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有哪些國學作品(至少三部)
一、論語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論語》鑒賞
《論語》的主要特點是語言簡練,用意深遠,有一種雍容和順、紆徐含蓄的風格。還有就是在簡單的對話和行動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時語言淺近易懂,接近口語,也是一個特點。
《論語》多為語錄,但都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不僅篇幅較長,而且注重記述,算得上一篇結構完整的記敘文,人物形象鮮明,思想傾向通過人物表情、動作、對話自然地顯露出來,具有較強的藝術性。
㈡ 國學文化包括哪些內容
國學文化包括的種類大致如下:
漢語漢字,語言文字,音韻學,語音學,成語,語法等。
文學藝術,文學,散文,詩歌,戲曲,小說,著作,對聯,書法,中國畫等。
史學,地理,史學考證,年譜,政區,地理學,地誌與地圖,地方誌等。
古典整理,古書,歷史文獻,版畫,雕刻,刻版書籍,古典建築風格與藝術,園林建造藝術與風格等。
哲學與文化,哲學,經學,儒教,道教,佛教等。
自然科學,醫學,醫葯學,中草葯,針灸,物理,旅遊,科技,發明與製造等。
基本概念
關於國學的定義,除基本定義外,在具體的定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尚未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
一般來說「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中國古代國學包括經、史、子、集等內容。現「國學」概念產生於十九世紀,當時「西學東漸」改良之風正值熾熱,張之洞、魏源等人為了與西學相對,提出「中學」(中國之學)這一概念,並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一方面學習西方文明,同時又恢復兩漢經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國學
㈢ 國學包括什麼內容
如果是想學習國學,其實國學的核心思想內容有八大經典。
易經、醫家、儒家、佛家、道家、兵家、縱橫家、法家。
1《易經》被稱為中華文化的源頭,現在我們熟知的,流傳下來的就是《周易》。周易又分為兩部分《經部》《傳部》。《傳部》是老子所著,共十篇又稱十翼。
2儒家、儒家的經典《四書五經》,《大學》《中庸》《孟子》《論語》;《詩經《尚書》《周禮》《易經》《春秋》。
3佛家、佛家是兩漢時期傳入中國。佛家就講:如何離苦得樂。生老病死帶來的苦,恐懼、憤怒、憂慮等情緒帶來的痛苦。不管是《心經》《金剛經》還是《壇經》,都是為了讓我們覺醒成佛。
4道家、代表人物就是我們熟知的老子、莊子(原名莊周)。代表作品就是我們熟知的《道德經》《莊子》。
5醫家、就是中醫。今天很多人對中醫有誤解,認為就是簡單的針灸、拔罐、推拿、中葯。其實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中醫強調的是治未病,就是如何不生病。中醫裡面有一本很經典的著作《黃帝內經》,學中醫必讀,養生也必讀。弄懂了陰陽、五行、八卦,就知道真正的養生該怎麼養。
6縱橫家、就是我們熟知的鬼穀子,他的學生蘇秦、張儀我們都非常熟悉,合縱連橫,縱橫捭闔。其實《鬼穀子》教會我們一種識人用人、說服演講、資源整合的能力。
7兵家、我們熟知的《孫子兵法》。
8法家、《管子》《商君書》《韓非子》。儒家是靠道德來約束人,法家就是用律法、機制來管理人,。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我們學習國學同樣最重要的是用出來。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所以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學習。
㈣ 什麼是國學,包括哪些內容
國學是指中國歷代的文化傳承和學術記載。
包括中國古代歷史、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易學、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
國學,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它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
國學的涵義
現在一般提到的國學,是指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為根基並涵蓋後期各朝代的各類文化學術。因此,廣義上,中國古代和現代的文化和學術,包括中國古代的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易學、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都是國學所涉及的范疇。
「國學」之名,始之清末。其時歐美學術進入中國,號為「新學」、「西學」等,與之相對,人們便把中國固有的學問統稱為「舊學」、「中學」或「國學」等。國學也可以指中國古代學說。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諸子,先秦諸子的思想及學說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深遠的影響。
它們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這些思想從各個不同的方面論述如何治理國家。對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有很深遠的影響,慢慢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
㈤ 國學有哪些
現代作為學術意義上的國學概念。
是在近代隨著中西學術交流日益頻繁,與「西學」概念相對峙而形成的概念。
是指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在內的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
㈥ 中國十大國學經典
1、司馬遷《史記》
《史記》是我國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史學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到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三千年左右的歷史,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讀中國歷史,不能不讀《史記》。
2、《詩經》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3、老子《道德經》
《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網路全書」。有說它是言哲思的,有說它是言智術的,有說它是言兵事的。但它總的是說如何「得道」的大道理,故《道德經》或可稱《得道經》。《道德經》文約義豐,全書5千餘言,81章,分上下兩篇,上篇稱《道經》,下篇稱《德經》。《道經》講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萬物變化的玄機,表達了宇宙和自然的總規律,《德經》說的是處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事進退之術,表達了人類的人生觀和道德觀。「道」是「德」的根本,「德」是「道」的載體,是「道」的體現。《道德經》的智慧源於老子對世情的洞察和精微的思索,內容涉及人性修養,處世哲學,治國之道、軍事哲學,等等,老子思想根本上是經世致用之學。
