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什麼是中國美術史

什麼是中國美術史

發布時間:2022-09-21 10:44:50

『壹』 中國美術史是怎樣的一門課程其研究的對象和范圍是什麼

《中國美術史》課程是美術學院教學的專業必修理論課和主幹課程。《中國美術史》教學的主要目標是通過骨幹課程和延伸課程的教學,使學生系統了解中華民族美術的悠久傳統和光輝成就,對中國美術歷從史前到近現代各個重要歷史時期的重要美術現象、美術流派、美術家、美術作品和美術理論等有最基本的了解,把握傳統藝術形式語言在美術歷史進程中的演進和流變,認識中國美術發生發展的歷程及規律,從而使學生以本民族藝術傳統為依託,在較高的文化層面和較為廣闊的藝術視野中進行專業研究和藝術創作。
始創:自1982年洛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前身即洛陽師專藝術系美術科時期起,即面向專科生開設《中國美術史》課程。注重專業建設,明確培養目標,突出師范特色,《中國美術史》課程教學既兼取國內各名校《中國美術史》論課程教學之優長,更注重務實,發揮師范院校的優勢,強調良好的教學教法的運用,較早形成並實現了通過《中國美術史》課程學習,對學生專業認知、學科理念培養發揮重要意義的特點。
發展2000年洛陽師范學院升本,實現辦學層次的歷史性跨越,美術學院成立,對《中國美術史》課程從學科建設的高度提出更高要求。《中國美術史》課程建設進入長足發展的新時期新階段,美術學院不斷地開展《中國美術史》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研究改革,已經進行了數次較大規模的調整。強調在單位教學時間中的專業信息量增大,注重把最新科研成果和學術動態引入教學,使學生掌握最新的信息。注重處理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基礎性內容和最新學術成果、本課程和相關課程、傳授知識和全面培養學生能力等方面的關系。使得《中國美術史》課程教學形成典型的洛陽師范學院教學所倡導的的科學性、規范性、發展性特點,教學質量穩步上升,在培養知識結構全面且具創造性美術人才的過程中效果顯著。主講教師在教學及科研方面的努成就和教學隊伍的整體提升和成長,對《中國美術史》課程教學產生極為積極的促進作用和有力的影響。
改革2000年至今是該課程走向成熟化和正規化的時期。2004年洛陽師院美術學院美術學學科被批准為洛陽師范學院重點學科,在此背景下,美術學院將主幹理論課《中國美術史》課程作為一門精品課有計劃、分步驟地加以重點建設。在本課程的指導思想的確定、課程模塊的設置、教師隊伍建設、教材體系建設、教學方法的探索等方面,展開了全方位的探討。以培養新時期的學生美術專業素養為目標,以改革《中國美術史》教學內容為起點,以教材內容在經典性基礎上進一步彰顯區域文化優勢為抓手,以多媒體教學手段和網路課程建設為突破口,行了較深入的教學研究和卓有成效的教學改革,並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1、內容建設。2000年開始進行《中國美術史》課程內容建設,重新建立《中國美術史》教學新的框架體系。一方面更加註重《中國美術史》發展和中國古代傳統歷史文化的相互關系,努力吸取文化等多學科的成果,用高屋建瓴的文化范型來闡釋中國古代美術的發展歷程及揭示美術現象後面的本質。另一方面,在體現《中國美術史》教學內容經典性的基礎上注入區域性歷史文化課程資源。面對高校教學改革的現實需求,積極拓展教育教學資源。弘揚中原傳統文化,構建大學生精神家園。以《中國美術史》為核心課程,進行了一系列的延伸課程建設,如《河南古代美術遺存》、《河南民間美術》、《河南傳統美術欣賞》等專題性課程,都已成為美術學院和全校公選的主要選修課程,受到學生們的好評。
2、資源建設。網路課程建設列為我成教學院教學研究重點項目,在網路課程建設方面走在全國同行前列,2004年該網路課程被評為省教育廳一等獎,2005年獲評全國優秀教育資源。在更新教育觀念,豐富教學資源,優化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網上自主學習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3、課件製作。2001年開始採用多媒體課件輔助課堂教學,將文本、圖片、音頻、視頻信息引入課堂,豐富《中國美術史》課程的信息來源及信息呈現方式,優化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水平及效果獲得同行及學生高度評價。
4、網路教學。積極參與我校網路教育學院網路課程建設,可以實現同步教學、非同步教學以及指導學生網上自主學習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先後開發和建設了主幹課程《中國美術史》及延伸課程,完成了《中國美術史》網路課程、河南古代美術遺存、河南民間美術網路課程的開發與建構。獲得河南省及教育部獎勵。網路課程建設方面走在全國同行前列。
5、精品課程建設。多年來積極建設《中國美術史》課程,為建設精品課程作好基礎工作,在資源庫建設、教材建設、師資隊伍、教學資料收集及整理、課件製作、錄像資料、舉證材料、網路資源等方面作好充分准備。經過20餘年的建設和積累,本課程已經具備了成為一門精品課程的良好的基本條件和顯著的特色。並且具有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潛力。2008年4月,《中國美術史》課程獲批洛陽師范學院校級精品課程。
現狀2009年10月洛陽師范學院獲批河南省「藝術教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學校領導及上級主管部門對美術學院加大了辦學條件、經費、設備、科研、項目等方面支持力度,《中國美術史》精品課程建設由此獲得更加有效的支持和強大的發展推力。《中國美術史》課程在開展教學改革與實驗及進一步實施相關網路課程建設、大型藝術網站「藝術河南」建設方面獲得了顯著成效並獲得良好的社會影響,相關教學改革理論與實踐成果獲得多項省部級獎勵。目前學科人員作為河南高等教育美術精品課教材研究與編寫課題組的首席專家和核心成員,積極參與主持著全省《中國美術史》論專業課教材的改革與制定。
2010年2月,洛陽師院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史》精品課程全面改版,新版《中國美術史》精品課程在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教學理念的開放性、視覺呈現方式的新穎性、教學過程的適用性諸方面,均體現了新理念、新水平

