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與中國差距到底有多大印度學者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作為同在亞洲大陸上的兩大文明古國,印度向來都喜歡跟中國比一比,尤其是這些年印度背靠美國,在軟體信息技術上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不僅帶動了印度的其他產業,還大大培養了印度的科學自信後,他們就更喜歡跟中國比了。
大概是軟體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給印度的自信太過,甚至到了膨脹的地步,在有位記者采訪印度軟體信息技術方面的一位專家:"您認為中國還有多久能趕上印度"的時候,竟然驕傲滿滿答道:"至少還要三十年。"
除了上面比較的三個方向外,其實還有很多可以對比的,不過零零散散的方向太多,這里就不一一點出。
中國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飛速發展,跟我們一直以來的謙遜與努力有很深的關系,唯有看見別人的優點,我們才能夠更好地意識到差距,才能夠擁有更強的鬥志去發展、去拼搏,我們從來不跟別人比,我們只跟自己比!
② 印度和中國綜合實力哪個更強
經濟總量印度比不上中國,但人均創造出的價值,人均的可支配收入,印度遠遠高於中國,這也是印度內功強於中國的主要表現,中國要想在綜合實力上超過,得花上最少20年的時間,而且前提是印度經濟發展原地踏步,停滯不前。
③ 印度是怎麼評價現在的中國的
一些合資企業到中國辦廠並不是因為別的什麼,而是因為中國人最能吃苦、工資卻最低。這些外國工廠在印度根本開不起來,因為印度人要的工資這些老闆給不起,印度人也完全沒有中國人做牛做馬般吃苦耐勞的精神!
除國家用於外事活動外,印度政府官員都坐印度自產的」總理」牌轎車,象國防部這樣的強力機關連空調都沒有。而中國所有的政府衙門都是富麗堂煌,每年被政府官員公款吃掉的錢也是一個天文數字,這些印度很少。所以中國的GDP是印度的兩倍,但中國人民卻難以從中得到實惠。
印度人可以在總統府對面乞討,也可以在象中國長安街一樣的繁華地段搭棚生活,沒有人敢以影響市容為由把他們象鴨子一樣到處驅趕。在印度不會因為三輪車影響政府形象而被取締,只要你能在某個地方找到謀生的門路,就不會有人管你。而在中國則嚴格得多,官員們對於形象的關心遠超對百姓的生活的關心。
印度上至總統下至部門,在任是官員,享受國家的各種待遇,下來後和平民一樣。中國就不一樣了,只要進了官場,除非因腐敗被抓,否則國家要養一輩子,直到死為止。
中國的官員總數的法國總人口差不多,這還不包括鄉村及編外的官員。而中國的國民總值低於法國,由此中國人的負擔比印度大得多。
中國的城市隨處可見爛尾樓,這些爛尾樓少則幾百萬,多則幾十億,要統計中國的爛尾樓到底有多少,有多少資金耗在爛尾樓里,比登天還難。可以說每棟爛尾樓里都是官商勾結的結果,每棟爛尾樓都是人民的血汗錢,在中國不知道有多少人民幣投進了這些黑窟窿,這種現象在印度卻很少見。
除了爛尾樓,還有機關和央企的福利房遭到質疑,另外樓市的調控也被指越調房價越高,中國人買房真心難。
印度實行全民免費醫療,這是國家對公民提供的一種福利,代為支付醫療費用。發達歐洲國家如英國、瑞典、瑞士、丹麥,都是全民免費醫療,一切費用由國家負擔。美國、日本等實行醫療保險制度,但是對於退休的老人和窮人,則是免費治療,在俄羅斯國土上的所有人,全部免費治療。第三世界窮國印度,也敢實施全民免費醫療。古巴、巴西、智利也是全民免費醫療,全民普及基本衛生服務,人均期望壽命、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等國民健康指數都位居世界前列。連朝鮮這種窮國也免費醫療,可是經濟大國中國,只能是夢想!
