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戲曲中什麼是青衣
青衣這門角色,最早出現在北曲雜劇中,那時候可以演任何類型的女性人物,全是旦行的統稱吧,到了後來旦角逐漸分化,這才被單獨列出來。
青衣一般扮演性格貞烈嫻淑、舉止莊重的中年或青年女子,而且大多是正劇和悲劇中的人物,比如《秦香蓮》里的秦香蓮、《宇宙鋒》里趙艷容等。
青衣的動作造型需要端莊得體,唱腔要情真意切,而且不尚花腔,是旦行中比較正式的人物。由於其身上一般都是穿著青素褶子,所以被成為「青衣」、「青衫」等,它正式的名字是正旦。
『貳』 京劇青衣和花旦的區別(性質,頭飾,服飾)
區別
1、性質不同
青衣是中國戲曲中旦行的一種,北方劇種多稱青衣,南方劇種多稱正旦。
花旦,是中國戲曲旦行中的一支,區別於正旦(北方劇種多稱「青衣」)、武旦和老旦。
2、服飾不同
著長衫(戲里稱褶子、帔),多是著短衣,或裙子、襖,或褲子、襖。著褲子、襖時,配以坎肩、「飯單」(即圍裙)、「四喜帶」(即自腰前方,下垂於兩腿中間的飾物)。
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
3、
花旦為青年或中年女性的形象,性格活潑或潑辣放盪,常常帶點喜劇色彩。
青衣扮演的一般都是端莊、嚴肅、正派的人物,大多數是賢妻良母,或者是貞節烈女之類的人物。
頭飾未有記載。
京劇四大名旦
京劇四大名旦是指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他們是我國京劇旦角行當中四大藝術流派的創始人。他們的優秀藝術,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四大名旦的稱謂是由沙大風於1921年在天津《大風報》創刊號上首次提出,以區別曹錕內閣程克四大金剛。
1927年6月20日,聽花,即辻武雄,日本人,在北京《順天時報》舉辦評選「五大名伶魔力對決」,劉喜奎奪魁,鮮靈芝次之;在"首屆京劇旦角最佳演員"活動中,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當選,被譽為京劇"四大名旦"。
《順天時報》還將梅蘭芳選為"伶界大王",又捧為"四大名旦"之首,才定下梅派的百年江山。
四大名旦:梅蘭芳、荀慧生、程硯秋、尚小雲四位傑出的旦角表演藝術家。
他們是20世紀20年代起在京劇舞台上異軍突起的四位藝術明星,他們以各自的風格特色,各自的代表劇目,形成了四大流派,改變了老生唱主角的一統天下,形成了旦角挑班唱戲的新局面,創造了京劇舞台爭奇斗艷、絢麗多姿的鼎盛年華。
『叄』 戲曲中的青衣和花旦有什麼區別
1、從年齡上來說
青衣是由青年到中年。而花旦,一般都是扮演天真爛漫、性格開朗的年輕女子。
2、從表演特點來說
青衣以唱工為主,動作比較少,比較穩重。花旦以唱工為輔,以念白、做工為主。
3、從戲曲角色來說
青衣扮演的一般都是端莊、嚴肅、正派的人物,大多數是賢妻良母,或者是貞節烈女之類的人物。花旦一般扮演的是性格活潑或輕佻的女子,花旦最開始是專門飾演青樓女子的。
4、從戲曲妝容來說
青衣的妝容很樸素,臉上只抹一些脂粉,化個淡妝。花旦的妝基本上是濃妝艷抹,頭戴珠花,穿著花衫、花裙,也是因為穿衣打扮都很花,所以因此而得名。
(3)中國京劇青衣是怎麼分的擴展閱讀
青衣是中國戲曲中旦行的一種,北方劇種多稱青衣,南方劇種多稱正旦。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
花旦和青衣都屬於旦行的其中一種。
按扮演人物的年齡、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點,旦行大致可分為正旦、花旦、貼旦、閨門旦、武旦、老旦和彩旦7種類型。
青衣(正旦)原為北雜劇行當名,泛指旦中正角,不表現確定的性格特徵。近代戲曲中的正旦已非雜劇正旦的原意,而是概括一定性格類型的獨立行當。常扮的人物如《琵琶記》的趙五娘、《秦香蓮》的秦香蓮、《宇宙鋒》的趙艷容。
