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學舞蹈系學什麼課程
主要課程:舞蹈寫作教程、舞蹈形態學、中國舞蹈史、中國民間舞蹈文化、世界芭蕾史綱、歐美現代舞史、舞蹈專業英語、舞蹈文獻檢索與利用、中國舞蹈意象論、中外舞蹈思想教程、舞蹈解剖學、舞蹈概論、舞蹈作品分析、編舞技法。
表演基礎、美學、音樂理論、音樂鑒賞、曲式分析、少數民族舞蹈史、中外舞蹈史、藝術概論、人體解剖學、中國古典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中國民間舞、中國古典舞、身韻、基本功、現代舞、拉丁舞、東方舞、敦煌舞、古典舞教學法、民間舞教學法、芭蕾舞教學法。
(1)中國舞課程體系有哪些擴展閱讀:
培養目標: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能從事中外舞蹈史、舞蹈理論的研究、舞蹈教學以及編輯等工作的高等專門人才。本專業培養能在學校、藝術團體、藝術(文化)館。
青少年宮等單位從事中國古典舞、中國民間舞、芭蕾舞、現代舞等其他舞種的教學、創作、輔導工作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舞蹈藝術人才和「復合型」專門應用人才。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舞蹈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
2、掌握主要舞種的分析方法和一般技術;
3、具有舞蹈寫作、評論以及表演的基本能力;
4、了解舞蹈藝術前沿動態、應用情景和發展動態;
5、掌握舞蹈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際工作能力。
Ⅱ 中國舞包括有哪些舞蹈
中國舞包括有民族舞,民間舞,古典舞,漢唐古典舞,古典芭蕾舞 。
1、民族舞,產於流傳於民間,主要以自娛自樂的舞蹈形式,是各種舞種的不可確少的元素。如孔雀舞 ,擺手舞, 花鼓子。
2、民間舞,分為漢族民間舞和少數民族民間舞兩類,如東北秧歌,藏族舞蹈等。
3、漢唐古典舞,從傳統的民間舞蹈基礎上衍生而來,如《寶蓮燈》、《小刀會》、《春江花月夜》等。
4、古典芭蕾舞,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照》,《紅色娘子軍》與《白毛女》等。
(2)中國舞課程體系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古典舞的起源:
中國古典舞從其源來說,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復甦,是戲曲舞蹈的復甦,是幾千年中國舞蹈傳統的復興。十分明顯,它的審美原則不是什麼新發明,而是幾千年中華文化的流傳和延續,是用一根長線從古串到今的,這些原則非但在戲曲中可見。
在唐宋樂舞中,在漢魏「舞戲「中,甚至在商周禮樂中,都能見其蛛絲馬跡它的文化特徵,就其流來講,它是在原生物上生成的一個嶄新的藝術品類,這是一個可以和芭蕾舞、現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種類,這個衍舞種是地道的中國貨。
Ⅲ 幼兒舞蹈一級基本功有哪些內容包括
中國古典舞基訓和身韻和身韻、中國民族、民間舞(漢、藏、蒙古、維吾爾、朝鮮、傣、苗、彝族)以及音樂節奏訓練。
普及型級別:
一級(4-5歲);二級(5-6歲);三級(6-7歲);四級(7-9歲) ;五級(8-10歲);六級(9-11歲);七級(10-12歲);八級(11-13歲);九級(12-14歲);十級(13-15歲)
半專業型級別:
第十一級(初級課)適用於14-16歲青年
第十二級(中級課)適用於15-17歲青年
第十三級(高級課)適用於16-18歲青年
中國舞考級內容包括:中國古典舞基訓和身韻和身韻、中國民族、民間舞(漢、藏、蒙古、維吾爾、朝鮮、傣、苗、彝族)以及音樂節奏訓練。墊上技術 (滾翻 )以及舞蹈節奏感訓練四部分。教材還配有伴奏樂曲及歌曲。這套教材是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訓練體系的一部分。課程第十級的水準接近舞蹈學院附中二年級;十一至十三級課程是舞院附中課程的通俗化和簡化。每級教材均設有教學法課,從理論和教學實例闡述教材的系統性、科學性、全面性和中國舞蹈特色,以及如何面隊不同年齡的學員施教時採用與其年齡及舞蹈水準相應的教學方法,訓練步驟等,這是教師證書的必修課。
Ⅳ 中國舞1-10級,每一級都教些什麼基本功
1、一級(4-5歲):走步、音樂反映、擴指、手臂動作、彎腰、轉腰、前壓腿、雙吸腳、腳位、頭的動作、擺臂、蹦跳步、平踏步、游戲。
2、二級(5-6歲):走步和敬禮、音樂反映、手位、勾綳腳、含胸、展胸、提腰、松腰、旁開腿、推指、繞腕、頭的動作、半蹲、蛙跳步、雞走步、游戲、模仿與想像。
