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到中國海運通過哪些地區一般的路徑是怎麼樣的
從印度到中國的水路(從印度西邊Mum出發)經過城市:1,Emakulam,2,Puthukkudiyiruppu,3,chennai,4Vishakhapatnam,5,Chowmohani(印度境內完) 6,Yangon(緬甸境內)7,Medan(印度尼西亞境內)8,新加坡,9,Vinh,10,Kin-hon,11,Da-Nang(越南境內)(Da-Nang有的商船經過,有的不)我建議你去搜索一下世界地圖加深印象你會更了解。
㈡ 印度在中國的哪個方向
印度在中國的西南方。
2008年1月,辛格總理在訪問中國後不久,就到包括中印邊界東段印占區視察,拋出推動印度東北邊境地區開發的一攬子計劃。11月8日,印度外長慕克吉又在中國達旺地區(印度稱為「阿魯納恰爾邦」)訪問時老調重彈,再次宣稱印度對達旺擁有主權。
印巴關系:
1947年8月印巴分治後始終不睦,並於1948年、1965年和1971年三次爆發全面戰爭,因印度策動和支持東巴(今孟加拉國)獨立,印巴兩國1971年12月斷交,1976年7月復交。1998年,印巴相繼進行核試驗,展開核軍備競賽,兩國關系急劇緊張。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 印度
㈢ 印度佔領了中國哪些地方
中國與印度兩國邊界全長約2000公里,分西、中、東3段,1962年兩國因邊界爭端爆發了一場戰爭,由於種種原因導致印度侵佔了我國大面積領土至今未收回,
一、東段藏南,侵佔中國9萬平方公里土地
雙方爭議面積約9萬平方公里,現全部控制在印度手裡。
1959年3月22日,在西藏剛剛發生叛亂後,尼赫魯給周恩來寫信,稱中印邊界早已確定,並正式向中國提出大片領土要求。在東段,印度政府認定麥克馬洪線為邊界線,在中段佔領了屬於中國的9處領土,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在西段佔領著3.3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
1959年7月28日,中國阿里邊境調查組一行16人,在班公湖地區普爾楚那附近的赤卻堅山工作時,越境印軍即以2人在北山腳下埋伏,5人向調查組逼近。結果,7名印軍除1人倉皇逃跑外。
6人被捕獲。後來印度政府照會中國駐印度大使館,請求中國釋放被拘留的6名印度偵察人員,並詭稱班公湖地區系印度領土。
1959年9月23日,中國101測量隊在莫爾多附近測圖時,印軍竟開來一輛輕型裝甲車,後面尾隨持槍實彈的10餘名步兵,氣勢洶洶地侵入中國境內約500米,妄圖捕捉中國測繪人員。為了避免武裝沖突,中國測繪隊員在邊防分隊掩護下主動撤離。
1960年10月9日,印軍8人乘吉普車2輛由莫爾多通道越境400米,觀察中國班公洛卡駐地,返回時竟鳴槍挑釁。
3、巴里加斯是中國和印度西部邊境中的一塊爭議領土,位於獅泉河以西,現除東部的典角村外,大部分由印度控制。
巴里加斯地區歷來為中國所屬,西藏和平解放後,中國邊防部隊即沿著傳統習慣線守邊巡邏。1954年在典角設立邊防檢查站,以後撤至札西崗地區。
到了1955年5月,印軍占駐巴里加斯。 10月4日中國邊境工作組人員抵達巴里加斯,印軍知趣的撤回。1956年,印軍又跑到巴里加斯以南卓普河西岸,與我邊防部隊隔河相對峙,雙方約距650米。
1957年10月中旬,印軍在巴里加斯設立常年卡,開始對巴里加斯常年侵佔,強佔中國領土約450平方公里至今。1962中印邊境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收復該地,後又被印度再次非法侵佔。
印度政府為了擴張其領土,逐步蠶食中國大片領土,一直發展到60年代初期深入中國境內設立了40多個侵略據點,逐步將整個巴里加斯地區納入其控制范圍。
三、中段分4塊,侵佔中國約2000萬平方公里土地
在中段,中印邊界爭端共有四塊,共約2000餘平方公里,現主要由印度控制。
1、巨哇、曲惹地區。面積332平方公里。位於札達縣楚魯松傑鄉以西南。1954年,印度官方地圖標為已定界,將該地區劃入印度,形成爭議。1958年6月2日,印軍進入巨哇、曲惹,並在曲惹修房設卡,從此控制該區。
2、什布奇山口地區。屬札達縣底雅鄉什布奇村。爭議地區共35平方公里,位於什布奇山口以西至活不桑河。1958年4月,印度控制該地。
