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古人遇到瘟疫是如何解決的呢
不僅我們現在會有很多的傳染病,中國古代的時候也發生過很多的傳染病事件,也就是古人所說的瘟疫,那麼他們遇到瘟疫是如何解決的?他們的解決辦法和我們現在的解決辦法也是十分相似的,也是要通過控制源頭以及醫治病患將病患隔離開來這幾個的步驟才能夠將瘟疫控制住。雖然古代人很少,但是碰到災荒的時候,人員就會流動起來,這個時候就容易引發傳染病。
對公共環境做好處理在古代,中國人也認為臟亂差會使人生病,所以一旦有瘟疫蔓延,他們會立刻加強對公共場所的衛生清潔。並且會出布告,讓全城百姓注意衛生。以及要注意開窗通風,不要接觸外來人員。因為想要瘟疫得到停止蔓延,就必須在源頭和傳播途徑上都有所控制。
B. 七律二首·送瘟神的詩歌鑒賞
整體把握
全詩112字,毛澤東寫於1958年。這兩首詩通過血吸蟲病在舊社會長期流行,危害嚴重和新社會迅速被消滅的鮮明對比,揭露了舊社會給勞動人們造成的沉重災難,歌頌了社會主義制度及勞動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煥發出來的沖天干勁和改造山河的英雄業績。
這兩首詩是聯章體,以豐富的想像,把過去和現在,神話和科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逐段分析
第一首以深沉的筆調寫勞動人民遭受血吸蟲病禍害的悲慘圖景和消滅血吸蟲病後的歡快心情。
第二首以高昂的情緒寫新社會勞動人民改天換地。消滅血吸蟲病、創造新生活的動人情景,形象說明送瘟神偉大力量的源泉。
第一首
首聯概括寫出了舊社會血吸蟲病危害的嚴重,暗示了血吸蟲病禍害的根源在於反動的社會制度。
頷聯在首聯總結的基礎上,進一步對血吸蟲病危害坐具體描述,這兩句不僅僅是江南血吸蟲病患區的真實寫照,也是整個中國黑暗社會的縮影。
頸聯以無窮無盡的宇宙來比擬舊社會勞動人民無邊無際的苦難,更為有力地批判了舊社會。
在尾聯中,詩人挖掘了牛郎織女神話故事的積極意義,把牛郎作為勞動人民的神,在天上關心勞動人民的疾苦。
第二首
首聯第一句寫英雄的時代,第二句寫英雄的人民。堯舜是我國古代傳統的明君,詩人在這里用以比作6億中國人民。只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千百年來一直危害勞動人民健康的血吸蟲病才能得以根治。詩人這這里對人們群眾創造人間奇跡的英雄氣概給予了高度的贊美和評價。
頷聯描寫山山水水之馴服,表現出6億人民無窮智慧和創造精神,
頸聯從正面來描述劈山治水的勞動場面,有力的表現了「送瘟神」的真正動力。
尾聯點題,總結全詩,又回到消滅血吸蟲病這個問題上來。用一個設問句,突出「送」字的意思,幽默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瘟神」的輕蔑和嘲諷,同時也說明了人民群眾已經發動起來,危害人民多年的「瘟神」已經走投無路,處在人民群眾包圍之中。 背景
血吸蟲病曾一度肆虐於我國南方的廣大地區,對當地民眾的生產、生活構成了毀滅性的威脅。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同志十分關心血吸蟲病的防治工作,曾發出「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的號召。在人民政府極有成效的組織、領導下,疫區群眾結合農村建設,開展了大規模的血防工作,在血吸蟲病的預防、治療方面取得了明顯效果,其中成績最突出的是江西省余江縣。《送瘟神》二首,就是毛澤東同志看了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所載《第一面紅旗——記江西余江縣根本消滅血吸蟲病的經過》通訊後而作。詩人多年的願望終於實現了,不由得感慨萬千,「浮想聯翩」,以致「夜不能寐」、「欣然命筆」。
逐段分析
第一首,通過對廣大農村蕭條凄涼情景的描寫,反映了解放前血吸蟲的猖狂肆虜和疫區廣大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綠水青山」,本是適合人們居住的美好環境,卻「枉自多」,即再多也無用,再美好也無用,因為在瘟神肆虐下,對於貧病交迫的疫區人民來說,「綠水青山」也顯得無足輕重了。這句寫出了疫區勞動人民的無限辛酸,也寄託著作者的無限感慨。「華佗無奈小蟲何」,是說不僅在漫長的舊時代,在統治者只知對勞動人民進行壓榨,而不管勞動人民死活的情況下,一些想救死扶傷的像華佗那樣的名醫,對血吸蟲也束手無策,徒喚奈何。「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具體的描繪了血吸蟲病危害下疫區的凄慘景象:荒草叢生,穢污遍野,人們死的死,逃的逃,一片蕭條冷落,人們能聽到的似乎只有鬼的哀歌。