『貳』 中國美術史的簡介

中國廣泛流傳的宗教和哲學思想也在不斷地影響藝術創作。沒有道家的存在,中國繪畫,唐詩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這些主題經常是關於與自然相協調的生活的。就是繪畫技巧也透露出了道家的陰陽理論的影響,有的在虛實的辯證轉換之間,有的在干濕用筆技巧的對比之間。在中國的藝術作品中總是出現道家神話傳說的人物形象。相比之下佛教的影響就不那麼大,尤其考慮到佛教隨著實踐的推移不斷的中國化這個因素。16世紀以後,隨著西方傳教士的到來,又有了西方的影像。
出於經濟的原因,中國美術的載體局限於宮廷和學院之中。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孤獨的藝術家,他們在田園和山林當中進行創作。這常常是一些學者和被貶的官員,他們對社會現狀不滿,從而逃避現實。每逢朝代更替時經常有這種情況發生,比如,明末清初,滿族入侵之際。
中國藝術的影響在整個東亞文化圈都可以觀察得到。尤其在曾經在中國統治下的地區,像朝鮮,越南這些藩屬,或者有中國人移民的地方,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日本藝術同樣不能擺脫中央帝國的影響。在一些領域,日本的追隨者甚至超越了他們的先師,比如在日本達到鼎盛的漆器手工藝。16世紀以來,中國的工藝品---尤其是瓷器,大量向歐洲出口,這對歐洲藝術也產生了影響。台灣地區的美術以及中國移民的美術創作可以認為是中國美術的一部分。

