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羅馬帝國與古老中國正式交往可以追溯到什麼時候
羅馬帝國同古老中國正式的直接交往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史書《後漢書·西域傳》記載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瑇瑁,始乃一通焉。」這就說明羅馬帝國和中國在東漢時期就有交往。
可惜當時甘英受了安息人的騙,原路折返回去了。漢朝和羅馬兩個大帝國之間的直接對話沒有發生。但是不管如何,羅馬帝國同古老中國正式的直接交往通過史實記載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
⑵ 羅馬帝國與中國直接交往的最早記錄是什麼事件
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地區)。
甘英為班超的屬吏,隨班超轉戰於西域。公元97年,班超遣甘英出使大秦。
甘英率領使團一行從龜茲(今新疆庫車)出發,西行至疏勒(今新疆喀什),越蔥嶺(今帕米爾高原),經大宛(今烏茲別克費爾干納盆地)、大月氏至安息(即波斯帕提亞王國,今伊朗境內)都城和櫝城,後歷阿蠻、斯賓、於羅,而抵條支(今伊拉克境內)。到達了安息西界的西海(今波斯灣)沿岸,欲渡。當地船工對他說:「海水廣大,往來者逢善風三月乃得度,若遇遲風,亦有一二歲者,故入海皆賚三歲糧。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有死亡者。」甘英聽罷放棄渡海再西行。甘英返回時,轉北而東,行60餘日抵安息,然後取道木鹿和吐火羅東還。
這次出使雖未到達大秦,但增進了中國人當時對中亞各國的了解。
⑶ 中國古人和羅馬人的交往最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中國與羅馬人最早在東漢就有交往。
《後漢書·西域傳》:「大秦國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雲海西國。地方數千里,有四百餘城。小國役屬者數十。以石為城郭。列置郵亭,皆堊塈之。有松柏諸木百草。」
譯文:大秦國又叫犁韃,因為地處大海的西面,所以也叫海西國。大秦范圍有幾千里,有四百多座城市。為其役使附屬的小國有幾十個。城牆用石頭壘成,國內設有郵亭,全都用白色泥土塗飾。長有松柏、各種各樣的樹和百草。
《後漢書·西域傳》:「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貢,並無珍異,疑傳者過焉。」
譯文:到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可能為馬可·奧勒留)派使者從曰南邊界外獻來象牙、犀牛角、玳瑁,才第一次通使者。所上表進貢的東西,並沒有什麼珍寶異物,懷疑是人們傳聞誇張。
這是《後漢書·西域傳》中記載的東漢與羅馬帝國的一次交往。
⑷ 羅馬和中國最早哪一年來往
公元97年,班超遣甘英出使大秦。
東漢 班超派部屬甘英出使大秦,只到了「條支海」(今天的波斯灣)。166年大秦(羅馬帝國)安敦尼王朝派使者從海上來到中國,這是歐洲國家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最早記錄。
⑸ 歷史羅馬帝國同中國的直接交往是在何時這一史實記載在哪部書中
羅馬帝國同中國的直接交往是在東漢時期,這一史實記載在《後漢書·西域傳》中:「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瑇瑁,始乃一通焉。」
⑹ 羅馬帝國在什麼時候開始與古代中國產生交集
在羅馬帝國前期約兩個世紀中,手工業和商業得到發展,城市也逐漸興起和繁榮。中國東漢(2世紀)漢恆帝延熹九年(166年),羅馬帝國皇帝安敦感尼派使臣出使中國,中國絲綢遂經過「絲綢之路」遍及歐洲,極受珍視。
⑺ 中國與羅馬的第一次直接接觸在什麼時候
班超在西域時遣甘英沿陸路向西出使羅馬帝國(大秦)。甘英來到了波斯灣海邊,當地(安息西界)的商人和海員們也許擔心中國人同羅馬帝國直接通商會使他們失去作為中間人的商業利益,以海路的艱辛和險惡勸止了欲渡海西行的中國大使。到公元166年,羅馬皇帝安敦尼(?~161)數年前派遣的大使來到中國,帶來了象牙、犀角和玳瑁,這是兩國第一次直接接觸。
⑻ 羅馬帝國與中國往來是在中國哪個朝代
漢朝,當時稱羅馬為大秦。不過只對羅馬的敘利亞部分有接觸,而且都是間接的,沒有中國人到過羅馬帝國本土,有記載的最遠的甘英是到了安息帝國的西部,無記載的就說不清了
⑼ 羅馬帝國與中國往來是在中國哪個朝代
中國當時處於漢代,稱羅馬帝國為「大秦」。
⑽ 羅馬帝國與中國直接交往的時間和最早紀錄是什麼
東漢 班超派部屬甘英出使大秦,只到了「條支海」(今天的波斯灣)。166年大秦(羅馬帝國)安敦尼王朝派使者從海上來到中國,這是歐洲國家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最早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