「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詩人運用唯物主義宇宙觀,弛騁想像,恢宏而形象地展示了悠悠歲月的流逝,「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詩人「遙看一千河」,自然會「浮想」起那位住在銀河邊的牛郎,再想像牛郎作為古代傳說中的勞動人民,也一定關懷著他曾生活過的大地上鄉親們的疾苦;在牛郎的時代,中國已有「瘟神」肆虐,因而設想「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這是詩人的回答,如果牛郎「欲問瘟神事」,那隻能告訴他:盡管千百年歲月如流水般消逝了,但人們依然在遭受「瘟神」的折磨!「悲歡」,在這兒是偏義復詞,其意在「悲」。
第二首寫新社會,寫廣大人民征服大自然,治山理水,同時大舉填壕平溝,消滅釘螺的動人情景。在今天看來,1958年的「大躍進」,雖然從發動和領導的機關來說,犯有「左」傾錯誤,而且愈演愈烈,但在其初期,廣大人民群眾為振興中華,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沖天干勁,卻仍是值得肯定的。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前一句以明快的語言勾畫出當前春光明媚的景象,它既是寫景,又象徵著當時全國人民奮發有為的動人氣概。後一句則表達了詩人對中國六億人民精神境界和智慧的熱情贊揚和高度評價,體現了毛澤東同志相信群眾和依靠群眾的光輝思想。「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具體地描繪「六億神州」奮起治山理水,改造大自然的情況。前兩句寫廣大人民群眾的巨大威力,能使「河水讓路,高山低頭」;後兩句則形象地描繪出在全國范圍內廣大人民群眾治山理水的景象和英雄氣概,展示出他們同大自然作斗爭的雄偉壯闊場面。在這場偉大的斗爭中,也包含了消滅血吸蟲的內容。「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這兩句點明題意,總結全詩。前一句語調輕松,含幽默調侃意味,流露出詩人對中國人民終於「送」走了「瘟神」的衷心喜悅。後一句,並非寫實,而是借用傳統的民間習俗,表示如何「送」。字里行間,也渲染出對「瘟神」的鄙視和嘲諷。
思想表達
本詩不僅思想深刻,而且意氣豪邁。這不僅由於作為人民領袖的詩人高瞻遠矚,思路開闊,在詩中展示了無限的宇宙和悠久的歷史,更重要的是詩人具有對祖國、對人民濃厚的愛,對社會主義事業的熾烈感情。因而,一旦獲悉「余江縣消滅了血吸蟲」這樣曠古未有的喜訊,便激動萬分,詩思潮湧,從而使詩篇洋溢著風發的意氣,卓厲的豪情。詩如其人。本詩是毛澤東偉大人格和氣魄的體現,也只有毛澤東才能譜寫這樣氣壯山河的詩篇。
表現手法
本詩在藝術上也是獨具匠心、字斟句酌的。如全詩的構成就恰到好處,詩前配有小序,點出主題和寫作過程,對詩篇正文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全詩雖分兩首,實為一體,前一首寫舊社會,後一首寫新社會,起到了鮮明的對比的作用。但兩首詩的組織又如一首詞的上、下片,一氣呵成,既不能分割,更不容倒置。這種詩體,古人稱為「連章體」,最適合表現本詩的內容。毛澤東同志說:「詩要用形象思維,不能如散文那樣直說。」這是一條真理。詩要用形象思維,首先體現在要用形象的語言來表達。毛澤東同志的詩詞都具有鮮明的形象性。《送瘟神》二首,也具有這樣的特點,可以說,每句詩都是富有形象的,有意境的,不僅像「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和「春風楊柳萬千條」這樣的詩句意象鮮明,蘊義深厚,耐人尋味,尤其令人拍案叫絕的是,詩人竟用「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這樣引人入勝且富有哲理的詩句,來表示歲月的流逝,其想像力之豐富,真是超越古今,實為「神思」。
C. 「紙船明燭送瘟神」此句出自哪裡是什麼意思
「紙船明燭送瘟神」此句出自毛主席的《送瘟神》其二。意思是,用燒紙船和蠟燭把瘟神送走。
D. 詩「坐地日行八千里,巡天遙看一天河.」的含義
「坐地日行八千里,巡天遙看一天河」的含義:坐在地球上每天行走八萬里的路程,沿著天路遙遙地看過浩渺的銀河。
【出處】:近現代·毛澤東《七律二首·送瘟神》
【原文】: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譯文】:
祖國大地上白白有這么多的綠水青山,連神醫華佗拿小小的血吸蟲也沒有根治的辦法。
