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怎樣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服務民族復興、促進人類進步,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對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重大理念與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為奮力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把握國際形勢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端起歷史望遠鏡回顧過去、總結歷史規律,展望未來、把握歷史前進大勢;把握本質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析國際現象要把自己擺進去,在我國同世界的關系中看問題。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多極化加速發展,和平發展大勢不可逆轉,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是新中國一貫的外交政策與思想在新時代的傳承與發展。中國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反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以強凌弱。
中國決不會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來發展自己,也決不放棄自己的正當權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讓中國吞下損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國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中國發展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中國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科學指南
B. 在今後的外交大路上中國應如何更好的開展外交工作
中國堅定不移地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一如既往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與世界各國友好往來。維護中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爭取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睦鄰友好的周邊環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環境和客觀友善的輿論環境,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務和基本目標。中國將繼續推動世界多極化、國際關系民主化和發展模式多樣化,促進經濟全球化朝著有利於各國共同繁榮的方向發展,積極倡導多邊主義和新安全觀,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中國將深化與發展中國家的互利合作,維護與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方針,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深化區域合作。進一步發展同發達國家的關系,努力擴大共同利益的匯合點,妥善處理分歧。中國將積極參與國際多邊外交活動,維護和加強聯合國及其安理會的權威和主導作用,在國際和地區組織中作出建設性的努力。中國將全面加強經濟外交和對外文化交流,積極維護中國公民在海外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權益。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願與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共同為維護和促進人類的和平、發展與進步事業而不懈努力。
C. 在中國強起來的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將如何展現新的作為和擔當
在中國強起來的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展現新的作為和擔當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具體展開:
1、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行動指南,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積極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深入推進全方位外交布局,實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堅定維護國家利益,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營造了良好外部環境,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貢獻。
2、構建全球夥伴關系網路,擴大同各方利益交匯點。
以發展中國家為基礎,以多邊為舞台,通盤謀劃、整體運籌、全面推進各項對外工作。同世界上近百個國家和區域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夥伴關系,拓展深化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交往格局,形成了覆蓋全球的「朋友圈」,與各國人民結伴而行、共創美好未來。
3、實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構築對外開放新格局。
堅持推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形成了以「一帶一路」為統領的對外開放新格局。「一帶一路」從倡議變為行動,從理念轉化為實踐,快速成長為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平台、各方普遍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
4、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努力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推動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
(3)中國外交如何做好服務發展擴展閱讀:
新時代對外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
1、科學判斷新時代中國外交面臨的國際形勢
十九大報告全面客觀辯證地分析了我國所處的國際環境,作出了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等重大論斷。這是我們謀劃開展對外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和立足點。
2、明確提出新時代中國外交的目標使命
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目標使命,表明中國外交不僅以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己任,也將為人類社會共同進步展現更大擔當。
3、深入闡明新時代中國外交的中心任務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並將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14條基本方略之一。
D. 怎樣搞好國際關系
外交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外部環境和有利條件的光榮任務。隨著我國同世界的關系發生歷史性變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偉大事業的推進,外交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上升。新形勢下,進一步做好外交工作,應堅持以下原則。
一、堅持解放思想、求真務實
