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是怎麼形成的

中國是怎麼形成的

發布時間:2022-09-21 07:55:28

Ⅰ 中國是怎麼來的

中國是怎麼來的:
古代的「中國」,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國」的代名詞。在我國的文獻中,「中國」一詞有六種含義:
1、指皇帝所在的都城。
2、指天子直接統治的王國。因天子直接統治的王國,一般都處在各諸侯國的中間,所以叫「中國」。後來又發展為凡是皇帝直接統治的地區都叫「中國」。
3、指中原地區。
4、指國內、內地。清朝就把內地叫「中國」。
5、指諸夏族居住的地方。諸夏地區不僅居住著漢人,也住著許多少數民族,人們把這個地區叫「中國」。
6、指諸夏族或漢族建立的國家。從漢代起,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
歷史上「中國」的范圍,除了王朝之外,還應包括各民族建立的政權和部落。19世紀以來,「中國」則指我國的全部領土,與古代的不同。
「中國」一詞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很早很早以前一個王朝——商朝。由於商朝的國都位於它的東、南、西、北各方諸侯之中,所以人們稱這塊土地為「中國」,即居住於中間的王國,它同時又是政治、經濟中心。
在古代,「中國」沒有作為正式的國名出現,因為那時的王朝或政權,只有國號,而沒有國名。他們所說的「中國」,是指地域、文化上的概念。
真正以「中國」做為正式國名簡稱,是從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中華民國」開始的。從這時起,「中國」才成為具有國家意義的正式名稱。今天,「中國」已是中華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組成的國家了,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Ⅱ 中國是怎麼來的

最近在看一本書,名字叫做《大國憲制》。是北大法學院院長,國內頂尖法學家蘇力老師的著作。

Ⅲ 中國形成於什麼時候

 中國從西周時候開始叫中國。據史書記載及現有的考古文物證實,「中國」名稱約在三千年前就有了。據一九八三年出土的西周文物上記有「余其宅茲中或」。專家考證,「中或」就是中國。
  所謂「中」就是「居天下之中」的意思;所謂「國」,在古代意指「城」。「中國」一名,古代含義不盡一樣。  有的指京師為中國;有的指帝王所在的都城為中國;有的則指華夏族和漢族所在的地區為中國;也有的指我國華夏族所建的國家在黃河流域一帶,以為黃河流域為天下之中,故稱為「中國」。
  嚴格地說,古代「中國」是一個形容詞,而不是一個專有名詞。直到辛亥革命以後,才把「中國」作為「中華民國」的簡稱。  全國解放以後,也把「中國」作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Ⅳ 中國是怎麼形成的

中原部落向周邊發展,與周邊部落融合成華夏族,擊敗南方部落,向南方進軍,融合許多南方部落,形成漢族,北方民族大量融入漢族,東北及新的北方民族先後入主中原,同時向西發展,逐漸與漢族及其他民族形成政治共同體並向青藏高原發展,形成中國的雛形。

Ⅳ 中國是怎麼誕生的

中國古代史比較模糊。那時的中國不是現在意義的中國。是「中央之國」,中原文明國家。中指的是地理位置,並非中華民族。要不然,滿洲人打下來並且建立的國家,憑什麼用中華民族起國名啊?滿洲人建立的是大清帝國。
但是西方人管咱們這個國家,叫China,就是瓷器,這就是個稱呼用來代指這個地方。畢竟我國的瓷器相當出名。我們當代把China翻譯成「中國」。大清的時候,China就是大清帝國。大明的時候,China指的就是大明帝國。就是一個稱呼,人家西方人不了解咱們的朝代更替,人家就認為是王朝更迭,代指這個國家的依舊是「China」。大清簽署文件,署名都是「大清帝國大皇帝」。
直到國父中山先生推翻帝制,開始共和的時候。具有民族意義的「中國」出現了,就是中華民國。這個中華,指的就是民族,但是廣義上的意思是中國人,中國人的人民共和國家,就是中華民國。
然後,袁世凱竊取勝利果實,恢復帝制。改名「中華帝國」。
中山先生開始護國戰爭,保護勝利果實,護國戰爭勝利結束,繼續共和。
綜上,「中國」這個詞,誕生於西周。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誕生於中華民國。

Ⅵ 中國是怎麼來的

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9月29日,會議通過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政協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9月30日下午,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產生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其他56人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



(6)中國是怎麼形成的擴展閱讀

中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先秦時期的華夏族在中原地區繁衍生息,到了漢代通過文化交融使漢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國主體民族的基礎。

後又通過與周邊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斷攀升,宋代中國人口突破一億,清朝時期人口突破四億,到2005年中國人口已突破十三億。