『叄』 中國美術史的重點內容是什麼

中國美術史重點是名詞解釋:唐三彩:是在白色的粘土胎的外表,按設計需要,施以含銅鐵錳等油料著色劑,加入鉛作助溶劑,經低溫燒制後,釉色成光鮮富麗的綠藍赭三色。種類有俑和生活器具、殉葬的俑和駝、馬動物是三彩中的精品。絢麗奪目、鮮艷多彩。三才的塑造以豐富多彩的變化,生動感人的形象,成為唐代雕塑和工藝美術的一個重要類別。畫品:南齊的謝赫著作《畫品》,是古代第一部對繪畫作品,作者進行品評的理論文章。其中提出了繪畫的社會功能以及品評繪畫的六法論: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同時也對曹不興以來的27位畫家品第高下,提出的繪畫功能繼承了曹植的理論思想,明確的概括出繪畫創作與政教密切相關的主張。吳門畫派:明代中期活動於蘇州,繼承和發展了元代人文化的傳統,重視詩書畫三者的融匯,崇尚高潔而優雅的藝術風格,以繪畫的形式表現理想的人文精神與審美情操,體現自得其樂的精神生活。代表人物: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青山綠水:以石青和石綠色為主要色相描繪的青山綠水是中國山水畫的一個重要門類,其表現手法是先施以筆墨勾畫出景物的輪廓,然後在添染濃重之青綠色,其顯著特徵是顏色覆蓋性強,色相鮮麗光彩,具有裝飾意味。院體畫:又稱院體院畫,是中國畫的一種,一般指宋代翰林圖畫院及其後宮廷畫家比較工緻一路的繪畫,同時也專指南宋畫院的作品,或泛指非宮廷畫家而效法南宋畫家之作,這類作品為迎合帝王宮廷的需要,多以花鳥,山水,宮廷生活及宗教內容為題材,作畫講究法度,重視形神兼備,風格華麗細膩。彩陶:新石器時代的最重要的藝術形式,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紅色陶胚上,以天然的礦物質顏料進行描繪,用赭石和氧化錳作為呈色元素,然後入窯燒制,在橙紅色的陶胚上呈現赭紅,黑,白諸種顏色的美麗圖案,形成的紋樣與器物造型高度統一。達到裝飾美化的效果,這樣的陶器稱為彩陶。畫像石和畫像磚:兼具繪畫和雕塑兩種功能。畫像石萌發於西漢武帝時期,雕刻著不同的圖畫用於構築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閥的建築材料。畫像磚是秦漢時代的一種建築裝飾構建,多用於裝飾宮殿衙舍的階基,西漢中期以後多用於墓室壁畫,東漢則是其鼎盛時期。莫高窟:位於河西走廊西端敦煌境內,是古代關中通往西域的咽喉。尚存492個洞窟,保存歷代塑像兩千四百餘身,壁畫4.5萬平方米,成為我國一處重要的石窟寺。洞窟內的壁畫,雕塑,主要是北朝,隋,唐,宋,西夏,元代的作品。浙派:明初活躍於浙江地區的一個繪畫流派,風格承接南宋院體畫,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有戴進的《春遊晚歸圖》,吳偉的《漁樂圖》。白描:宋代李公麟所創,在白畫的基礎上加以發展形成,以不著色彩完全以墨筆線描塑造形象而著稱。既精密嚴謹又注重格法技巧,包含人文士大夫的審美情致。這一單純洗練,樸素優美的藝術形式豐富了民族繪畫的技巧。徐黃異體:以西蜀黃筌為代表的一派,被稱為「黃家富貴」,他繼承了唐代花鳥畫的傳統,以極細的線條勾勒,配以柔麗的賦色,線色相容幾乎不見墨跡,體現精謹艷麗的富貴氣象。江南的徐熙一派被稱為徐家野逸,他注重落墨,用筆不拘於精勾細描,而是信筆書寫,略加色彩。徐黃二人,一在宮廷,一在處土,不同的生活環境,思想和筆法技巧都使畫面形成面貌迥異的風格。明式傢具:明式傢具繼承了宋代的傳統,並形成了獨特的格式。採用的木材多是海外進口或南方優質木材,如花梨,紫檀,紅木等硬木。也有一些採用木質輕松,紋理細直的的木材,如桐木,楠木等。其色澤柔和,紋理細密,木質堅實而有彈性,製成傢具後無需鑲嵌金玉螺絲即呈現細膩生動的質地美,輕巧挺拔,簡潔又具有木質肌理的特點。海派:19世紀中葉,上海工商業的發展活躍了這里的藝術市場,吸引了江浙一帶的眾多畫家,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海派善於把詩書印一體的文人畫傳統與民間美術傳統相結合,將明清大寫意水墨畫技藝和金石藝術中剛健雄強的審美特色,強烈鮮艷的色彩融會貫通,描寫民間喜聞樂見的題材,形成雅俗共賞的風貌。歷代名畫記:唐代張彥遠所著,是中國第一部體例完備,史論結合,內容豐富的繪畫通史著作。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史論結合的著史傳統,成書於大中元年,整理前人的著述並發揮自己的見解。全書分為三部分:繪畫史發展的評述及理論認識;繪畫有關的資料,著錄以及鑒賞收藏;畫家傳記及作品。在中國繪畫史學的發展上具有承先啟後的劃時代意義,長期以來被認定是一部繪畫史學名著。中國美術史重點第二部分1.秦漢雕塑的功能、形式與代表作品:功能:宣揚統一功業,顯示王權威嚴,美化陵園建築,紀念勇士而鑄造。形式:陵墓裝飾雕塑,冥器雕塑,建築前雕塑,工藝雕塑,宮苑裝飾雕塑。代表作:陵墓雕塑代表作《馬踏匈奴》《卧馬》,建築前代表作有李冰石像,冥器雕塑如秦代兵馬俑。2.秦代兵馬俑與霍去病墓雕塑藝術風格:1)秦兵馬俑:崇尚寫實,手法嚴謹;性格鮮明,形象生動;在整體布局上利用眾多直立靜止體的重復,造成排山倒海的氣勢,使人產生敬畏而難忘的印象。