解放思想、求真務實是開展外交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在這個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前所未有,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這就要求我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斷從我國外交的豐富實踐中總結新鮮經驗,不斷發展和完善新時期中國外交理論,同時又以理論創新指導外交實踐,以實踐的成果檢驗和發展理論。我們積極參與有關熱點和沖突的協調與斡旋;積極主動開展與各國的對話和溝通;積極主動地宣傳我國對內對外方針政策;有效參與反恐、打擊跨國犯罪、防擴散等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重視國際規則的運用,擴大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這些新舉措,促進了我國外交工作的發展,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增進了我國與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
二、科學判斷國際形勢
科學判斷國際形勢和我國外部環境,是做好外交工作的重要基礎和前提。當今世界處於大變動、大調整時期,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各種熱點難點問題不斷涌現。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國際形勢保持總體穩定,但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我國外部環境中的機遇與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我們必須緊緊抓住並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在紛繁復雜的國際事務中牢牢把握主動,為現代化建設爭取較長時期的良好國際環境和周邊環境。瞬息萬變的國際形勢和日益繁重的外交工作要求我們必須大力提高戰略思維和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研究、分析形勢,加強外交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我們堅持以寬廣的眼界觀察世界,努力從宏觀和整體上把握形勢,切實提高判斷國際形勢及其發展趨勢的能力;堅持加強戰略思維能力,抓住形勢發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實提高認識和把握國際形勢發展規律的能力;堅持歷史和辯證地看問題,重視問題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切實提高駕馭復雜局面和解決困難問題的能力;堅持發展的觀點,加強分析判斷的前瞻性,切實提高對重大事件、趨勢和動向的預見性。
三、正確認識我國基本國情
做好新時期的外交工作,必須全面深入地了解國情。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經歷了30年的高速增長,社會面貌和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國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著積極的建設性作用,國際關系中的中國因素明顯增多。國際社會也日益關注中國,「中國熱」和各種「中國威脅論」、「中國責任論」此起彼伏。但另一方面,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還存在種種問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是社會的主要矛盾,我國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是我們制定外交工作方針的出發點和重要依據。對此,我們既要看到我國綜合國力不斷發展和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參與國際事務日益加深的事實,發揮更加積極的建設性作用,承擔應盡的國際義務,為世界的和平、發展與穩定作出更大貢獻。同時又要看到,我國依然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徹底擺脫貧困落後面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外交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任務依然艱巨。我們必須努力把握好我國的綜合國力和根本利益所在,把握我國在當今世界力量格局中所處的位置,時刻保持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有效維護我國的根本利益。
E. 外交使命是什麼
1、第一項使命,是中國外交要使更多國家和民眾了解並理解中國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
2、第二項使命,是中國外交要堅定維護二戰勝利以後形成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我們絕不會「另搞一套」。因為中國是當年在聯合國憲章上第一個簽字的國家,我們用3500萬人傷亡代價換來了這個世界的和平。
3、中國外交的第三項使命,就是要更加積極有為地為中國自身的發展服務。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同各國一道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4、中國外交的第四項使命,就是有效維護中國不斷拓展的海外利益。與其他大國發展軌跡一樣,中國已經到了越來越多企業、越來越多公民走出國門、到世界各地去發展的新階段。中國目前有3萬家企業遍布世界各地,數百萬中國人工作生活在世界各個角落。
5、中國外交的第五項使命就是要更加建設性地參與國際與地區熱點問題的解決。
(5)中國外交如何做好服務發展擴展閱讀
對於一所大學來說,具體落實改革創新精神、踐行公共外交使命的最好方式,就是搭建中外溝通的橋梁,開展多種形式的對外交流互鑒。在對外交流過程中,不僅要把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和制度中提煉出的當代中國精神凝練好、「走出去」,更要表達好、「走進去」;
不僅擴大中國特色現代化道路在世界上的影響,更要增進各國精英和公眾對這一道路的認可和理解;不僅使外國人從物質和技術層面,更要從文化和心理層面將中國的現代化道路視為兼具中華民族特色和人類普遍價值的偉大實踐。
F. 在中國強起來的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將如何展現新的作為和擔當
在中國強起來的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展現新的作為和擔當:
1、展現更加寬廣的外交格局。
對全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等挑戰,中國堅持將自身前途命運與世界前途命運緊密結合起來,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旗幟,為世界和平貢獻中國力量,為世界經濟發展貢獻中國動力,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方案。
2、展現更加硬朗的外交風骨。
中國決不會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來發展自己,也決不放棄自己的正當權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讓中國吞下損害自身利益的苦果。
3、發出更加洪亮的外交聲音。
要自信地講中國的故事,講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講中國人民的故事,引導國際社會正確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敢於發聲、善於發聲、搶先發聲,讓國際社會看到一個更加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6)中國外交如何做好服務發展擴展閱讀:
中國外交步入新時代的背景:
1、國家實力影響達到新高度。
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2、國際秩序變革進入新階段。
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國際恐怖主義威脅猶存,熱點沖突不斷,大國博弈升級,逆全球化浪潮高漲,國際關系的復雜性、脆弱性、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更加凸顯。
3、國家發展規劃明確新方向。
