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外交分為哪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是新中國外交的奠基時期.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確定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成為中國政府始終堅持的外交原則.50年代中期,為了發展同鄰近國家和新興民族國家的友好關系,新中國又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逐步成為處理國家之間關系的基本准則.
第二階段: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世界局勢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中國外交打開了新局面.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中美關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成為這一時期的重大事件,昭示著新中國外交的重大突破.
第三階段: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新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在對外政策上也作了重大調整.中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與所有國家發展友好關系,實行「無敵國外交」的策略,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創造一個和平的環境;同時,力爭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積極的作用,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貳』 現代中國外交哪四個階段
是3個階段,分別為:
1、第一個階段,20世紀70年代末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80年代末——「獨立自主」「不結盟」。隨著全黨工作重心的轉移,鄧小平同志對中國外交戰略和策略進行了重大調整,提出了「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第二個階段,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韜光養晦,有所作為」。從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國外交經受了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的激烈動盪與巨大考驗。
3、第三個階段,20世紀90年代末至黨的十八大——「和平發展」 「互利共贏」。世紀之交,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革命加速前進,國與國相互依存日益緊密。
(2)中國外交如何排序擴展閱讀:
新時代的中國外交及做法:
新時代的中國外交積極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為我國發展營造了良好外部條件。」
1、中國積極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框架。
2、按照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
3、秉持正確義利觀,推動同發展中國家合作提質升級。
4、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拓展全球治理平台。
『叄』 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對外關系的級別
第一級 中美
第二級 中日
第三級 中歐(法、德、英)、中俄、中非、中印
第四級 中東南亞、韓國、拉美、中東、伊朗、中亞、蒙古
第五級 其他
獨立級別 : 巴基斯坦、古巴、朝鮮這種國家
---------
以上都是我瞎說的,權當一樂~
但是中美關系、中日關系 無疑是我對外關系中最重要、和次重要的!
然後保持我在第三世界中的地位也是很重要的
『肆』 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系分為哪幾個層次怎樣定位的
中國按照外交關系親疏,從1996年開始將與建交國家的關系分為單純建交、睦鄰友好、夥伴、傳統友好合作以及血盟等5種關系。
其中,夥伴關系又被細分為:合作夥伴、建設性合作夥伴、全面合作夥伴、戰略夥伴、戰略合作夥伴、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常用來修飾與發達國家或強國間外交關系的「戰略」這一措辭,意味著共同討論世界經濟問題並在軍事合作以及國際舞台上展開合作。
夥伴關系是指,互不對立,並遵守「求同存異」原則,不攻擊某個特定的第三國。
與中國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的國家包括中國從戰略上重視的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等,以及最近因韓國總統李明博訪華而提升為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的韓國。
目前朝中關系因韓中建交而從最高級別的「血盟」關系降至「傳統友好合作關系」。與中國建立傳統友好合作關系的還包括越南、蒙古、緬甸、寮國、柬埔寨等國。
中國將與美國的關系定為「戰略夥伴」關系,但布希總統在就任後稱中國為「戰略競爭者」,因此美中關系被下調為「建設性合作夥伴」關系,且一直保持到現在。
此前中國與因歪曲歷史和領土問題而一直保持對立的日本的關系為「睦鄰友好」關系。但在本月初胡錦濤訪日以後,兩國引入「戰略互惠關系」這一新的說法,重新調整了關系。
此外,與中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的國家有法國、義大利等國,建立「戰略夥伴」關系的包括英國、德國、加拿大、巴西、印度尼西亞、阿根廷等國。
麻煩採納,謝謝,
『伍』 新中國外交史上的歷史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是
新中國建立後始終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在建國第一年與蘇聯等17個國家及地區建交,1953年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45年參加日內瓦會議,1955年首次以五大國身份參加亞非會議,並提出求同存異方針,1954~1970總路線錯誤導致外交斷層,1971年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1972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正常化,同年,田中角榮訪華,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年改革開放,1997,1999年香港澳門回歸,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組織並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
『陸』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外交分為哪幾個階段
一、奠基時期,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是新中國外交的開創奠基時期。
確立中國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
2.採取「一邊倒」策略,堅定站在社會主義陣營。
3.處理好與各國關系,提出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二、外交艱難時期,主要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
反對蘇聯的修正主義,與蘇聯交惡。
2.反對美國霸權主義,與美國外交幾乎完全中斷。
3.聯合廣大亞非拉國家,積極參與不結盟運動。
三、外交開拓期,主要是上世紀七十年代
1.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正常化
2.1972年田中角榮訪華,中日關系正常化。
3.1971年,中國在亞非拉國家支持下,進入聯合國。
四、外交新時期。改革開放以後。
1.1978中日簽訂和平友好條約。
2.1978年中美關系正常化。
自此與西方國家的交流日益加深,中國日益融入國際政治舞台。
(6)中國外交如何排序擴展閱讀:
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的對外開放戰略,既通過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的發展促進和平。
中國將繼續推動世界多極化,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和發展模式多樣化,促進經濟全球化朝著有利於各國共同繁榮的方向發展。
中國在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
中國政府和人民願與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努力建設一個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柒』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外交分為哪幾個階
第二階段: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世界局勢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中國外交打開了新局面.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中美關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成為這一時期的重大事件,昭示著新中國外交的重大突破.