許多村莊荒草叢生,杳無人跡,瘟疫無情蔓延,千門萬戶家破人亡,聽到的只是鬼在唱歌。
坐在地球上每天行走八萬里的路程,沿著天路遙遙地看過浩渺的銀河。
牛郎如問起血吸蟲病的事,一切悲歡離合都已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成為過去。
春風吹拂楊柳新綠,新中國一片春意盎然,六億人民意氣風發,個個都像古代的堯舜一樣。
落花隨著自己的心意翻波逐浪,青山有意化崎嶇險阻為康莊大道。
人民群眾揮動銀光閃閃的鐵鋤,揮舞著堅實的臂膀,興修水利,整治山河,使大地都為之顫動。
試問瘟神啊,你要往哪裡去?人們焚化紙錢,點起明燭,火光明亮,照耀天空,以此來送走瘟神。
【注釋】:
余江縣:在江西。
華佗:三國時名醫。
薜荔(bì lì):亦稱木蓮、鬼饅頭。桑科,常綠藤本,含乳汁。葉厚革質,橢圓形,下面有凸出的網路。產於我國中部和南部。果實富果膠,可制食用的涼粉。莖、葉、果供葯用,有祛風除濕、通血活絡、消腫解毒、補腎、通乳作用。
千村薜荔:形容村落荒蕪。
遺矢:遺屎。《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王派使者到楚國看廉頗,想召他抗秦。使者誑報道,「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傾之,三遺矢矣。」血吸蟲病後期人常水瀉。
鬼唱歌:李賀《秋來》,「秋墳鬼唱鮑家詩」。
坐地、巡天、牛郎:毛澤東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五日致周世釗的信,「坐地日行八萬里,蔣竹如(毛在湖南第一師范時的同學)講得不對,是有數據的。地球直徑約一萬二千五百公里,以圓周率三點一四一六乘之,得約四萬公里,即八萬華里。這是地球的自轉(即一天時間)里程。坐火車、輪船、汽車,要付代價,叫做旅行。
坐地球,不付代價(即不買車票),日行八萬里,問人這是旅行么,答曰不是,我一動也沒有動。真是豈有此理!囿於習俗,迷信未除。完全的日常生活,許多人卻以為怪。巡天,即謂我們這個太陽系(地球在內)每日每時都在銀河系裡穿來穿去。銀河一河也,河則無限,『一千』言其多而已。我們人類只是『巡』在一條河中,看則可以無數。牛郎晉人,血吸蟲病,蠱病,俗名鼓脹病,周秦漢屢見書傳。牛郎自然關心他的鄉人,要問瘟神情況如何了。天鷹座阿爾法,中國名稱牛郎星,屬銀河系。」
盡舜堯:《孟子·告天下》,「人皆可以為舜堯」。
紅雨:李賀《將進酒》,「桃花亂落如紅雨」。
三河:黃河、淮河、洛河,泛指河流。
【創作背景】:
1956年2月27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強調「全黨動員,全民動員,消滅血吸蟲病」。最後僅用了兩年時間,就根絕了血吸蟲病。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報》用頭版頭條報道了這個消息。毛澤東讀後十分欣慰,第二天早晨便寫了這兩首詩,並在詩題下用一段優美的文字描述了作詩時的喜悅心情。
【賞析】:
第一首,通過對廣大農村蕭條凄涼情景的描寫,反映了解放前血吸蟲的猖狂肆虜和疫區廣大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綠水青山」,本是適合人們居住的美好環境,卻「枉自多」,即再多也無用,再美好也無用,因為在瘟神肆虐下,對於貧病交迫的疫區人民來說,「綠水青山」也顯得無足輕重了。這句寫出了疫區勞動人民的無限辛酸,也寄託著作者的無限感慨。「華佗無奈小蟲何」,是說不僅在漫長的舊時代,在統治者只知對勞動人民進行壓榨,而不管勞動人民死活的情況下,一些想救死扶傷的像華佗那樣的名醫,對血吸蟲也束手無策,徒喚奈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薜荔,野生常綠藤本植物。千村薜荔,形容村落荒蕪了。矢,同「屎」。「人遺矢」,借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說趙國名將廉頗被廢,到了楚國。趙王想再起用他,派使者到楚國去看廉頗,使者拿了反對廉頗的人的金錢,回來誑報道:「廉頗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說他一會兒就拉了三次屎。這里指患血吸蟲病的人下瀉不止,瀕於死亡。成千成萬戶人家變得蕭條冷落,大片田地都荒蕪了。「鬼唱歌」,本於李賀《秋來》詩:「秋墳鬼唱鮑家詩。」成了鬼的世界,即多少個村莊完全毀滅了。以上四句寫舊社會里的人民受到血吸蟲病的毒害,是那樣使人觸目驚心。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作者利用詩歌技巧可以跳躍的特點,讓我們從舊社會的苦難里,一下子跳到光明美好的新社會。