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製造2025願景有哪些內容

中國製造2025願景有哪些內容

發布時間:2022-09-15 09:54:10

⑴ 「中國製造2025」是指什麼

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政府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

《中國製造2025》提出,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整體推進、重點突破,自主發展、開放合作」的基本原則。

通過「三步走」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國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1)中國製造2025願景有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十八世紀中葉開啟工業文明以來,世界強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的奮斗史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製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製造業,是我國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

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製造業持續快速發展,建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產業體系,有力推動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顯著增強綜合國力,支撐世界大國地位。

然而,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中國製造業仍然大而不強,在自主創新能力、資源利用效率、產業結構水平、信息化程度、質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顯,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的任務緊迫而艱巨。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國際產業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須緊緊抓住這一重大歷史機遇,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實施製造強國戰略,加強統籌規劃和前瞻部署,力爭通過三個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把我國建設成為引領世界製造業發展的製造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基礎。

⑵ 《中國製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有哪些

《中國製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業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葯及高性能醫療器械。

製造業覆蓋面很廣,為了確保用十年的時間,到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必須堅持整體推進、重點突破。《中國製造2025》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需求,選擇10大優勢和戰略產業作為突破點,力爭到2025年達到國際領先地位或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製造2025》提出發展針對重大疾病的化學葯、中葯、生物技術葯物新產品,重點包括新機制和新靶點化學葯、抗體葯物、抗體偶聯葯物、全新結構蛋白及多肽葯物、新型疫苗、臨床優勢突出的創新中葯及個性化治療葯物。

提高醫療器械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重點發展影像設備、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醫用耗材,可穿戴、遠程診療等移動醫療產品。實現生物3D列印、誘導多能幹細胞等新技術的突破和應用。

⑶ 中家製造2025具體哪些內容

法律分析:《中國製造2025》明確了9項戰略任務和重點:一是提高國家製造業創新能力;二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三是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四是加強質量品牌建設;五是全面推行綠色製造;六是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葯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大重點領域;七是深入推進製造業結構調整;八是積極發展服務型製造和生產性服務業;九是提高製造業國際化發展水平。

法律依據:《中國製造2025》 第三條 戰略任務和重點 一是提高國家製造業創新能力;二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三是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四是加強質量品牌建設;五是全面推行綠色製造;六是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葯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大重點領域;七是深入推進製造業結構調整;八是積極發展服務型製造和生產性服務業;九是提高製造業國際化發展水平。

⑷ 《"中國製造"2025》提出的"三步走"戰略目標,包括哪些內容

《中國製造2025》行動綱領指出,要立足國情,立足現實,力爭通過「三步走」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
第一步:力爭用十年時間,邁入製造強國行列。
到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製造業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製造業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優勢領域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產品質量有較大提高。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取得明顯進展。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顯下降。
到2025年,製造業整體素質大幅提升,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員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兩化(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邁上新台階。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和產業集群,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明顯提升。
第二步:到2035年,我國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創新能力大幅提升,重點領域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整體競爭力明顯增強,優勢行業形成全球創新引領能力,全面實現工業化。
第三步: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製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製造業主要領域具有創新引領能力和明顯競爭優勢,建成全球領先的技術體系和產業體系。
圍繞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中國製造2025》明確了9項戰略任務和重點:一是提高國家製造業創新能力;二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三是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四是加強質量品牌建設;五是全面推行綠色製造;六是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葯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大重點領域;七是深入推進製造業結構調整;八是積極發展服務型製造和生產性服務業;九是提高製造業國際化發展水平。
《中國製造2025》明確,通過政府引導、整合資源,實施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製造、工業強基、綠色製造、高端裝備創新等五項重大工程,實現長期制約製造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突破,提升我國製造業的整體競爭力。
為確保完成目標任務,《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完善中小微企業政策、進一步擴大製造業對外開放、健全組織實施機制等8個方面的戰略支撐和保障。

⑸ 《中國製造2025》內容總結是什麼

中國製造2025可以概括為「一二三四五五十」的總體結構:

「一」,就是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最終實現製造業強國的一個目標。

「二」,就是通過兩化融合發展來實現這一目標。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用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化深度融合來引領和帶動整個製造業的發展,這也是我國製造業所要佔據的一個制高點。

「三」,就是要通過「三步走」的一個戰略,大體上每一步用十年左右的時間來實現我國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的目標。

「四」,就是確定了四項原則。第一項原則是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第二項原則是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第三項原則是全面推進、重點突破。第四項原則是自主發展和合作共贏。

「五五」,就是有兩個「五」。第一就是有五條方針,即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和人才為本。還有一個「五」就是實行五大工程,包括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的工程、強化基礎的工程、智能製造工程、綠色製造工程和高端裝備創新工程 。

「十」,就是十大領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葯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個重點領域。