其嚴謹的布局,排列成面向東方,氣勢磅礴,威武雄壯的軍陣場面,再現秦軍宏偉氣派。2)霍去病墓:漢代紀念碑性質的一組大型石刻,作者運用循石造型的藝術手法,巧妙的將圓雕、浮雕、線刻等技法融匯在一起,刻畫形象恰到好處,足以表現客體特徵為度,絕不做作自然主義的過度雕鏤,從而加強了作品的整體感和力度感。體積巨大,環境遼闊;因勢象形,樸拙粗曠;形態各異,動感有力。3.莫高窟北朝壁畫的內容及代表作品:內容:一般位於四壁上層及頂部:飛天和天宮伎樂;下層為葯叉;中層:除千佛外主要畫說法。本生和因緣故事。(佛像畫是以佛為主體的說法圖;故事畫,向人們灌輸佛教思想宣傳佛教教義,具有一定情節性的繪畫;裝飾性圖案,具有象徵意義;民族傳統神話題材。)代表作品:《鹿王本生圖》《薩埵那太子本生》。4.顧愷之的繪畫成就:1)顧愷之,東晉人,士大夫專業畫家,並有三絕之稱,藝術成就表現在藝術創作和理論建樹。2)在藝術實踐上,師承衛協,注重傳神寫照,善於表現人物的精神氣質、性格特徵和眼神描繪,體現人的精神風貌;顧愷之的繪畫創作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女史箴圖》將戰國以來形成的「高古游絲描」發展到完美無缺的境地;《洛神賦圖》畫面中的兩人物之間情思不是通過面部表情顯露,而是依靠人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巧妙處理表現出來的。3)理論上他總結了前人的理論和藝術創作,實踐經驗上建立傳神寫照體系,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承上啟下的理論價值。《畫雲台山記》《論畫》。5.唐代人物畫家與作品:(閻、吳、張、周。題材;風格;作品)1)閻立本:初唐畫家,擅長故事畫,取材貴族、官宦以及宮廷的歷史事件;強勁的線描,深沉的設色,動態雖然拘謹,但是重視刻畫面部特徵都反映了對傳統的繼承和發展。《歷代帝王圖》《步輦圖》。2)吳道子:盛唐畫家,擅長宗教題材壁畫;高度的想像力創造不同的情景和氣氛,結合內容的表現和形象的創造,在線條上滲透著強烈的情感,富有強烈的節奏感和運動感,並創造了一種「燉菜條」描法。《天王送子圖》《觀音圖》。3)張萱:擅長人物畫,常以宮廷游宴如畫;題材:貴公子,鞍馬,宮苑等;畫面表現健康美和雍容華貴的氣質。《搗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後一作品不依靠背景,僅以一組人物的配置,馬的跑動和色彩的運用襯托春天的氣息。4)周昉:擅長貴族階級生活和宗教壁畫;人物的形象准確,能通過畫筆揭示人物的心理和性情,感受和追求足以概括出盛唐,中唐的人物畫的特徵,對社會現實與人物心理狀態的深刻理解,同時宗教畫中的「水月觀音」形象被稱為「周家樣」。《游春仕女圖》《楊妃出浴圖》。6.五代山水的發展:五代時期一些畫家深入自然,創造了真實生動的北方重巒峻嶺和江南的秀麗風光。北方以荊浩,關仝為代表。荊浩著重筆法的變化,在皴擦點染的筆法技巧上有開創性的貢獻。他的畫面場面宏大,氣勢雄偉。空間感很強,著有《筆法記》。關仝的寫景繪形更為概括提煉,筆簡氣壯,景少意長。《關山行旅圖》是其代表作。南方以董源和巨然為代表。董源,他創造了披麻皴和點子皴等表現技法,水墨和著色並用,畫面幽雅。代表作《瀟湘圖》等。巨然的山水畫筆墨秀潤,其《秋山問道圖》山勢高聳,但結構圓潤,布局宏大,有天雄奇駿之感。7.董源山水畫的特徵及其對後代的影響:特徵: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峻之筆,所畫風光一派江南丘陵江湖景色,與荊浩相比更具有優美抒情的意趣,他的水墨山水,皴擦點染結合並用,創造了披麻皴和點子皴等表現技法,具有革新精神,風格平淡天真。代表作:《瀟湘圖》《夏山圖》《龍宿教民圖》影響:在元明以後產生重大影響,他得平淡天真的風格特別受到北宋書法家米蒂的推崇。8.范寬山水畫特徵以及代表作品:北宋山水畫巨匠,源於五代北方山水畫派,畫崇山峻嶺往往以頂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壯的氣勢,又用碎而堅實的筆墨皴出有質感的山石,被譽為「得山之骨,與山傳神」,成功的刻畫北方關陝地區「山巒渾厚。勢狀雄強」的特色。代表作:《雪景寒林圖》9.南宋山水畫的特徵及代表人物、作品:特徵:靖康之變,宋室南渡,在作品風格上也產生了一定的變化,同時南宋是處於北宋向元代過度的時期,所以作品既略透北宋時期的雄沉壯偉,也同時流露出元代寄情於景的風格。(課本沒有做具體的解釋,關於南宋的山水畫特徵還需具體找答案)代表人物:馬遠。繼承並發展了李唐的畫風,尤善於在章法上大膽取捨剪裁,描繪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面,畫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觀,表現空間及濃郁的詩意,馬遠突破了全景式山水,創造了諸多富於表現力的山水技法,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畫。作品:《踏歌圖》《寒江獨釣》《水圖》10.元代山水畫與宋代山水畫相比有了哪些發展:宋代以宮廷繪畫為主,院體山水畫構圖飽滿,畫面內容豐富,表現手法多樣,畫面雄沉壯偉,境界開闊,空間曠達。