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白話文怎麼寫
思路:文字要通俗,但不要俚俗;言辭要以達意為主,不能達意,皆為不美;文法要自然和簡單。用詞多用雙音詞,少用單音詞;寫出來的文字要可讀、可聽、可講、可記,甚至可歌;文字要明白通曉,誦之村嫗婦孺皆可懂。
初春,暖意未感,寒意依然,心思徘徊在昨天。人物依稀,拾起記憶已不見初識情懷,不見想念,相見恨晚,滿懷你儂我儂已被現實擊碎,各走一方,漸遠漸消散。
小樓逸居,靜觀花兒綻放,嗅聞陣陣芬香,月夜添曲,風兒傳來陣陣情歌,美好時光定位在那一刻,現今收拾起情緒封存。
春光漸暖,窗外枝條吐綠,抑制不住心情大好。只因,看破紅塵事,猶如四季輪回,曲折路久困堅持不懈漸能安。
音樂繚繞,一段段往事塵封,活在當下惜緣之人,無需花言巧語,只要一個眼眸,從此無怨無悔緊握雙手,為你改變小任性,苦樂相陪不離不棄便是無限幸福,最快樂的事。
⑵ 什麼是白話文
白話文又稱語體文、俗語,指的是以現代漢百語口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度它是相對於文言文而說的。清末開始的文體改革可以分為「問新文體」、「白話文」和「大眾語」三個階段。答
白話文是中國發展的需要,它簡練,通俗專易懂。以白話文運動為發端的文學革命,對傳播新思想,繁榮文學創作,推廣國民屬教育,起了重要作用 。
打字不易 望採納謝謝!
⑶ 語文中什麼叫白話文
白話文,就是平常老百姓會話所用的語言,是中國歷史上占絕對多數使用人口和使用頻率的漢語。我們可以從現存的唐宋白話文文學、元代的戲曲等文學巨著中發現古代的白話文跟現代文其實並沒有象跟文言文一樣的太大的差別。古代的白話文經五四的現代白話文到現代文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現代人把西方的語法給它做了條理化和增加了很多的詞彙。
⑷ 白話文怎麼教
孫雙金我做這么幾點追問:第一問,白話文到底該怎麼教學?白話文到底該怎麼教?談談我對文本的理解。第一,白話文是怎麼產生的呢?它有什麼特點呢?我從梁啟超的一個故事講起。梁啟超大家了解,大家。有一天碰到他的老師,他就非常虔誠的問他的老師:「老師,請您對我的文章提提意見。」老師說:「你已經是大家了,還要我說嗎?」梁啟超說:「您永遠是我的老師。請您對我的文章提提意見。」這樣,老師看到學生的態度比較誠懇,老師就說了:「如果你真要我提意見的話,我對你的文章最大的意見是,我對你的文章只要讀一遍,就不想再讀第二遍了。」也就是說明什麼,你的文章不夠含蓄,不耐人尋味,太白了,太淺露了。梁啟超的老師對梁啟超文章的點評,一言點出了白話文的最大特點,白話文的最大特點就是什麼?明白如話,淺顯易懂。這就是白話文最大的特點。那麼白話文是怎麼產生的呢?我們追溯到「五四運動」。「五四運動」它的最大的功績是什麼?文化的普及。因為原來的文言文、古文和語言人的口語是脫節的。讀歸讀,說歸說。書面語和口頭語沒有對接。而白話文呢,就是要讓文化「下嫁」,文化面向大眾,要讓所有的老百姓都能讀文章,寫文章,這就是白話文最大的功績。五四運動提出了,打倒「孔家殿」,打倒文言文,推廣白話文。它的最大的功績是什麼,文化「下嫁」,「下嫁」到老百姓,「下嫁」到平民,讓所有的人都能讀書識字。它寫文章和說話之間沒有鴻溝,沒有界限。白話,白話,就是明白如話,通俗易懂。大家我們來推敲一下,話和文的區別在哪裡。話是一說而過,我說的話一下從你耳邊了,不能反復,難以重復。在過去更不能,現在錄音機可以反復。所有話語必須怎麼樣,一聽就懂。一聽就懂,所有必須淺白,明白。而文呢,文可以反復的閱讀,仔細的咀嚼,反復的品味。所以文章可以含蓄,可以耐人尋味。那麼白話文呢?白話文就是要達到一看就懂,一聽就明白的程度。因此,淺顯、明了、易懂,就是白話文的最大特點。 把白話文的特點講清楚了,下面我們來反復一下我們當下白話文教學的幾大誤區。第一大誤區:把白話文當成文言文來教,把白話文當成文言文來教。文言,語言有障礙,內涵深奧,需要反復的品味。於是文言文教學的主要教點在理解,在品味,在感悟。白話文呢,明白如話,淺顯易懂。你看,我們近來學習的這幾篇文章,哪一篇課文有多少學生有閱讀理解的障礙呢?我個人感覺這些文章孩子拿到手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九十,有的甚至百分之九十五已經自己會了。我們的老師怎麼教呢而,用圓點開始,從零起步,再引導學生,逐段,逐句逐篇的去問為什麼,為什麼,十萬個為什麼。問錯對象了,問錯對象了。白話文不要你問十萬個為什麼。第二個誤區是對話教學的誤讀。新課標提出了,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過程。於是,相當部分的老師把對話狹窄的理解為讀讀文章,一問一答。其實對話僅僅是內容理解的對話嗎?