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dp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
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包括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
生產法:
各個產業一定時期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
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將各部門增加值相加,得到生產法的國內生產總值。
收入法:
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通過生產活動獲得的原始收入。
GDP=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
支出法:
一定時期生產的可供最終使用的產品的價值。
GDP=C+I+G+(X-M)
總需求=國內生產總值
總需求包括:消費需求C、投資需求I、政府購買需求G、進出口NX。
國內生產總值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是目前世界各國(或地區)普遍使用的衡量經濟活動總量的基本指標。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新編金融法小全書(第五版)》
2. 證券和債券為什麼不計入GDP
證券和債券是一種建立在實際經濟基礎上的虛擬資產,
其本身並不創造出社會財富.所以不計入GDP
3. GDP核算的三種方法
GDP核算的三種方法
GDP核算的三種方法, GDP 核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下面跟我一起深入了解GDP核算的三種方法。
GDP的三種核算方法分別是: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1、生產法計算公式為:國內生產總值=總產出-中間投入(物質產品投入+服務投入)。
2、收入法計算公式為:國內生產總值=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
3、支出法計算公式為:國內生產總值=總消費+總投資+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居民消費+政府消費)+(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存貨增加)+(貨物和服務出口-貨物和服務進口)。
(3)中國證券業如何算gdp擴展閱讀: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常被認為是衡量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的指標。
GDP核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理論上三種方法的核算結果相同。
每個時段公布的GDP都有其特定階段的含義和特定的價值,不能因為在不同時間公布的數據不同,而懷疑統計數據存在問題。當然,中國在GDP的`計算體繫上也有一些缺憾,例如中國長期採用的原產生於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統計核算體系,從實際情況看,不少地方已經滯後於時代的發展了。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2021年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初步核算,2021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82313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比上半年兩年平均增速回落0.1個百分點。
gdp核算范圍
生產范圍
GDP核算的生產范圍包括以下三個部分:
第一,生產者提供或准備提供給其他單位的貨物和服務的生產;
第二,生產者用於自身最終消費或資本形成的所有貨物的自給性生產;
第三,自有住房擁有者為自己最終消費提供的自有住房服務,以及付酬的自給性家庭服務生產。
生產范圍不包括不支付報酬的自給性家庭服務、沒有單位控制的自然活動(如野生的、未經培育的森林、野果或野漿果的自然生長,公海中魚類數量的自然增長)等。
地域范圍
GDP核算范圍原則上包含了位於中國經濟領土范圍內具有經濟利益中心的所有常住單位的經濟活動。
GDP的計算過程
國家統計局每年公布GDP數據計算需要經過以下幾個過程:初步估計過程、初步核實過程和最終核實過程。
初步估計過程一般在每年年終和次年年初進行。它得到的年度GDP數據只是一個初步數,這個數據有待於獲得較充分的資料後進行核實。
初步核實過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進行。初步核實所獲得的GDP數據更准確些,但因仍缺少GDP核算所需要的許多重要資料,因此相應的數據尚需要進一步核實。
最終核實過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進行。這時,GDP核算所需要的和所能搜集到的各種統計資料、會計決算資料和行政管理資料基本齊備。與前一個步驟相比,它運用了更全面、更細致的資料,所以這個GDP數據顯得就更准確些。
GDP 核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
生產法是從價值創造的角度,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核算期內全部最終生產成果的一種核算方法,即從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在核算期內生產的總產品價值中,扣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產品價值,得到增加值。
核算公式:GDP= 總產出-中間投入
收入法是從形成收入的角度,根據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應得的收入反映最終生產成果的一種核算方法。按照這種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四部分相加得到。
核算公式:GDP= 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
支出法是從最終使用去向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內生產活動最終成果的一種核算方法,包括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三個部分。
核算公式:GDP= 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
理論上講,三種演算法得出的數據結果應當一致,但由於不同演算法的數據來源不同,其結果會有一定的差異,這是正常的現象。
在中國,季度GDP 以生產法為基礎進行核算,年度GDP 採用生產法和支出法這兩種方法進行核算。
4. GDP怎麼計算
GDP核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生產法是從生產的角度衡量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新創造價值的一種方法,即從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在核算期內生產的總產品價值中,扣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產品價值,得到增加值。核算公式為: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
收入法是從生產過程創造收入的角度,根據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應得的收入份額反映最終成果的一種核算方法。按照這種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四部分相加得到。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常被認為是衡量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的指標。
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但不適合衡量一個地區或城市的經濟狀況,因為每個城市的生產總值上繳上級或國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個城市留下的財富就不一樣。
5. 證券化率怎麼算,gdp是按一個季度一個季度算,還是總季度算
根據《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准指引》(2016 年修訂) 中
證券化率
一、基本定義證券化率是指上市公司市值合計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證券化率是衡量證券市場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
計算公式為:SR=MCAP/GDP X 100%
其中:
SR—證券化率
MCAP—上市公司市值
GDP—國內生產總值
二、統計屬性
(一)基本頻度:年
(二)基本計量單位: %
三、指標說明
國內生產總值採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國內生產總值進行計算 。
GDP有季度GDP和年度GDP。
國家統計局—GDP數據查詢
《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 標准指引 》(2016 年修訂)
6. 如何計算GDP
GDP核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