元代多以文人畫為主,畫風簡練,用筆精煉,從構圖看,畫面寧靜致遠,沒有大的起伏,山石也稀少許多,從內容到筆墨都追求士氣、人文士大夫的審美情趣,使宋代精密不苟的畫風得以改造,「自娛」而不屈於社會審美愛好。11.清初四王與四僧的不同之處:四王:王時敏,王鑒,王原祈,王翚,信奉董其昌的藝術主張,對古人的師承不遺餘力,苦心精研宋元所謂的海宗大家,致力於摹古或在摹古中求變化,尤其推崇「元四家」,他們十分重視筆墨,表現平靜安閑的情感狀態,體現所謂的士氣和書卷氣,但較少觀察自然,描寫具體感受。審美與趣味的表達更加精緻。四僧:朱耷,石濤,髡殘,洪仁。帶有深摯的情感色彩,借筆墨抒發激越,壓抑的情感。繪畫的形式不守前人規范,有強烈個性,與當時佔主流地位的正流畫風大異其趣,表現內容情感來自客觀世界又有高度加工的藝術形象,豐富了自然美的表現和意境的創造,與客觀相結合。尚義,又有法則的新手法,突破了舊形式在發揮詩歌書法入畫的效用並密切結合似與不似之間的形象上,發揮了筆墨技法,富有創造力。區別:四王一派主張臨古,又在身份地位上具有代表性,收受到統治者的重視確立了正統地位。四僧非正統畫派,具有較強的反清意識,不限於臨摹,而帶有豐富的情感色彩,重視觀察自然和感受靈性。12.徐渭寫意花鳥畫風格:兼收吳門派與林良寫意花鳥之長而不為所集,大膽變革,極具創造力,賦予花卉以強烈的主觀情感,並且一反吳門恬適的意趣,直抒憤世嫉俗激盪難平之情,賦予作品以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一狂草的筆法縱情揮灑,潑墨淋漓,在似與不似的花木形象中著眼於生韻的體現,具有磅礴奇崛的氣勢和雄肆豪放的格調。徐渭把中國花鳥畫推向能夠強烈抒寫內心情感的極高境界,成為中國寫意花鳥畫發展中的里程碑。13.吳昌碩花鳥畫特徵:畫面有機結合,其用濃墨淡干濕,各得相宜,表現出物體的內在氣質和生命力,並傳達出超乎形似的神韻,給人以出神入化的藝術享受。在色彩上大膽使用強烈,鮮明的重色,如西洋紅,在強烈的對比中生機盎然,渾厚古拙而不乏書卷氣,形成了個人獨特的新風格。中國美術史重點第三部分1.揚州畫派畫風及其社會原因:畫風:分為三類;首先有丟官後賣畫的文人,這一類人受個人情感的驅使,畫風非溫文爾雅,而是清剛跌宕,潑辣奔放,不守規范。其次有一生布衣的畫家,他們抒個性,尚創造的文人畫傳統,注重金石書法古樸自然,畫面中時而流露不滿,但大多數還是表現不同流合污的高潔。最後有一類人是有文人修養的職業畫家,他們有廣而深厚的功力,適應民間欣賞習慣,受揚州風氣影響,汲取人文畫的主張,講求人品,擅三絕,放筆寫意,題材廣泛,畫法精熟。總體來說:接受與發展石濤等人的革新精神,順應時代審美要求,注重藝術自身發展,重視師造化和個人的獨特感受,抒發個性,自法成家。社會原因:1>商業城市的繁榮,市民階級的擴大及其對藝術的要求。2>民族矛盾下降而社會矛盾包括封建階級內部矛盾加劇,帶有初步民主色彩的思想文化抬頭。3>商品市場揚州雲集了各家各派。4>在石濤以及另外一些清初富有創新精神畫家畫風的影響下,發展了重視生活感受,強烈書法性靈的闊筆寫意花。2.對中國古代花鳥畫的認識和作品評述:認識:花鳥畫是以動植物為主要描繪對象的中國傳統畫,是以寫生作為創作基礎,犧牲是在真實描繪客觀對象基礎之上,表現出花鳥的生命力和其各不相同的特徵,它不以外部的形似為目的。而是重視傳神,花鳥畫借物傳情,善於抓到動植物與人的某種思想情感的聯系,再加上藝術的誇張強調。花鳥畫技法主要有工藝重彩花鳥畫和水墨寫意花鳥畫,表現出精工富麗的宮廷院體風格和水墨寫意的人文風格。作品評述:結合簡答「徐渭的花鳥畫風格」即可,並闡述一下其代表作。3.對中國傳統人文畫的理解與作品評述:特點:在朝在野的文人,表現作者對情趣和心靈的感受,山水花木、梅蘭竹菊為主要題材,追求筆墨效果,不求形式強調神韻,講述筆墨情趣。形成詩書畫三者統一與一體的整體,及文學,書法,篆刻於一體,突出畫家的文學素養。作品評述:結合文徵明的作品加以闡述,具體見課本,突出其繪畫特點。4.對中國古代重彩人物畫的理解與作品評述:理解:工筆重彩畫法是一種造型工整細致,色彩濃艷而略帶裝飾性的畫法,用筆朴實,氣韻古雅。以線造型是中國畫技法的特點,也是工筆畫的基礎和骨幹。工筆畫對線的要求是工整、細膩、嚴謹。一般中鋒用筆比較多。以固有色為主,一般設色艷麗,明快,沉著,高雅,有統一的色調。具有濃郁的中國民族色彩審美意趣。關於裝飾性的一方面是來源於傳統的程式化手法,一方面是作者對生活中的形象通過提煉、誇張、創造而形成的美感效果。作品評述:結合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理解。5.《韓熙載夜宴圖》的題材,內容,與表現特點:題材:人物畫,刻畫失意官僚的心理矛盾和腐朽生活面貌,表現其放盪不羈的夜生活。內容:夜宴圖以長卷形式分為夜宴、觀舞、休息、演樂、賓客酬應等五個場面。聆聽琵琶演奏,席中所有人物沉溺在樂聲之中。觀舞一段韓熙載親自敲鼓伴奏,在場人也拍掌擊聲,與舞蹈節奏相吻合。表現特點:畫中人物形象生動的傳神,不同的身姿容貌以至手的表現都處理的較為成功,特別是韓熙載的形象富有肖像畫的特點,衣著也表現了放縱,情態動作刻畫的合情合理、恰如其分。畫中的細節也都起著烘托主題的作用,屏風把各個場景加以分割又連成一個整體,筆致細勁,用筆縝密,線條細膩而圓勁,設色濃麗而沉著,整體效果同統一和諧。取得很好的效果。