3、桑、蔥莎、波林三多地區。位於札達縣城西偏南。該地區面積1451平方公里。1954年印度控制該地。
4、烏熱、然沖、拉不底地區。屬於札達縣達巴鄉。本地區總面積855平方公里。印度1956年6月度控制烏熱。7月,控制香扎、拉不底。
㈣ 印度在中國哪個方向
印度在中國的南部。
印度共和國,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印度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8°24′~37°36′、東經68°7′~97°25′之間。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
(4)印度對中國怎麼走擴展閱讀:
印度的自然環境:
亞 洲南部有三大半島,印度位於中間面積最大的一個半島上,印度半島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南部突出於印度洋,呈一個倒立的等邊三角形。
雄偉的喜馬拉雅 山脈和興都庫什山脈坐落半島北部及西北部將它與亞洲其他大陸隔離開,半島的血積約415萬平方公里,內部地形地貌豐富多樣,資源充足,物產豐盛,幾千年來 孕育和發展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因此,它可視為大陸獨立的一部分,19世紀被命名為」印度次大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半島分割成幾個國 家,遂改稱「南亞次大陸」。
㈤ 印度對我國蓄意挑釁,歪曲抹黑,我國應該如何對待
印度對我國蓄意挑釁,歪曲抹黑,我國應該如何對待?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 ,這主要是得益於中國共產黨的正確的領導,引導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領導我們走向更好的生活,讓我們的國家更好的富強起來 ,讓我們的民族復興 。
在中國發展的一層上會遇到很多的阻礙 ,封鎖 ,還有就是來自於中國周邊國家的一些騷擾 ,他們這些國家是不想讓中國更好的發展起來,從而威脅到自己的地位,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 ,我們必須採用非常嚴厲的態度進行堅決的回擊 ,
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他不主動的挑起戰爭,但是絕不懼怕任何一個國家 ,我們希望有一個和平的發展環境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幫助到你們 。
㈥ 印度緊急開會怎樣對付中國
國與國之間有很多政治考量的。
中國的領導人要比印度的領導人高明很多。知道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印度領導人比較短視。
中國之所以現在不把印度入侵的軍人趕出去,原因是中國是禮儀之邦,首先要展現和平的姿態。如果印度執迷不悟,很可能會發生讓印度後悔的事情。
因為這次與以往不同,以往印度的入侵事件一般都是在爭議邊界上,所以中國可以剋制,也可以用犬牙交錯的形式與印度對峙。
但是這次不是對峙,而是入侵。 本來中段錫金段的邊界屬於已定邊界。印度卻入侵了,還聲稱是不丹的領土。真的是很可惡的。 中國不打則已,一旦打起來就是必勝,戰爭也需要合理的預判和准備工作。現在中國預判事情的發展情況,肯定部隊也在緊鑼密鼓做准備工作。這段時間,主要是在國際上宣傳事情的真相,讓正義站到自己的一邊,讓印度的侵略嘴臉露於世人面前。
一旦等中國軍隊准備完畢,印度再不懸崖勒馬,那肯定要兵戎相見的。 這次事情十分嚴重,以前發生爭端都是未定國界,還可以忍受,這次是已定國界,肯定無法忍受!
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也是中國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當時中國的退讓,並沒有得到印度的理解,卻認為中國軟弱可欺,是怕了他們。什麼他們得寸進尺。最後毛主席和中央軍委才決定對印度進行懲戒!
