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政治外交如何實現

中國政治外交如何實現

發布時間:2022-09-21 13:20:19

1. 中國該走怎樣的外交道路

從政治生活角度看
主要體現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推動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的建立,以自身的發展推動地區和世界發展,負責任的外交推動地區和世界和平。

2. 我國實行怎樣的外交政策其基本點是什麼

我國外交政策的五個基本點
①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我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基本立場和根本原則,我們珍惜與別國人民的友誼和合作,更珍惜獨立自主的權利.
②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二是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首先,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經濟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願望和根本利益,是時代的要求;其次,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我國義不容辭的責任.
③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原則.第一,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含義及其相互關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指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它們之間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成為國家之間和平共處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條件.其中,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五項原則的核心和基礎;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是各國和平共處的保證;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是五項原則的目標.第二,我國政府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積極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不以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異同來決定親疏好惡,確立了自己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發揮了自己的作用.
④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立足點.關於這個基本點,第一,中國與第三世界國家利益與共、命運相連.因為,中國屬於第三世界,與第三世界國家有過共同或相似的歷史境遇,又面臨著維護和平、發展經濟的共同歷史任務.第二,與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符合中國人民和第三世界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因此,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立足點.
⑤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是我國的基本國策.第一,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的必要性.第二,我國的對外開放是面向全世界的、全面的對外開放.面向世界各國的對外開放,有利於我們吸取不同類型國家的長處、取長補短,全面的對外開放,有利於我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有分析有鑒別地吸收一切有利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經驗和技術等.第三,我們在對外開放和國際交往中,必須維護國家主權、民族獨立和祖國尊嚴,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警惕和抵制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蝕,抵禦敵對勢力對我國「西化」、「分化」的圖謀.

3. 解放戰爭勝利後,新中國是如何開展外交的

解放戰爭以後,新中國成立,但是當時國際局勢非常緊張,戰後各方勢力交鋒不斷,新中國的外交就是在這種局面中成長起來的。而當時結合國內外的具體情況,在和平外交基礎上,新中國採取了外交三大政策。


除了新中國這三大政策以外,新中國初期外交還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徵就是將軍掛帥,當時新中國的第一批外交大使,全是由軍隊里的將軍進行轉型的,這些身經百戰、戎馬一生的將軍們又踏上了新的戰場。正是這些,讓中國外交在廢墟中重新建立,開創了中國外交的新局面。

4. 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維護和平、反對武力;相互尊重、主權平等;自主選擇、求同存異;互利合作、共同發展。

1、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的對外開放戰略,既通過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的發展促進和平。

2、中國將繼續推動世界多極化,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和發展模式多樣化,促進經濟全球化朝著有利於各國共同繁榮的方向發展。積極倡導多邊主義和樹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主要內容的新安全觀,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推動國際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3、中國在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

4、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方針,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深化與發展中國家的互利合作,維護與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進一步發展同發達國家的關系,努力尋求和擴大共同利益匯合點,妥善處理分歧。

5、積極參與多邊外交,維護和加強聯合國及安理會的權威和主導作用,努力在國際事務中發揮建設性作用。同時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准則。

(4)中國政治外交如何實現擴展閱讀:

《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國70年外交理論和實踐的基本結晶,符合時代潮流及我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新形勢下,必須堅持黨對外事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積極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堅定不移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定不移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營造有利外部環境,為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中國貢獻。

5. 新中國成立後的外交政策及發展思路是什麼

一、50年代
1、方針政策: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外交的首要任務是:徹底摧毀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控制,恢復國家的獨立和主權。為此,提出了「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和「一邊倒」的三條方針。
「另起爐灶」,就是同舊中國的屈辱外交徹底決裂,不承認舊中國同其他國家建立的外交關系,要在新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建立新的外交關系。

「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就是要在徹底清除舊中國遺留下來的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和殘余勢力之後,再請客人進來,以免敵對者「鑽進來」搗亂。
「一邊倒」,即倒向社會主義一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人民,共同奮斗。這就是聯合蘇聯,聯合各人民民主國家,聯合其他各國的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結成國際統一戰線」。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

2、原因:國際方面⑴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新中國採取經濟封鎖、外交故里、軍事包圍和威脅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系列國家走上了人民民主道路,形成了社會主義陣營⑶廣大的亞非拉國家紛紛走上獨立自主的道路;國內方面⑴新中國成立,是中國能夠執行獨立自主外交的前提⑵政權急待鞏固,經濟急待恢復,創造和平的建設環境⑶能夠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樹立新中國的國際形象。