郭沫若在《坐地、巡天及其他》(1959年3月4日《人民日報》)里,指出這兩句「是說的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這點是可以肯定的。」八萬里,指地球自轉一周,地球的赤道全長四萬公里,正合八萬里。地球在自轉時,同時也在公轉,所以作者想像飛騰,遙看天上的無數星河,即「遙看一千河」。這樣的想像飛騰,使我們想起范縝《答曹思文難神滅論》:「明宵結想,坐周天海。」晝夜想像,坐著可以想像到繞天和海一周。「坐地」、「巡天」,正如作者的想像飛騰,想到跟著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可以看到天空中無數的星河。蕭滌非先生指出:「從全詩的結構來說,這兩句是一個轉折點,一個關鍵,同時也是一個飛躍。因為它並沒有明白地、直接地說出消滅血吸蟲的過程,而是通過描寫血吸蟲被消滅後的喜悅來透露。但這層意思還是很明白的。」
「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詩人「遙看一千河」,自然會「浮想」起那位住在銀河邊的牛郎,再想像牛郎作為古代傳說中的勞動人民,也一定關懷著他曾生活過的大地上鄉親們的疾苦;在牛郎的時代,中國已有「瘟神」肆虐,因而設想「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這是詩人的回答,如果牛郎「欲問瘟神事」,那隻能告訴他:盡管千百年歲月如流水般消逝了,但人們依然在遭受「瘟神」的折磨!「悲歡」,在這兒是偏義復詞,其意在「悲」。
第二首寫新社會,寫廣大人民征服大自然,治山理水,同時大舉填壕平溝,消滅釘螺的動人情景。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前一句以明快的語言勾畫出當前春光明媚的景象,它既是寫景,又象徵著當時全國人民奮發有為的動人氣概。後一句則表達了詩人對中國六億人民精神境界和智慧的熱情贊揚和高度評價,體現了毛澤東同志相信群眾和依靠群眾的光輝思想。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紅雨」指桃花,李賀《將進酒》:「桃花亂落如紅雨。」看到桃花亂落像紅雨,作者認為這是隨著人們的心意翻成紅色的波浪,這是象徵手法,象徵在千百萬群眾的要求下,到處掀起紅色的高潮。這里只是借「紅雨」來寫出這種形勢。「隨心」,隨著千百萬群眾的心意。「翻作浪」,轉變成為紅色高潮。青山不再成為交通的阻礙。「著意」,特意。「化為橋」,化作通向社會主義的橋梁。青山怎麼會化為通向社會主義的橋梁呢?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從青山聯想到高大的五嶺山脈,高到像跟天連接,可是勞動人民在那樣的高山上揮動雪亮如銀的鋤頭,在建設山區。這里是借五嶺來概括全國所有的山區,在山區進行建設。經過建設,山區也成為通向社會主義的橋梁了。從山聯繫到水,「三河」,舊指黃河、淮河、洛河,這里概括全國所有的河流。勞動人民揮動鐵臂來搞水利建設,它的聲勢之大使大地振動。這樣寫山區建設和水利建設,雖然沒有提到消滅血吸蟲病,實際上把消滅血吸蟲病也包括在內了。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這兩句點明題意,總結全詩。前一句語調輕松,含幽默調侃意味,流露出詩人對中國人民終於「送」走了「瘟神」的衷心喜悅。後一句,並非寫實,而是借用傳統的民間習俗,表示如何「送」。字里行間,也渲染出對「瘟神」的鄙視和嘲諷。
本詩不僅思想深刻,而且意氣豪邁。這不僅由於作為人民領袖的詩人高瞻遠矚,思路開闊,在詩中展示了無限的宇宙和悠久的歷史,更重要的是詩人具有對祖國、對人民濃厚的愛,對社會主義事業的熾烈感情。因而,一旦獲悉「余江縣消滅了血吸蟲」這樣曠古未有的喜訊,便激動萬分,詩思潮湧,從而使詩篇洋溢著風發的意氣,卓厲的豪情。詩如其人。本詩是毛澤東同志偉大人格和氣魄的體現,也只有毛澤東同志才能譜寫這樣氣壯山河的詩篇。
【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主要作品有:《毛澤東選集》、《毛澤東文集》、《毛澤東詩詞》。
E. 毛澤東詩詞,送瘟神
1958年7月1日,毛澤東滿懷深情,寫下《七律二首·送瘟神》:
其一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其二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在毛澤東詩詞中,這是唯一專門以民生問題、醫療事業為主題寫的作品。毛澤東心繫百姓,情注民生,彰顯了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的領袖情懷。
