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山東省的經濟為何後勁不足
1、山東是北方經濟最好的一個省。很早之前,1985年山東的GDP排名全國第一。有個說法是80年代看廣東,90年代看山東。現在的山東GDP依然全國GDP排名第三。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現在山東一個省的GDP是一個京津冀的總和。
2、論客觀自然和地理條件,山東在全國發展條件是第一的。它緊鄰日韓發達國家,能源資源也可以說是地大物博,山東在上個世紀因為德國、日本殖民留下了較好的工業基礎,有人說山東是中國的小德國。就是說山東在工業上的發展得天獨厚。
3、很多人說山東落後了,是說山東在經濟結構或者說經濟發展質量上落後了。山東的經濟被稱為【大象經濟】,因為山東的工業經濟以重工業為主,超級穩重,重於泰山。也有人說這是形容山東經濟轉身慢、市場反應遲鈍,民營經濟發展落後。
4、整個山東就是國企的天下。據AD財經了解,山東納入國有資產統計范圍的企業8099戶,2018年山東籍國企資產總額70560億元。對之作對比的是,去年山東全省GDP為7.65萬億元(初步統計),量級同處7萬億元級。山東熟知的品牌你能列幾個:青島啤酒的控股股東是青啤集團,實際控制人為國資委。海信也是國企、張裕葡萄酒-國企、浪潮集團-國企……
5、國企發達之下,民企的經濟活力就被壓制了。在2019胡潤中國500強民營企業榜單里,山東民營企業上榜數量有23個,比江蘇少。浙江上榜數量幾乎是山東的3倍,廣東幾乎是山東的6倍。真是觸目驚心啊!
民營企業熱愛體制、人才熱衷體制,在官本位的思想下,山東經濟轉型還需要從觀念著手,這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㈡ 為什麼說山東省近40年的改革發展是全國的一個縮影
在中國, 很難找到像山東省這樣具有代表性的省份了。這不僅僅是由於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山東已發展成為中國東部沿海的經濟大省,而且從人文地理、經濟結構、發展布局等各個方面看,山東省都可以說是中的一個縮影。
從地理位置上看,山東省是華東地區與華北地區的結合部,是沿黃經濟帶與環渤海經濟區的交匯點,因而在全國政治、經濟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
從地貌特徵來看,與全國情況相仿,山東省既有山區和平原,又有沿海和內地。平原、盆地約佔全省總面積的63%,山地、丘陵約佔34%,河流、湖泊約佔3%。山東省有3000多公里的海岸線,約佔全國的六分之一。近海海域面積17萬平方公里,比陸地面積還要大。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的黃河自西南向東北斜穿山東全境入渤海,「中華民族之魂」的泰山雄踞山東省中部,黃河和泰山在人們心目中歷來都是中國的象徵。十幾年前,山東省就確定了建設「海上山東」和「黃河三角洲開發」兩大跨世紀工程,試圖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從政區人口上看,山東省陸地面積雖僅15.67萬平方公里,只佔全國總面積的1.6%。而人口卻已超過9000萬,名列全國第二,是名副其實的人口大省。山東省現有17個地級市、1個縣級市,城市化水平已達40%。
㈢ 山東省GDP位列全國第三,可為什麼看上去還是那麼「窮」
我說山東GDP全國第三,你覺得呢?他也是一臉懵逼,一副不屑,掏出手機開始網路,准備打我的臉。然鵝,網路告訴他:2016年各省GDP山東第三。其實,山東不是窮,是土!這種土,是一種自內而外、精神氣質上的土,窮,只是土的假象。
首先,山東不窮,中國目前相對最發達最富裕的六大省份,粵蘇魯浙閩遼,山東省的綜合實力可以排在三四名。單純從民富上講的話,浙江第一檔,蘇粵第二檔,閩遼魯第三檔。但是不管怎麼說,這六個省都是中國目前發展水平最高,綜合實力最強的省份,其中任何一處都沒有資格被稱為窮。
這還不算,什麼紅會福娃娃,愛進千萬家;天倫不孕不育醫院??山東是有多少不孕不育的人,值得你天天循環播放??此外,還有治療牛皮癬、白癜風、股骨頭壞死的廣告,山東人民好像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治好了病,別忘勤勤懇懇的種地,黃土地黑土地,種地就用史丹利!