3、主要成就:①新中國成立第一年就與1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也就是說17個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唯一的合法主權國家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僅成為解決中印之間的國家准則,也成為解決國家之間的基本准則,反映了我國外交的政策的成熟③日內瓦會議凸顯了我國作為世界五大國的地位④萬隆會議提出的「求同存異」主張,不僅是的萬隆會議成功召開,而且成為「萬隆精神」的核心內容。

二、60年代

1、方針:「兩個拳頭出擊」

2、原因:60年代國際形勢變化的特點是大分化、大動盪、大改組。從蘇共二十大開始,蘇聯推行霸權主義政策,中蘇關系急劇惡化,美國也也繼續推行敵視中國的政策。為捍衛國家主權,維護世界和平,中國實行了這樣的外交政策。

三、70年代

1、方針:「一條線、一大片」、三個世界的提出

2、原因:蘇美兩個超級大國的力量對比,朝著有利於蘇聯的方向發展。蘇聯憑借其迅速膨脹起來的軍事實力到處伸手,而美國由於侵越戰爭拖累,力量相對削弱。蘇美爭霸出現了蘇攻美守的態勢。美國為集中力量對付蘇聯的挑戰,謀求從越南脫身,尋求同中國接近。蘇聯則在加緊同美國爭霸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的壓力和軍事部署。西歐、日本的經濟得到迅速發展,並日益成為美國的競爭對手。亞非拉國家維護和爭取獨立的斗爭取得偉大勝利,成為反帝、反殖和反霸的主力軍。

3、成就:①中國聯合國恢復合法地位②中美關系實現正常化並建立外交關系③中日建立外交外交關系④形成了建國以來的建交高潮。

四、80年代至今

1、方針:無敵國外交

2、政策調整:

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實行不結盟政策

全面對外開放

2、具體表現在:①積極參加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如積極參加聯合國組織的維和行動②積極參加地區性的經濟建設,如2001年成功舉行亞太經合組織的非正式領導人的上海會議③積極推行睦鄰友好政策,營造寬松的建設環境,如在中國倡導和組織下,成立「上海合作組織」④繼續改善與發達國家之間的關系,如積極溝通與歐盟的聯系與交流⑤繼續加強與廣大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交流,如中非論壇建設⑥堅持不結盟的外交路線,如1980年在《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30年後,中國領導人果斷的停止了繼續結盟的做法⑦把對外開放始終作為我國一項基本國策⑧對戰爭與和平的認識有了新的認識,審定認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任何時期都不能夠偏離這一中心,除非發生戰爭

6. 建國初期中國政府在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有哪些重大舉措

外交:
(1)開門請進「俄國熊」。——所謂的「一邊倒」。 即投靠蘇聯的社會主義陣營

(2)與美國,西歐為敵,——所謂的「另起爐灶」 即不承認國民政府的外交關系,建立新的外交體系
(3)做「第三世界」的老大——「丐幫」的幫主。

經濟:
1、初步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綱領及其經濟主張�
2、在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根據已定的革命綱領,初步制定了變革各種生產關系的政策。
3、在反封建方面,1925年10月中共中央擴大會議通過的《中國現代的政局與共產黨的職任議決案》,明確提出要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強調說明:"如果農民不得著他們最主要的要求--耕地農有,他們還是不能成為革命的擁護者。"
4、在對待民族資本方面,起初是主張很快實行社會革命,消滅資本主義。

政治政策:
1、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社會主義國營經濟
2、穩定物價,統一財經
3、合理調整工商業
4、恢復發展生產

7. 中國的外交政策如何

一、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國堅定不移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中國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1、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原則。

2、中國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3、中國積極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4、中國願意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合作關系。積極發展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重視改善和發展同發達國家的關系。

5、中國實行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政策,願在平等互利原則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和地區廣泛開展經貿文化交流。中國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開始切實履行WTO體制,促進世界的繁榮與進步發揮積極作用。

6、中國積極參與多邊外交活動,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堅定力量。中國是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積極參與政治解決地區熱點問題。中國派出了維和人員參與聯合國的維和行動。中國積極致力於推進國際軍控、裁軍與防擴散事業。中國政府一向重視人權並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已加入了包括《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在內的18項國際人權公約,並已簽署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中國願與國際社會一道,加強合作,共同對付人類發展面臨的環境惡化、資源匱乏、貧困失業、人口膨脹、疾病流行、毒品泛濫、國際犯罪活動猖獗等全球性問題。

二、中國對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主張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其他公認的國際關系准則應成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基礎。