在中國,曾經有一種流傳久遠的災難。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女屍中,就發現有血吸蟲卵。1949年,渡江戰役時,許多北方籍戰士感染血吸蟲病,導致大規模非戰斗性減員。血吸蟲病流行於我國南部和長江沿岸十二個省市,患者輕則喪失勞動能力、重則死亡,婦女不能生育。毛澤東對此憂心如焚:「除開歷史上死掉的人以外,現在尚有一千萬人患疫,一萬萬人受疫的威脅。是可忍,孰不可忍?」
1950年4月20日,衛生部向華東區、中南區下發《關於對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的指示》。1951年9月9日,毛澤東親自起草《中央關於加強衛生、防疫和醫療工作的指示》,提出「把衛生、防疫和一般醫療工作看作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自此,一場史無前例、歷時數年的人民防疫戰爭,在南方諸省展開。毛澤東發出了「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的號召。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報》發表長篇報道《第一面紅旗——記江西余江縣根本消滅血吸蟲病的經過》。毛澤東讀到這篇「棺材田」變豐產田、「寡婦村」變幸福村、枯木又逢春、百姓得新生的報道後,「浮想聯翩,夜不能寐。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寫下了《七律二首·送瘟神》。
F. "坐地日行八萬里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是毛澤東寫的,出自毛澤東詩作《七律二首·送瘟神》。
解釋:八萬里:地球赤道全長四萬公里,合八萬華里。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們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轉,於不知不覺中,一日已行了八萬里路。地球在宇宙天際中運行,人坐在地球上放眼天外,等於巡視宇宙,可以看到無數像銀河那樣的星系。
七律二首·送瘟神
作者:毛澤東
讀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余江縣消滅了血吸蟲。浮想聯翩,夜不能寐。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
其一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其二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後記
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說:余江縣基本消滅了血吸蟲,十二省、市滅疫大有希望。我寫了兩首宣傳詩,略等於現在的招貼畫,聊為一臂之助。就血吸蟲所毀滅我們的生命而言,遠強於過去打過我們的一個或者幾個帝國主義。八國聯軍、抗日戰爭,就毀人一點來說,都不及血吸蟲。除開歷史上死掉的人以外,現在尚有一千萬人患疫,一萬萬人受到疫情的威脅。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今之華佗們在早幾年大多數信心不足,近一二年干勁漸高,因而有了希望。主要是黨抓起來了,群眾大規模發動起來了。黨組織、科學家、人們群眾,三者結合起來,瘟神就只好走路了。
賞析:第一首,通過對廣大農村蕭條凄涼情景的描寫,反映了解放前血吸蟲的猖狂肆虜和疫區廣大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第二首,寫新社會,寫廣大人民征服大自然,治山理水,同時大舉填壕平溝,消滅釘螺的動人情景。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綠水青山」,本是適合人們居住的美好環境,卻「枉自多」,即再多也無用,再美好也無用,因為在瘟神肆虐下,對於貧病交迫的疫區人民來說,「綠水青山」也顯得無足輕重了。這句寫出了疫區勞動人民的無限辛酸,也寄託著作者的無限感慨。「華佗無奈小蟲何」,是說不僅在漫長的舊時代,在統治者只知對勞動人民進行壓榨,而不管勞動人民死活的情況下,一些想救死扶傷的、像華佗那樣的名醫,對血吸蟲也束手無策,徒喚奈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具體的描繪了血吸蟲病危害下疫區的凄慘景象:荒草叢生,穢污遍野,人們死的死,逃的逃,一片蕭條冷落,人們能聽到的似乎只有鬼的哀歌。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詩人運用唯物主義宇宙觀,弛騁想像,恢宏而形象地展示了悠悠歲月的流逝: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