對話的范圍是非常廣的,內容的解讀,情感的體味,方法的咀嚼,語言的欣賞,都是對話的內容。第三,把閱讀教學簡單的理解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我們的在座當中。老師們重視朗讀了是個非常好的現象。可是閱讀教學是個大概念,它包括讀讀內容,欣賞表達,獲取信息,情感熏陶。而朗讀呢,它僅僅是把無聲的書面語言化為有聲的口頭語言,以聲傳情,它僅僅是閱讀教學的一部分。 第三,我談談白話文到底該怎麼教,我自己一點思考。我提這么幾句話。 第一,白話文的教學,超越理解。白話文教學的重點,不應該在理解上花大工夫,做大文章。為什麼白話文要超越理解呢?第一,因為白話文幾乎理解沒有什麼障礙。學生絕大部分內容能讀懂。你的理解的起點不再是零點,圓點。理解的起點要放到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九十,甚至是百分之九十五——就是視學生的學情而定。哪一類的課文起點略低一點,淺顯的課文你的起點一下就到了百分之九十了,一兩個問題課文就過去了。有一個人講過一句話,給我印象觸動很深。什麼話呢?他認為理解是學生的本能。此話怎講,食物吃到肚子里胃去消化是胃的本能。把書讀到你腦子里去,你腦子理解是你大腦的本能。你老師不講,學生都會去理解。大家好好琢磨琢磨這句話,我覺得有道理。第二句話,關注表達。超越理解下面做什麼呢?關注表達,關注作者的遣詞造句。例如,《落花生》當中那句話:那晚上天氣不大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作者為什麼這樣表述呢?上課老師就追問了,父親和我們在一起不是常在一起的嗎?怎麼難得,很難得,實在很難得呢?那晚上天氣不大好,可是父親也來了,為什麼加個也呢?這樣說不行嗎?那晚上天氣不大好,可是父親來了。作者的遣詞造句中蘊含著怎麼樣的情味呢?言外之意是什麼呢?要引導學生去體味作者的字面意,字中意,字外意。他為什麼要這樣表達,這樣表達他想表達什麼呢?第二,連句成段,中年段的。如果前面是低年段為主,當然遣詞造句各年段都要強化。第三,布局謀篇。第四,語言風格。我的語言風格我來講一講。前面講的比較多的我就不再說了。例如《草原》這篇文章,一個選者教的,老舍的語言太美了,像什麼,像一壺醇酒。太美了,你去讀吧。我在聽課的時候,我就寫了寫,老舍的語言有什麼特點呢?我把它概括為四點他的語言風格。第一,流暢明快。彷彿山上的泉水一般順流而下,那麼流暢,那麼自然。你聽,這所看到的草原,那裡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新,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覺得語言順流而下,多麼的流暢。第二,真情的傾吐。一個好的語言真是情感的傾吐。作者對草原美景的那種熱愛,喜愛,陶醉的情感溢於言表。覺得那麼清新,那麼明朗。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了,只用什麼,不用什麼,既怎麼樣又怎麼樣,這種情感的真情的流露。第三,語言的特色,長短句的錯落有致。大師的語言,長短句錯落有致。「這是我看到的草原」——短句;「那裡的天別別處的天更可愛」——長句;「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長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短句。這種長短句的交替變化,使他顯得富有變化,搖弋多姿。語言的豐富。第四,多用聯想,比喻句。你看,羊群像什麼?「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一個聯想到綠毯,大花,聯想到什麼?「好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一樣,像中國畫」,聯想到什麼?「連駿馬和大牛有時候都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這是作者的聯想。語言風格是需要引導孩子品味的。當然你不必讓小學生都理解到我這個程度。但是能滲透一點、兩點,對孩子的語言怎麼表述就是流暢的,就是美好的,就是一種真情的流露呢?要讓孩子去體味。 第三句話,要多、快、好、省。我們的閱讀教學,低效,無效的課堂太多了。怎麼多快好省呢?我提幾點想法。第一,韓金娥大家都了解的,她一本書兩個禮拜教完。她怎麼一本書兩個禮拜教完的呢?我聽過她的一堂課,上我們蘇教版的,蘇教版的什麼課文呢?叫《槐鄉五月》,三年級的課文,她二年級教,花了十五分鍾。她怎麼教的呢?第一遍把課文反復讀熟;第二遍背誦你認為文章中寫的精彩的句子;第三遍提了一個問題,什麼問題?你認為《槐鄉五月》美在那裡呢?十五分鍾課文教完了,剩下來的時間他讓我們聽課的九個人,每個人在黑板上寫了一句名言警句。