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是在哪一年研製成功的
中國第1顆原子彈是在1964年試爆成功,可以說我國剛剛建國初期的時候,中國實力並不強大,我們是憑著小米加步槍,一步一個腳印把新中國推起來的,後來我們想成為國際上的大國,想真正在國際上擁有自己發聲的地位,那就必須得有這些威懾性的武器。所以上世紀60年代原子彈,氫彈,人造地球衛星相繼問世。
當對方沒有必勝的把握的時候,對方知道他打你一拳,你也會打他一拳,那這個人輕易就不會挑起戰爭,對方之所以會欺負你,就知道你沒有還手之力,你不敢還手他才欺負你,你把他打痛一次,他下次就會想一想還要不要招惹你。知道雙方的力量基本均等的時候,真的鬧起來誰也落不到好處,那基本上戰爭就很難打起來了。
②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是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爆炸成功的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是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的。
在中共中央統一領導下,經過一大批科技人員、幹部和職工的共同努力,中國自行製造的第一顆原子彈於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1955年,中央指定陳雲、聶榮臻、薄一波負責籌建核工業。
1959年蘇聯撤走專家後,中國決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這一任務。1962年,成立了以周恩來為首的專門領導機構。原子彈的爆炸成功,代表了中國科學技術的新水平,有力地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2)怎麼知道中國核彈是成功的擴展閱讀:
原子彈爆炸試驗數據的採集,科學院也做了很多工作。那個試驗主要是在空曠無人的地方進行,可以試驗它的破壞力,針對各種建築物、各種生物,包括鐵籠子裡面的猴子、兔子等等。
因為原子彈有放射性,看它們受放射性的危害程度有多大。中國科學院有好多所,都派人到基地參加試驗了。為了這顆原子彈的爆炸,中國一共花費了28億人民幣,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核訛詐政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出了巨大貢獻。
③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真實影像令人震撼!試爆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一定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科學家們的辛勤付出。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成功試爆,預示著中國擁有了自主研製核彈的時代到來,給全國人民以極大地振奮。對此我主要表達以下觀點:
一、研製核彈背景有多艱難1958年我國就建成了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在蘇聯的幫助下一切研製工作都順利進行中,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由於中蘇兩黨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分歧導致了兩國關系的破裂,在1959年6月蘇聯借與美英兩國舉行部分禁止核武器會談為由單方面停止了與我國的合作,在次年8月就撤走了所有專家,並帶走了重要圖紙資料停止供應研製用的設備和材料,為我國建設自己的核力量造成了極大損失和困難。就在此時毛主席為首的領導班子決定要自己動手,造出原子彈,搞出這項尖端技術來維護國家安全。事實證明他們是對的,當時的決策對今天我國國際地位和話語權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那麼對於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各位有什麼想法歡迎在留言區發表討論。
④ 當初我國核彈爆炸並沒有對外宣布它成功了,其他國家是怎麼知道的
第一,當時宣布了,當時是滿大街地發號外
外國使館和其他記者都可以拿,上面都寫清楚了
第二,實際上美國和蘇聯一直在觀察中國的原子 彈進度
美國利用黑貓中隊對重點設施進行偵查,還有偵察衛星
按照美國解密文件,在原子彈爆炸1年前,美國就准確評估出中國將在1年內進行試驗
而且老美利用印度和巴基斯坦,起飛氣象飛機,收集核爆炸的灰塵
還有地震監控,評估當量
⑤ 誰知道幾幾年中國核彈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號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號氫彈爆炸成功。
