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六旬老人浮誇演技碰瓷」,碰瓷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呢
「六旬老人浮誇演技碰瓷」,
碰瓷會受到不同樣的懲罰。
因為這就是訛詐,具體懲罰一般罰款
嚴重的可以拘留。
B. 我國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該行為將得到什麼處罰
現在,“碰瓷”事件正式歸入法律,據相關負責人孫茂利介紹,
《指導意見》對“碰瓷”行為侵犯他人人身安全等情形明確了法律定性。如實施“碰瓷”故意或過失造成他人傷亡的,應分別視情以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重傷罪定罪處罰。此外,對實施“碰瓷”,尚不構成犯罪,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實現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社會風氣會越來越好!
C. 老人碰瓷怎麼定罪
一、老人碰瓷怎麼定罪
1、老人碰瓷按照情節定罪。分別是:
(1)碰瓷就其行為而言屬敲詐勒索行為。敲詐勒索金額較小時,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2)敲詐勒索金額數較大或累犯時,涉嫌構成敲詐勒索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2、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之一
【刑事責任年齡】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
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第二百七十四條
【敲詐勒索罪】敲詐勒索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敲詐勒索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二、敲詐勒索罪有哪些構成要件
1、客體要件。敲詐勒索罪侵犯的客體是復雜客體,不僅侵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還危及他人的人身權利或者其他權益。這是敲詐勒索罪與盜竊罪、詐騙罪不同的顯著特點之一。敲詐勒索罪侵犯的對象為公私財物;
2、客觀要件。敲詐勒索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採用威脅、要挾、恫嚇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財物的行為;
3、主體要件。敲詐勒索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敲詐勒索罪;
4、主觀要件。敲詐勒索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必須具有非法強索他人財物的目的。如果行為人不具有這種目的,或者索取財物的目的並不違法,如債權人為討還久欠不還的債務而使用帶有一定威脅成分的語言,催促債務人加快償還等,則不構成敲詐勒索罪。
D. 對於老人碰瓷這種欺詐犯罪行為,歷朝歷代都是怎麼處理的
「矜老恤幼」這一傳統美德最早可以追溯至原始社會隨著社會意識的發展這一道德准則逐漸被統治階級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於是在老年人犯罪方面諸多朝代都制定對其適用刑罰的特殊規定。
細數歷史上各個時期對老人犯罪都是很寬容的,這種現象也是跟當時人的平均壽命很低有很大關系,在古代80歲以上的老人稱為人瑞,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的道德素質普遍很高,是睿智賢德的典範。不像現在人的壽命普遍提高,壞人也變老了,年輕人為了生活大早上擠公交車,有些老年人大早上擠公交車去晨練。
E. 如何評價中國老人在日本摔倒訛人事件
是真摔了,日本人開始發的「碰瓷」是假消息,後來日本人為此道歉了,並仍通過保險來積極賠償。
F. 日本碰瓷老人事件反應了什麼問題
雖然這次並不是真的碰瓷,但是反映出了中國人什麼時候都想簡單了事不想通過官方解決總是嫌麻煩私了了事!可結果被人誤會為碰瓷了!在國外絕對不要拿錢私了解決,一定要報警通過正規手續解決。日本的警察處理案件效率比國內要快得多而且都是按照規定辦事不會有意拖延的。
G. 對碰瓷社會現象看法
碰瓷原是古董行業的一句行話。意指個別不法之徒在攤位上擺弄古董時,常常別有用心地把容易碎裂的瓷器往路中央擺放,專等路人不小心碰壞,他們可以藉此訛詐。現在泛指一些投機取巧敲詐勒索的行為。碰瓷現象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的變化。近日網上又爆料北京東城警方破獲一起在城八區各大路口頻頻製造假交通事故、瘋狂碰瓷的惡性案件。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碰瓷者孫某,居然是一位65歲的老人。這位老者把碰瓷作為職業,樂此不疲,一干就是八年。用極其卑劣的手段製造了近千起假交通事故,坑害了成百上千的人,獲得幾十萬元的非法收入,讀來令人心驚肉跳。
市場經濟使一些人的價值觀念發生嚴重扭曲,像孫某這樣的人,無論人們怎樣譴責他都不為過。可奇怪的是,被孫某訛詐過的人成百上千,居然沒有一個人報警,這豈不是咄咄怪事?如果被孫某訛詐過的受害者開著車排成隊,恐怕得有幾公里長。這些人無一例外地掏出錢拱手送給孫某,又怎能不叫人感到深深的遺憾?