『肆』 中國美術史(名詞解釋)

《洛神賦圖》卷,晉, 顧愷之 (宋摹),絹本,設色,縱27.1cm,橫572.8cm。
此圖是根據三國(220--265年)魏人 曹植所寫 《洛神賦》而創作的故事畫。 畫面開首描繪曹植在洛水河邊與洛水女神瞬間相逢的情景,曹植步履趨前,遠望龍鴻飛舞,一位「肩若削成,腰如約素」、「雲髻峨峨,修眉聯娟」的洛水女神飄飄而來,而又時隱時現,忽往忽來。 後段畫洛神駕六龍雲車離去,玉鸞、文魚、鯨鯢等相伴左右,洛神回首張望,依依不捨,一種無奈離析之情顯現畫面
《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圖》、《蘭亭集序圖》、《蘭亭流觴曲水圖》、《蘭亭集圖》,東晉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郗曇、魏滂輩,及王凝之、渙之、獻之、立之等四十二人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 」時乘興所書。
吳代當風 中國畫術語。是對吳道子人物畫風格的概述。吳道子(約686-760)是盛唐最傑出的畫家,在宗教畫上成就突出。在用筆技法上,他創造了一種波折起伏、錯落有致的「蒓菜條」式的描法,加強了描摹對象的份量感和立體感,所畫人物、衣袖、飄帶,具有迎風起舞的動勢,故有「吳帶當風」之稱。
《步輦圖》是唐朝畫家閻立本的名作之一。公元640年(貞觀十四年),吐蕃王松贊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祿東贊到長安通聘。《步輦圖》所繪是祿東贊朝見唐太宗時的場景。現存畫作被認為是宋朝摹本。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絹本,設色,縱38.5厘米,橫129.6厘米。作品設色典雅絢麗,線條流暢圓勁,構圖錯落富有變化,為唐代繪畫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貴的歷史和藝術價值。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唐周昉揮扇仕女圖 這是一幅描寫唐代宮廷婦女生活的佳作。全卷所畫人物共計十三人,分為五個自然段落。引首清高宗弘歷題「猗蘭清畫」四字。鈐明韓世能 「韓世能印」、「韓仲子氏」、「世能」,清梁清標「蕉林書屋」、「蕉林居士」、「蕉林考藏」,清高宗弘歷「古希天子」、「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乾隆鑒賞」等鑒藏印,共31方。起首第一段為「揮扇」,凡四人:一位戴玉蓮冠的妃子按紈扇慵坐,其右一女官紫袍束帶,兩手橫扇,另有兩女持梳洗用具侍立於左側。第二段為「端琴」,凡兩人:一拖髻者抱琴至,另一垂鬟女子在協同解囊抽琴。第三段為「臨鏡」,凡兩人:一戴唐巾人持鏡卻立,一姬擁髻對鏡,衣錦燦若。第四段為「圍綉」,凡三人:其中一姬持團扇,倚綉床,支頤有倦態,兩女對綉,第五段為「閑憩」,凡兩人:一妃妝者背坐揮小紈扇,引頸遠眺,另一姬倚桐凝佇,茫然出神。五個段落似離還合,從不同的側面,刻畫了人物在不同場景中的各種心理狀態。在畫中,作者通過對嬪妃的生活的描繪,表達出她們寂寞、沉悶、空虛、無聊、幽恨暗生的心情。畫面結構井然,線條秀勁細麗,賦色柔麗多姿,艷而不俗。
《昭陵六駿圖》,金代趙霖所作,為絹本、設色,長27.4厘米,寬444.9厘米。此圖依據唐太宗昭陵六駿石刻而繪,全卷分六段,每段畫一馬,旁有題贊。駿馬的形態既忠於原作,又注意發揮繪畫之長,通過遒勁的筆法和精微的設色,將馬匹的毛色表現得更加真實自然,戰騎馳騁疆場的雄姿也刻畫得十分生動。無論是賓士、騰躍,還是徐行、佇立,都能曲盡其態。
《韓熙載夜宴圖》是中國畫史上的名作,原跡已失傳,今版本為宋人臨摹本以連環長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韓熙載家開宴行樂的場景。韓熙載為避免南唐後主李煜的猜疑,以聲色為韜晦之略,每每夜宴宏開,與賓客縱情嬉遊。這幅長卷線條准確流暢,工細靈動,充滿表現力。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寬24.8厘米,長528厘米,絹本設色。該畫卷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城市生活的面貌,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五百五十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五、六十匹,車、轎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多艘。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伍』 中國美術史研究是什麼意思

