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需要學習哪些課程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需要學習哪些課程這是需要看具體專業而定的,每個專業學習的課程都不一樣。例如:
1、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廣告專業的課程可分為三類:最底層是大學生基礎課群,為學生提供學習空間;第二層是專業核心課程群,為學生提供創造性的環境;頂部是基於教程的實踐研究討論課程組,為學生提供創新的研究機會。廣告專業三大核心課程群:廣告媒體策劃課程群——廣告策劃、廣告策略研究、企業廣告策略、廣告策略與決策。媒體策略課程群——廣告媒體理論、廣告媒體實踐、媒體數據研究、媒體項目管理。消費者營銷課程組——研究營銷策略、營銷、品牌與消費、品牌營銷、消費與生活方式。
2、中國傳媒大學傳媒經濟學專業課程主要包括智能財經媒體運營管理方向和智能財經媒體運營管理方向。智能財經媒體的運營管理方向,著眼於媒體運營層面。主要研究人工智慧和融合轉型背景下智能財經媒體的運營管理,重點研究新媒體業態的發展、媒體市場格局、智能媒體商業模式、媒體監管等。視聽內容管理運營方向圍繞媒體內容產品供給側改革創新,主要研究視聽內容供需規律、生產特徵、品牌建設與傳播、內容消費等問題。數字化、網路化、VR/AR等新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的視覺內容。
拓展資料:
1)中國傳媒大學(以下簡稱「中川」),位於首都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信息通信領域的產業特色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的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中央廣播局廣播通信技術人員培訓班和1958年成立的北京廣播學院。 1954年設立「廣播局」,培養掌握廣播理論知識的技術人員。
2)中國傳媒大學的校徽由紅、綠、藍三個筆尖和三個不同半徑的同心圓組成。外圈上方是英文校名「中國傳媒大學」,下方是中文校名「中國傳媒大學」在中國傳媒大學最早的標志設計中,外圍是三個的筆尖側視圖老式鋼筆,代表記者用鋼筆書寫;內部被相機快門的形狀包圍,代表了用圖像表達的攝影專業;整體類似於發射塔的形狀,代表提供技術支持的通信專業。
『貳』 中國傳媒大學的研究生專業都有哪些
1、國際關系(030207):
01國際關系理論;
02國際關系與大眾傳播;
03國際關系與跨文化交流;
04當代國際關系;
2、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030501):
01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社會思潮;
0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3、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01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
02傳媒政治;
03政治傳播與政治社會化;
4、文藝學(050101)
01中國古典文論與美學;
02文藝學原理與馬列文論;
5、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050102):
01應用語言學;
02對外漢語教學;
03語言信息處理;
6、漢語言文字學(050103)
01漢語史;
02文字學;
03現代漢語;
04漢語教學;
7、中國古代文學(050105):
01先秦兩漢文學;
02魏晉南北朝文學;
03唐宋文學;
04元明清文學;
05中國文學批評史;
8、文學與世界文學(050108) 01俄蘇文學;
02現當代西方文學與大眾傳媒;
9、新聞學(050301)
01新聞史;
02新聞理論;
03新聞業務;
04網路新聞及新媒體;
05報刊理論與實踐;
10、傳播學(050302)
01理論傳播學;
02應用傳播學;
03傳播學研究方法;
04電視文化傳播;
05媒介與女性;
06國際傳播;
07新媒體;
11、國際新聞學(050320)
01國際新聞史論;
02國際新聞業務;
03國際新聞與跨文化交流;
04國際媒體;
12、廣播電視新聞學(050321)
01廣播電視史;
02外國廣播電視;
03電視新聞;
04紀錄片;
05新聞攝影;
13、輿論學(050322)
01輿論學基礎;
02應用輿論學;
03輿論調查;
14、編輯出版學(050323)
01編輯出版理論;
02出版經營與管理;
03電子出版編輯;
15、廣告學(050330)
01廣告理論與廣告史;
02廣告實務;
03廣告媒介04品牌傳播;
05受眾與市場;
16、公共關系(050331)
01公共關系理論;
02公共關系實務;
03危機管理04營銷公關;
17傳播心理學(050332)
01傳播心理基礎理論;
02傳播心理應用;
18、傳媒教育(050334)
01媒介素養教育;
02比較傳媒教育;
03傳媒高等教育;
19、傳媒政策與法規(050335)
01傳媒法實務;
02比較傳媒法;
20、傳媒經濟學(050336)
01傳媒產業管理;
02國際文化貿易;
03文化產業管理;
04影視項目管理;
21、廣播電視語言傳播(050337)
01語言傳播發聲學;
02播音主持基礎理論;
03播音主持業務;
04漢語普通話教學與水平測試;
22、藝術學(050401)
01藝術美學;
02藝術傳播學;
23、音樂學(050402)
01廣播影視音樂理論;
02廣播影視音樂應用;
03音樂人類學;
04音樂社會學與音樂傳播;
24、美術學(050403)
01影視美術;
02美術與新媒體;
03當代美術創作與理論;
25、設計藝術學(050404)
01設計藝術史論;
02廣告設計;
26、戲劇戲曲學(050405)
01戲曲歷史與理論;
02戲劇歷史與理論;
03廣播電視戲曲;
27、電影學(050406)
01電影藝術史論;
02電影創作;
03電影電視劇表演藝術;
04影視製片;
28、廣播電視藝術學(050407)
01電視藝術理論;
02電視策劃;
03廣播電視文藝;
04電視劇創作與理論;
05電視藝術與技術;
06錄音藝術;
07廣播電視語言藝術;
29、動畫學(050420)
01動畫創作;
02動畫藝術理論;
03動畫產業;
30、數字媒體藝術(050421)
01數字媒體藝術理論;
02數字媒體藝術與技術應用;
03網路多媒體;
31、應用數學(070104)
01微分方程求解及其應用;
02不確定理論中的數學方法;
03代數及其應用;
04統計與計量方法;
05媒體信息處理與智能;
32、計算電路與系統(080902)
01電子測量與電路狀態診斷;
02現代電子設計
33、電磁場與微波技術(080904)
01微波與衛星通信;
02光纖傳輸與通信技術;
03電磁兼容04電磁輻射、散射與逆散射;
34、通信與信息系統(081001)
01聲頻技術;
02數字電視技術;
03數字廣播技術;
04信息網路技術;
05傳輸與覆蓋監控;
06信息安全技術;
07移動多媒體;
35、信號與信息處理(081002)
01DSP技術與應用;