中國文化淵遠流長、博大精深、絢爛多彩,是東亞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國,在世界文化體系內佔有重要地位,由於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差異,人文、經濟方面也各有特點。

Ⅶ 中國是怎樣形成的

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是中國古代各民族的大融合的過程。
中國的民族大融合有3次:
1,周朝建立,到秦國滅六國,到兩漢時期。
周朝時,封了幾百個諸侯國,幾乎每一個諸侯國就是一個民族。在春秋不斷的兼並中,在戰國時形成了戰國七雄。任何一個國家的形成都是民族大融合的過程。到秦國滅六國後直到兩漢時期,是民族大融合完成的第一個階段,在這期間中原地區,關中地區和江南地區形成了統一的文化,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文明。
2,兩漢之後,進入三國時期。在三國時期,因中原戰亂,人口劇減,曹魏內遷了大量的少數民族人口到中原地帶(估計佔中原地區人口的三分之一多),包括匈奴人(南匈奴人投降了東漢王朝,北匈奴人遠遁西方),鮮卑人等等,其中匈奴人最後滅掉了西晉;蜀國也遷了不少少數民族人口到其地盤上;孫吳則是,中原大量人口南遷江南,開發了原來地廣人稀的江南。
在西晉短暫的統一後,又陷入了分裂。在北方中國,五胡亂華,前前後後大的國家有十六國。五個少數民族逐鹿中原。後來曾經兩次統一北方中國的也是兩個漢化,實行漢族文化的少數民族的人:前秦的符堅(他是少數民族,具體哪個忘記了),還有北魏的拓跋氏(拓跋氏的另一支到了今天的西藏青海地區,最終形成了藏族)。上面兩個少數民族都靠著漢化,也就是同中原的先進漢族文化同化而統一了北方中國。而這時南方中國則由南渡的東晉王朝統治,大量的北方人口(約佔八分之一)湧向南方中國,促進了南方中國的開發。
統一中國的隋朝和唐朝,他們的統一者也是漢化的少數民族,如李唐是西域的沙陀人後裔。這時中國又形成了一次民族大融合,匈奴等民族被漢族同化。漢族的含義也不再是漢朝時漢族的含義,而是包含了匈奴等少數民族,匈奴等民族退出了歷史舞台。

3,唐朝末年,中國再度分裂,這時又是有好幾個少數民族對北方中國進行了統治。中國又進入了民族大融合,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到宋朝時期,宋朝統治淮南地區,其民族是唐朝大融合時的漢民族;遼國則包括了原本住在遼國的漢民族,其人口可能佔大多數,還有契丹和北部的其他少數民族,可能也包括高麗人。西夏則是西部的一些少數民族,和唐宋時居住在西夏的漢族。
上述三個國家除了宋朝本來就是漢族國家外,西夏和遼國金國(金國後來代替了遼國)經過200多年的統治,都不同程度的漢化,都採用了漢民族的文化。
到了元朝,忽必烈統一中國,中國在全中國范圍內進行了一次民族大融合。蒙古人在採取漢族文化和保留本民族文化中斗爭了90多年,除了今天的蒙古人民共和國地區的蒙古人沒被同化,在中原地區和江南地區的蒙古人都被漢化了。元朝因為濫發紙幣而引起通貨膨脹,激起人民的反抗後,蒙古的上層王公被明朝逐回了漠北。
4,元朝時期是全中國范圍民族大融合形成的重要過程,明朝清朝延續了元朝的全國范圍民族融合過程。元朝以後的中國,都是在今天中國的大致范圍內而統一的,中華民族大致形成。這時的漢族包括了被同化的蒙古族以及其他少數民族在內。
在明朝後面的清朝,也是少數民族滿蒙統治中國,最終也被漢族同化了,當然除了上層王公除外,而即使是上層王公也採取了漢族的文化,在文化上跟漢人沒什麼兩樣了。
清末,中華文化碰上了從所未有的強大的西方文化的入侵,中華文化奮起抵抗,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開始覺醒,而中華民族的覺醒是以幾千年華夏各民族融合而形成的中華文化為基礎的。中國人對自己的認同是以對中華文化的自我認同為基礎的。
中華民族不是隨便就提出的一個名詞,就像美利堅民族一樣,都是以共同的文化為自我認同而形成的一個民族。執泥於漢族,非漢族是不能說明古代中國的變遷的。因為漢族的內涵本來就是隨時在變的。現在的漢族,他的祖先可能是匈奴人,也可能是鮮卑人,也可能是蒙古人,漢族本來就是幾千年來華夏無數個民族大融合形成的。