第三階段: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新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在對外政策上也作了重大調整.中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與所有國家發展友好關系,實行「無敵國外交」的策略,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創造一個和平的環境;同時,力爭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積極的作用,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捌』 中國的外交關系層次是那些
中國與外國發展的戰略關系是分不同層級的:最高級的是「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如中俄、中歐(包括英、法、意、德等國);其次是「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但不太「全面」,如中巴(巴基斯坦)、中韓;第三是「戰略夥伴關系」,只是沒有「合作」,如與印度;第四是「全面合作夥伴關系」,合作夥伴,卻無「戰略」,與非洲及拉美國家;第五是「戰略互惠關系」,既不算「夥伴」,也沒有「合作」,如與日本;第六是「建設性合作關系」,既無「戰略」,更不是「夥伴」。 如與美國。最後就是一般的國家友好關系了
『玖』 外交部的職位排序
交人員定義為駐外國使館、領館以及常駐聯合國和其他政府間國際組織代表團等機構中具有外交銜級的人員,我國的外交銜級有大使、公使、參贊、一等秘書、二等秘書、三等秘書、隨員。外交銜級設七級:大使銜、公使銜、參贊銜、一等秘書銜、二等秘書銜、三等秘書銜、隨員銜。駐外外交人員的外交銜級,根據其在駐外外交機構中擔任的職務、公務員職務級別和外交工作需要確定。外交官級別分為大使銜、公使銜、參贊銜、一等秘書銜、二等秘書銜、三等秘書銜以及隨員銜。
職務分為兩種外交職務和領事職務。前者主要是指在本國進行工作外交,後者則是指在其他國進行工作,維護本國公民權益。我國駐外外交人員的職務分為外交職務和領事職務:外交職務分為特命全權大使、代表、副代表、公使、公使銜參贊、參贊、一等秘書、二等秘書、三等秘書、隨員。領事職務是政府派駐外國,維護本國利益,保護本國公民及法人合法權益的官員,駐外領事館是其工作機構。駐外大使館通常設立領事部,指派外交官員負責領事事務,或兼任領事官員。領事職務分為總領事、副總領事、領事、副領事、領事隨員。
外交部的職責包括有哪些?
(一)貫徹執行國家外交方針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代表國家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利益,代表國家和政府辦理外交事務,承辦黨和國家領導人與外國領導人的外交往來事務。
(二)調查研究國際形勢和國際關系中全局性、戰略性問題,研究分析政治、經濟、文化、安全等領域外交工作的重大問題,為黨中央、國務院制定外交戰略和方針政策提出建議。
(三)按照外交總體布局,就對外貿易、經濟合作、經援、文化、軍援、軍貿、僑務、教育、科技、外宣等重大問題,負責與有關單位協調,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情況、提出建議。
(四)起草外交工作領域相關法律法規草案和政策規劃。
(五)負責處理聯合國等多邊領域中有關全球和地區安全以及政治、經濟、人權、社會、難民等外交事務。
(六)負責國際軍控、裁軍、防擴散等領域工作,研究有關國際安全問題,組織軍控方面有關條約、協定的談判。
(七)負責辦理國家對外締結雙邊、多邊條約事務,負責國際司法合作有關事項,負責或參與處理涉及國家和政府的重大涉外法律案件,協助審核涉外法律法規草案,組織協調有關我國履行國際公約、協定工作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外交法》
第五條
駐外外交人員應當根據職務和工作分工,履行下列職責:
(一)維護國家主權、安全、榮譽和利益;
(二)貫徹執行國家外交方針政策;
(三)代表國家提出外交交涉;
(四)發展中國與駐在國之間的關系,參與國際組織活動,促進雙邊和多邊友好交流與合作;
(五)維護中國公民和法人在國外的正當權益:
(六)告在國情況和有關地區、國際形勢;
(七)介紹中國情況和內外政策,增進駐在國和世界對中國的了解;
(八)履行其他外交或者領事職責。
『拾』 外交分幾級別什麼大使級啊
根據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2009年10月31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外交人員法》第十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外交官從高至低分為以下7個銜級:
大使
公使
參贊
一等秘書
二等秘書
三等秘書
隨員
另外中國駐外外交人員工資劃分為以下10個級別:
一級 副部級大使(包括中國駐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朝鮮、印度、巴西9國特命全權大使及中國常駐聯合國(紐約、日內瓦)代表、常駐歐盟使團代表,駐港澳特派員);
二級 正司級大使、公使、大使銜總領事,駐港澳常務副特派員,副軍職武官(少將軍銜);
三級 副司級大使、公使銜參贊,正司級參贊、總領事、副總領事、首席館員(大使級總領館)、正司級商務教育領事(大使級總領館),正師職武官(大校軍銜),駐港澳副特派員;
四級 副司級參贊、總領事、副總領事、首席館員、副司級商務教育領事(重點總領館),代表處辦事處主任,正師職武官(上校軍銜);
五級 正處級參贊、副總領事、首席館員、正處級商務教育領事(普通總領館),正團職武官,代表處辦事處副主任,副師職武官(中校軍銜);
六級 一等秘書(正處級),領事,首席館員(無副總領事設置總領館);
七級 二等秘書(副處級),領事;
八級 三等秘書(正科級),副領事;
九級 隨員(副科級),領事館職員;
十級 職員。
(10)中國外交如何排序擴展閱讀:
從中國駐外特命全權大使的行政級別及其升降可以反映出中國與該國關系的而變化以及中國對該國重視程度:1950年代的中國駐蘇聯大使以外的華沙條約組織其他成員國大使以及1960年代中國駐越南大使也曾經享有副部級待遇,但隨著後來中國與這些國家關系的變化,中國駐相關國家大使的行政級別也隨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