約在公元前250年,會後派大德赴各國傳教,前來中國很有可能。另外,也有認為宋玉《高唐賦》和《史記·始皇本紀》中的「羨門」即沙門的,但因無譯述學說傳世,無從確考。
㈡ 佛教是怎麼傳入中國並且流行起來的
公元67年,佛教正式由官方傳入中國 明帝永平十年(67年)明帝夜夢金人飛行殿庭,明晨問於群臣。太史傅毅答說:西方大聖人,其名曰佛;陛下所夢恐怕就是他。帝就派遣中郎將蔡愔等十八人去西域,訪求佛道。蔡愔等於西域遇竺法蘭,攝摩騰兩人,並得佛像經卷,用白馬馱著共還洛陽。帝特為建立精舍給他們居住,稱做白馬寺。於是摩騰與竺法蘭在寺里譯出《四十二章經》。這幾乎是漢地佛教初傳的普遍說法,也為我國歷史教科書所採用。 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到了後漢末葉桓靈二帝的時代(147—189年),記載才逐漸翔實,史料也逐漸豐富。其時西域的佛教學者相繼來到中國,如安世高、安玄從安息來,支婁迦讖、支曜從月氏來,竺佛朔從天竺來,康孟詳從康居來。由此譯事漸盛,法事也漸興。
佛法無邊,佛為大醫王,對治世間種種煩惱和痛苦,非哲學非宗教而為世人所必須!
㈢ 佛教是從哪裡,什麼時候,什麼途徑傳入中國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正式由官方傳入中國明帝永平十年(67年)明帝夜夢金人飛行殿庭,明晨問於群臣。太史傅毅答說:西方大聖人,其名曰佛;陛下所夢恐怕就是他。帝就派遣中郎將蔡愔等十八人去西域,訪求佛道。蔡愔等於西域遇竺法蘭,攝摩騰兩人,並得佛像經卷,用白馬馱著共還洛陽。帝特為建立精舍給他們居住,稱做白馬寺。於是摩騰與竺法蘭在寺里譯出《四十二章經》。這幾乎是漢地佛教初傳的普遍說法,也為我國歷史教科書所採用。
㈣ 佛教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是由誰傳入的
一、佛教傳入中國的確切年代尚無定論,異說頗多,最廣泛的說法是東漢永平十年(67),漢明帝派遣使者至西域廣求佛像及經典,並迎請迦葉摩騰、竺法蘭等僧至洛陽,在洛陽建立第一座官辦寺廟——白馬寺,為我國寺院的發祥地;並於此寺完成我國最早傳譯的佛典《四十二章經》。
二、從南北朝開始中國佛教進入興盛發展階段。南北朝時佛教已遍布全國,出家、在家佛教徒數量增加很快,北魏《洛陽伽藍記》記載洛陽城中寺廟鼎盛時達到1367所, 而北方的長安僧尼過萬,南方的建業(今南京)也有佛寺數百座。
三、隋唐時期是中國佛教鼎盛之時。隋朝皇室崇信佛教,唐朝皇帝崇信道教,但對佛教等其它諸多宗教都採取寬容、保護政策。中國佛學逐步發展成熟。
四、封建社會後期,漢地佛教衰落,戒律廢弛,叢林破敗,僧人無知,迷信盛行。近代以來,在楊文會等一批佛教界有識之士的帶動下,佛教在各個方面得到一定的發展。
五、抗日戰爭時期大批愛國僧人如著名佛教社會活動家太虛大師積極支持抗戰,為爭取道義上和物質上的支持在全世界廣為宣傳,佛教界還在戰地組織了僧侶救護隊,為爭取祖國自由獨立做出了應有貢獻。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漢傳佛教界首先與全國人民一道參加了土地改革運動,廢除了封建地主所有制及其它各種剝削制度,佛教事業日益發展。
七、1952年11月成立了中國佛教協會籌備處,1953年(癸巳年)中國佛教協會在北京成立,圓瑛法師當選會長,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恢復和落實,使中國佛教獲得新的發展。
(4)佛教是如何傳入中國的擴展閱讀
佛教觀點
一、否定宿命論
1、佛教否定宿命論,認為人有命運,但是不鼓勵人聽天由命,而是希望人開創命運。佛教主張諸法因緣而生,因此命運也是因緣生法。壞的命運可以借著種植善因善緣而加以改變。
2、命運既然可以因為行慈悲、培福德、修纖悔而加以改變,因此命運並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壞的命運也能透過種種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運不知善加維護,也會失卻墮落,所謂『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懼謹慎!