中國目前受到全世界的圍堵,而且圍堵非常有效。而印度作為民主國家,與世界主要強國關系非常的友好,不存在武器禁運,所以印度的發展空間比中國好得多。
印度人貧窮,主要是因為懶惰。如果印度人也象中國人這么勤勞,印度百姓肯定比中國人的生活好得多。
④ 印度和中國哪個更發達為何印度專家毫不謙虛地說:已經超過中國30年
在我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國變得越來越強大,不僅科技軍事等領域發展迅猛,經濟實力也日益提高,這一點從這次病毒疫情中就可以充分體現出來。在這次災難面前,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共同抗疫,讓全世界再次看到了中國的實力。可以說,如今的中國一舉一動都能影響整個世界,任何國家都不敢再小覷中國。
此外,印度在軍事領域和農業領域方面也是無法和中國相提並論的,因此,總體上來說,我國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其他方面都遠遠超過印度,即便印度有些方面確實比中國好,但也說不上遠超中國30年。這樣的說法只是印度人的自尊心作祟而已。
⑤ 外國怎樣評價中印戰爭
多數媒體認為印度只能失敗,李奇微評價中印戰爭也是如此。
並且他非常同意麥克阿瑟曾說的話:「誰想跟中國陸軍打仗,一定有病。」這也充分顯示出李奇微對此次戰爭,中國的勝利是勢在必得的。麥克阿瑟和李奇微都曾在朝鮮戰成上與中國志願軍發生過戰爭,而且都曾見證過中國部隊的陸戰能力,這都是在朝鮮戰場上總結出來的經驗。
同時,印度軍隊並不是一支能征善戰的部隊,而中國解放軍經歷了很多次的戰爭,同時也有更強的軍事領導。再加上剛經歷不久的朝鮮戰爭的洗禮,豐富了戰爭經驗,中印戰爭的勝利應該非中國所屬。
(5)世界怎麼評價中國印度擴展閱讀:
事件背景
中印邊界分東、中、西三段,全長2000公里,雖未正式劃定,但存在著一條雙方歷史形成的傳統習慣線。 1951年印度軍隊越過傳統習慣線向北推進,侵佔了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南9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此後印軍侵佔了東段麥克馬洪線以北的兼則馬尼。
中段和西段的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波林三多、香扎和拉不底以及巴里斯等地區。1959年人民解放軍取得西藏平叛的勝利後,印度政府公開向中國提出將東段9萬平方公里和西段3.2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劃歸印度,在其無理要求遭中國政府拒絕後。
便推行前進政策繼續蠶食中國領土。1959年8月和10月印度軍隊在中印邊界東段和西段製造了朗久、空喀山口事件,打死打傷中國邊防部隊官兵多人。
⑥ 中國人眼中的印度是怎樣的為何印度人認為中國落後呢
不但印度人平常用餐喜愛用手抓,不喜歡做飯都喜歡去菜市場吃現成的便宜飯食,比如在同一條河裡邊沖澡,完了之後還會喝這一河裡面的水,並且是不做任何解決的情況下就立即喝,而且不喜歡在家裡面建廁所,上廁所全是均值幾十人共用一個公共廁所,就是因為印度人覺得廁所是一個污濁的場所不應該建在家裡面。
便是印度不願意認清中國的發展。在大部分印度人來看,中國之前遭受別國殘害,經濟、軍事力量落伍,而印度人也不願意認可在短短的幾十年間,中國就已經發展迅速了,所以在印度人自己的心理,他們是不願意認可中國的發展的,同時他們也是自認為自己比中國更強,自高自大亞洲第一。當然,這有可能是他們都還沒意識到自己的供電系統難題是多麼的令人奔潰。
⑦ 1962中印戰爭 外國人怎麼評價
評價:中國的勝利是勢在必得的。
麥克阿瑟和李奇微都曾在朝鮮戰成上與中國志願軍發生過戰爭,而且都曾見證過中國部隊的陸戰能力,這都是在朝鮮戰場上總結出來的經驗。
同時,印度軍隊並不是一支能征善戰的部隊,而中國解放軍經歷了很多次的戰爭,同時也有更強的軍事領導,再加上剛經歷不久的朝鮮戰爭的洗禮,豐富了戰爭經驗,中印戰爭的勝利應該非中國所屬。
李奇微真真正正在戰場上體會到了中國志願軍的陸戰風格,在這場戰爭中,李奇微是非常確認中國會勝利的。
(7)世界怎麼評價中國印度擴展閱讀:
如果中印之間爆發戰爭,美國會盡最大可能幫助印度,這是毋容置疑的。
當然美國不會跟中國直接交戰,只會在武器裝備、作戰信息上給印度提供支援,還會出動兵力在中國周邊進行戰爭威懾,外交上聯合西方國家支持印度,孤立中國。
