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什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對現階段綱領的概括,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我們必須從歷史的角度看待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實現中國夢的重大意義,明確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直氣壯地反對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或「左」或「右」兩種錯誤思潮,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黨和人民100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是引領中國進步、增進人民福祉、實現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
⑵ 中國特色經濟發展道路主要包括幾個方面
中國特色經濟發展道路主要包括3個方面:應該是三個方面:
1.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
2.堅定不移地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3.努力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馬克思總結歐美資本主義的發展模式為「有組織的暴力」。中國經濟發展與此類似。中國首先依靠強大的勞動力進行了資本的原始積累,獲取了大量的財富,這些財富或者說資金必須要組織起來,不能一盤散沙,所以中國必須要盡快構建高效的金融市場。這個過程必須要在短時間內完成。中國如今的貨幣超發現象是有其合理性的:注入大規模流動性以建立起高效的金融市場來組織大量的社會財富。之所以要靠大量的流動性建構金融市場,原因在於一個有效的金融市場的特徵是足夠的寬度、足夠的深度和足夠的交易彈性,這恰恰是流動性好的三大特徵。
歐美的金融市場有幾百年的歷史,我們則僅僅幾十年,甚至十幾年。一個成熟的金融體系不可能一蹴而就。當年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史是對外暴力擴張資本原始積累,早期過程基本上相當於世界范圍的財富再分配,當然生產力進步也本身創造了一部分新增財富。隨著歐洲生產力的不斷進步,歐洲霸主們建立的金融霸權和體系日趨完善,其金融體系當中的財富和資金同社會生產力發展狀況是長期相適應的,一個重要的依據就是古典國際金本位制的長期穩定。隨著生產力進步的速度日趨加快,傳統金融體系就不再能夠適應,而一二戰與此趨勢直接相關。
新中國走的並不是暴力對外擴張的經濟發展道路,這是不允許的,新中國第一步走的是「有組織的勞動力」,由此積累的大量財富必須依靠金融市場組織起來。上面也提到金融市場不可能一蹴而就,本來,金融市場的發展需要循序漸進,金融市場的資金總量要與社會生產力狀況相適應,但中國現在要速成,由此,金融市場中的大量資金很大一部分實際上並不與現在的生產力狀況適應,是透支未來的財富。什麼是透支未來?就是假定現在的生產力水平不變,未來產生的收入現在就被支取。如果生產力果真不進步,透支未來必然導致未來的大規模衰退,極有可能顛覆掉現在取得的一切成果。
現在貨幣擴張提升了社會總體的杠桿水平,最近一直在強調去杠桿,因為企業確實短期內無法消化掉這些資金。要想在積極構建金融市場的同時能夠使企業盡快消化掉這些資金,只能依靠技術創新與生產力進步,這樣的貨幣超發就不算是透支未來。這就是中國的經濟發展之路,當年的第一把武器是勞動力,相對於歐美早期發展的暴力;現在以及未來就是第二把武器,科技創新。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中國對內的經濟發展之路,同時也是對外經濟擴張之路,因為生產力的進步必然會引起世界財富分配的格局。
⑶ 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麼
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概括起來就是:
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毛澤東從中國特殊的國情出發,闡明了為什麼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
一、是闡明了中國革命走以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1、毛澤東指出中國的特點:「不是一個獨立的民主的國家,而是一個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國家;在內部沒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壓迫;在外部沒有民族獨立,而受帝國主義壓迫。因此,無議會可以利用,無組織工人舉行罷工的合法權利。」
2、這種國情就決定了中國革命不能像資本主義的國家那樣,經過長期合法斗爭以後再進行起義和戰爭,而是以武裝的革命對武裝的反革命為主要斗爭形式。
3、由於中國革命的敵人異常強大,而且長期占據城市,所以農村是孕育革命的溫床,而占人口80%以上的農民則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軍、是無產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
二、是論證了農村革命根據地能夠長期存在和發展的可能性。
1、這種可能性一方面是由中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特點決定的。對於這個特點,毛澤東有過生動的描述,他說:「微弱的資本主義經濟和嚴重的半封建經濟同時存在,近代式的若干工商業都市和停滯著的廣大農村同時存在,幾百萬產業工人和幾萬萬舊制度統治下的農民和手工業工人同時存在「。
」管理中央政府的大軍閥和管理各省的小軍閥同時存在,反動軍隊中有隸屬蔣介石的所謂中央軍和隸屬各省軍閥的所謂雜牌軍這樣兩部分軍隊同時存在,若乾的鐵路航路汽車路和普通的獨輪車路、只能用腳走的路和用腳還不好走的路同時存在。」
2、這六個「同時存在」將舊中國政治經濟發展的多樣性和不平衡性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出來。再從地理特徵來看,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革命勢力有著充分的迴旋餘地,正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
正是這種特殊的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有在農村區域首先勝利的可能,同時也決定了革命的長期性和艱苦性。
三、是進一步闡明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詳細地論述了抗日戰爭中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勝利前景。
1、全面抗戰爆發後,共產國際和蘇聯認為中國應該以國民黨為中心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要求共產黨盡量遷就、服從、支持他們,目的很明確,就是要中國拖住日本,減輕蘇聯在遠東方面的軍事壓力。
2、1937年11月王明回國後,由以前的「左」,又變成了右,他不折不扣地執行共產國際的意圖,主張運動戰,反對游擊戰,甚至提出「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的口號,實質上就是一切聽命於國民黨。
3、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沒有錯,但放棄領導權那就會重蹈大規模失敗的覆轍。王明不僅自己宣講右的一套,而且還利用控制的《新華日報》大肆傳播他的論調,而對於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王明則予以弱化,如他以篇幅過長為由拒絕在《新華日報》上登載《論持久戰》。
4、王明的右傾言論在黨內產生了一定影響,使得黨內一些同志對於在國共合作抗日的新的歷史條件下,仍然要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必要性產生了動搖。
5、針對於此,毛澤東在一系列論述中分析了抗日戰爭的形勢,提出要堅持抗日戰爭的領導權,仍然必須執行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的戰略方針,仍然要堅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並指出這是奪取抗戰全面勝利乃至中國革命最終勝利的必由之路。
這樣,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在理論形態上逐步臻於成熟和完善了。