今天的情況差不多。1962年的懲戒,讓印度老實了五十年。現在他們那一茬人都下去了, 新一代還是這個毛病,老毛病又犯了。 有待中國在外交和軍事准備階段做好,可能會來真 。至少來個一定程度的懲戒。
㈦ 印度和中國現在的關系是怎樣的形勢 么印度的形勢比
有利有弊,總的來說,利大於弊。 在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中,國際環境的影響將越來越大。中國是一個資源秉賦很不均衡的國度,勞動力資源豐富但耕地、水、礦產等自然資源相對貧乏。中國仍處於國際產業分工的低端,在努力提高自身創新能力的同時,引進先進技術仍將是中國未來技術進步的重要來源。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只能走擴大開放的發展道路,通過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推進本國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近年中國對世界貿易與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1],對中國出口的增長成為不少國家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中國將採取什麼樣的發展戰略?中國將如何與國際社會進行良性互動以實現共贏?中國的發展將會給國際社會帶來怎樣的機遇?這些都是具有遠見卓識之士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關鍵在於政府不作為,而政府不作為又是由印度的體製造成的。如前所述印度的經濟增長是市場導向的,政府規模較小,稅入較少,所以沒有能力實施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在基礎設施供給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印度做不了製造業,就只能去發展服務業,從而使得印度的服務業在GDP中的佔比奇高。然而問題就在於印度為什麼能夠在製造業發展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卻能發展出一般發展中新興市場經濟國家難以想像的、規模極為龐大的服務業,以致被世人稱之為世界的「辦公室&rdquo。但是網際網路的誕生使得服務產品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可以在空間上加以分離,從而使得像印度那樣沒有本地服務需求的國家也可以加入到全球服務業的外包分工中去。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因為依靠本國居民消費來推動的經濟增長比依靠儲蓄、投資和出口來推動的經濟增長更加穩定。(印度和中國各有優勢吧。印度的優勢在於,其勞動力具有很強的英語語言能力、管理能力和創業精神,在全球服務領域和高價值行業(如軟體、制葯和電信業等)表現超群。但是,到2010年,印度新進入就業市場的人口為8300萬,更有甚者,其基礎設施極為落後亦是眾所周知,印度渴望效仿中國的成功經驗,構建製造業能力,以確保可持續長期的發展。 中國發展和改革的進程比印度早開始13年,其經濟增長愈加具有調控性,不僅牢牢地依靠製造業低成本的產品出口,更得益於創紀錄的外商直接投資(FDI),2004年,中國吸收的外資達到610億美元。然而,中國現在已經意識到,需要超越製造業領域,轉移到附加值更高的商業領域。中國不斷努力學習印度先進的服務業以及吸引具有全球競爭力、講英語的大學以上學歷的畢業生。所以我認為目前為止中國和印度的關系不至於這么僵化 望採納
㈧ 中國正在遭受疫情肆虐的情況下,印度對中國做了哪些落井下石的事情
當中國疫情肆虐時,周邊友好國家紛紛向中國伸出援助之手,尤其是日韓兩國分別捐獻了100萬或200萬口罩,而印度方面卻做出了損人不利己的事情,禁止商家向中國出口口罩,而且謊稱中國故意拖延從武漢接回印度僑民,並且扣留中國香港商船大翠雲,上船搜查無果,於是便謊稱船上可能有用於軍事的高壓蒸汽釜。印度這一行為完全是損人不利己的體現,使得中印關系本來就不好,這次再雪上加霜。
之後他們又毫無理由扣押中國貨輪,在沒有發現什麼事情之後,謊稱有關於軍事目的的高壓蒸汽閥,他們真的是黔驢技窮,讓人可笑。
㈨ 印度到中國海運通過哪些地區一般的路徑是怎麼樣的
從印度到中國的水路(從印度西邊Mum出發)經過城市:1,Emakulam,2,Puthukkudiyiruppu,3,chennai,4Vishakhapatnam,5,Chowmohani(印度境內完) 6,Yangon(緬甸境內)7,Medan(印度尼西亞境內)8,新加坡,9,Vinh,10,Kin-hon,11,Da-Nang(越南境內)(Da-Nang有的商船經過,有的不)
我建議你去搜索一下世界地圖加深印象你會更了解。
㈩ 印度和中國現在的關系是怎樣的形勢
印度和中國各有優勢吧。印度的優勢在於,其勞動力具有很強的英語語言能力、管理能力和創業精神,在全球服務領域和高價值行業(如軟體、制葯和電信業等)表現超群。但是,到2010年,印度新進入就業市場的人口為8300萬,更有甚者,其基礎設施極為落後亦是眾所周知,印度渴望效仿中國的成功經驗,構建製造業能力,以確保可持續長期的發展。 中國發展和改革的進程比印度早開始13年,其經濟增長愈加具有調控性,不僅牢牢地依靠製造業低成本的產品出口,更得益於創紀錄的外商直接投資(FDI),2004年,中國吸收的外資達到610億美元。然而,中國現在已經意識到,需要超越製造業領域,轉移到附加值更高的商業領域。中國不斷努力學習印度先進的服務業以及吸引具有全球競爭力、講英語的大學以上學歷的畢業生。所以我認為目前為止中國和印度的關系不至於這么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