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的生物多樣性是什麼樣子
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生物系統類型齊全,生物種類豐富,栽培物種的野生親緣種類繁多。據統計,中國的生物多樣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擁有陸地生態系統599個類型;有高等植物32800種,特有海島高等植物17300種;脊椎動物6300多種,其中特有物種667個。中國還擁有眾多被稱為「活化石」的珍稀動植物,如大熊貓、白鰭豚、水杉、銀杏等。共有家養動物類群1900多個,水稻品種50000多個,大豆品種20000個,經濟樹種1000種以上。這些多樣的農作物、家畜品種及至今仍保有的野生原種和近緣種,構成中國巨大的遺傳多樣性資源庫。
Ⅱ 生物多樣性下降及其原因是怎麼樣的
(一)生態系統受損嚴重
地球上許多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正遭受破壞,表現在量的減少和質的退化兩個方面。被稱為「自然之腎」的濕地在蓄洪防旱、調節氣候、控制土壤侵蝕、降解環境污染等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被人類開發最劇烈的生態系統之一。紐西蘭有90%的濕地從歐洲殖民時代以來已經喪失。森林面積減少和被破壞的情況也十分嚴重。
中國的原始森林長期受到亂砍濫伐、毀林開荒及森林火災與病蟲害破壞,原始林每年減少0.5×104平方千米;草原由於超載過牧、毀草開荒及鼠害等影響,已有50%退化,25%嚴重退化;土地受水力侵蝕、風力侵蝕面積已達367×104平方千米。生態系統的大面積破壞和退化,不僅表現在總面積的減少,更為嚴重的是其結構和功能的降低或喪失,例如水體污染達80%以上,淡水生態系統瀕於瓦解。
(二)物種及遺傳多樣性喪失加劇
生物物種的滅絕是自然過程,但滅絕的速度則因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而大大加速,野生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以驚人的速度在減少。從1600年以來的生物滅絕,被稱為地質史上的第6次生物大滅絕,其滅絕量大約是以往地質年代「自然」滅絕的100~1000倍(孫儒泳,2000)。據科學家估計,自1600年以來,人類活動已經導致75%的物種滅絕。鳥類和獸類在1600~1700年的100年間,滅絕率分別為2.1%和1.3%,即大約每10年滅絕1種,而在1850~1950年期間,滅絕率上升到大約每2年滅絕一種。從1992~2002年的10年間,全球有800多個物種滅絕,1.1萬多個物種瀕危(余超然,2002)。中國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的國家,擁有極為豐富的基因資源。然而,目前資源正在不可逆轉地退化,極大地影響了資源利用狀況。盡管中國政府、科學家、政府官員和人民在自然保護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採取了大量措施,但是中國的環境及生物多樣性的現狀正面臨嚴重的威脅。
根據動植物的稀有程度和發展趨勢,對物種劃分優先等級,一般按個體數量、分布面積來決定。將它們劃分為以下幾類:
(1)滅絕的種類:歷史上存在,目前已經完全消失。如恐龍、美洲旅鴿。
(2)瀕危的種類:指自然群落數量很少,它們在脆弱的環境中受到生存的威脅,有走向滅絕的危險。它們有可能是生殖能力很弱,或是由於所要求的特殊生境被破壞。如大熊貓、白鰭豚、朱鸚和水杉、水松等。
(3)漸危的種類:由於人為或自然原因,在其分布區范圍內已看出種群走向衰落,如不立即採取措施,會逐步走向瀕危的種類。如廣西梘木及伴生種金絲李。
(4)稀有的種類:指分布區比較狹窄、生態環境比較獨特或者分布范圍雖廣但比較零星的種類。只要分布區域產生對它生長和繁殖不利的因素,它就很可能成為漸危或瀕危種類。高山、深海、海島、湖沼上許多植物多屬於這一類,動物中的黑麂、獐等也屬此類。
(5)朱定種:處於受威脅狀態,數量有明顯下降,但其真實數量尚無法正確估計,其它情況也不太清楚的種類。如毛冠鹿等。
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最近公布的2000年物種調查數據顯示,l996年以來,全世界瀕危物種數目出現令人擔憂的嚴重上升趨勢,大自然的生態平衡正在受到嚴峻挑戰。根據法國《科學與未來》雜志轉載的數據,目前全世界瀕危動、植物已經達到10954種,其中動物達5423種,植物達5531種,以動物為例,全世界現存魚類的1/3,哺乳類和爬行類動物的1/4都面臨著滅絕的危險。此外,與1996年的統計數據相比,目前世界生存受到威脅的鳥類已經從2059種上升到2133種,哺乳類動物從1978種上升到2133種,爬行類動物從407種上升到454種,巴西特產的斯皮氏鸚鵡在野外生存的只剩80多隻,而足跡曾遍及美國西南部的象牙嘴啄木鳥很可能已經絕跡。與此同時,在今後的幾十年裡,世界上植物種類的l/4將面臨絕跡的危險。
許多動物種類已瀕臨滅絕,約12%的哺乳動物種類和11%的鳥類及植物種類面臨滅絕的危險。