(5)中國製造2025願景有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製造業持續快速發展,建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產業體系,有力推動了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顯著增強了綜合國力,支撐我國世界大國地位。

然而,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製造業仍然大而不強,在自主創新能力、資源利用效率、產業結構單薄,走向輝煌的保障構水平、信息化程度、質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顯,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的任務緊迫而艱巨。

到2012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為2. 08萬億美元,佔全球製造業的20%,與美國相當,卻大而不強。主要制約因素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和關鍵元器件受制於人;產品質量問題突出;資源利用效率偏低;產業結構不合理,大多數產業尚處於價值鏈的中低端。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國際產業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須緊緊抓住這一重大歷史機遇,實施製造業強國戰略,加強統籌規劃和前瞻部署,力爭通過三個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把我國建設成為引領世界製造業發展的製造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基礎。

⑹ 2025年實現什麼目標呢

明確到2025年實現年產值3000億元的發展目標,並為此提出強化協同創新、推動裝配式建造、深化開放合作等7項主要任務。

《中國製造2025》行動綱領為推動「中國製造2025」確立了更明確的目標,即中國建設製造業強國將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十年,要進入世界製造強國之列;第二個十年,要進入世界強國的中等水平;第三個十年,即到2045年,要進入世界強國的領先地位,成為具有全球引領和影響力的製造強國。

《規劃》提出,圍繞現代建築產業100餘種技術產品發展,重點建設17個產業園、30個科技創新平台和50個市級產業基地,打造重點突出、產業完整、產能合理、布局科學以及適應建築工業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現代建築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龍頭帶動的發展格局。

為全面推進現代建築產業發展,《規劃》提出:

到2025年,打造一批現代建築產業龍頭企業,形成技術先進、綠色環保、協調發展的現代建築產業體系,實現年產值3000億元。

《規劃》還圍繞立足城市和鄉村建設需求,提出了強化協同創新、推動裝配式建造、發展智能建造、推動綠色發展、完善技術標准、培養專業人才、深化開放合作等7項主要任務。

⑺ 《中國製造2025》內容總結是什麼

中國製造2025可以概括為「一二三四五五十」的總體結構:

「一」,就是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最終實現製造業強國的一個目標。

「二」,就是通過兩化融合發展來實現這一目標。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用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化深度融合來引領和帶動整個製造業的發展,這也是我國製造業所要佔據的一個制高點。

「三」,就是要通過「三步走」的一個戰略,大體上每一步用十年左右的時間來實現我國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的目標。

「四」,就是確定了四項原則。第一項原則是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第二項原則是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第三項原則是全面推進、重點突破。第四項原則是自主發展和合作共贏。

「五五」,就是有兩個「五」。第一就是有五條方針,即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和人才為本。還有一個「五」就是實行五大工程,包括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的工程、強化基礎的工程、智能製造工程、綠色製造工程和高端裝備創新工程 。

「十」,就是十大領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葯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個重點領域。

(7)中國製造2025願景有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製造業持續快速發展,建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產業體系,有力推動了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顯著增強了綜合國力,支撐我國世界大國地位。

然而,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製造業仍然大而不強,在自主創新能力、資源利用效率、產業結構單薄,走向輝煌的保障構水平、信息化程度、質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顯,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的任務緊迫而艱巨。

到2012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為2. 08萬億美元,佔全球製造業的20%,與美國相當,卻大而不強。主要制約因素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和關鍵元器件受制於人;產品質量問題突出;資源利用效率偏低;產業結構不合理,大多數產業尚處於價值鏈的中低端。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國際產業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須緊緊抓住這一重大歷史機遇,實施製造業強國戰略,加強統籌規劃和前瞻部署,力爭通過三個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把我國建設成為引領世界製造業發展的製造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基礎。

閱讀全文

與中國製造2025願景有哪些內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為什麼會出現赤腳醫生 瀏覽:89
印度舞腰鏈怎麼用的時間長 瀏覽:576
在越南買一頭牛多少錢 瀏覽:12
中國張姓有多少 瀏覽:418
成都義大利面在哪裡買 瀏覽:755
英國的現在病情怎麼樣了 瀏覽:769
天津到伊朗德黑蘭海運多少錢 瀏覽:609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多少人 瀏覽:847
印尼邪術1979電影在哪裡能播放 瀏覽:762
印度和安理會哪個重要 瀏覽:603
越南幣如何辨真偽 瀏覽:637
印度洋怎麼讀音 瀏覽:966
蝸牛從美國走到中國需要多久 瀏覽:83
越南語塞班是什麼 瀏覽:169
印度炒飯用什麼米飯 瀏覽:724
印度香料怎麼種植 瀏覽:914
亞洲哪個國家能幫伊朗 瀏覽:801
來中國調查是什麼意思 瀏覽:617
中國的外企公司有哪些 瀏覽:477
越南沉香木哪裡有賣 瀏覽: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