然後讓孩子讀背這些名言警句,然後由背這些名言警句聯想到哪些平時學過的哪些名言警句。一堂課的容量是怎麼容量的呢?十五分鍾一篇文章,剩下的時間讀了九句,十八句,二十八句,背了名言警句。她的課堂的容量呢,她重視什麼?重視朗讀,重視背誦,重視積累。理解上就一個問題。這樣的教學是不是「多、快、好、省」呢?我再講一下,周伯明先生寫過一篇文章,著名的作家和哲學家。他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假如我是語文老師》。他說假如我是語文老師,我只做兩件事。一件事,讓學生閱讀大量的課外閱讀;第二件事,讓孩子養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就是讀和寫。他說,雖然我沒做過老師,但是我從一個學生成長為作家,成長為哲學家,我認為,語文要做的事就是這兩件事。看看我們現在文章中,那麼簡單的課文,我們老師都要問過來,問過去,嚼過來,嚼過去。所有,我們的孩子在課堂上產生了審美疲勞,我們聽課的老師也產生了審美疲勞。 第四個一句話,因文而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因文而異,因材施教。,我舉個例子,我回去我要上一個蘇教版的白話文,四年級的,叫《推敲》。就是講的賈島和韓愈推敲的故事。大家都了解,課文我不復述了。對這篇文章我設定了四個目標,四個「一」。第一個「一」叫講述一個故事。這堂課我要孩子們把推敲的故事用自己的話講下來,就是化書上的語言為自己的語言。語言訓練講故事。第二個「一」,理解一首詩歌。「推敲」的故事是按《題李凝幽居》這首詩來的。鳥樹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僧敲月下門。為什麼要推?為什麼要敲?你必須要把這個詩讀讀。因為他寫了《題李凝幽居》,他隱者的居住環境是非常幽靜的,這首詩你不理解,你想推和敲就是無本之木。第三,叫做品味一段佳話。推敲是中國文壇上的一段佳話。佳在哪裡呢?為什麼稱它是佳話呢?我說假如賈島撞了韓愈的儀仗隊,儀仗隊,韓愈把他逮去關了一個晚上,還稱佳話嗎?前面,賈島這個人老出交通事故,他前面也撞過一個「市長」(京兆尹)的儀仗隊,劉棲楚的仗隊,劉棲楚把他抓去關了一晚上。這就不是佳話。韓愈這個為什麼佳話了呢?我說有四個佳。第一,賈島的推敲的精神佳;第二,賈島坐在毛驢上的推啊敲的憨態佳;第三,韓愈的姿態佳,一個市長,北京市的市長,一個京城的市長,沒有怪人家,下來跟人家一起問,跟人家一起推敲;第四個佳,作為韓市長的學問佳,一個市長如果沒有學問,能跟人家推敲嗎?正因為這四佳,所以構成了中國文壇上的一段佳話。我們要引導孩子品味,它佳在哪裡呢?我說你試試看,你明天撞一撞我們的南京市長,南京市長的車隊,南京市長會怎麼跟你。會不會喊佳話?第四個目標,欣賞一種現象。什麼現象呢?推敲的現象。推敲這個詞語的創立,就是韓愈和賈島創立了中國語味當中一個新的詞彙。原來沒有推敲這個詞,就是這件事出現的新的詞彙。於是,從唐朝開始到宋朝到清代到近代,各個朝代都出現了推敲的佳話。王安石為「綠」而推敲,紀曉嵐、謝晉這些才子為對聯而推敲,郭沫若為「你是無恥的文人」,別人說「你是無恥的文人」,一字之師而推敲。中國文壇就產生了一種推敲的現象。所以我說這堂課,我定位教學目標四個:一個故事,一首古詩,一段佳話,一種現象。就想把這個課上成語文課,上成語文味的課,上成語文文化的課。,因文而異,我只舉了一個推敲的故事。這是第一問,現代白話文到底該怎樣教。 第二問,學生到底喜歡怎樣的教學內容?談談我對學生的理解,我的學生觀。我從中國著名的紅學家、教育學家周汝昌先生的一段話說起。王英女士編寫了一本書叫《大家談語文》,第一篇是周汝昌的文章,周汝昌在這篇文章中說:我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我背了那麼些古文,還背了那麼一些白話文,但是,我所有背的古文都記得,白話文幾乎都忘了。老師們,為什麼?第二,他說我在小學里學生字的時候,我反而覺得筆畫少的生字,我學得沒味;我喜歡筆畫多的生字,反而難一點的多一點的,多有挑戰性。周汝昌的,他說我提出這個問題來,請語文界的專家來解讀。我非常冒昧的來解讀周汝昌的問題。第一,人的大腦的特點是什麼?人的大腦是它是符合刺激理論的。外在的信息給它刺激,大腦的反應越多越靈活。老年人怎麼得老年痴呆呢?他坐在家裡,他就得老年痴呆了。老年人怎麼不痴呆呢?你要不斷地用新的信息去刺激它,你的大腦就不會痴呆了。大腦刺激越多越靈光,當然不要超越極限。第二,大腦渴望新的刺激。你不要光是老的舊的東西去刺激它,刺激多了就麻木了。用新的,新的刺激就到了新的大腦皮層,新的大腦細胞活躍起來。第三,大腦有挑戰的刺激、有難度的刺激。太簡單的刺激,大腦你就覺得它就把你認為,你把它當弱智了。所以,每次刺激要有挑戰,要有難度。