02多媒體技術;
03自動控制技術;
04視聽模式與人工智慧;
05高性能計算及應用;
06信號處理技術;
07嵌入式軟硬體技術;
36、計算機軟體與理論(081202)
01分布式計算與軟體;
02傳媒信息安全;
03智能信息處理;
37、計算機應用技術(081203)
01互聯網應用技術;
02媒體信息數據化技術;
03數字娛樂與動畫;
38、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120100)
01媒體管理;
02管理信息系統;
39、企業管理(120202)
01戰略管理;
02營銷管理;
03財務管理;
40、行政管理(120401)
01公共管理理論與實踐;
02公共政策理論與實踐;
『叄』 中傳考研專業如何選擇
傳播學學的內容比較寬泛,注重理論,出來的就業面比較寬,可以在PR,政府,企業裡面做公關,也可以在創意性文化產業諸如廣告等其他媒體里工作。
國際新聞學:比較具體專業,注重實踐。就業較窄,一般在報社、出版社工作。傳媒經濟學:因為結合了經濟,所以這個專業出來以後是培養傳媒等文化產業的管理者和經營者的。
最終的選擇要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己是否喜歡經濟,是比較喜歡做個新聞記者,進行一些政治、經濟、民生的采訪還是比較喜歡在一些時尚休閑雜志社或企業政府部門工作。
中國傳媒大學(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中傳」,位於首都北京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信息傳播領域行業特色大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高校,國家「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入選高校,傳媒高等教育國際聯盟發起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單位。
資料參考來源:網路-中國傳媒大學
『肆』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的專業都有哪些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的專業:
1、電視與新聞學院
2、廣播電視新聞學
3、廣播電視編導(電視編輯方向)
4、攝影(電視攝影方向)
5、編輯出版學(電子音像編輯出版方向)
6、新 聞 學
7、傳播學
8、傳播學(媒體市場調查與分析方向)
9、媒體創意
10、外國語學院
11、英語(國際新聞方向)
12、播音與主持藝術(英語節目主持方向)
『伍』 中國傳媒大學的研究生專業都有哪些
產業經濟學、政治學理論、國際關系、外交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英語語言文學、日語語言文學、歐洲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學;
廣告學、傳媒經濟學、編輯出版學、國際新聞學、輿論學、傳媒教育、語言傳播、藝術史論、傳媒藝術學、音樂學、戲劇戲曲學、電影學、廣播電視藝術學、播音主持藝術學、美術學、設計藝術學、動畫藝術學、數字媒體藝術、互動藝術與技術、藝術與科學、計算數學、應用數學、物理電子學;
電路與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軟體工程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企業管理、行政管理、文化產業、新媒體、新媒體、互聯網信息、、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藝術碩士 電影領域、藝術碩士 廣播電視領域、新聞與傳播碩士、出版碩士、工程碩士 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工程碩士 集成電路工程領域;
工程碩士 計算機技術領域、工商管理碩士(MBA) 、英語筆譯、日語口譯、法律(法學) 。
(5)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專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傳媒大學,位於首都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語言藝術類行業特色大學。是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高校,「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入選高校,傳媒高等教育國際聯盟發起單位。
學校前身是創建於1954年的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1959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學校升格為北京廣播學院。2004年8月,北京廣播學院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
學校有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41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1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05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10個專業碩士類別;2個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2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3個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4個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新聞學、廣播電視藝術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傳播學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
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理論、戲劇與影視學
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通信與信息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動畫學
博士後流動站: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中國語言文學、信息與通信工程 。