兩種意思:
1、對中國美術形式風格的研究;
2、對中國美術鎖表現的內涵的分析。
當然,都是綜合的了。不過,大多又偏重。一個是art history,一個是history of art。一個放在藝術學門類下,一個放在歷史學門類下。

『陸』 中國美術史知識點梳理是什麼

中國美術史知識點梳理:

1、唐三彩:是在白色的粘土胎的外表,按設計需要,施以含銅鐵錳等油料著色劑,加入鉛作助溶劑,經低溫燒制後,釉色成光鮮富麗的綠藍赭三色。種類有俑和生活器具、殉葬的俑和駝、馬動物是三彩中的精品。絢麗奪目、鮮艷多彩。

2、畫品:南齊的謝赫著作《畫品》,是古代第一部對繪畫作品,作者進行品評的理論文章。其中提出了繪畫的社會功能以及品評繪畫的六法論: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

3、吳門畫派:明代中期活動於蘇州,繼承和發展了元代人文化的傳統,重視詩書畫三者的融匯,崇尚高潔而優雅的藝術風格,以繪畫的形式表現理想的人文精神與審美情操,體現自得其樂的精神生活。代表人物: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

4、青山綠水:以石青和石綠色為主要色相描繪的青山綠水是中國山水畫的一個重要門類,其表現手法是先施以筆墨勾畫出景物的輪廓,然後在添染濃重之青綠色,其顯著特徵是顏色覆蓋性強,色相鮮麗光彩,具有裝飾意味。

5、新石器時代石雕刻的兩個中心及主要風格:

南方良渚:採用平面淺浮雕和線刻結合的手法,描繪對象主要為宗教禮器上的神人像,造型莊重神聖,較強的宗教意味。

北方紅山:採用圓雕的技法,描繪生活中或神化中的動物,造型生動活潑,帶有較強的裝飾性。

『柒』 中國美術史的開端

中國美術史是從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了。舊石器時代的粗石器,已能磨光、雕琢、鑽孔,符合對稱、均衡等形式美法則,初具節奏和線條的韻律美。

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中,可以找到中國美術的早期形式,這種形式一直延續直公元前6世紀。早期的陶瓷製品沒有畫上去的圖案,但是有滾花。有很多畫有以對稱形式展開的魚或者人的面部的圖案。

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從幾何紋飾進展到動植物紋樣,其中以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的彩陶紋樣最為豐富生動。除彩陶之外,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人像、動物陶塑也同時出現。

(7)什麼是中國美術史擴展閱讀

漢時畫跡今已幾乎無存,最完整的為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描繪了墓主人的地上和地下生活。山東肥城孝堂祠、嘉祥武梁祠石刻尚存,可窺見漢時古拙有力的繪畫風格特徵。

戰國、秦漢,以秦始皇陵兵馬俑和霍去病墓石刻為代表,雕塑藝術成就卓著。繪畫品類繁多,帛畫、壁畫、畫像石、畫像磚,異彩紛呈。篆隸形成中國書法藝術。

據記載,周代已有歷史人物的畫像,春秋時期已有大型壁畫。從出土的青銅器紋飾、漆器彩繪和楚墓帛畫可看出在春秋戰國時期以線造型的特色已初步形成。

秦漢時期的繪畫藝術已十分發達。既有壁畫又有肖像畫,既有歷史畫又有神怪畫,題材多樣,種類不一,從漢墓出土的大量壁畫、畫像石、畫像磚、帛畫、漆畫等可睹當時繪畫藝術之風貌。