這是人的大腦。為什麼有時候,我們聽有些課的時候,聽得會睏倦呢?會厭煩呢?會審美疲勞呢?我認為,就是我們的課堂太雷同,沒新意,沒難度,沒挑戰,沒刺激。根據這個大腦這個特點,我送大家一個成語,大腦喜歡喜新厭舊。大腦對知識、信息,閱讀內容、學習內容是喜新厭舊的。為什麼學生數學課,小孩子感興趣,為什麼語文課,學生那個不感興趣了呢?因為我們堂堂都那麼教,總是拿著那張破船票,登上那個破船,濤聲依舊。那麼什麼樣的文本,對學生有吸引力呢?什麼樣的文本,有利於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呢?我個人認為,一,要有一定的難度。要跳一跳,摘到果子。才能達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沒有難度的東西,你就把小孩當弱智了,你逗他玩。逗一次沒關系,天天這樣逗,小孩覺得一點意思都沒有,不跟你玩了。你要跟他玩,小孩都跑掉了,不跟你玩了。你的水平太差,你沒有層次,沒有深度,不跟你玩了。你每次跟他玩,都要拿新的給他玩。孩子就願意跟你玩,玩得樂此不疲。第二,學習的內容要值得反復玩味,值得品味。什麼樣的內容值得品味呢?名家名篇,文質兼美,百讀不厭,我覺得我們已經低估了學生的能力,低估了學生的潛能。說我們要蹲下來,面向學生。以為學生不會的,什麼都不會的,我們的文本淺一點,再淺一點。我個人感覺,我們現在的文本有點低估學生的潛能了,低估學生的智商了。 第三問,課堂需要怎樣的教學語言?我的語言觀,我對課堂教學語言的理解。當前教學語言的現狀是什麼呢?我前天參加評委會的討論,好多評委提出這個觀點,好多選手在下面講話非常好,為什麼一站在台上就拿腔拿調,剛才李校長說的,講到後面,在下面的老師聽著堵,聽著難受。我認為當前課堂教學語言有三個不良的傾向。一,書面化傾向嚴重。教師語言是書面語言。書面語言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呢?長。老長老長的一句話。第二個傾向,文學化傾向。我們年輕教師都喜歡「腹有詩書氣質華」,顯示自己有水平有文化。所以課堂語言是非常有文學化的,唯美的,詩意的。第三種傾向,叫激情化。課堂總是充滿激情的,激情澎湃的,公開課教學中尤為明顯。 我個人以為,課堂教學語言是怎樣的語言呢?我談幾點不成熟的想法。第一,應口語化。課堂教學語言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口耳傳授,口口對話,所以你的語言一定要口語化。口語化的特點是什麼?句子短。第二,一聽就懂。第三,交流的頻率比較密切。口語的特點和書面語不同。 第二個特點,我覺得課堂語言應該兒童化。語言要兒童化。我覺得我們好多老師現在目中無人。也有人,他目中有的只是聽課老師和評課老師,沒有孩子。兒童喜歡怎樣的語言?喜歡兒童化的語言。兒童化的語言有什麼特點?有趣、好玩,特別吸引人。兒童化的語言,兒童的幾個特點,我認為,第一,好玩、好趣、好問、好動,這都是兒童的特點,我們要有一顆童心要了解兒童,我們的語言一定要趣味化,一定要好玩,就要吸引孩子,就要能激發孩子的思維。 第三,教學語言的第三個特點,要生活化。生活化的表現就在一種自然的生活狀態中,課堂去生活,自然去生活。 教學語言應該口語化、兒童化、生活化,還要有一個性,什麼性呢?要具有啟發性。教學語言要有啟發性。為了讓你的教學語言要有啟發性,你就要傾聽學生的發生,會傾聽,會點評,會引導,要會點石成金,要會循循善誘,要舉一反三。這是你教學語言的啟發性。 第四問,學生的語言素養是怎樣形成的呢?我對語言的理解,我的語言觀。我記得江蘇特級教師高林生給我講了這么一個故事,他說他到赤壁去玩,好多好多人站在赤壁那個牆上,用狂草寫著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好多人念了一兩句念不下去了,高林生於是站在石頭上,朗聲把前赤壁賦,後赤壁賦背下來,他說我的話音未落,旁邊有人說,你看那老頭好有文化哦。什麼是文化?文化就是把經典的東西背在肚子里,隨時能汲取出來,就是文化。朱自清說過一句話,他說能背誦的時候是這樣說的。與其讓學生讀十、二十部書籍,不如讓學生背十首、一百首詩歌,他說背下來的東西才是自己的,沒有背下來都是人家的。背下來的東西才能像吃到你肚子里的糧食,化為營養;沒有背下來的東西,永遠不會成為你的營養。我認為這句話說得太經典了。所以,語言是怎麼形成的呢?我寫了一篇文章,登在第十期的小學語文會刊上,我說語文之道,我把它概括為三個,語文之道是積累之道。語文靠的是積累。積累我用兩個詞語概括叫大量背誦,滾瓜爛熟。因為大家都說「厚積薄發」,大家都說「腹有詩書氣質華」,大家都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大家都說「三年私塾,勝過十年語文教育」,為什麼?就是積累,就是背誦。