Ⅷ 中國是怎樣形成的

沙漠是乾燥氣候的產物。就世界范圍而論,乾燥氣候區的形成主要與緯度、海陸位置和大氣環流等因子有關。中國的沙漠是在乾燥氣候和具有豐富的沙質來源等自然條件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下,長期發展演變而成的。若單就緯度來說,中國的西北、內蒙古等地區,是不應該成為乾燥氣候區域的。但由於中國位於歐亞大陸的東南部,是東亞季風盛行的地帶,中國的降水主要是受夏季風的影響,夏季降水的水汽來源主要來自西南、南和東南沿海。而西北和內蒙古地區則深居歐亞大陸中部,距海洋遠,特別是它的南部和東部邊緣有許多高大山系,阻擋了夏季風表的深入。冬季,歐亞大陸處於強大的蒙古——西伯利亞冷高壓控制下,加之本區北方地形比較開闊,無高山屏障,乾燥的大陸氣團和北冰洋的寒冷氣流可以傾注直瀉,從而使這里異常乾燥寒冷。這樣中國西北和內蒙古廣大地區就終年處於極端乾旱的情況下,從而形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典型的乾燥大陸性氣候的溫帶、暖溫帶乾旱區,而乾旱盆地周圍的豐富沙源又成了沙漠形成的物質基礎。此外還有人為的原因,如濫伐森林、過度放牧和盲目開墾,破壞了森林草原;或因戰爭等原因毀壞了乾旱地區的灌溉工程等等,促使沙漠不斷擴展,形成「人造沙漠」。如陝北榆林一帶的毛烏素沙地,年降水量有400毫米左右,歷史上曾經是一片肥美的草原,在草原的窪地和坡地上分布著相當數量的「沼澤叢林」,但後來因濫墾大肆破壞草原,致使長城以外60多公里寬的地帶變成了一片茫茫的沙漠。

Ⅸ 中國是怎麼來的

中國是怎麼來的,得從遠古說起,當然山海經,盤古開天劈地,女媧補天,後億射日等過於神化,沒有依據。講科學的人猿進化,後來發現的山頂洞人,藍田人等才是我們的祖先。最早的文明生活在黃河及長江流域,因此我們把它叫母親河。第一個文明華夏,誕生過炎帝及黃帝,被公認為我們華夏文明始祖,後代被稱為炎黃子孫。後面從若小到強大,不斷同華周邊少數民族,經歷幾千年的文明發展才有今天的中國。

Ⅹ 中國的來歷

中國這個名字的由來是怎麼樣的呢?咱們國家歷史悠久,中國的這個名字出處也是很有歷史淵源的吧?

大家總說自己是中國人,大家有沒有想過中國這個名字到底是怎麼來的?事實上中國這個名字也是經歷了很多變動演化而來的,不了解的時候覺得沒什麼了解之後才知道有這么多的門道,歷史是這么遠遠中國的文化也是因為這些講究和變化而顯得是與眾不同的,很久以前大家可能也了解秦國,韓國,魏國之類的一般都是統治者的姓氏,戰國時期有很多小國家,而且還非常分散,戰爭還非常頻繁,後來秦國一統天下,中國這個詞兒最早是出現在西周時期,當時的中國是指的西周的中心,也就是西周的國都,其它分封的諸侯被稱為周圍地區或者是自個有自個的領地,這個劃分是非常嚴格的。

中國這個詞起源於西周時期,清朝時期,中國進入了黃金時期,後來建立的民國全稱就是中華民國,再後來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以就確定了中國這個稱呼。

閱讀全文

與中國是怎麼形成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為什麼會發洪水 瀏覽:674
你會怎麼做綜藝中國 瀏覽:291
如何強起來的中國 瀏覽:279
印度鵝糞叫什麼 瀏覽:117
印尼燕盞是什麼 瀏覽:726
中國銀行軟體貸款需要多久 瀏覽:253
伊朗是怎麼對應美國金融制裁的 瀏覽:205
外貿出口到印尼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946
越南戰爭紀錄片哪裡有看 瀏覽:688
印度人如何榨椰子油 瀏覽:915
大廠英國宮到地鐵6號線怎麼坐車 瀏覽:45
美國為什麼要轟炸伊朗軍事基地 瀏覽:304
gua是什麼意思印尼語 瀏覽:154
哪裡可以看印尼電影 瀏覽:801
伊朗的石油有多少錢 瀏覽:106
印尼ice是在哪裡 瀏覽:444
印度最貴的魚叫忘什麼魚 瀏覽:328
義大利有什麼文化建築 瀏覽:751
如何英語介紹中國傳統節日 瀏覽:697
彩葉印度榕怎麼養 瀏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