其壁畫造型生動洗練,用筆質朴簡率,在單純、稚拙的形式中表現出運動、力量和速度感,其畫像磚多為各種生活場面,造型誇張簡括,注意整體動勢的描繪。

『捌』 從廣義上說,中國美術史研究的范圍包括哪些

美術史的研究,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作為歷史的子學科,叫藝術的歷史,history of art,如復旦大學,是放在文史研究院;另一種是藝術史,art history,是藝術學的一個子學科。廣義的美術史,可以說只要帶有圖像性質的,都可以研究,不論是建築、工藝美術、雕塑、繪畫、手工藝美術等等。因為,目前來說,美術史分為宗教美術、宮廷美術、文人美術、民間美術四大部分。宏觀來說,美術史的研究已經與眾多學科融合,圖像作為一個研究的平台,展開大美術的研究,將幾乎所有相關的信息無所謂什麼學科,都用來輔助解讀美術史。那麼,我們可以說,廣義的中國美術史研究就是一切可以看到的材料的研究,就是視覺文化的研究。

『玖』 中國美術史是什麼

中國美術史源遠流長。與美術風格總是在變化的歐洲不同,中國美術幾個世紀以來保持了令人驚奇的延續性。明朝時的作品還可以看到唐朝時的影響。一幅清朝的畫作與一幅宋朝的是非常相似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對傳統的尊崇。藝術家的首要任務不是創新,而是盡可能逼真的臨摹舊有的作品--這並不被認為是抄襲,反而一定程度上是創新

中國廣泛流傳的宗教和哲學思想也在不斷地影響藝術創作。沒有道家的存在,中國繪畫,唐詩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這些主題經常是關於與自然相協調的生活的。就是繪畫技巧也透露出了道家的陰陽理論的影響,有的在虛實的辯證轉換之間,有的在干濕用筆技巧的對比之間。在中國的藝術作品中總是出現道家神話傳說的人物形象。相比之下佛教的影響就不那麼大,尤其考慮到佛教隨著實踐的推移不斷的中國化這個因素。16世紀以後,隨著西方傳教士的到來,又有了西方的影像。

出於經濟的原因,中國美術的載體局限於宮廷和學院之中。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孤獨的藝術家,他們在田園和山林當中進行創作。這常常是一些學者和被貶的官員,他們對社會現狀不滿,從而逃避現實。每逢朝代更替時經常有這種情況發生,比如,明末清初,滿族入侵之際。

中國藝術的影響在整個東亞文化圈都可以觀察得到。尤其在曾經在中國統治下的地區,像朝鮮,越南這些藩屬,或者有中國人移民的地方,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日本藝術同樣不能擺脫中央帝國的影響。在一些領域,日本的追隨者甚至超越了他們的先師,比如在日本達到鼎盛的漆器手工藝。16世紀以來,中國的工藝品---尤其是瓷器,大量向歐洲出口,這對歐洲藝術也產生了影響。台灣地區的美術以及中國移民的美術創作可以認為是中國美術的一部分。

『拾』 清華大學中國美術史是一門怎樣的課程

簡單的來說是介紹中國近代美術發展史的過程,注意是近代額,詳細的發展歷史參見如圖
近代就是從清末到現在的美術發展過程,而明朝之前的美術,美術是舶來詞,所以明清之前的叫做書畫,不能稱為美術,譬如清明上河圖不能歸為美術一類,通常我們稱這幅畫為書畫藝術品,而不是美術作品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中國美術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煎餅放什麼調料 瀏覽:648
如何將人民幣轉到越南 瀏覽:91
伊朗為什麼會發洪水 瀏覽:676
你會怎麼做綜藝中國 瀏覽:293
如何強起來的中國 瀏覽:279
印度鵝糞叫什麼 瀏覽:117
印尼燕盞是什麼 瀏覽:728
中國銀行軟體貸款需要多久 瀏覽:255
伊朗是怎麼對應美國金融制裁的 瀏覽:205
外貿出口到印尼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948
越南戰爭紀錄片哪裡有看 瀏覽:690
印度人如何榨椰子油 瀏覽:917
大廠英國宮到地鐵6號線怎麼坐車 瀏覽:47
美國為什麼要轟炸伊朗軍事基地 瀏覽:305
gua是什麼意思印尼語 瀏覽:156
哪裡可以看印尼電影 瀏覽:805
伊朗的石油有多少錢 瀏覽:109
印尼ice是在哪裡 瀏覽:446
印度最貴的魚叫忘什麼魚 瀏覽:331
義大利有什麼文化建築 瀏覽: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