你去研究五四時期,五四時期出現的文學大家,教育大家,他們哪一個人不是腹有詩書。肚子裝滿了四書五經,古典詩篇。我們現在的學生有多少積累呢?我們的老師有多少積累呢?中國的傳統語文教育的精華,難道要拋棄嗎?第二,我認為語文之道,是實踐之道。語文就是靠實踐。我也八個字:大量讀寫,熟能生巧。我們首先要讀好語文書,語文書是編者精心挑選出來的經典,但是我們不能滿足(於)12本語文書,我們還要大量的拓展,大量的閱讀。我看季羨林先生寫他小時候是怎麼學習的,季羨林說,我小時候是怎麼學習的?我就是讀了大量的書,他說有的書我讀了40幾遍,一遍一遍反復讀,一遍一遍反復讀,讀爛了。魯迅說,學好語文沒有什麼其它技巧,四個字:多讀多寫。我個人感覺我們的孩子現在讀得少,寫得也少。一個學期寫八篇作文,遠遠不夠。周國平先生說,養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第三句話,語文之道是不求甚解之道。不求甚解是陶淵明先生說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好讀書是情感態度價值觀,不求甚解是過程與方法,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是讀書的境界。葉聖陶先生提出來說,應該求甚解。我也寫了兩篇文章探討這個問題。我們語文教學要求甚解嗎?甚就是過度,甚解就是過度過份的理解。真理再向前一步就是繆論。我們不需要甚解,我們也不能甚解。我們對《紅樓夢的》解是甚解呢?別人還覺得比你更解的,比你更深的呢?所以,誰也不能說我的解是甚解。所以我認為語文教學是不求甚解,但求適解,適度的適,是適度的理解。一年級有一年級的度,三年級是三年級的度,六年級是六年級的度,初中是初中的度,高中是高中的度。閱讀教學是不求甚解,但求適解。 最後,我簡要問,中華文明,中國文化的主體到底是什麼?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中國文化的主體到底是什麼?中華文明五千年,古文、文言文四千九百年,白話文才一百年。誰是中華文明的主體?什麼叫經典?有人說,必須經過一百年的時間的檢驗,歷史的沖刷,長江大浪淘沙,剩下來的才是經典。我們一百年,經起了時間的考驗了嗎?大浪淘沙了嗎?誰能說我今天的文章就是經典呢?中國文化的主體是儒、釋、道三家文化,以儒家文化為主。我個人感覺朱光潛先生,著名的美學家、教育家,他寫過一篇文章叫《無言之美》,我推薦大家看一看,這篇文章是寫得非常棒的。他裡面寫道,含蓄,學宜詩。孔子說的,不學詩,無以言。詩歌是中國語言皇冠中的明珠,所以我以為小學生應該加大詩歌教學的份量。
⑸ 什麼是白話文
白話文相對於文言文,即用白話寫成的文章,也稱語體文。那麼白話文也就是現代漢語更加書面化。古代的正式文體是文言文。古代在東漢以前,使用竹簡、絲帛等作為文書載體,必然要求文字簡潔。白話文
東漢發明了造紙,隨著工藝的改善,加上宋代活字印刷術發明後,這些都為白話文體的出現奠定了物質基礎。「白話」是指「漢語書面語的一種。它是唐宋以來在口語的基礎上形成的,起初只用於通俗文學作品,如唐代的變文,宋、元、明、清的話本、小說等,及宋元以後的部分學術著作和官方文書。清末開始的文體改革可以分為「新文體」、「白話文」和「大眾語」三個階段。到『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才在全社會上普遍應用的。
⑹ 白話的日常用語怎麼講
音版 1.(普)您好! (粵)你好! (諧)內侯! 2.(普)早上好! (粵)早晨! (諧)走森! 3.(普)午安! (粵)午安! (諧)唔安! 4.(普)晚安! (粵)早唞! (諧)走討! 5.(普)晚上好! (粵)晚上好! (諧)瞞香侯! 6.(普)各位好! (粵)大家好! (諧)逮嘎侯! 7.(普)你好嗎, 王先生? (粵)你好嘛, 王生? (諧)內侯嘛, 王桑? 8.(普)謝謝您,我很好。 (粵)我好好,你有心啦! (諧)鵝侯侯, 內搖森啦! 9.(普)很久沒見了,你最近過得怎樣?家人都好嗎? (粵)好耐冇見啦,你呢排過得點樣?屋企人好唔好吖? (諧)侯乃謀根啦,內呢派郭噠典樣? 喔凱然侯唔侯啊? 10.(普)很高興見到您。內。 (粵)好高興見到你。 (諧)侯勾狠根豆 11.(普)很榮幸認識您。侯溫很。 (粵)識得你我好榮幸。 (諧)識噠內鵝 12.(普)你一向過得可好?樓果噠給侯嘛? (粵)你一路過得幾好嘛? (諧)內呀 13.(普)李小姐,您的父親身體還好嗎?體仲幾好嘛? (諧)雷休姐,內爸爸給森台縱給侯嘛? (粵)李小姐,你爸爸嘅身 14.(普)請代我向您全家問好。唔乖堆鵝悶內裙嘎侯。 (粵)唔該代我問你全家好。 (諧) 15.(普)這些天天氣變化很快,請多保重身體。日變,你要小心保重身體。 (粵)呢幾日天氣成 (諧)尼給雅聽黑森雅冰,內搖休森步總森台。 16.(普)近來還順利嗎?