世界物種保護協會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等組織提供的報告說,現在地球上每8種已知植物物種至少有1種面臨滅絕的危險。這份長達862頁的報告指出,由於柄息地遭到破壞和大量引進外來物種,世界上大約有3.4萬種植物物種處於滅絕的邊緣,佔世界上已知的27萬種蕨類植物、針葉植物和有花植物的12.5%。然而,這只不過是冰山一角,實際情況嚴重得多。比如,美國大約29%的物種受到滅絕的危險,澳大利亞和南非的情況與美國相似。全世界75%的紫杉屬植物面臨消失的危險,而抗癌葯物「塔克索爾」就是從這種植物里提取的。大約14%的玫瑰、32%的百合屬、鳶尾屬植物以及29%的棕櫚屬植物都面臨滅絕的危險。
中國的物種受威脅或滅絕現象較嚴重。由於人為破壞和其它多種原因,加速了動、植物種群的滅絕。據估計,全世界瀕危脊椎動物(除兩柄、魚類外)有510種,我國佔91種。我國已經基本滅絕的珍稀野生動物有高鼻羚羊、犀牛、豚鹿、門臂葉猴、白鶴、黃腹角雉、新疆虎、麋鹿、野馬、大熊貓、長臂猿、坡鹿、東北虎、華南虎、白鰭豚、儒艮、揚子鱷、野駝、懶猴、金絲猴、雪豹、朱鸛、黑頸鶴、鱘、野象、葉猴等種類分布區顯著縮小,種群數量稀少,已屬瀕危物種。
高等植物中有4000~5000種受到威脅,占總種數的15%~20%,高於世界10%~15%的水平;約20%的野生動物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中國被子植物有珍稀瀕危種1000種,極危種28種,已滅絕或可能滅絕7種;裸子植物瀕危和受威脅63種,極危種14種,滅絕1種;脊椎動物受威脅433種,滅絕和可能滅絕10種。
Ⅲ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在這些年有了怎樣的成效
引言:可持續發展一直是中國發展進程當中遵循的指導規則。所以大家對於可持續發展也是非常重視的,例如國家也頒布了很多的措施之後,為了能夠保證中國生物多樣性,而這些年也有了很高的成效,那麼都有哪些方面的成就呢?
國家要想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話,不僅僅是要頒布一些措施來保護,同樣也要提升眾多人民的意識,只有所有老百姓們重視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話,那麼這個行動才會進行得更加順利。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所以現在很多的大山當中也會被居民們種植綠色植物,也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有一定的貢獻。
Ⅳ 我國物種受威脅的現狀,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的原因及保護對策~~
你記住:這個就知道了,我們離不開農葯化肥、轉基因等等,因為他們讓我們更多的人能生存,這勢必要破壞生態平衡,所以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是不可避免的,物種進化原理也是如此。我國面臨的是許多挑戰,保護對策,就是提高國民素質,多建立自然保護區。
中國是生物多樣性特別豐富的國家之一。據統計,中國的生物多樣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同時,中國又是生物多樣性受到最嚴重威脅的國家之一。中國的原始森林長期受到亂砍濫伐、毀林開荒等人為活動的影響,其面積以每年0.5×104km2的速度減少;草原由於超載過牧、毀草開荒的影響,退化面積達87×104km2。生態系統的大面積破壞和退化,不僅表現在總面積的減少,更為嚴重的是其結構和功能的降低或喪失使生存其中的許多物種已變成瀕危種或受威脅種。高等植物中有4000—5000種受到威脅,占總種數的15%—20%。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出的640個世界性瀕危物種中,中國就佔156種,約為其總數的1/4,形勢是十分嚴峻的。
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性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早在1992年中國政府參加了在巴西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並在《公約》上簽字。繼而,中國政府批准了這個《公約》,並履行承諾的義務。在國務院環境委員會下成立了國家履行《公約》工作組,協調我國的履約工作。分別於1994年和1997年完成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和《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報告》,並正式發布。同時,加強物種保護和自然保護的法規建設,並陸續啟動了天然林保護工程等有關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工程。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奠定了較好的基礎。政府的決心和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但光有政府的努力是不夠的,必須全國人民齊動員,共同奮斗,才能保護好我國的生物多樣性,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自然之道是要遵循的,生存也是必須要犧牲一些東西的,這是競爭的結果!
