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城鎮化的結果是什麼
個人淺見:中國城鎮化的結果就是可耕地的減少,農民工問題增多,城市就業難,貧富差距的拉大,空巢老人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的逐漸增多,坑能我的思想比較偏激,但這是我看到的事實·~~~~
『貳』 什麼是中國城鎮化
我國已宣稱,目前城鎮人口已達到51%,實際上有很大的虛誇。在這個數字里,包含了是農村戶口的眾多農民工 。這個演算法我感覺還說得過去,只是數字未必准確,能讓大批的農民進城,也是件好事,農村的多於勞動力可發揮作用,擴大內需,我感到十件好事。
『叄』 中國為什麼要搞城鎮化
3、所以,大力推進農村城鎮化,把大城市所擁有的各種公共資源都擴散、分流、轉移到鄉村、城鎮,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城鄉同步發展,實現農業機械化、農業產業化、農業工業化、農民市民化不僅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也是當下擴大內需、解決農村人口空心化、農業人口老年化、大型城市膨脹化、房地產經濟泡沫化的必由之路、強國之路;
農村城鎮化搞起來了,大量中小型的集體農庄、農產品加工、農業產業化項目,包括農葯、肥料、種子、農機、農膜、電商、實體店都設置在離農業生產最近的城鎮上面,配套的醫院、學校、住房、機關都設在城鎮上,公共設施都絲毫不輸於大城市; 那麼,全國幾萬個新興的、大有可為的、比城市就業渠道更廣、事業天地更大、環境空氣更優的小城市、小城鎮都建立起來了,大城市的擁堵、繁雜、污染、爆棚房價居高不下、就業過度緊張、乃至交通癱瘓的狀況也就都可以迎刃而解、有效疏通了,一個欣欣向榮的、生機勃勃的、發展均衡的理想的社會狀態也就真正實現了,全民富裕的小康社會也就真正達成了。
『肆』 什麼是中國式城市化
中國的城市都是中國式城市化
『伍』 什麼是城鎮化
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情況介紹
在全省開展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活動,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大決策,已經列入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這項工作是我省現階段實施城鎮化戰略的重要抓手,由省建設廳牽頭,各市具體實施。
一、開展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活動的背景
近年來,我省城鎮化取得了較快發展,每年以1.5個以上百分點的速度提升,去年達到了40.25%,與全國的水平(44.9%)不斷縮小。但是,城鎮的承載能力、輻射帶動能力卻明確不足,多數缺乏活力、實力、競爭力。特別是反映城鎮面貌上,雖然縱向看取得了明顯改善,但橫向與先進省市相比,與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改善生活條件的期盼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已經成為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之一。省委、政府審時度勢,針對這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明確提出:以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為抓手推進城鎮化進程,增強城鎮的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
(一)對城鎮化的一般理解
重要認識:城鎮化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是完成落後農業國向發達工業國跨越的必由之路。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是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催化劑和加速器。
改革開放後,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和國外學者對中國城鎮化一直比較關注。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把中國的城鎮化與美國的高科技,並列為影響21世紀人類發展進程的兩大關鍵因素。中國城鎮化水平提高提高20個百分點就相當於美國的總人口。這意味著,中國正在和即將發生的城鄉人口轉移和社會變遷的規模在世界上將是空前的。
聯合國統計,2007年,世界城鎮人口比重已經超過50%,人類真正進入城市時代。
曲折歷程:從全國范圍看,十五大以前,城鎮化進程隨著經濟發展出現過較大波動,客觀上表現了一定的自發性,城鎮化的概念大多限於理論界的討論,缺乏政府主導的推動力量;從十五大到十六大,城鎮化的概念逐漸在政府決策中得到認同並逐步深化,突出了其戰略地位。
十五大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由農業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勞動的農業國,逐步轉變為非農業人口佔多數、包含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工業化國家的歷史階段。」
十五屆五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於「十五」計劃的建議中進一步指出,要「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提高城鎮化水平,轉移農村人口,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和持久的動力,是優化城鄉經濟結構,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重大措施。隨著農業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推進城鎮化條件已漸成熟,要不失時機地實施城鎮化戰略。」國家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中,第一次專門制訂了《城鎮化發展重點專項規劃》。
黨的十六大(2002)則更為鮮明地提出,要「全面繁榮農村經濟,加快城鎮化進程。」「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要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發展小城鎮要以現有的縣城和有條件的建制鎮為基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至此,終結了「小城鎮大戰略」)
