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象棋怎麼玩誰吃誰都能怎麼走
象棋每個子都能互吃,基本規則如下:
帥(將):帥(將)是棋中的首腦,是雙方竭力爭奪的目標。它只能在九宮之內活動,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每次走動只能按豎線或橫線走動一格。帥與將不能在同一直線上直接對面,否則走方判負。
仕(士):仕(士)是將(帥)的貼身保鏢,它也只能在九宮內走動。它的行棋路徑只有九宮內的四條斜線。
相(象):相(象)的主要作用是防守,保護自己的帥(將)。它的走法是每次循對角線走兩格,俗稱「象飛田」。相(象)的活動范圍限於河界以內的本方陣地,不能過河,且如果它走的田字中央有一個棋子,就不能走,俗稱「塞象眼」。
車:車在象棋中威力最大,無論橫線、豎線均可行走,只要無子阻攔,步數不受限制。因此,一車可以控制十七個點,故有「一車十子寒」之稱。
炮:炮在不吃子的時候,移動與車完全相同。當吃子時,己方和對方的棋子中間必須間隔1個棋子(無論對方或己方棋子),炮是象棋中唯一可以越子的棋種。
馬:馬走動的方法是一直一斜,即先橫著或直著走一格,然後再斜著走一個對角線,俗稱「馬走日」。馬一次可走的選擇點可以達到四周的八個點,故有「八面威風」之說。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別的棋子擋住,馬就無法走過去,俗稱「蹩馬腿」。
兵(卒):兵(卒)在未過河前,只能向前一步步走,過河以後,除不能後退外,允許左右移動,但也只能一次一步,即使這樣,兵(卒)的威力也大大增強,故有「過河的卒子頂半個車」之說。
(1)中國象棋誰吃誰怎麼擺擴展閱讀
象棋作為我國傳統棋類益智游戲,因其趣味性強,用具簡單,而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馬走日,象走田,軍走直路炮翻山,小卒子過河不回返」也是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的走棋規則。2008年,象棋經國務院批准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唐代的象戲已經具備了現代象棋的一些雛形,如裡面有「車馬」「將」「兵卒」等棋子,並且這些棋子的行走規則和現代象棋的走子規則差別不是特別大。
到了宋代,象棋游戲迎來大發展和大變革。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自幼好棋,可能是覺得兩個人玩,不過癮不夠刺激,於是對游戲進行了改編。他將戰國七雄爭霸的戰爭模擬與象戲相結合,創造出一種新的象棋游戲,名叫七國象棋。從相關資料來看,這次創造並沒有被大家接受,流傳度很小,但是具體的游戲規則卻比較完整的流傳了下來,也傳到了朝鮮、日本。。
㈡ 中國象棋怎麼下什麼吃什麼怎麼擺
中國象棋規則:
一、棋子大小:
紅色:帥>車>馬>炮>士>相>兵
綠色:將>車>馬>炮>仕>象>卒
二、行棋規定
1、對局開始前,雙方棋子在棋盤上的擺法。
2、對局時,由執紅棋的一方先走,雙方輪流走一步。
3、輪到走棋的一方,將某個棋子從一個交叉點走到另一個交叉點,或者吃掉對方的棋子而佔領其交叉點,都算走了一著。
4、雙方各走一著,稱為一個回合。
5、走一著棋時,如果己方棋子能夠走到的位置有對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對方棋子吃掉而佔領那個位置。
6、一方的棋子攻擊對方的帥(將),並在下一著要把它吃掉,稱為「照將」,或簡稱「將」。「照將」不必聲明。被「照將」的一方必須立即「應將」,即用自己的著法去化解被「將」的狀態。如果被「照將」而無法「應將」,就算被「將死」。
(2)中國象棋誰吃誰怎麼擺擴展閱讀:
勝負規則:
一、勝負
對局中,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本方算輸,對方贏:
1、己方的帥(將)被對方棋子將死或吃掉;
2、己方無子可走(被困斃);
3、己方對對方「長將」或「長捉」;
4、己方發出認輸請求;
5、有步時要求的,己方走棋超出步時限制;
6、有時間要求的,超過規定時間;
7、違反比賽規則。