Ⅳ 生物多樣性下降及其原因是什麼
(1)生態系統受損嚴重地球上許多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正遭受破壞,表現在量的減少和質的退化兩個方面。被稱為「自然之腎」的濕地在蓄洪防旱、調節氣候、控制土壤侵蝕、降解環境污染等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被人類開發得最劇烈的生態系統之一。紐西蘭有90%的濕地自歐洲殖民時代以來已經喪失,森林面積減少和被破壞的情況也十分嚴重。
中國的原始森林長期受到亂砍濫伐、毀林開荒及森林火災與病蟲害的破壞,原始森林每年減少0.5×104千米2;草原由於超載過牧、毀草開荒及鼠害等影響,已有50%退化,25%嚴重退化;土地受水力侵蝕、風力侵蝕面積已達367×104千米2。生態系統的大面積破壞和退化,不僅表現在總面積的減少,更為嚴重的是其結構和功能的降低或喪失,例如水體污染達80%以上,淡水生態系統瀕於瓦解。
(2)物種及遺傳多樣性喪失加劇生物物種的滅絕是自然過程,但滅絕的速度則因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而大大增加,野生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以驚人的速度在減少。自1600年以來的生物滅絕,被稱為地質史上的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其滅絕量大約是以往地質年代「自然」滅絕的100~1000倍。據科學家估計,自1600年以來,人類活動已經導致75%的物種滅絕。鳥類和獸類在1600~1700年的100年間,滅絕率分別為2.1%和1.3%,即大約每10年滅絕一種,而在1850~1950年期間,滅絕率上升到大約每兩年滅絕一種。1992~2002年的10年間,全球有800多個物種滅絕,1.1萬多個物種瀕危。中國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的國家,擁有極為豐富的基因資源。然而,目前資源正在不可逆轉地退化,極大地影響了資源利用狀況。盡管中國政府、科學家、政府官員和人民在自然保護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採取了大量措施,但是中國的環境及生物多樣性的現狀正面臨嚴重的威脅。
根據動植物的稀有程度和發展趨勢,對物種劃分優先等級,一般按個體數量、分布面積來決定。將它們劃分為以下幾類:
①滅絕的種類:歷史上存在,目前已經完全消失。如恐龍、美洲旅鴿。
②瀕危的種類:指自然群落數量很少,它們在脆弱的環境中受到生存的威脅,有走向滅絕的危險。它們有可能是生殖能力很弱,或是由於所要求的特殊生境被破壞。如大熊貓、白鰭豚、朱䴉和水杉、水松等。
③漸危的種類:由於人為或自然原因,在其分布區范圍內已走向衰落,如不立即採取措施,會逐步走向瀕危的種類。如廣西梘木及伴生種金絲李。
④稀有的種類:指分布區比較狹窄、生態環境比較獨特或者分布范圍雖廣但比較零星的種類。只要分布區域產生對它生長和繁殖不利的因素,它就很可能成為漸危或瀕危種類。高山、深海、海島、湖沼上許多植物多屬於這一類,動物中的黑麂、獐等也屬此類。
⑤不定種:處於受威脅狀態,數量有明顯下降,但其真實數量尚無法正確估計,其他情況也不太清楚的種類。如毛冠鹿等。
Ⅵ 中國生物多樣性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擁有森林、灌叢、草甸、草原、荒漠、濕地等地球陸地生態系統,以及黃海、東海、南海、黑潮流域大海洋生態系;擁有高等植物34984種,居世界第三位;脊椎動物6445種,佔世界總種數的13.7%;已查明真菌種類1萬多種,佔世界總種數的14%。
生物多樣性受威脅現狀
1、部分生態系統功能不斷退化。我國人工林樹種單一,抗病蟲害能力差。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內陸淡水生態系統受到威脅,部分重要濕地退化。海洋及海岸帶物種及其棲息地不斷喪失,海洋漁業資源減少。
2、物種瀕危程度加劇。據估計,我國野生高等植物瀕危比例達15%—20%,其中,裸子植物、蘭科植物等高達40%以上。野生動物瀕危程度不斷加劇,有233種脊椎動物面臨滅絕,約44%的野生動物呈數量下降趨勢,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下降趨勢明顯。
3、遺傳資源不斷喪失和流失。一些農作物野生近緣種的生存環境遭受破壞,棲息地喪失,野生稻原有分布點中的60%—70%已經消失或萎縮。部分珍貴和特有的農作物、林木、花卉、畜、禽、魚等種質資源流失嚴重。一些地方傳統和稀有品種資源喪失。
(6)中國生物多樣性現狀如何擴展閱讀
在生態系統之中,不僅各個物種之間相互依賴,彼此制約,而且生物與其周圍的各種環境因子也是相互作用的。從結構上看,生態系統主要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所構成。生態系統的功能是對地球上的各種化學元素進行循環和維持能量在各組分之間的正常流動。
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態系統組成、功能的多樣性以及各種生態過程的多樣性,包括生態環境的多樣性、生物群落和生態過程的多樣化等多個方面。其中,生態環境的多樣性是生態系統多樣性形成的基礎,生物群落的多樣化可以反映生態系統類型的多樣性。