『陸』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報考專業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報考專業包括20200應用經濟學、30200政治學、3050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3050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30505思想政治教育、50101文藝學、50102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50103漢語言文字學、50105中國古代文學、50106中國現當代文學、50108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50201英語語言文學、50209歐洲語言文學、50211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等。
1、應用經濟學
中國傳媒大學應用經濟學碩士點是在產業經濟學碩士點的基礎
上發展起來的。產業經濟學碩士研究生專業從2007年開始招收首屆
學生,迄今已經為社會輸送了逾50多名優秀的經濟學碩士,2010年
學校獲得了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的碩士學位授予點。
2、政治學
中國傳媒大學政治學理論專業設於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於2011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資格。本專業依託中國傳媒大學的特點,以政治學為基礎,融合傳播學優勢,形成政治傳播這一特色方向。該專業方向集教學與研究為一體,以政治傳播為主要研究內容,以中國政治傳播研究為研究重點,致力於探索與推動中國特色政治傳播理論與研究體系建設與發展。由於著手研究早、研究方向明確,本專業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均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3、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等相關問題的研究,通過分析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規律,探索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理論與現實問題,深化並推進當代的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傳播。該方向是馬克思主義與傳播學的交叉學科,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並能夠掌握傳播規律、靈活運用傳播方法實現良好的傳播效果。
4、文藝學
現招生方向有
中國古典文論與美學、馬列文論與西方文論、審美文化學、文藝批評
4個方向,招生導師數8人。在文藝學碩士生招生導師中,正教授3
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人,副教授5人。教師承擔的在研項目有國家社會科學
基金重點項目、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
5、漢語言文字學
漢語言文字學為語言類的傳統學科,分為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兩個大方向,主要研究從上古到現代的漢語的口語系統與文字系統的演變規律、結構特徵和現實狀況。主要研究從上古到現代的漢語的口語系統與文字系統的演變規律、結構特徵和現實狀況。
『柒』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招生專業有哪些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專業有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學、編輯出版學、國際新聞學、輿論學、藝術史論、傳媒藝術學、戲劇戲曲學、電影學、廣播電視藝術學、美術學、動畫藝術學、數字媒體藝術等專業。
中國傳媒大學(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中傳」,位於首都北京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信息傳播領域行業特色大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高校。
國家「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入選高校,傳媒高等教育國際聯盟發起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單位。
師資力量
據2019年1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教職工1989人,其中專任教師1115人,正高級職稱329人,副高級職稱589人。擁有一批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教授、學者,其中:3名雙聘院士,2人入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3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等。近年來,一批中青年學術骨幹脫穎而出,分別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還有20餘人次榮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獎、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北京市級教學名師獎等。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中國傳媒大學
『捌』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有哪些專業
2021年中國傳媒大學全日制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專業(學制:3年)有:
1、應用經濟學
研究方向:產業經濟、數字經濟、國際文化貿易
2、政治學
研究方向:政治學理論與政治傳播、媒介與國家治理、全球傳播與國際關系
3、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研究
4、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方向: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媒體融合發展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5、文藝學