二、和棋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為和棋:
1、雙方均無可能取勝的簡單局勢;
2、一方提議作和,另一方表示同意;
3、雙方走棋出現循環反復三次,符合《棋例》中「不變作和」的有關規定;
4、符合自然限著的回合規定,即在連續60個回合中(也可根據比賽等級酌減),雙方都沒有吃過一個棋子。
㈢ 象棋怎麼下啊誰吃誰啊規矩是什麼啊
棋盤和棋子
1.棋盤
象棋盤由九道直線和十道橫線交叉組成。棋盤上共有九十個交叉點,象棋子就擺放和活動在這些交叉點上。棋盤中間沒有劃通直線的地方,叫做"河界";劃有交叉線的地方,叫做"九宮"。九道直線,紅棋方面從右到左用中文數字一至九來代表,黑棋方面從右到左用阿拉伯數字1至9來表示。
2.棋子
棋子共有三十二個,分為紅、黑兩組,每組十六個,各分七種,其名稱和數目如下:
紅棋子:帥一人,車、馬、炮、相、士各兩個,兵五個。
黑棋子:將一個,車、馬、炮、象、士各兩個,卒五個。
然後是走棋和吃子
1.對弈
在對局時,由執紅棋的一方先走,雙方輪流各走一著,直至分出勝負或走成和棋為止。輪到走棋的一方, 將某個棋子從一個交叉點到另一個空著的交叉點, 或者吃掉對方的棋子而佔領叉點,都算走了一著。 雙方各走了一著,稱為一個回合。
2.各種棋子的走法如下:
帥(將)每一著只許走一步,前進、後退、橫走都可以,但不能走出"九"。帥和將不準在同一直線上直接對面,如一方已先佔據,另一方必須迴避。士每一著只許沿"九宮"斜線走一步,可進可退。 相(象)不能越過"河界", 每一著斜走兩步,可進可退,即俗稱"相(象)走田字。當田字中心有別的棋子時,俗稱塞相(象)眼,則不行走過去。 馬每著走一直(或一橫)一斜,可進可退,即俗稱"馬走日字"。如果在要去方向緊靠一直(或一橫)的地方,有別的棋子擋住, 俗稱"蹩馬腿",就不能走過去。 車每一著可以直進、直退、橫走,不限步數。 炮在不吃子的時候,走法同車一樣。 兵(卒)在沒有過"河界"前,每著只許向前直走一步;過"河界"後,每著可以向前走一步,也可以橫走一步,但不能後退。
3.吃子
走一著棋時,如果己方棋子能夠走到的位置有對方棋子存在,就可把對棋子吃掉而佔領那個位置。只有炮吃了必須隔一個棋子(無論是哪一方的)跳吃,即俗稱"炮打隔子"。 除帥(將)外,其它棋子都可以聽任對方吃,或主動送吃。
接著是關於將軍、應將、將死、困斃
一方的棋子攻擊對方的帥(將),並在下一著要把它吃掉,稱為"將軍",或簡稱"將"。 被"將軍"的一方必須立即"應將",即用自衛的著法去化解被"將"的狀態。 如果被"將軍"而無法"應將",就算被"將死"。 輪到走棋的一方,帥(將)雖沒被對方"將軍",卻被禁在一個位置上無路可走,同時己方其它棋子也都不
能走動,就算被"困斃"。
最後是關於勝、負、和
1.勝負
對局時,一方出現下列情況之一,就算輸棋,對方得勝:
(一)帥(將)被對方"將死";
(二)帥(將)被"將軍",無法避免地同對方將(帥)直接對面;
(三)被"困斃";
(四)在規定時限內未走滿應走著數;
(五)超過了該次比賽規定的因遲到判負的時限(一般為十五分鍾);
(六)封棋著法有誤;
(七)走棋違犯禁例,應當變著而不變;
(八)在同一局棋中,單方面出現第三次"違例";
(九)自己宣布認輸;
(十)因違犯紀律被判輸棋。
2.『和』對局時,出現下列情況之一,就算和棋:
(一)屬於理論上公認的雙方均無取勝可能的局勢;
(二)提議作和,應使雙方機會均等。先得出者如被對方拒絕(口頭不同意,或走出輪走的一著棋,均為拒絕),非經對方提和一次(也被拒絕),不得再度提出,但下列(三)(四)兩款屬於提和的特殊規定,不受此限。若雙方提和次數對等,即可由任何一方再次提和。提和的一方,在對方作出明確表示之前,不能撤回自己的
提議。只要是一方提和,另一方已宣告同意,雙方都不許反悔。此外,只能在提和後,方可按動對方的計時鍾。
(三)雙方走棋出現循環反復已達三次,符合"棋例"中"不變作和"的有關規定,可由任何一方提議作和,經審查局面屬實,即使另一方不同意,裁判員也有權判為和棋。如雙方都沒有提和,而循環反復局面還在延續,裁判員有權不徵得雙方同意就決定判和;但如所走著法已同上述循環反復局面無關時,則不能按照本款處理。
(四)符合"六十回合規則"(也稱為自然限著)的規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