工作很辛苦吧? (粵)呢段時間過得順唔順吖?做嘢好辛苦嘞? (諧)呢端思干國噠孫唔孫啊?走野侯森服嘞? 17.(普)多謝! (粵)多謝! (諧)多借! 18.(普)真是太謝謝你了! (粵)真系唔該曬你啦! (諧)怎海唔乖曬內喇! 19.(普)叔叔,謝謝您送的禮物,我很喜歡。 (粵)叔叔,唔該你送俾我嘅禮物,我好中意。 (諧)速速,唔乖內送北鵝給來木,鵝侯宗億。 20.(普)這都是我的錯,請你原諒我。 (粵)呢啲全部都系我嘅錯,請你原諒我。 (諧)尼低裙步豆海鵝給錯,請內圓量鵝。 21.(普)抱歉讓你等了這么久。 (粵)唔好意思要你等咗咁耐。 (諧)唔侯億思搖內等左埂乃。 22.(普)沒關系。 (粵)冇乜關系。 (諧)謀咩關海。 23.(普)別介意。 (粵)唔使介意。 (諧)唔曬該億。 24.(普)都是我不好,請別再生氣了。 (粵)都系我唔好,唔好再嬲啦。 (諧)豆海鵝唔侯,唔侯載婁啦。 25.(普)對不起,我遲到了。 (粵)對唔住,我遲到咗。 (諧)堆唔句,鵝詞豆左。 26.(普)我不是故意的。 (粵)我唔系特登嘅。 (諧)鵝唔海得登給。 27.(普)我真的沒想到會變成這樣,原諒我好嗎? (粵)我真系冇諗到會搞成 o 敢 o 架,原諒我好唔好? (諧)鵝怎海謀冷豆喂高森埂嘎,暈量鵝侯唔侯? 28.(普)生日快樂! (粵)生辰快樂! (諧)桑申非落! 29.(普)你今天晚上有空嗎? (粵)你今晚得唔得閑啊? (諧)內根滿得唔得含啊? 30.(普)我能請你吃頓晚飯嗎? (粵)我可唔可以請你食餐午飯? (諧)鵝活唔活宜請內食餐滿凡? 31.(普)不用了,我趕時間。你的好意我心領了。 (粵)唔使啦,我趕時間。你嘅好意我心領啦。 (諧)唔曬啦,鵝管思干。內給侯億鵝森令啦。 32.(普)好的,沒問題。 (粵)好啊,冇問題。 (諧)侯啊,謀悶台。 拓展中心拓展中心拓展中心拓展中心::::寒暄問候寒暄問候寒暄問候寒暄問候1、你住邊度?Nei dzy bin dou? 你住哪兒? 2、佢系我細佬。Koey hai ngo sai lou. 他是我的弟弟 3、唔該,等埋。M goi,dang maai. 請等等/請等我一下。 4、你點稱呼吖?Nei dim tsing fu aa? 怎麼稱呼你啊? 5、幾好/你幾好嗎?Gei hou/nei gei hou aa maa? 挺好/你挺好的吧? 6、冇穿冇爛 Mou tsyn mou laan 還是老樣子。 人人人人際交往際交往際交往際交往1、唔嚟就正契弟 M lai/lei dzau dzing kai dai. 不來就是孫子/ 兔崽子 2、阿魏做野好兒戲 Aa Ngai dzou je hou ji hei. 老魏/小魏做事/ 幹活很不扎實 3、因住整爛人啲野吖 Jan dzy dzing laan jan di ye aa 小心別把人家的東西弄壞了 4、有咩事即管同我阿頭斟下 Jau me si dzik gun tung ngo aa tau dzam haa 有啥事就跟我的領導商量商量 5、得閑就炒下更/秘撈下,幫補下家用 Dak haan dzau tsaau haa gaang/bei lou haa,bong haa gaa jung 有空就搞點兒外快,補貼一下兒家裡的開支。 道謝道歉道謝道歉道謝道歉道謝道歉1、秦生點解要唔該我哋呢?Tsoen saang dim gaai jiu m goi ngo dei ne?秦先生為什麼要謝謝我們呢? 2、佢唔系幾識曹太架 Koey m hai gei sik tsou taai gaa 他不怎麼認識曹太太 3、唔好意思,使你咁多錢 M hou ji si, sai nei gamm do tsin 不好意思,花你這么多錢 4、好地地喊咩啫?Hou dei dei ham me dze? 好好的幹嘛哭哇? 5、蘋蘋呢排好似肥咗好多啵 Ping ping ni/nei paai hou tsi fei dzo hou do bo 蘋蘋這陣子好像胖了不少呢. 約會打電話約會打電話約會打電話約會打電話1、星仔,你今晚得唔得閑? Sing Dzai, nei gam maan dak m dak haan? 星仔,你今天晚上有空嗎? 2、我想約你聽音樂會,飛都買咗嘞 Ngo soeng joek nei teng jam ngok wui, fei dou maai dzo laak 我想約你聽音樂會,票都買好了 3、俾你估啱咗,合曬你心水嘞啩 Bei nei gu ngaam dzo, hap saai nei sam soey laak gwaa 叫你猜對了,正合你意了吧? 4、冇問題,系邊度見面呢?Mou man tai, hai bin dou gin min ne? 沒問題,在那裡見面呢? 5、就系你屋企街口啦 Dzau hai nei uk kei gaai hau la 就在你家附近的哪個街口吧。 6、一言為定,不見不散 Jat jin wai ding, bat gin bat saan 一言為定,不見不散。 7、喂,穗發公司,搵邊位? Wai, Soey Faat gung si, wan bin wai? 喂,這里是穗發公司,你找那位? 8、唔該,搵下廖總/廖總,唔該 M goi, wan haa Liu dzung/Liu dzung, m goi 勞駕/請找一下廖總 9、請廖生返嚟達個電話俾我 Tseng Liu saang faan lai/lei daa go din waa bei ngo 請廖先生回來就給我打個電話。 10、我會轉告俾佢知 Ngo wui dzyn gou bei koey dzi 我會轉告他/ 她的