中國外交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牢牢把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民族復興」這條主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和平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
G.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什麼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服務民族復興、促進人類進步,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對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重大理念與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為奮力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把握國際形勢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端起歷史望遠鏡回顧過去、總結歷史規律,展望未來、把握歷史前進大勢;把握本質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析國際現象要把自己擺進去,在我國同世界的關系中看問題。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多極化加速發展,和平發展大勢不可逆轉,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是新中國一貫的外交政策與思想在新時代的傳承與發展。中國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反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以強凌弱。
中國決不會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來發展自己,也決不放棄自己的正當權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讓中國吞下損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國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中國發展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中國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H. 服務發展是中國外交的使命的意義
外交為民是宗旨,服務發展,有利於為我國高質量發展營造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和諧合作共贏共生的國際關系。
I. 改革開放後中國積極發展外交事業採取了哪些舉措
中國的外交活動進入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主動、最有利、最活躍的時期,提出了不與任何大國結盟的新戰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提出了不與任何大國結盟的新戰略,賦予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新的內容,中國的外交活動進入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主動、最有利、最活躍的時期。
J. 新中國成立後的外交政策及發展思路是什麼
一、50年代
1、方針政策: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外交的首要任務是:徹底摧毀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控制,恢復國家的獨立和主權。為此,提出了「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和「一邊倒」的三條方針。
「另起爐灶」,就是同舊中國的屈辱外交徹底決裂,不承認舊中國同其他國家建立的外交關系,要在新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建立新的外交關系。
「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就是要在徹底清除舊中國遺留下來的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和殘余勢力之後,再請客人進來,以免敵對者「鑽進來」搗亂。
「一邊倒」,即倒向社會主義一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人民,共同奮斗。這就是聯合蘇聯,聯合各人民民主國家,聯合其他各國的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結成國際統一戰線」。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
2、原因:國際方面⑴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新中國採取經濟封鎖、外交故里、軍事包圍和威脅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系列國家走上了人民民主道路,形成了社會主義陣營⑶廣大的亞非拉國家紛紛走上獨立自主的道路;國內方面⑴新中國成立,是中國能夠執行獨立自主外交的前提⑵政權急待鞏固,經濟急待恢復,創造和平的建設環境⑶能夠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樹立新中國的國際形象。
3、主要成就:①新中國成立第一年就與1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也就是說17個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唯一的合法主權國家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僅成為解決中印之間的國家准則,也成為解決國家之間的基本准則,反映了我國外交的政策的成熟③日內瓦會議凸顯了我國作為世界五大國的地位④萬隆會議提出的「求同存異」主張,不僅是的萬隆會議成功召開,而且成為「萬隆精神」的核心內容。
二、60年代
1、方針:「兩個拳頭出擊」
2、原因:60年代國際形勢變化的特點是大分化、大動盪、大改組。從蘇共二十大開始,蘇聯推行霸權主義政策,中蘇關系急劇惡化,美國也也繼續推行敵視中國的政策。為捍衛國家主權,維護世界和平,中國實行了這樣的外交政策。
三、70年代
1、方針:「一條線、一大片」、三個世界的提出
2、原因:蘇美兩個超級大國的力量對比,朝著有利於蘇聯的方向發展。蘇聯憑借其迅速膨脹起來的軍事實力到處伸手,而美國由於侵越戰爭拖累,力量相對削弱。蘇美爭霸出現了蘇攻美守的態勢。美國為集中力量對付蘇聯的挑戰,謀求從越南脫身,尋求同中國接近。蘇聯則在加緊同美國爭霸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的壓力和軍事部署。西歐、日本的經濟得到迅速發展,並日益成為美國的競爭對手。亞非拉國家維護和爭取獨立的斗爭取得偉大勝利,成為反帝、反殖和反霸的主力軍。
3、成就:①中國聯合國恢復合法地位②中美關系實現正常化並建立外交關系③中日建立外交外交關系④形成了建國以來的建交高潮。
四、80年代至今
1、方針:無敵國外交
2、政策調整:
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實行不結盟政策
全面對外開放
2、具體表現在:①積極參加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如積極參加聯合國組織的維和行動②積極參加地區性的經濟建設,如2001年成功舉行亞太經合組織的非正式領導人的上海會議③積極推行睦鄰友好政策,營造寬松的建設環境,如在中國倡導和組織下,成立「上海合作組織」④繼續改善與發達國家之間的關系,如積極溝通與歐盟的聯系與交流⑤繼續加強與廣大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交流,如中非論壇建設⑥堅持不結盟的外交路線,如1980年在《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30年後,中國領導人果斷的停止了繼續結盟的做法⑦把對外開放始終作為我國一項基本國策⑧對戰爭與和平的認識有了新的認識,審定認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任何時期都不能夠偏離這一中心,除非發生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