美國絕不會貿然跟中國交戰,坐視中印兩個大國兩敗俱傷,鞏固其世界霸主地位才是美國最大的利益所在。
⑧ 美國人評價中國和c印度。
部分美國人的如下觀點,也並非每個人都有,只是綜合起來而已。
1、常常有美國人問我:"你的家鄉在哪裡?"我說"西安"。然後我問:"知道西安在哪裡嗎?"回答總是"不知道。我只知道中國的三個城市:北京、上海、香港"。這樣問得多了,以後再有人問我家鄉在中國哪裡,我就首先問他/她:"你知道幾個中國城市?"哈哈,回答如上。當我一說秦始皇兵馬俑,他們幾乎全知道,也知道出土地點,但不知其與西安的關系。
2、有的美國人居然認為日本是中國的一個省。這下子,中國的左憤們可要樂了。
3、古代的中國人都會在天上飛,會飛檐走壁。現代的中國人退化了,不會飛了。
4、凡是中國人,都會兩下子武功。
5、中國人有病了不用吃葯,也不用休息,隨便在地里抓一把草塞進嘴裡嚼嚼,病就好了。
6、英語比中文簡單多了,因為英語只有26個字母,而中文卻有40000多個字母,單常用的就有3000多個字母。
7、西藏自古就不是中國的領土。
8、台灣也不是中國的領土,因為現在的台灣與中國大陸不是一個政權。清朝時的台灣與大陸的關系,並不能說明現在的情況。
9、不僅如此,中國歷史上所有的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都不能算是中國政權,象南北朝時的五胡、契丹建立的遼、女真建立的金、蒙古建立的元、滿人建立的清。在所有教科書與歷史書中,當談論到這些少數民族與中國的關系時,都說XX族與中國人(Chinese)等等,而不象中國書中所講的XX族與漢族(Han-Chinese)等等。
10、中國人沒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人都不能信仰宗教,特別是***。
11、中國人好象人人都信佛教。與上一個相矛盾。
12、分不清中國與日本文化。有一個電影,描寫一位美國的武師專門習學中國功夫。當他在房內練功時,卻身穿日本武士服,腰裡挎著東洋戰刀,打坐在一張桌子前,桌子上放著中國的香爐,背景音樂是中國的民樂。
13、也搞不清日本文化的中國根源。如:中國的佛教禪宗,在美國幾乎人人皆知。但你要是問他禪(Chan),他不知是何物。然而,你要是用日文的禪的發音Zen問他,他一聽便知。因為佛教禪的文化是由日本首先傳入美國的。
14、如上,美國人在接愛中國文化時,以最先傳入的發音來建立名詞。比如,英語里有一個詞叫白菜,發音就是廣東話的白菜。對孫中山的發音也是廣東話的"孫中山"。你要是對美國人說Sun Zhongshan這個普通話發音,他不知你在說誰。對蔣介石的發音也是廣東話,並非普通話。但對毛澤東的發音是普通話。
15、有的中國人好象不太講衛生。
16、中國的污染嚴重。但中國很美麗。
17、中國的大城市也很現代化。但農村與大城市的情況相差很遠。
18、有的中國人很有錢,比美國人更富有。但中國窮人更多。
19、中國飯很好吃。以"湖南"命名的中餐館,最便於美國人記憶,因為很多美國人知道湖南是毛主席的故鄉。所以,很多在美國的中餐館喜歡叫"湖南餐館",即使他們賣的不是湖南菜,反正這些地方風味美國人不懂。
20、中國80後的小皇帝們在美國很有名。一提Little Emperor,他們會知道其中的意思。
21、有人認為中國遍地都是大熊貓。一位美國人一進北京,就向人打聽哪裡有賣大熊貓的,因為他想買一隻回去當寵物。
還有一些對中國社會與政治的看法,在此不便說明。總的來看,美國人對中國普遍不了解,很多人也不想去花時間多了解,因為他們主要面對的外國是歐洲。對亞洲國家的文化,日本文化中的一些因素,在美國比中國文化更為流行。比如:中國的旗袍遠不如日本和服在美國的知名度。在美國各大學里修中文課的學生往往與修日語課的學生人數相等,但日本人口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
美國人的觀點:中國現在用一個中國古代成語形容是邯鄲學步,不僅西方的文化沒學好,連自己的文化都不會了,一副丑樣,令人鄙視。
美國人是尊敬印度人的,是發自內心的尊敬,而對中國人雖然表面上客氣但是內心其實很鄙視,中國人好像沒有自己的民族服飾,穿著我們西方人發明的服飾,而且亂穿,樣子醜陋極了;中國人的婚禮方式雖然表面上學我們西方人的但是實際上卻是亂搞,我們西方人可沒那麼鋪張浪費,中國人的婚禮其實是為了顯擺,是虛張聲勢,與我們西方人的婚禮的神聖庄嚴格格不入。
印度人心中有主,而中國人心中只有自己,印度人是為了尊嚴活著而中國人是為了錢與享受活著;印度人的生活自由,而中國人到處生活在別人的指使下。