㈣ 為什麼山東經濟那麼差,多少年都發展不起來,是因為人種不好嗎
為什麼山東濟南那麼差多少年都發展不起來是因為什麼山東濟南那麼差多少年都發展不起來,是因為人種不好嗎?不是的山東為什麼山東濟南那麼差多少年都發展不起來,是因為人種不好嗎?不是的山東那地為什麼山東濟南那麼差多少年都發展不起來,是因為人種不好嗎?不是的,山東那地方不是旱就是澇。
㈤ 為什麼山東經濟總是發展不起來不如遼寧發達
為什麼山東經濟總是發展不起來?不如遼寧發達,因為山東的經濟發展的比較緩慢,人才流失的比較嚴重,所以不如遼寧發達
㈥ 為什麼歷史上無人定都山東呢
先秦時期山東有多個諸侯國自然有國君,也有國都如齊國國都臨淄,魯國國都曲阜曹國國都陶丘,莒國國都莒。而秦漢和秦漢以後的非割據政權的主要朝代,多數省份也沒有出過帝王,可山東是出過的我們統計皇帝的省份,肯定是按照籍貫而不是國都位置。譬如李淵出生地是長安,但無論是史料還是後代都認為他是隴西成紀人。籍貫不明確的就按出生地。同時一個朝代的若干皇帝甚至十幾二十個皇帝,籍貫都是相同的,譬如李世民李淵李治李旦李隆基人家祖孫好幾代都一個祖籍,因此只算開國皇帝。
秦朝定都咸陽漢唐定都西安,偶在東都洛陽執政五代時國重心偏向洛陽和開封,多定都開封主要原因是東南經濟的發展,從荒蠻到富庶而開封享受的是漕運之便,有黃河天險地處平原囤積兵力,人力抗險國都半數人口均為軍隊及其家屬。至於山東地處東邊無險可守,不能輻射周邊又四圍開闊,門戶大開歡迎各位朋友的到來,因此無法作為全國性的首都,皇帝也不會考慮在這片地方築壘。
㈦ 山東的經濟大而不強,你覺得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其實說起我國的一些經濟發展大省,大家第一時間無疑都會想起廣東江蘇浙江等等,其實孰不知作為我國中國北方的重要工業基地的山東,在近些年來的工業產值總量一直都穩穩的占據我國經濟的第三大省份的位置。但是在眾多國民的印象當中,山東本土的經濟活力始終未能夠呈現出更為活躍的發展局面,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其實山東的整體經濟發展態勢也是相當不錯,有目共睹的,只不過即便經濟總量巨大,但是往往也是呈現出經濟不夠活躍的發展態勢,甚至也是在近些年來呈現經濟持續低迷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山東境內的經濟發展模式結構單一相對於南方的沿海地區城市發展而言,山東的境內的主要經濟發展產業主要集中是一些資源型產業,如化工,機械,紡織冶金等等。而南方沿海城市大多數都是集中於高新技術的產業創新發展, 經濟發展結構種類全面。而山東境內的現代服務業發展也較為滯後,發展模式結構也是傳統單一,附加值低下,嚴重的影響了山東經濟實力的整體提升。
以上綜上所述就是山東經濟發展緩慢的一些根本性原因。
㈧ 都說「山東不強,北方無望」,為什麼這么說
都說“山東不強,北方無望”,為什麼這么說?
提到我國的一線城市,我們首先會想到北上廣三個城市,但是除了這三個我們公認的大城市以外,大多數一線城市都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區,雖然北方經濟也已經有了很好的發展,但是相對於南方來說,還是略有欠缺。
不得不說的是,與北方其他各省相比,山東擁有更好的地理位置,他屬於沿海地區,屬於環渤海帶的一個省份,當然例如青島等城市,都是很好的利用了自己的地理優勢,不斷的發展經濟,成為我國一線城市中的佼佼者。作為山東省會的濟南,雖然沒有青島那樣優越的地理位置,但是,也都開創了自己發展的良好模式。提到濟南,我們都會被他的文化古韻和城市文化積淀所感染和折服,這座老城也能夠一展過去“泉城”的風采,成為帶動山東經濟的又一大市區。再加上煙台威海等其他沿海城市的發展,山東的經濟發展水平也在每年穩步攀升。
但是山東仍有很大的經濟發展欠缺,例如文化產業的不足,山東衛視一直廣受爭議,很多人也打趣道山東衛視充滿土味,滿屏的醫葯和化肥廣告,確實山東文化產業仍需要跟上時代,找到自己的前進模式。
我們相信,山東的經濟不斷發展,就能夠向北帶動其他各省經濟共同發展,也只有山東經濟好轉,才能夠帶動整個環渤海區域的經濟開始復甦從未向周圍不斷輻射。
㈨ 為什麼中國的重大經濟發展戰略都跟山東沒有關系
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每次重大經濟發展戰略,無疑是一場賭博。有成功的,比如東南沿海,也有不太成功的,比如開發大西部。被硬逼上賭桌,對於普通民眾來說,未必是好事。
山東的經濟比較成熟,因為地緣優勢,所以不需要太大的變革。整個省份產業結構也比較合理,也有一定的對外貿易量,所以沒必要大動干戈的進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