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的軍事實力這么強,為什麼武器裝備會顯得土
艱苦樸素一直是我軍的優良傳統,不土沒有戰鬥力,當時這只是笑話,更多的是因為審美和設計水平上,但近年來,隨著我軍的現代化發展,越來越多的裝備有了歐美范兒,國際范兒,比如j20 Y20等塗裝
B. 軍人穿衣服為什麼要很整齊
軍人穿著的制式服裝的通稱,是軍隊的識別標志之一,也是國威、軍威和軍人儀表的象徵。隨著國家的強大,軍人的著裝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無到有,從籠統到專屬。隨著歷史的演變,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國軍服經過三個時代的變遷,現在已經不是單純的起識別象徵作用,而是朝著識別、象徵、調節、防護等綜合性功能發展,朝著系列化方向發展。
C. 為什麼65式軍裝會如此受歡迎
軍裝,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專門為軍人提供的軍服。
當然,一些特別好看的軍裝也不一定非得提供給軍人,他們還會受到老百姓們的追捧,就比如說說65式的軍裝,在當時,就非常的受到中國老百姓的喜愛,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或者是年輕的打擾,走在大街上的時候,都喜歡穿這種軍裝。
那麼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如果有的話,那麼就請寫在下方的評論區內,我們一起進行相互的探討哦~!
D. 中國軍官們為什麼大部分都穿中山裝式的軍服而不穿西服式的啊
樓上朋友說的沒錯
中山領的是冬服,西服領(確切說是小翻領)的是夏服
冬服\夏服的換季都是有嚴格規定的,個人不能擅自
至於樓主看到的冬季的小翻領軍服,一個可能是尚未到規定換冬服的時間,另一方面可能是儀仗隊\文工團的禮賓服,冬季也是小翻領
2007年新軍服是否還有中山領並未確認,而且目前還沒有正式發放,所以目前官兵仍必須按照87軍服的要求著裝
E. 中國軍服非常土
看著中國軍服還行啊,你沒看見美國國民自衛隊的服裝呢,跟二戰時候一個顏色。尤其是美國軍隊的那個正式禮儀服裝的軍官帽子……難看死了。
再說了,東北很土么,感覺我們這兒人人會說普通話啊……
說到底,你根本不懂得命名法則,想什麼空軍特勤隊、海豹部隊等等翻譯過來看著的確不錯,實際上他們都是很簡單的單詞,尤其是美國,命名法則要求必須是容易拼寫的,且容易被查找的單詞,不能出現偏門單詞,你可以找一下美國的各種部隊的命名方式,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單詞都是可以簡單獲得的。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的部隊代號命名法則,力求符合實際,方便使用。如果說「土豆」這個詞好用,也可以把它作為部隊命名,叫「X軍區X部(師)土豆部隊」。一切朝著實用、需求方向奮斗才是真的。花架子有個儀仗隊足夠了。
我們國家的特種部隊根本沒有稱號,所謂稱號都是自己給自己瞎起的,隨便什麼名字都行,今天這個明天就可以換另一個。
還有,我們國家的全套的作戰服穿在身上還是挺好看的。
F. 看到中國的單兵裝備我真得想哭~~~~~為什麼這么差,而且的不到重視
好東西也是有的,只是成本高,軍費有限不能普遍配發,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用。單兵攜行具,防彈衣什麼的,我們都有,比不上美國的,但在世界范圍內也是高標准了。平時不用實在是因為軍費不寬裕,像防彈衣,這東西是純消耗品,有保質期的,放著不用也會失效,所以只能重大演習採用。日子過的緊不代表沒有戰鬥力,二戰前的德國裝甲兵都是用自行車和自己做的模型訓練的,他們的戰鬥力誰敢小看?