粵語應急短語( 一)見面打招呼 1.早晨,你好!zou2 san4, nei5 hou2 早安,你好! 2.食咗飯未呀?sik6 zo2 faan6 mei6 aa1 吃過飯了沒有? 3.好耐冇見。hou2 noi6 mou5 gin3 好久不見。 4.乜咁啱嘅。mat1 gam2 ngaan5 ge3 真是巧合。 5.你幾好嗎?nei5 gei1 hou2 maa1 你最近好嗎?注意:粵語拼音和漢語普通話拼音是不一樣的,點擊這里進入學習粵語拼音。(二)表示謝意 1.多謝曬你呀!do1 ze6 saai3 nei5 aa1 謝謝你! 2.唔該曬你 o 咼!m4 goi1 saai3 nei5 wo1 麻煩你了! 3.真系唔話得!zan1 hai6 m4 waa6 dak1 真是感謝你! 4.咁樣點系呀?gam2 joeng6 dim2 hai6 aa1 怎麼好意思呢? (三)初次見面 1.好高興識到你。hou2 gou1 hing1 sik1 dou3 nei5 很高興認識你。 2.我系…… ngo5 hai6... 我是…… 3.我個名叫做…… ngo5 go3 meng4 giu3 zou6 … … 我的名字叫做…… 4.我系香港人。ngo5 hai6 hoeng1 gong2 jan4 我是香港人。 (四)好友話別 1.第日見。dai6 jat6 gin3 改天見。 2.得閑再傾。dak1 haan4 zoi3 king1 有空再聊。 3.系咁先啦。hai6 gam2 sin1 laa1 在這里作別吧。 (五)在商店裡 1.唔該幾多錢呀?m4 goi1 gei1 do1 cin4 aa1 請問多少錢? 2.有冇得平啲呀?jau5 mou5 dak1 peng4 dik1 aa1 可以便宜點嗎? 3.有冇……賣呀?jau5 mou5...maai6 aa1 有買有……賣呀? 4.幫我包起佢。bong1 ngo5 baau1 hei2 keoi5 我要這一個。 (六)街上問路 1.唔好意思。m4 hou2 ji3 si1 不好意思。 2.阻你一陣。zo2 nei5 jat1 zan6 耽誤你一點時間。 3.呢度點去呀?nei1 dou6 dim2 heoi2 aa1 這里要怎麼走? 4.我盪失咗路。ngo5 dong6 sat1 zo2 lou6 我迷路了。5.呢度系邊度?nei1 dou6 hai6 bin1 dou6 這里是那兒? (七)請求幫忙 1.可唔可以幫下我?ho2 m4 ho2 ji5 bong1 haa5 ngo5 可不可以幫我一下? 2.唔該幫我擰落嚟。m4 goi1 bong1 ngo5 ning2 lok6 lai4 麻煩幫我拿下來。 3.唔該借借。m4 goi1 ze3 ze3 請借過一下。 (八)郵局、打電話 1.我想寄信去美國。ngo5 soeng2 gei3 seon3 heoi2 mei5 gwok3 我想寄信去美國。 2.唔該要一張郵票。m4 goi1 jiu1 jat1 zoeng1 jau4 piu1 請給我一張郵票。 3.打個電話翻屋企。daa1 go3 din6 waa6 faan1 uk1 kei2 打個電話回家。 (九)喜好、感想 1.我好鍾意。ngo5 hou2 zung1 ji3 我好喜歡。 2.我唔鍾意。ngo5 m4 zung1 ji3 我不喜歡。 3.我好嬲。ngo5 hou2 nau5 我好生氣。 4.夠曬靚。gau3 saai3 leng3 真夠漂亮。 (十)拒絕要求 1.咁點得 o 架?gam2 dim2 dak1 gaa3 怎麼可以這樣? 2.唔好意思。m4 hou2 ji3 si1 不好意思。 3.對唔住。deoi3 m4 zyu6 對不起。 4.幫唔到你。bong1 m4 dou3 nei5 幫不了你。粵語之看病用語(醫院用語) 情景對話: cing4 ging2 deoi3 waa6 : a :小朋友,邊度唔舒服吖? a : siu2 pang4 jau5 , bin1 dou6 m4 syu1 fuk6 aa1 ? b :發熱、頭痛、咳。 b : faat3 jit6 、 tau4 tung3 、 haai1 。 