3、三級(6-7歲):吸跳步和敬禮、音樂反映、波浪、彎腰、勾綳腳、吸伸腿、後吸腿、手位、松肩、半蹲、踮腳走、鴨步走、蹦跳走、踏步走、模仿與想像。
4、四級(7-9歲):二拍舞步、三拍舞步、單手位、波浪、壓垮、勾綳腳、前抬腿、後抬腿、抱端腿、壓腿、前踢腿、後踢腿、腳位、碎步、掰膀子、小跳、節拍練習、藏族舞、東北秧歌、結束動作。
5、五級(8-10歲):二拍舞步、雙手位、手腳動作、勾綳腳、小彈腿、旁抬腿、後彎腰、壓腿、0前、旁大踢腿、後踢腿、前滾翻、腳位、半蹲、小跳(一)、推指、波浪、點步轉、小跳(二)、1節拍練習、藏族舞、東北秧歌、結束動作。
6、六級(9-11歲):提、沉、含、仰、移(盤坐、雙跪准備)、開胯練習(吸、雙腿開胯)、雙腿大環動、壓腿(前、旁、後)、搬腿(前、旁、後)、大踢腿(前、旁、後)、掰膀子、腰(站下腰強化練習,提高難度)。
7、七級(10-12歲):蹲(單把一位、二位、五位半蹲、全蹲)、擦地(單把前、旁、後)、五位擦地(雙把前、旁、後)、小踢腿(雙把前、旁、後)、單腿蹲(雙把分解)、立身射雁(雙把踏步蹲起)、涮腰(單把)、壓腿(前、旁、後)、搬腿、大踢腿(單把前、旁、雙把後腿)。
8、八級(11-13歲);九級(12-14歲);十級(13-15歲)這三級為專業曲目所設定的專業舞蹈動作,基本功在前面的考級過程中基本結束。
(4)中國舞課程體系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古典舞基訓中的旋轉技巧,以擰傾形態的舞姿結構為主要特色,與芭蕾舞基訓中的旋轉還是有很大不同的。芭蕾舞基訓中的旋轉都是直體的,大都在額狀面的基礎上進行立體構圖和塑造形象,因此,動作長而舒展,延伸感強。身體的帶動,手臂的帶動,跨的帶動都非常重要,旋轉靠的就是全身的協調。
以腰帶動轉的特點,形成中國古典舞基訓中轉得起「法兒」的多種多樣,而且多半是在動的過程中起的「法兒」。如大掖步轉、掃堂探海轉。
國古典舞基訓中民族舞姿轉「身法性」很強,有一部分民族舞姿轉,可以說是身法的待續和誇張。
Ⅳ 中國舞的概念包括什麼舞種
中國舞是在民族民間傳統舞蹈的基礎上,經過歷代專業工作者提煉、整理、加工、創造,並經過較長期藝術實踐的檢驗流傳下來的具有一定典範意義的古典風格的特色舞蹈。中國舞是一個獨立的舞種,並不包括哪個舞種。
(5)中國舞課程體系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舞蹈家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進行的對中國古典舞的研究、整理、復現和發展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建立了一套中國古典舞教材,創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國古典舞蹈風格的舞蹈和舞劇作品,形成了細膩圓潤、剛柔相濟、情景交融、技藝結合,以及精、氣、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諧合與高度統一的美學特色。
Ⅵ 舞蹈專業的主要課程
主要課程:舞蹈編導、舞蹈基本功訓練、舞蹈學;作教程、舞蹈形態學、中國舞蹈史、中國民間舞蹈文化、世界芭蕾史綱、歐美現代舞史、舞蹈專業英語、舞蹈文獻檢索與利用。
中國舞蹈意象論、中外舞蹈思想教程,舞蹈解剖學等現代舞技術、舞蹈素材組合訓練、舞蹈劇目分析、舞蹈創作實習、音樂(鋼琴、曲式分析)、舞蹈編導理論、現代舞專業基礎課程、現代舞表導教系統課程等;
(6)中國舞課程體系有哪些擴展閱讀: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知識,熟悉我國的文藝方針和政策;系統地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了解相關學科的知識,有較高的文化藝術修養。
有較強的審美感覺和創造性思維,有觀察、理解、概括生活的能力,能獨立運用編舞手段完成舞蹈作品的創作與排練,以及具有從事本專業教學和初步科研的能力。
Ⅶ 中國舞包括哪些舞種
中國舞主要有古典舞、民族舞、當代舞這三種類型。
古典舞是指在民間傳統舞蹈的基礎上,經過歷代專業工作者提煉、整理、加工、創作,並經過較長時期藝術實踐的檢驗,流傳下來的被認為是具有一定典範意義的和古典風格特點的舞蹈。
「中國舞」是中國古典舞與中國民間舞的一個「泛稱」,被中、大專藝校用來指代還未細分前的舞蹈學科專業班統稱,多數時候被業余愛好者用來特指中國古典舞。中國古典舞是經過歷代專業舞者、學者的創作、整理、提煉、加工、田野調查,並經過較長期藝術實踐的檢驗流傳下來的具有一定典範意義的中國古典風格的特色舞蹈。
基訓中則借鑒結合了芭蕾的訓練體系,融合戲曲武術的手眼身法步等技術、技巧,當中仍然有著獨具一格的民族特性,(如孫穎教授開創的中國古典舞漢唐學派)表演時與其它舞種中的技術、風格有著很大的不同。
Ⅷ 藝考舞蹈課程體系包括哪些模塊
藝術舞蹈課程的話一共是三個模塊和形體和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