美國總統奧巴馬對印度領導人到訪的接待是高規格的,而且充滿著敬意,印度領導人與家屬都是穿著自己的民族服飾,不像中國人那樣只會穿西裝。
印度男人給我們美國人的感覺是神聖不可侵犯,而中國男人給我們美國人的感覺是低三下四的邋遢樣,不打你幾拳不解氣。印度女人吃苦耐勞,而且很保守,而中國女人懶惰自私,穿著像妓女,個個好像都性飢渴似的,中國女人很喜歡我們白人,還免費主動與我們上床,有的上完床後還送錢給我們美國人花,我們美國人在床上只是把中國女人當洩慾工具而已根本沒把她們當人看。
我們美國人旅遊最不想去的地方就是中國,因為中國到處被工業污染得很嚴重,在中國無論吃、喝都很危險。我們很願意到印度去看看,了解一下那裡特有的文化特色,印度還留有沒被工業污染的大自然,這是令人嚮往的。
⑨ 美國遊客到中國和印度農村旅遊,對中國和印度的評價是啥
隨著現在國際化的節奏,我們大家都想去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看一看。中國遊客出現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都不足為奇,當然外國遊客到其他國家旅遊也是一種常態。神秘的東方一直都是外國遊客嚮往的地方,很多外國遊客都說想去中國看看。
⑩ 西方人眼中的印度和中國 誰更具發展潛力
何亮亮:印度和中國,亞洲的兩個文明古國,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但是長期以來,印度人、中國人互相瞧不起對方,實際上也互相不了解對方。所以第三者,就是印度、中國以外的第三者如何看這兩個國家,以及這兩個國家對未來世界的影響,我覺得會是一個很有趣的題目。《開卷八分鍾》,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一本《印度中國如何改變世界》。上面兩個字,一個龍,一個象,一般就認為龍是中國的象徵,象就是印度的象徵。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德國的亞洲問題學者。其實這一類的書我已經看過好幾本了,這本算是比較新的。但是所謂新,原著是在2005年出版的,中文版是去年在北京出版的,不算太新了,就是說資料不夠新。特別是我們知道去年從秋季,金融海嘯席捲了全世界之後,它對中國和印度也是有沖擊的,但是這個沖擊實際上對於以後印度和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其實有更大的影響。我們先就說這本書本身,因為我很有興趣的就是,一個是中國人怎麼看印度人,一個是印度人怎麼看中國人,然後就是這樣的,西方人如何看中國和印度。總的來說我有一個這樣的感覺,在我已經看過的幾本,包括英國人、美國人,也包括法國人、瑞士人寫的有關中印對比的書,總的感覺西方人他們還是偏愛印度的,這也不難理解。因為印度英語是全國通用的,印度被很多西方人看成是一個神奇的東方。印度人的那種信仰,印度人的那種精神世界,是很多西方人。因為西方人普遍的好像有一種精神的困惑,他們把印度看成是一種精神的故鄉,所以他們喜歡印度。而在他們看中國,看到更多隻是物資的那一面,看到的是高樓大廈、超級市場、高速公路,還有就是全世界無處不在的中國產品。這本書相對來說,是比較公允的,比較公正的。他不特別講印度怎麼好,也不特別講中國,中國、印度你各有什麼優缺點,他都來給你講。這本書分了幾章,第一章是講印度的,叫做「印度—世界的呼叫中心」。因為印度所謂外判、服務,呼叫在近幾年已經是印度的一個特色了。他從這一點切入,印度在全球化過程當中的地位。第二章「中國—世界的工廠」,你憑這一節的章目你就知道,他主要是講中國的哪些方面。然後我想比較重要的就是第三章,就是「多極世界中的中國和印度的覺醒」。因為多極世界,中國就是一極,印度也可以說是一極。其中分別從歷史與文化、經濟、外交與安全、政策幾個方面,考察了中國和印度的相關的這些內容。最後一章就是「鄰國夥伴和競爭者」。分別講到了印度和中國都有自己的鄰國,互為鄰國,也有自己的夥伴,特別像東南亞、日本、美國、歐盟、俄羅斯和中亞這幾大塊,他們跟中國的關系,他們跟印度的關系。這本書本身沒有什麼圖片,我想也不需要圖片。因為它基本上它也不是一本學術性的著作,它是一本普及性的,是給一般的讀者看。但是其中我覺得最有趣還是在這個地方。中印之間,在文化和政治方面的不同,而這兩點,其實對中印兩國的影響都非常大。因為比方說為什麼西方人偏愛印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