二、緣起論
1、《中論》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又說:「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既然是眾緣所生,就是無自性的,就是空的。
2、佛教認為,因緣不具備的時候,事物就消失了,這樣的一種現象就是「空」。那麼,什麼是因緣呢?因者是主要的條件,緣者是輔助的條件,主要的條件和輔助的條件都不具備的時候,就沒有事物的存在。
3、因此,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具備主因和輔因。當因緣具備的時候,事物就存在;因緣不具備的時候,事物就消失。
4、緣起論是般若思想的基礎。般若重視「緣起」。《佛說造塔功德經》里有一個偈語:「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5、今天,我們不論站在什麼立場上來看,這四句話都是對的,世界並不是神創造的,確實是由各種各樣的因緣、條件聚合而成的,這是佛教的根本道理,也是般若最核心的思想。「緣起」是我們理解般若思想的一個重點。
三、反對自殺
1、佛教認為人身難得。眾生在無量劫的輪回中,獲得人身的機會如「盲龜值木」,極為難得。對修學佛法來說,人身無八無暇、有十圓滿,是學習佛法最好的善緣條件。
2、無論我們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追求世間的幸福生活,還是修學佛法,追求出世間的解脫利益,都要依靠這極為難得的寶貴人身。
3、傳印會長指出,佛教既反對殺生,也反對自殺,更倡導護生。對自殺行為,佛陀有明確的呵責和禁止:「汝等愚痴,所作非法!豈不聞我所說慈忍護念眾生,而今雲何不憶此法?」並制定戒律:「若自殺身,得偷羅遮罪。」因此,所謂「自焚不違背教規教義」的說法是完全沒有根據的。
四、反對末日邪說
1、末日傳言沒有任何佛教經典依據,佛教是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的宗教,佛教徒不應該輕易相信和傳播世界末日的說法。佛教宣稱每天都是好日。
㈤ 佛教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佛教是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一種宗教,但它並不是在中國土生土長的,而是由印度傳入的,但究竟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卻眾說紛紜。一種觀點認為,早在先秦朝時期,佛教就已經傳人中國,孔子在世時就已經知道西方有聖人,而所謂的聖人就是佛。眾所周知,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於公元前3世紀將佛教定為國教,並開始向外傳播。而孔子在世時為公元前4世紀,因此說孔子在世時佛教就已傳人中國,很難解釋得通。
也有一種觀點認為,佛教是在秦朝時傳人中國的。唐代有經書記載,始皇時,有外國沙門釋利防等18賢者,持佛經來化始皇帝。秦始皇與阿育王在位時間大致是相同的,但從中外交通史的角度考察,目前尚沒有任何資料可以證明當時印度與中國已發生往來,因此無法斷言,秦朝時佛教已傳人中國。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西漢末年在我國的新疆龜茲、疏勒、莎車、高昌等地陸續傳人了佛教,並建造了迦藍佛寺。後通過西域以口授佛經的方式,使佛教傳人我國內地。到了東漢初年,才開始有正式的宗教活動。公元1世紀,漢明帝劉英正式倡導佛教,這是封建統治集團承認佛教地位的最早確鑿記載。
還有人從佛典的傳譯時間來探尋佛教傳人中土的時間。據傳,東漢明帝永平10年,即公元67年,孝平皇帝夢見神人,名號為佛。明帝醒來後就派18個人去西域尋訪佛道,得到佛像經卷,用白馬馱回洛陽,建立白馬寺,由專人在裡面翻譯佛經,譯成《四十二章經》。但傳說畢竟為傳說,《四十二章經》究竟是否為漢代所譯,並無定論。
㈥ 請問佛教是怎麼傳到中國來的,是誰傳過來的
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夢見金人,於是派人去西域,迎來迦葉摩騰與竺法蘭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經,用白馬駝回首都洛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四十二章經》。