⑥ 中國是怎樣完成核武器試驗的
為了加快核武器的研究工作,核研究和核試驗基地的建設工作同時進行。1959年12月,中央確定在新疆古樓蘭屬地的大戈壁灘上,建設一座核試驗基地。
剛剛進入20世紀60年代,中國就迎來了連續自然災害等方面的災難和壓力。首先是前蘇聯領導人發難,撕毀合同,撤走專家,急於討債;隨後是中國遭遇特大自然災害;接著是蔣介石依靠美國的軍事支持,叫囂反攻大陸。
內外交困的中國,到了吃飯都非常困難的地步,甚至連中南海里也吃不飽肚子。在這非常時期,需要採取非常措施,中央決定對國民經濟發展計劃進行大調整。調整中肯定要涉及到國防工業和國防研究項目。
1961年7月,中央在北戴河召開了國防工作會議,在會上關於原子彈和導彈要不要繼續搞下去的問題展開了爭論。毛澤東沒有參加這個會議,會後他拿到了會議材料。8月份毛澤東在北京召集有關中央領導專門討論國防尖端武器的研究問題,在討論中,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的陳毅激動地說:「沒有原子彈,我這個外交部長可要辭職啦。依我陳毅之見,原子彈要搞,導彈也要搞,就是脫了褲子去當,也要搞上去才行。」
毛澤東也是主張把國防尖端技術一定要搞上去的,所以,他聽了匯報後說:「還是那句老話,中國要是沒有這個東西,人家就要欺負我們啰。」當即就決定批准了原子彈繼續上馬的方案。就是在這次會議上,周恩來對大家說「我們搞核武器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消滅核武器,這一點從現在起大家都要明白。」
為了鼓舞研究者的士氣,中央領導決定,在研究人員和核試驗基地的建設人員中,分頭召開一次誓師大會。這些連肚子都吃不飽,餓得渾身浮腫的軍人和科學家們,勒緊腰帶,忍飢挨餓,為的是國防力量的增強。在最飢餓的時期,除了很少的糧食定量之外,中央所能給他們的糧食援助僅僅是幾斤黃豆。這些滿臉菜色的科學家們,有許多是拋棄了國外優厚的物質待遇,歷經艱辛回到祖國的。他們回來的目的就是為了祖國的富強。
研究工作進展順利,1962年初,原子彈的核裂變控制工作已經完成,製造出了原子彈模型。1963年秋天,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方案擬定。就在這一年,在羅布泊建立起120米高的原子彈試驗鐵塔。檢驗核爆炸效應的試驗物,也相繼建立起來。1964年5月,中國第一枚原子彈完成了總裝。剩下的問題就是選擇試驗時機了。對於首次核試驗,黨和國家領導人非常重視,這是檢驗研究成果,也是檢驗領導人決策的試驗,同時,更是表現中國人尖端科學技術研究能力的試驗,為此,周恩來總理特別指示:「嚴肅認真,周到細致,穩妥可靠,萬無一失。」遵照這一指示,科研人員對原子彈試驗的各項工作,反復檢查,生怕萬一疏漏,會導致試驗失敗。
1964年10月8日,試驗場的各項工作準備就緒,儀器設備全部調試完畢,氣象部門提供了未來10天的預報。從10月14日到10月17日,試驗場區天氣晴朗,符合核爆炸要求。10月14日,周恩來專門向中央匯報原子彈試驗准備工作情況,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陳雲、鄧小平、李富春等都來聽取匯報。在聽完匯報後,毛澤東隨即講話,他說,我們即將有資格向世界各國政府建議,召開各國首腦會議,討論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問題。作為第一步,各國首腦會議應當達成協議,即對有核武器的國家和很快可能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承擔義務,保證不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地區使用核武器,彼此也不使用核武器。
10月14日,中國首枚原子彈吊裝到試驗塔頂端的平台上。核武器研究部門負責人李覺、陳能寬等到現場細致檢查,張愛萍將軍到現場擔任總指揮。
10月16日是預定的試驗日期,下午2時,周恩來准時來到中南海會議廳,聶榮臻元帥已經在這里等候,這里裝上了通往5000公里外的試驗場的專用電話。2時58分,試驗指揮所計時器進入倒計時。隨著倒計時變為「零」,引爆人員按下了按鈕,就在這一瞬間,戈壁灘上沖起一股巨浪,隨後,火光、蘑菇雲沖天而起,悶雷般的巨響傳入耳際。原子彈爆炸了,爆炸過後,試驗人員立即進入現場,查看記錄儀,檢驗效應物,一切均詳細記錄。試驗結果表明,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枚原子彈試驗獲得圓滿成功。試驗結果匯報到中南海,周恩來當即把這個消息匯報給毛澤東主席。毛澤東主席沒有馬上表示出喜悅,而是指示說,一定要搞清楚,是不是核爆炸。當反復核實驗證的結果證明確實是核爆炸的結論再傳過來時,中央領導才舒了一口氣。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消息通過電波和報刊傳到全國。頓時,舉國上下,一片歡騰。中國人有了自己的「撒手鐧」,成為繼英國和法國之後,第五個有核國家。中國人再也不受核訛詐國家的威脅了。