4、司馬光《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是司馬光及其助劉攽、劉怒、范祖禹等根據大量的史料編纂而成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載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訖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歷史。書中描繪了戰略至五代期間的歷史發展脈絡,探討了秦、漢、晉、隋、唐等統一的王朝和戰國七雄、魏蜀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幾十個政權的盛衰之由,生動地刻畫了帝王將相們的為政治國、待人處世之道,以及他們在歷史旋渦中的生死悲歡。時至今日,《資治通鑒》仍是一本了解和學習中國歷史的必讀之書。
5、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余首。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選詩范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0首,在數量以杜甫詩數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它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
6、孫武《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如今,孫子兵法已經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7、莊子《莊子》
《莊子》又名《南華經》 ,是道家經典。《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哲學、藝術、美學與人生觀、政治觀等等。莊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構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學意境,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瑰麗詭譎,意出塵外,乃先秦諸子文章的典範之作。莊子之語看似誇言萬里,想像漫無邊際,然皆有根基,重於史料議理。魯迅先生說:「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譽為「鉗揵九流,括囊百氏」。
8、吳楚材《古文觀止》
「觀止」一詞表示「文集所收錄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它是清朝康熙年間選編的一部供學塾使用的文學讀本。《古文觀止》300年來流傳極廣、影響極大,在諸多古文選本中獨樹一幟,魯迅先生評價《古文觀止》時認為它和《昭明文選》一樣,「在文學上的影響,兩者都一樣的不可輕視」
9、孔子《論語》
《論語》作為孔子及門人的言行集,內容十分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漢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是儒家學派經典之作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約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 《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富於變化,娓娓動人。而且論語教給了後人如何為人處世的道理。《論語》與《易經》、《老子》,共為中華民族的幾部源頭性經籍,它們不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載體,而且是古代聖哲修身明德、體道悟道、天人合一後的智慧結晶。
10、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家書》內容廣博,既有治軍為政之道,又有人生處世之談,自1879年初刊以來,廣為流傳,是研究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曾國藩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後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學理論,其詩歌教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朝文壇,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㈦ 國學經典書籍有哪些
國學經典書籍如下:
《四書》《易經》《書經》《詩經《禮記》《左傳》《老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戰國策》《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宋元明史紀事本末》《楚辭》《文選》《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韓昌黎集》《柳河東集》《白香山集》等。
學習國學經典對於傳承我們的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都起著重要作用,而且國學經典可以在以下方面讓孩子得到長足的提高。
人格優化,身心健康——經常誦讀經典的孩子,會養成孝順父母,懂禮貌,知禮儀,有教養的良好習慣。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內涵會在更高的起點上邁步,從而不僅身心健康,而且會使成功的幾率明顯增加。
專注力提高——經常進行誦讀經典的訓練,會逐漸形成精神集中專一、頭腦里少雜念、內心寧靜安詳的良好讀書習慣,從而使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明顯提高。
記憶力大大提升——經常背誦經典,孩子的記憶力將獲得明顯提高,50%的孩子能達到「過目不忘」的程度。一旦獲得了這種記憶能力,記憶任何科目的知識都會很輕松,並一生保持這種超越常人的記憶力。
學國學經典到秦漢胡同,秦漢胡同國學於2002年開始創業,至今逾17個春秋。旨在將中華國學最基礎的三個部分,即國文丶國藝丶家庭藝術人文通識,藉"聽香讀畫,吃墨看茶"的極致藝術空間,依託擁有全球化兼容並蓄的開放胸襟,具備傳統文人扎實通識素養與學術能力的國學教師,向現代家庭,向全世界傳播分享中華文化精粹,讓藝術照耀生活,讓世界柔軟。
秦漢胡同國學已經在北京丶上海丶廣州丶深圳丶杭州丶南京丶濟南丶婁底丶臨汾等地設立近百家國學館,每年惠及數十萬家庭。
㈧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國學經典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國學經典有:
1、周易:《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另有觀點:認為易經即三易,而非周易),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2、史記:《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3、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4、楚辭:楚辭是屈原創作的一種新詩體,並且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楚辭」的名稱,西漢初期已有之,至劉向乃編輯成集。
5、全唐詩:《全唐詩》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汪士鋐、汪繹、俞梅、徐樹本、車鼎晉、潘從律、查嗣瑮10人奉敕編校,「得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人」,共計900卷,目錄12卷。
㈨ 國學經典有哪些
鏈接: https://pan..com/s/19SsPOizYP9kD4ZKXdnhTXA
國學,一國所固有之學術也。國學和文學數學的意思不同,並非是國家之學或者治國之學。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以國學大師章太炎《國學講演錄》所分,則分為小學、經學、史學、諸子和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