清代花部興起之初,尚未形成完備的行當體制,加以民間班社受演員人數的限制,曾用正旦兼扮青年將領,如漢劇的前身楚曲《英雄志》的陸遜、《祭風台》的周瑜等就由正旦扮演。小生的表演藝術發展成熟後,不再兼扮。
花旦的名目出現甚早,北雜劇就有「花旦雜劇」一類。朱權《太和正音譜·雜劇十二科》把花旦雜劇列為「煙花粉黛」一科,說明花旦原是以扮演妓女為主的類型。這類人物多半性格熱情開朗,聰明機智,《趙盼兒風月救風塵》的趙盼兒就是一例。
經過歷代藝人的創造,扮演人物的范圍不斷擴大,到近代戲曲中,已成為各個劇種共有的、藝術上獨具異採的性格造型。其造型基調要求嫵媚妍麗、嬌憨活潑,多念散白,重做功,重神采,不重唱功但要求唱腔的秀麗靈巧。
常扮的人物有《梵王宮》的耶律含嫣、《少華山》的殷碧蓮、《辛安驛》的周鳳英等;《坐樓殺惜》的閻惜姣等也是花旦的本工。舊制花旦須踩?,現已廢除。花旦,梆子系統劇種稱小旦,以細膩的心理刻畫與精緻的藝術技巧相結合為其主要特色。
『肆』 京劇中花旦和青衣的區別是什麼
青衣旦,中國戲曲中旦行的一種,北方劇種多稱青衣,南方劇種多稱正旦。按照傳統來說,青衣在旦行里占著最主要的位置,所以叫正旦,扮演的一般都是端莊、嚴肅、正派的人物,大多數是賢妻良母,或者是貞節烈女之類的人物。年齡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沒有老年,老年就變成老旦了。正旦表演上的特點是以唱工為主,動作幅度比較小,行動比較穩重。念白都是念韻白,一般不念散白,而且唱工相當繁重。
花旦,是中國戲曲旦行中的一支,區別於正旦(北方劇種多稱「青衣」)、武旦和老旦。扮演的多為天真爛漫、性格開朗的妙齡女子。也有的是屬於潑辣,放盪的中、青年女性。影視界所稱的「當家花旦」,指的也是善演這樣角色的演員,想來是從戲曲中借用的稱謂
『伍』 京劇中的旦角和青衣有什麼區別
你好,青衣多半扮演千金小姐、侯門公主,是養尊處優的女子;而花旦則往往是她們的跟班,丫環之類的角色,但兩者親密無間,很有默契。這一點從兩蛇言語、表情的默契可以得出。最明顯的是,青衣有水袖,而花旦沒有。青衣的衣服多是長衫,簡潔但是高貴大方,令人一看就覺得是斯文的小姐,即使落魄了,也樸素大方;而花旦服飾色彩艷麗,以短衫、褲子或裙子、小襖配以圍裙為或坎肩為主。青衣的動作幅度是很小的,動起來是很慢的。常常是緩緩地在舞台上輕移腳步,慢慢揮動水袖表達感情,十分委婉含蓄。她們通常都目不斜視,笑不露齒,甚至袖不露指,走路也不能快走,要穩重安祥,所以過去在舞台上表演婦女一般的正常姿態,不管坐著、站著,或走路都要求一隻手橫著,捂著胸口和肚子中間的一塊,一隻手耷拉在身子旁邊,而且永遠要慢條斯理的,或坐,或走,經常要保持這樣一種姿態。而花旦喜怒哀樂都十分明顯,她們的表情、動作、言語都毫無掩飾的告訴觀眾她們此刻的心情。《白蛇傳》中,白蛇表達悲痛時一圈一圈的轉動,揮舞著水袖;而青蛇表達情緒則充分利用其表情和動作——開心時,就拍著手、雙腳直跳;惱怒時,就嘴翹的老高,頭擺向一邊,甚至手一甩,腳一跺,十分率性。
『陸』 青衣和花旦怎麼區分
從年齡而言,青衣是由青年到中年,到了老年就是老旦了。而花旦,一般都是扮演天真爛漫、性格開朗的年輕女子,以做功和念白見長,比如《西廂記》中的紅娘。
青衣在南方劇種里一般被稱為正旦,通過這個正字就應該明白,這個角色一般都是端莊、嚴肅、正派、穩重的人物,比如秦香蓮這樣的角色。因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所以北方劇種一般稱為青衣。
正旦表演特點是以歌手為中心,動作幅度相對較小,動作相對平穩。念白全背韻加白,一般不背散白,而且歌手挺重的。
典型的正旦劇,如《白蛇傳》最後一折《祭寶塔》《祭河》中孫尚香聽聞劉備死訊下河哭喪,《孟姜女哭長城》中的孟姜女,《薛梅教子》中的秦雪梅,《春秋大賽》中的江秋蓮,《皇後殿中的皇後》等都是正旦劇。
青衣以唱功為主,動作比較少,比較穩重。花旦恰恰相反,以唱功為輔,以念白、做工為主,性格活潑或潑辣放盪,往往帶有一點喜劇色彩。
『柒』 京劇花旦和青衣有什麼區別
京劇花旦和青衣的區別:
花旦:是中國戲曲旦行中的一支,區別於正旦(北方劇種多稱「青衣」)、武旦和老旦。