a :探下熱,張口嘴 「 啊~ 」 a : taam1 haa5 jit6 , zoeng1 hau2 zeoi2 「 aa1~ 」 b :醫生,有乜大礙吧? b : ji1 saang1 , jau5 mat1 daai6 ngoi6 baa1 ? a :冇乜大礙,只系咽喉發炎,食啲消炎葯就會好喇。 a : mou5 mat1 daai6 ngoi6 , zek3 hai6 jin1 hau4 faat3 jim4 , ji6 dik1 siu1 jim4 joek3 zau6 kui2 hou2 laa1 。 b :多謝醫生,拜拜! b : do1 ze6 ji1 saang1 , baai1 baai1 ! a :拜拜! a : baai1 baai1 !常用語句: soeng4 jung6 jyu5 geoi3 :有冇嘔吐? jau5 mou5 au1 tou2 ?有冇咳 ( 嗽 ) ? jau5 mou5 haai1 ( sau3 ) ?你覺得氣急嗎? nei5 gaau3 dak1 hei3 gap1 maa1 ?你覺得疲勞嗎? nei5 gaau3 dak1 pei4 lou4 maa1 ?食嘢有冇胃口? ji6 je5 jau5 mou5 wai6 hau2 ?呼吸難唔難吖? fu1 kap1 naan4 m4 naan4 aa1 ?痛唔痛? tung3 m4 tung3 ?你過去有冇慢性病吖? nei5 gwo1 heoi2 jau5 mou5 maan6 sing3 beng6 aa1 ?你胃口點吖? nei5 wai6 hau2 dim2 aa1 ?大便正唔正常? daai6 bin6 zeng3 m4 zeng3 soeng4 ?你病咗幾耐喇? nei5 beng6 zo2 gei1 noi6 laa1 ?你覺得點吖?nei5 gaau3 dak1 dim2 aa1 ?你嘅睡眠點吖? nei5 gei3 seoi6 min4 dim2 aa1 ?
⑺ 什麼叫白話文舉一個例子.
白話文又稱語體文、俗語,指的是以現代漢語口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它是相對於文言文而說的。清末開始的文體改革可以分為「新文體」、「白話文」和「大眾語」三個階段。
例子:意象主義詩歌原則幫助胡適詩學觀點的形成,啟動了中國現代白話文、白話詩的革命。
白話文的特點:
白話文,淺顯通俗,在語言上,生動、潑辣、粗獷、生活氣息濃厚,富有表現力。
綜觀「五四」白話文運動,它廣泛吸收了西方的詞彙資源、語法結構,在語言、文字、思想等多層面展開,這場運動不只是「語言內部的自足變革」,它同整個思維觀念的革新及國家現代化運動緊密聯系。「白話」與「文言」的較量,很大層面上也是兩種不同價值體系與社會意識形態的撞擊。
(7)中國白話文怎麼講擴展閱讀:
白話文的歷史發展:
中國五四運動前,語文分為文言和白話。在讀音方面,可以分為讀書音和白話音;在文體(包括詞彙和語法)方面,可以分為文言文和白話文。
白話音,實際上就是民間的方言,和讀書音(如《廣韻音》、《洪武正韻》)相對;白話文,是相對文言文而言,是接近日常生活語言的文字表達方式,從詞彙、句法、韻味等方面看,顯然與文言有區別的。
漢語自古以來就有文言和白話之分。文言,是官方的表達形式,是公卿文人的語言和文體形式。然而,中國還存在並行的一套漢語,就是白話,這是平常老百姓會話所用的語言。相比之下,文言比白話更加嚴謹、規范和有邏輯。
由於古代沒有錄音機等設備,我們最初了解古代的文體形式——文言文。但是隨著中國古代文化研究的深入,我們也意識到:在古代,官方口頭用語也並非是首都當地的白話,而是有專門的正音標準的,這就是讀書音。
例如,在明朝的時候,官方的書面語言是文言文,官方的口頭語言是以當時南京白話為基礎的《洪武正韻》這本書為參考。顯然,《洪武正韻》的發音體系比當時任何一種方言都顯得更加規范和嚴謹。
至於平民百姓,他們不懂什麼文言文,更不可能用文言來作為日常會話。他們說的都是當地的白話。但同樣不能說白話文是沒有文字的語言。
中國古代文字之多、音域之闊遠遠超出現代人所使用的狹小的幾千個字的范圍,現代文就是從這個平行的漢語中演變而來的。我們可以從現存的唐宋白話文文學、元代的戲曲、明代的象《三言兩拍》等文學巨著中窺視到古代的白話文跟現代文其實並沒有象跟文言文一樣的太大的差別。
如果不能考證它們的發音,起碼它們的語法和文字的使用在紙面上是一目瞭然的。古代的白話文經五四的現代白話文到現代文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現代人把西方的語法給它做了條理化和增加了很多的詞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白話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白話(語言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