也就是現在的白馬寺。
因此,在中國佛教史上,多以漢明帝永平十年作為佛教傳入之年。白馬寺成為中國第一座佛寺。《四十二章經》,也成為中國第一部漢譯佛經。
中國佛教藝術的飛躍發展,是在兩晉南北朝時期。
這是中國社會大動盪的時代。來自印度的佛教思想在中國迅速發展,與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大的交流。
這種交流不僅對中國思想史的發展有重大意義,而且對中國美術和雕塑藝術的發展也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在繪畫方面,顧愷之、陸探微和張僧繇等畫家,一方面繼承了中國傳統的漢畫的技藝和風格,一方面又受到了來自印度、西域的佛教繪畫表現手法的影響,在繪畫理論和表現手段方面,取得了劃時代的成就。
(6)佛教是如何傳入中國的擴展閱讀
佛教傳入中國的具體過程
佛教的傳入和發展大約在漢明帝時期(約在公元紀67年左右),佛教傳入中國被稱為浮屠教。
據文獻記載,佛像可能於此同時傳入。
公元57年,光武帝病逝,太子劉庄繼位,就是漢明帝。有一天,漢明帝夢見一個金人,這個金人有一丈六尺那麼高,項佩日輪,在漢明帝脖子以上佩戴著一個太陽般的光圈。
這個日輪,實際上就是佛光,日輪的光芒四射,金色燦爛,金人就在金鑾殿上各處飛行。
第二天,漢明帝把這個夢告訴大臣們,許多大臣說不出那個頭頂發光的金人是誰。
有個博士傅毅說:「天竺有神名叫佛。陛下夢見的金人準是天竺的佛。」
傅毅所說的天竺,也叫身毒(音yuándú),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出生的地方 (天竺是古代印度的別稱,釋迦牟尼出生在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在今尼泊爾境內)。
釋迦牟尼約出生在公元前565年),原是個王子。傳說釋迦牟尼在二十九歲那年,拋棄了王族的舒適生活,出家修道。創立了一個宗教,叫做佛教。
釋迦牟尼到處宣傳佛教的道理。
釋迦牟尼傳教四十多年,收了不少信徒,大家尊稱釋迦牟尼為「佛陀」。釋迦牟尼死了以後,其弟子把釋迦牟尼生前的學說記載下來,編成了經,這就是佛經。
傅毅的話,引起了漢明帝的好奇心。
於是就派蔡愔(音yǐn)和秦景兩名官員到天竺去求佛經。
蔡愔和秦景一行人一路跋山涉水,當走到大月氏國(今天的阿富汗)一帶時,在這里巧遇了兩位從天竺來的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
經過交流,蔡愔和秦景認為兩位高僧就是漢明帝要找的人,遂決定邀請攝摩騰和竺法蘭來中國傳授佛法。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應邀和東漢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國都洛陽。
漢明帝見到佛經、佛像,十分高興,對二位高僧極為禮重,親自予以接待,並安排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鴻臚寺」暫住。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里御道北興建僧院。為紀念白馬馱經,取名「白馬寺」。
「寺」字即源於「鴻臚寺」之「寺」字,後來「寺」字便成了中國寺院的一種泛稱。攝摩騰和竺法蘭在此譯出《四十二章經》,為現存中國第一部漢譯佛典。
在攝摩騰和竺法蘭之後,又有多位西方高僧來到白馬寺譯經,在公元68年以後的一百五十多年時間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計三百九十五卷佛經在這里譯出,白馬寺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譯經道場。
㈦ 佛教是怎麼由國外傳入中國的
佛教,起源於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古印度迦毗羅衛國,在我國最早見於秦國統一六國,即春秋戰國時期,漢代在我國開始傳播開來。佛教,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是隨著人口的遷移而傳入中國。
千百年來,佛教在我國取得了極大的發展,特別是唐代,例如唐太宗就曾讓玄奘法師去西域學習佛法,這對我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