(3)中國特色道路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揭示了中國革命發展的規律,指導中國革命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暴力革命的學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人民革命斗爭提供了重要經驗;
三、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光輝典範,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重要標志;
四、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啟迪作用。
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怎樣的一條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指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及鄧小平理論為指導的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十八大報告的表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 小 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4)中國特色道路哪些擴展閱讀:
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關乎世界社會主義的興衰成敗。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十分落後的國家探索民族復興道路,是極為艱巨的任務。
90 多年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勝利,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
⑸ 中國特色的國家安全道路包括哪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解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對現階段綱領的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第一,科學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它把「改變世界」、使「世界革命化」視為根本任務,它是實踐基礎上科學性和革命性相統一的不斷發展的哲學。馬克思把生產力視為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最終動力,「在整個世界史觀上實現了變革」。這樣一來,科學社會主義本身就有著要摒棄一切脫離實際的主觀和唯心的任何成分的要求。任何脫離實際的成分都不會在這樣的社會主義中找到生存的空間。第二,科學社會主義認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而絕非貧窮、平均主義和兩極分化。第三,科學社會主義以人民為物質實現的力量源泉,以工人階級為其階級基礎,以無產階級政黨為領導者。第四,科學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形成以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條件的「自由人的聯合體」。第五,科學社會主義認為社會主義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不斷完善的社會,而絕非一成不變的。第六,科學社會主義追求社會的公平與正義,追求民主與法制。
⑹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有哪些特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方位是使中國在紛繁復雜的國際競爭和生存角逐中贏得了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在世界歷史發展的潮流與趨勢中完成由傳統向現代轉變,具有鮮明的特點:
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堅持改革開放。
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堅持科學的全面的總體布局。
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
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由總道路和一系列具體道路構成的道路體系。
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最鮮明特色,最簡要的概括是「一二三四五」,就是: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堅持分「三步走」、實現「四句話」的奮斗目標,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進行全面建設。
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基本內容是什麼
答: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體現是,總體上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但是根據中國的國情,為了解決實際問題也堅持了一國兩制的方針.即,社會主義社會里也有資本主義的因素,所以叫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政治上是無產階級掌握政權,代表的是廣大人民的利益.經濟上以共有制為基礎,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2,為了實現祖國大業的統一,國家領土的完整,為了維護國家尊嚴,我國提出用"一國兩制''的方針解決台灣.香港.澳門問題.在台灣.香港.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主要內容是什麼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是;
(一)、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問題上,強調走自己的路,不把書本當教條,不照搬外國模式,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二)、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問題上,作出了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強調這是一個至少上百年的很長的歷史階段,制定一切方針政策都必須以這個基本國情為依據,不能脫離實際,超越階段。
(三)、在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上,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強調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四)、在社會主義的發展動力問題上,強調改革也是一場革命,也是解放生產力,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滯是沒有出路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人民創造歷史的實踐道路,這樣一條道路為解決當前和今後的難題提供了勃勃生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持與完善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 30 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60 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 170 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對世界社會主義 500 年發展規律的把握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 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
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包括哪些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