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文論與美學、西方文論與美學、審美文化學、文藝批評
6、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對外漢語、計算語言學
7、漢語言文字學
研究方向:漢語史、現代漢語
8、中國古代文學
研究方向: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唐宋文學、元明清文學
9、中國現當代文學
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文化傳播、中國現當代戲劇影視文學、中國現當代思想文化與文學
10、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研究方向:世界文學與大眾傳媒
11、英語語言文學
研究方向:現代語言學、英語文學、英語媒體語言研究、翻譯理論與影視譯制
12、歐洲語言文學
研究方向:歐洲語言與文化
13、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與語言傳播、話語語言學
14、新聞學
研究方向:新聞理論與歷史、應用新聞學、廣播學、數字新聞傳播、傳播心理學、計算傳播學、輿論學
15、傳播學
研究方向:傳播理論與歷史、國際傳播、媒介素養、應用傳播學、性別傳播、智能傳播、口述史、媒介與全球化(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16、新媒體
研究方向:新媒體產業、新媒體理論
(8)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專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傳媒大學2021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報考條件:
報名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二)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三)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規定的體檢要求。
(四)考生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等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路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錄取當年入學前必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或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後滿2年(從畢業後到錄取當年入學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員,以及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復試時加試兩門筆試,具體科目參見當年度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相關文件。
『玖』 中國傳媒大學有什麼專業
中國傳媒大學專業有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藝術學理論、信息與通信工程為龍頭,設計學、音樂與舞蹈學、美術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
學校以社會科學、人文學科和藝術教育為辦學基礎,形成文、工、管、經、法、理、教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辦學特色,致力於外語、新媒體、廣播、電視、電影、網路、出版、報刊等傳媒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
學科建設:
學校擁有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5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9個二級學科碩士點),6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80個本科專業。另外設有獨立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學院共設有播音與主持藝術學院、新聞傳播學院、傳媒技術學院、演藝學院、廣播電視學院、攝影學院、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文化管理學院、國際傳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10個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傳媒大學#2_3
『拾』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有哪些專業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專業如下:產業系統理論、文化產業組織理論與政策、國際關系與大眾傳播、國際關系與跨文化交流、當代國際關系、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傳媒政治、外交學理論與實踐、傳媒與公共外交和中國古典文論與美學。
以及文藝學原理與馬列文論、西方文藝理論、審美文化學、文藝批評、中國現當代思潮流派與作家作品、中國現當代戲劇影視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化與文學、國別文學與文學關系、現當代西方文學與大眾傳媒和中外戲劇文化研究等專業。
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10月,學校共有教職工2021人,其中專任教師1150人,正高級300人,副高級442人。學校擁有一批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教授、學者,其中包括:3名雙聘院士,3人入選「長江學者」,4人入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3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等。近年來,一批中青年學術骨幹脫穎而出,分別入選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還有20餘人次榮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獎、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