⑦ 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是什麼時候實驗成功的
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是1964年10月16日實驗成功的。
中國在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為了這顆原子彈的爆炸,中國一共花費了28億人民幣。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進行了首次氫彈試驗,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核訛詐政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出了巨大貢獻。
原子彈介紹:
原子彈(Atomic bomb)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應的光熱輻射、沖擊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殺傷和破壞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積放射性污染,阻止對方軍事行動以達到戰略目的的大殺傷力武器。
⑧ 中國在什麼時候成功研究出一顆核導彈
1956年
中國從蘇聯得到2枚仿德制R-1型火箭。
3月14日,錢學森向中央軍委提交了《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建議書》並在與會上討論通過。
5月26日,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的講話中提出了要發展原子彈的目標;航空航天部的前身
--彈道導彈研究院及原子能研究設計院成立,錢學森任導彈研究院院長。
10月17日,中央批准聶榮臻的「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導彈研究戰略。
1957年
蘇聯贈送給中方2枚更先進的R-2型導彈。其中一枚留作研究,一枚進行仿製。
10月15日,聶帥在「中蘇核技術合作協定」上簽字。
1958年
年初,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為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提出「發展核武器的指導方針」。
同年,中國開始對R-2進行仿製,即東風-1。
3月3日,中央書記處批准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導彈試驗靶場,在遼西建立海上導彈試驗靶場。
1959年
6月20日,蘇聯單方面撕毀同北京簽訂的核技術合作協定,開始取消對中國的技術援助,到1960年完全停止了援助。
1960年
11月5日, 由中國仿製蘇聯的東風-1短程彈道導彈首次進行了成功的試射。
1964年
6月29日,中程彈道導彈東風-2試射成功。
10月16日15時(北京時間),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中國從此成為核俱樂部的第五個成員。
同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發表聲明,10月17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致電世界各國政府首腦,闡明中國對於核武器問題的立場: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中國進行核試驗、發展核武器,是被迫而為的。中國掌握核武器,完全是為了防禦,為了保衛中國人民免受核威脅。中國政府鄭重宣布,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1965年
東風-2制導系統完成升級工作,改進後的導引系統采以電解積分儀為核心的全慣性制導。
同年,中國展開東風-3的設計工作。
1965年
3月,中央軍委做出研製洲際彈道導彈的決定,當時經論證確定為液體洲際導彈。
5月,東風-4的設計工作正式開始,東風-5的項目可能同時上馬。
5月14日,一架裝有原子彈的轟炸機從西北某機場起飛,飛臨試驗場上空,飛行員按照預定成功地實現了空爆。這是中國進行的第二次原子彈爆炸試驗。
11月,東風-2A增程型彈道導彈發射試驗成功。
1966年
中國首次部署東風-2中程彈道導彈。
10月,首枚直徑為1,400毫米的固體火箭發動機試車成功。
10月27日,長達10年的文化大革命開始。中國唯一一次攜核彈頭實彈發射試驗在甘肅雙子成基地取得成功,一枚2萬當量裝葯的東風-2導彈在900公里外新疆羅布泊核試驗場上空預定高度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