黨十七大(2007)進一步提出,要「科學分析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按照統籌城鄉、布局合理、節約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帶小的原則,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以增強綜合承載能力為重點,以特大城市為依託,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至此,「大城市」和「城市群」成為主流認識)
城鎮化的概念:城鎮化是自18世紀產業革命以來社會經濟發展的世界性現象。城鎮化是在研究城市發展問題時提出的概念。社會學、經濟學、地理學、人口學等學科研究城市時,多次使用城鎮化的概念,並對這一概念進行了不同解釋,雖各有側重但總體上是互相補充的。綜合人口學、經濟學、社會學和地理學的研究成果,一般將城鎮化定義為:以農村人口比重下降和城鎮人口比重上升為表徵,以產業結構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社會結構從農村社會構成向城鎮社會構成、人類聚居場所從農村空間形態向城鎮空間形態的轉化為本質的多元演進過程。(周一星、唐子來)
城鎮化的這種演進過程,通常概括為三個「轉」:一是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轉化;二是第一產業
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城鎮化水平有很大提高。重要的因素就是農民工進城,將近有1.5億農村人口轉化為非農人口,大部分的農民工已轉化為城鎮的暫住人口。這是我國城鎮化成長發展的主流形式。農村勞力推動我國特色的城鎮化、城鎮化發展的動力機制。
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現代化過程中,農村勞動力大規模的轉移、農業勞動力占社會總勞動力份額大幅度的下降是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城鎮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的結果。依據我國的國情狀況,近30年來,我國城鎮化發展較為迅速,農業勞動力轉化的規模也較大,農業和農村發展有利於擴大城市工業及服務業發展必需的市場需要,而且建立在農村發展基礎上的小城鎮發展,也是我國城鎮化道路的一個重要特徵,促進了大中城市與鄉村小城鎮相互協調發展的新道路的形式。
農業勞動力大批轉移,緩解了城鎮化滯後的狀況。城鎮化嚴重滯後於工業化的發展。隨著我國城鎮化戰略的實施,農民工大批進城務工,我國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45%左右,城鎮化嚴重滯後於工業化的狀況已經得到有效的扭轉,城鎮化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在總體上已經基本適應。
我國城鎮化實現了農村人口向城鎮的大量轉移,農村勞動力人均資源的佔有量低的局面雖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緩解,促進了農業的規模化經營。農業勞動力人均佔有的耕地面積已上升提高了農業規模經營和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水平,有利於我國農村工業化與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
改革開放後,我國的經濟發展戰略得以調整,城鎮化發展由此獲得新的動力。一個主要的推動力來自於農業及農村的發展。在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先導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效應的激發下,我國農業生產獲得空前發展,大批農業勞力轉移到城鎮,發展工業生產;農民進城打工,推動現代化城市的建設,提高了我國城鎮化水平。
『陸』 目前中國國內流行的城鎮化模式是什麼
國家高層決策啃定是好的,到下面一切變味,搶搶搶一一一
『柒』 中國新型城鎮化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2013年7月9日,在廣西召開部分省區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提出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2014年3月份,《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正式發布。
『捌』 中國城鎮化建設是怎麼回事
就目前形勢來看我國處於發展階段在資金方面存在短缺是一個事實當務之急只有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的建設...我國農村城鎮化的必要性自1998年中國政府關於解決我國「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決策和在國家「十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提出推進城鎮化的戰略和對我國幾十年不變的城市發展方針作了一定調整後人們普遍認識到推進和加速城鎮化使農村富餘勞動力和過量的農業人口轉化為城鎮人口是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今年的「兩會」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指出要統籌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著力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發揮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同時新近的統計局數據顯示2.5億進城務工的農民工1.9萬個小城鎮46%的城市化水平。
『玖』 中國城鎮化建設是怎麼回事
中國城鎮化建設簡介如下:
中國正確的城鎮化道路應該是穩步發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積極發展中小城市,有重點的發展小城鎮,這樣才能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新型城鎮化新在人的城鎮化,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價值是以人為本。
『拾』 中投國發講的真實的中國城鎮化是什麼樣的
首先城鎮化等於簡單的房地產開發加基礎設施建設,其次,中西部和落後區域沒有開發價值,然後,城鎮化拉大城鄉差距,最後,企業主導城鎮開發會激化社會矛盾,應由政府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