「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詩人「遙看一千河」,自然會「浮想」起那位住在銀河邊的牛郎,再想像牛郎作為古代傳說中的勞動人民,也一定關懷著他曾生活過的大地上鄉親們的疾苦;在牛郎的時代,中國已有「瘟神」肆虐,因而設想「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這是詩人的回答,如果牛郎「欲問瘟神事」,那隻能告訴他:盡管千百年歲月如流水般消逝了,但人們依然在遭受「瘟神」的折磨!「悲歡」在這兒是偏義復詞,其意在「悲」。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前一句以明快的語言勾畫出當前春光明媚的景象,它既是寫景,又象徵著當時全國人民奮發有為的動人氣概。後一句則表達了詩人對中國六億人民精神境界和智慧的熱情贊揚和高度評價,體現了毛澤東同志相信群眾和依靠群眾的光輝思想。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具體地描繪「六億神州"奮起治山理水,改造大自然的情況。前兩句寫廣大人民群眾的巨大威力,能使「河水讓路,高山低頭」;後兩句則形象地描繪出在全國范圍內廣大人民群眾治山理水的景象和英雄氣概,展示出他們同大自然作斗爭的雄偉壯闊場面。在這場偉大的斗爭中,也包含了消滅血吸蟲的內容。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這兩句點明題意,總結全詩。前一句語調輕松,含幽默調侃意味,流露出詩人對中國人民終於「送」走了「瘟神」的衷心喜悅。後一句,並非寫實,而是借用傳統的民間習俗,表示如何「送」。字里行間,也渲染出對「瘟神」的鄙視和嘲諷。
G. 送瘟神的民俗活動
人們為「禳疫」而懸菖蒲、插艾蒿、別香包、飲雄黃酒以及在小孩臉上抹雄黃,這是個人行為。還有「禳疫」的集體行為,文獻記載「五瘟廟僧令人曳車作龍舟狀,列五瘟神像,……遍遊街衢,人俱剪衣帶少許,投錢朱中施之,俗曰送瘟船。」
在送走鬼怪和瘟神之際,馬和船被假定為鬼怪和瘟神乘坐的工具,所以在施術的時候,把代表瘟神的偶人放在馬和船上,運到村邊境的河邊或海邊,讓其漂走或把其燒毀。送瘟神,雖然也有作為個人的祈禱行為而進行的,但瘟疫的流行關繫到共同體的生存。所以一般來說大多作為村落等共同體的儀式而舉行。關於此類的瘟疫觀與送瘟神的咒術。中國、韓國、日本等環東海地域里存在共通點。
H. 中國人靠什麼趕走了「非典」瘟神
中國人並沒有趕走「非典」瘟神,只是硬抗了下來。
「非典」並不可怕,但所造成的後果像似另有隱情。
可以用「如臨大敵」,來形容「百業蕭條」的慘淡景象。
似乎有著更深層的影子。。。
I. 毛主席詩詞送瘟神
七律二首·送瘟神
近現代·毛澤東
其 一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其 二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譯文:
第一首
祖國大地上白白有這么多的綠水青山,連神醫華佗拿小小的血吸蟲也沒有根治的辦法。許多村莊荒草叢生,杳無人跡,瘟疫無情蔓延,千門萬戶家破人亡,聽到的只是鬼在唱歌。
坐在地球上每天行走八萬里的路程,沿著天路遙遙地看過浩渺的銀河。
牛郎如問起血吸蟲病的事,一切悲歡離合都已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成為過去。
第二首
春風吹拂楊柳新綠,新中國一片春意盎然,六億人民意氣風發,個個都像古代的堯舜一樣。
落花隨著自己的心意翻波逐浪,青山有意化崎嶇險阻為康莊大道。
人民群眾揮動銀光閃閃的鐵鋤,揮舞著堅實的臂膀,興修水利,整治山河,使大地都為之顫動。
試問瘟神啊,你要往哪裡去?人們焚化紙錢,點起明燭,火光明亮,照耀天空,以此來送走瘟神。
這兩首詩是聯章體,通過血吸蟲病在舊社會長期流行,危害嚴重和新社會迅速被消滅的鮮明對比,揭露了舊社會給勞動人們造成的沉重災難,歌頌了社會主義制度及勞動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煥發出來的沖天干勁和改造山河的英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