Ⅶ 生物多樣性手抄報內容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手抄報吧,手抄報能有效幫助我們獲得信息,培養綜合能力。你知道什麼樣的手抄報才能算得上是好的手抄報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生物多樣性手抄報內容精選,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生物多樣性的認識
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層次和聯合體中生命的多樣化。簡單地說,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和它們組成的系統的總體多樣性和變異性。生物多樣性包括三個層次: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生物入侵則是指外地生物進入另一地區,因為在此地區沒有天敵,會較快繁殖而形成種群,打破本地生態系統的平衡,對本地物種的生存造成威脅。生物入侵是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它提供人類所有的食物和木材、纖維、油料、橡膠等重要的工業原料。中醫葯絕大部分來自生物,截至目前,直接和間接用於醫葯的生物已超過3萬種。可以說,保護生物多樣性就等於保護了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石,保護了人類文化多樣性基礎,就是保護人類自身。
二、生物多樣性的現狀
據統計,中國的生物多樣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同時,中國又是生物多樣性受到最嚴重威脅的國家之一。中國的原始森林長期受到亂砍濫伐、毀林開荒等人為活動的影響,其面積以每年0.5×104km2的速度減少;草原由於超載過牧、毀草開荒的影響,退化面積達87×104km2。生態系統的'大面積破
壞和退化,不僅表現在總面積的減少,更為嚴重的是其結構和功能的降低或喪失使生存其中的許多物種已變成瀕危種或受威脅種。高等植物中有4000種~5000種受到威脅,占總種數的15%~20%。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出的640個世界性瀕危物種中,中國就佔156種,形勢是十分嚴峻的。
三、生物多樣保護的意義
多種多樣的生物是全人類共有的寶貴財富。生物多樣性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業原料。生物多樣性維護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並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人們依靠生態系統凈化空氣、水,並充腴土壤。科學實驗證明,生態系統中物種越豐富,它的創造力就越大。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每一種物種的絕跡,都預示著很多物種即將面臨死亡。
生物多樣性還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每一個物種都具有獨特的作用,例如利用野生稻與農田裡的水稻雜交,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種可以大面積提高稻穀的產量。在一些人類沒有研究過的植物中,可能含有對抗人類疾病的成分。這些野生動植物如果絕跡,是人類的重大損失。
Ⅷ 中國生物多樣性現狀是怎麼樣的
地球上究竟存在多少物種?科學家們估計,在地球上1000萬~3000萬的物種中,只有140萬已經被命名或被簡單地描述過,其中包括75萬種昆蟲、4萬多種脊椎動物和25萬種高等植物,這些物種大多數存在於熱帶雨林地區。對多數研究較深的生物類群來說,物種的豐富程度從極地到赤道呈增加趨勢,密閉的熱帶森林幾乎包含了世界物種的一半以上,充滿著各種生命:林木、灌木、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奇生植物;地衣、苔蘚、水藻、真菌、蕨類等。在秘魯的森林,就發現了283種樹和17種藤本植物,在一棵樹上就有43種螞蟻,同整個英國的螞蟻種類差不多;在厄瓜多的森林,就有365種,花植物,比英國全部植物種類還多20%以上;存巴西瑙斯地區的森林小,卻發現179種橢徑和15或15以上的樹種。
我國的生物多樣性
中國土地遼闊,氣候多樣,地貌類型富,河流縱橫,湖泊眾多,如此復雜的自然地理條件為各種生物,生態系統類型的形成與發展提供多種生境,而且第三紀及第四紀相對優越的自然歷史地理條件更為中國生物多樣性的發育提供可能,從歷史上中國成為世界上生物多樣、豐富的國家之一。生物系統類型齊全,生物種類豐富,栽培物種的野生親緣種類繁多。據統計,中國的生物多樣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擁有陸地生態系統599個類型;有高等植物32800種,特有海島等植物17300種;脊椎動物6300多種,其中特有物種667個。中國還擁有眾多被稱為「活化石」的珍稀動植物,如大熊貓、自鰭豚、水杉、銀杏等。共有家養動物類群1900多個,水稻品種50000多個,大豆品種20000個,經濟樹種100以上,這些多樣的農作物、家畜品種及至今仍保有的野生原種和近緣種,構成中國巨大的遺傳多樣性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