發生在北京城的碰瓷案件絕非個案。近兩年,網上對碰瓷案件多有報道。如廣為人知的「南京彭宇案」(即「老太碰瓷案」);「河南大學生扶起倒地老太遭遇碰瓷,」;「南京公交車司機遭遇碰瓷黨」等等。此前不久,又暴出某地政協副主席因開車參加市裡的一個會議,路上被碰瓷黨生生訛去1740元的新聞。不難看出,時有發生的碰瓷現象正在直接或間接地考驗著我們的社會,考驗著人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人類良知。南京公交車司機在懷疑遭遇碰瓷後,乞求車上其他乘客為其作證,人們漠然置之。無奈,司機跪在車前,最後,總算有幾個老年乘客站了出來,司機才得以擺脫碰瓷黨的糾纏。
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優秀的部分可以穿越時空,讓我們驕傲幾千年。但毋庸諱言,傳統文化中那些消極有害的部分也在無情地捉弄和左右著我們。現如今,在是非面前,人們往往選擇息事寧人、明哲保身、委曲求全的態度,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於是,那些碰瓷黨便恣意妄為,像在玩多米諾骨牌一樣。第一個受害者被推倒了以後,幾百上千的受害者一律跟著倒了下去。碰瓷者之所以屢屢得手,就是因為他們掌握了受害者息事寧人、花錢消災盡量擺脫自己的心理。另外,案件發生後,受害者往往擔心沒有第三者作證而底氣不足,(這種擔心不無道理,公交車司機跪求證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這就使得碰瓷者更加有恃無恐。正因為如此,在受到碰瓷黨傷害時,人們都無一例外的選擇了妥協。
明明是在敲詐勒索,卻叫那麼多人無奈。如果大家盡量摒棄私心雜念,多一些法律知識和防範意識,在受到傷害時及時報警、並同碰瓷黨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那麼,未見得就一定會敗在碰瓷黨手中,但這需要勇氣,更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前面提到的某地政協副主席,如果能開一個敢與碰瓷黨斗爭的先例,而不是把錢拱手交給碰瓷黨,那麼,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堅持原則敢於斗爭的壯舉,一定會贏得人們的尊重和好評,或許能獲得一個好領導,好乾部的光榮稱號也說不一定呢。
碰瓷的實質屬於違法犯罪,嚴重的擾亂了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並使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紊亂。有報道「某鬧市區一老太摔倒四十分鍾無人敢扶,欲幫忙者被勸小心。」「一老翁發病倒地,圍觀者眾,無人出頭,老翁大喊'是我自己摔倒的'才有人稍敢靠前。」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危機達到如此尷尬的程度,這實在是善良的人們所不願意看到的。為了維護社會穩定,營造一個祥和的社會氛圍,增強人們的社會安全感,相關部門除了應在法律層面上保護人民群眾的利益,重視和加大打擊碰瓷黨的力度外,更要弘揚和伸張社會正義,用社會輿論的力量喚醒人們的法律意識,增強人們的自我保護能力,幫助人們重新找回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同時對於那些敢於堅持正義,與碰瓷黨進行斗爭的人們予以保護和表彰,使整個社會形成一個巨大的合力,不給碰瓷黨以立錐之地,那麼,最終一定會消除碰瓷這一丑惡社會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