第一,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

第二,堅持用和平方式處理國際爭端。

第三,世界各國主權平等。各國的事情要由各國人民做主,國際上的事情要由各國平等協商,全球性的挑戰要由各國合作應對。

第四,尊重各國國情、求同存異。

第五,互利合作、共同發展。

三、中國對南南合作的立場

發展中國家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產品眾多、市場潛力大、發展模式各具特色,整體經濟實力不斷提高,互利互惠,相互支持,相互借鑒,共同發展的可能性和機會很大。但發展中國家的國情和經濟發展狀況不盡相同,普遍存在底子薄、發展資金不足等問題,為南南合作的進一步擴展帶來了一些實際困難。我們認為,發展中國家應從戰略高度出發,積極深入地探索南南合作的多種模式,最大限度地維護共同利益,攜手應付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廣大發展中國家應加強團結,在國際事務中密切配合,相互協調;應積極參與國際經濟領域內「游戲規則」的制訂,促進國際經濟、金融和貿易體制的改革,爭取平等發展的權利;應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對外經貿、科技、文化合作,以加快自身的發展,提高在南北對話中的地位。

中國願在平等互利平等、講求實效、形式多樣、共同發展的原則的基礎上,與南方國家開展廣泛而深入的合作。對於一些有困難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願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中國的援助雖然是有限的,卻是真誠的、不附加任何條件的。

四、中國對多極化發展的看法

當前,國際形勢正在發生復雜而深刻的變化,但世界走向多極化的趨勢並未改變。各國在民族傳統、宗教文化、經濟水平、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情況千差萬別,很難想像用一種模式、一種價值觀來統一,由一個國家來「領導」。《聯合國憲章》所確定的關於主權平等、互不幹涉內政等國際關系基本准則絕沒有過時。各國的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應該得到尊重。多極化的進程可能曲折、漫長並充滿斗爭,但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趨勢,它符合大多數國家的共同意願與利益,有利於世界和平與安全。

我們推動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並非針對特定國家,也不是要重演歷史上列強爭霸的舊劇,而是推動國際關系的民主化,促進世界各種力量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加強協調對話,不搞對抗,共同維護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

中國堅定不移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中國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8. 在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國際形式下,如何推動中國多邊外交發展

摘要 其一,在經濟外交方面,強調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為此,要平衡發展進出口,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優化進口結構,積極擴大進口.要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允許更多領域實行外資獨資經營.要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創新自主權,增設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推進海南自貿試驗區建設、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

9. 在中國強起來的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將如何展現新的作為和擔當

在中國強起來的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展現新的作為和擔當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具體展開:

1、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行動指南,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積極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深入推進全方位外交布局,實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堅定維護國家利益,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營造了良好外部環境,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貢獻。

2、構建全球夥伴關系網路,擴大同各方利益交匯點。

以發展中國家為基礎,以多邊為舞台,通盤謀劃、整體運籌、全面推進各項對外工作。同世界上近百個國家和區域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夥伴關系,拓展深化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交往格局,形成了覆蓋全球的「朋友圈」,與各國人民結伴而行、共創美好未來。

3、實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構築對外開放新格局。

堅持推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形成了以「一帶一路」為統領的對外開放新格局。「一帶一路」從倡議變為行動,從理念轉化為實踐,快速成長為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平台、各方普遍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

4、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努力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推動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

(9)中國政治外交如何實現擴展閱讀:

新時代對外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

1、科學判斷新時代中國外交面臨的國際形勢

十九大報告全面客觀辯證地分析了我國所處的國際環境,作出了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等重大論斷。這是我們謀劃開展對外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和立足點。

2、明確提出新時代中國外交的目標使命

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目標使命,表明中國外交不僅以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己任,也將為人類社會共同進步展現更大擔當。

3、深入闡明新時代中國外交的中心任務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並將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14條基本方略之一。

閱讀全文

與中國政治外交如何實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為什麼會發洪水 瀏覽:676
你會怎麼做綜藝中國 瀏覽:293
如何強起來的中國 瀏覽:279
印度鵝糞叫什麼 瀏覽:117
印尼燕盞是什麼 瀏覽:728
中國銀行軟體貸款需要多久 瀏覽:255
伊朗是怎麼對應美國金融制裁的 瀏覽:205
外貿出口到印尼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948
越南戰爭紀錄片哪裡有看 瀏覽:690
印度人如何榨椰子油 瀏覽:917
大廠英國宮到地鐵6號線怎麼坐車 瀏覽:47
美國為什麼要轟炸伊朗軍事基地 瀏覽:304
gua是什麼意思印尼語 瀏覽:154
哪裡可以看印尼電影 瀏覽:804
伊朗的石油有多少錢 瀏覽:108
印尼ice是在哪裡 瀏覽:444
印度最貴的魚叫忘什麼魚 瀏覽:330
義大利有什麼文化建築 瀏覽:753
如何英語介紹中國傳統節日 瀏覽:697
彩葉印度榕怎麼養 瀏覽: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