扮演的多為天真爛漫、性格開朗的妙齡女子。《春草闖堂》中的春草。也有的是屬於潑辣,放盪的中、青年女性稱做潑辣旦。影視界所稱的「當家花旦」,指的也是善演這樣角色的演員,想來是從戲曲中借用的稱謂。
正旦:俗稱「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黑色褶子而得名。
中國戲曲中旦行的一種,北方劇種多稱青衣,南方劇種多稱正旦。按照傳統來說,青衣在旦行里占著最主要的位置,所以叫正旦,扮演的一般都是端莊、嚴肅、正派的人物,大多數是賢妻良母,或者是貞節烈女之類的人物。
(7)中國京劇青衣是怎麼分的擴展閱讀:
正旦:從服裝上看,青衣穿青褶子為多,所以青衣的另外一個名稱也叫青衫,簡稱衫子。
在京戲里,像《紅鬃烈馬》的王寶釧,《三娘教子》的王春娥,《汾河灣》的柳迎春,《六月雪》的竇娥,《五龍詐》(即《井台會》)的李三娘,《二進宮》和《大保國》的李艷妃,《鍘美案》的秦香蓮,《宇宙鋒》的趙艷容等,都是屬於青衣范疇的角色。
在舊社會,婦女的行動很不自由,封建禮法要求婦女目不斜視,笑不露齒,甚至袖不露指,走路也不能快走,要穩重安詳,所以過去在舞台上表演婦女一般的正常姿態,不管坐著、站著,或走路都要求一隻手橫著,捂著胸口和肚子中間的一塊,一隻手耷拉在身子旁邊。
而且永遠要慢條斯理的,或坐,或走,經常要保持這樣一種姿態。所以觀眾給青衣起了個俗名叫抱肚子旦、這個諢名還是很形象的。
花旦:除某些性格內向的閨門旦,著長衫(戲里稱褶子、帔),多是著短衣,或裙子、襖,或褲子、襖。
著褲子、襖時,配以坎肩、「飯單」(即圍裙)、「四喜帶」(即自腰前方,下垂於兩腿中間的飾物)。《春草闖堂》中的春草、《拾玉鐲》中的孫玉姣,《游龍戲鳳》中的李鳳姐,著褲子、襖。且李鳳姐為正旦、閨門旦「兩門抱」(即兼演),孫玉姣則正旦不演。二是「四功」。
以念白、做功為主。念白,多用流暢的散白,表演要求敏捷、伶俐。尤其以眼神犀利,腰肢、腳下靈巧為首要。唱功為輔,舞則必備。
如屬刺殺旦,撲跌功夫也不可少。其造型則重念散白,重做功,重神采,不重唱功但要求唱腔的清秀美麗、靈敏乖巧。典型人物有《梵王宮》的耶律含嫣、《少華山》的殷碧蓮、《辛安驛》的周鳳英等。
參考資來源:網路-花旦
網路-正旦
『捌』 青衣和花旦怎麼區分
兩者均屬旦行。旦行包括:青衣(端莊嫻靜的女子)、花旦(指天真活潑的少女或性格潑辣的少婦)、武旦(巾幗女將、綠林俠女、神話仙女)、老旦(老年婦女)、彩旦(爽朗風趣的婦女或刁頑的惡婦)。最早的青衣被認為是陽春白雪,所以名角都是師出青衣,也有「十旦一青」之說。最早被稱為「第一青衣」的是時小福,後來的王瑤卿把青、旦融為一體,開創了「花衫」行當,才有了後來的梅程荀尚四大名旦。
拓展資料:
花旦,是中國戲曲旦行中的一支,區別於正旦(北方劇種多稱「青衣」)、武旦和老旦。扮演的多為天真爛漫、性格開朗的妙齡女子。也有的是屬於潑辣,放盪的中、青年女性。影視界所稱的「當家花旦」,指的也是善演這樣角色的演員,想來是從戲曲中借用的稱謂;
青衣還有一個名詞叫正旦。這跟前邊說的正生,及後邊的正凈差不多的意思。就是說在一個行當里,是中心的、主要的部分。按照傳統來說,青衣在旦行里占著最主要的位置,所以叫正旦,青衣扮演的一般都是端莊、嚴肅、正派的人物,大多數是賢妻良母,或者舊社會的貞節烈女之類的人物。年齡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沒有老年,老年就變成老旦了。青衣表演上的特點是以唱工為主,動作幅度比較小,行動比較穩重。念白都是念韻白,一般不念京白,而且唱工相當繁重。如《祭江》里的孫尚香 ,《三擊掌》里的王寶釧 ,《宇宙鋒》里的趙艷容;
花旦,扮演性格活潑明快或潑辣放盪的青年或中年女性,與正旦相對照。造型要求嫵媚清麗、嬌憨活潑,多念散白、重做功、重神采、不重唱功但要求唱腔秀麗靈巧。梆子系統劇種稱小旦,如《坐樓殺惜》中的閻惜姣、《少華山》中的殷碧蓮、《梵王宮》中的耶律含嫣等;
旦角(女子)分:老旦(老女人);正旦(即青衣:青,中年女子);花旦(活潑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