G. 軍人出門都普遍穿便裝而不是軍裝,原因是什麼呢
2018年的時候,我們國家新修訂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這裡面其實是有規定的,軍人如果是非公外出的話,是可以穿著軍裝,同時也可以穿著便裝的。也就是說,到底是穿軍裝還是穿便裝,這個完全可以由自己來選擇,通常老兵外出的時候穿的會稍微隨意一些。
總體來說,我覺得軍人外出穿便裝也是更加的人性化一些,同時也是更加的符合現實社會。試想一下,如果所有的軍人外出都穿軍裝的話,那會給人一種過於一板一眼的感覺。當然了,也並不是所有的軍人外出都會穿軍裝的,比如說如果是因為公事外出的話,那麼就必須得穿著軍裝了,此時你代表的並不是你個人,而是整個部隊。
H. 為什麼65式軍裝會如此受歡迎
65式軍服是情懷,是回憶,更是那一代人崢嶸歲月的最好見證。
65式軍服,是中國取消軍銜制度的第一款軍裝,當時人民解放軍,陸海空公安部隊所有人上到司令下到士兵全部統一服裝。65式軍裝同時也是使用時間最長一款軍裝(包括65式的改進型71,74,78式)整整20年的時間,不僅國內軍民熱愛,在國際上也有巨大的聲譽。
65式軍服是官兵一致的體現,軍官的服裝除了比士兵多兩只口袋以外其他沒有任何區別。
現如今無論是廣大的軍迷,還是退伍的老兵都會珍藏一套65式軍服,因為這套服裝真的太過經典,同時也是對那個年代的回憶。
I. 中國遠征軍為什麼穿草鞋八路都穿上布鞋了,國軍怎麼穿草鞋呢
《中國遠征軍》隨感:將軍和草鞋
文/蒼蘭
《中國遠征軍》中有這樣一個令人難忘的細節——同古保衛戰進入僵持階段,二百師師長戴安瀾命令韓紹功帶領九連滲透至敵後,最大程度地殺傷敵人。韓紹功要求給士兵們配備皮鞋,因為士兵們穿草鞋很容易被鐵蒺藜等利器刺殺,造成不必要的傷亡。戴安瀾面露難色,因為二百師的補給已經斷絕,頻臨彈盡糧絕的地步,更不要說給士兵們配備皮鞋。但是,將軍還是答應了韓紹功的請求,動員二百師全體長官,包括師長戴安瀾自己在內,將皮鞋脫下來,換士兵們的草鞋。而士兵們就穿著長官們的皮鞋,沖入敵後,與敵人肉搏。在血肉橫飛的戰場,很多第一次穿上皮鞋的士兵就這樣倒在了敵人的槍彈之下,再也沒有機會將借來的皮鞋歸還給他們的長官們。
當時看到這里,我不禁疑惑。二百師號稱中國唯一的一個機械師,士兵們怎麼會穿草鞋作戰?對於我們這些在大陸長大的人來說,穿草鞋的士兵並不陌生。但是,在我的心中,穿草鞋的那應該屬於另外一群人,那些翻雪山過草地的工農紅軍,那些堅持在敵後打游擊的新四軍和八路軍。而二百師是黃埔嫡系部隊中的王牌軍,是當時中國軍隊中天之驕子呀,怎麼會穿著草鞋出國作戰?會不會是編導們移花接木,故意煽情?
所以,我格外地注意了鳳凰大視野和央視探索與發現兩個《中國遠征軍》記錄片中戰士們所穿的鞋。讓我感到觸目驚心的是,無論是第一次還是第二次遠征軍,走在那條長長的公路上的中國士兵們穿的竟然真的是草鞋。雲南大學教授徐康明的《滇緬印抗日戰爭史》也記載到: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之後,被英軍瞧不起,「英軍戲稱我們是草鞋軍」。草鞋,這個刺眼的符號,恰恰是當時中國積貧積弱現實的深刻反映。即便是號稱中國唯一一個機械師的200師,竟然也無法供應士兵人腳一雙皮鞋。也是這些穿著草鞋的士兵,在戴安瀾將軍的指揮下,在以一抵四,在同古與敵激戰十二天,以殺敵5000,重創了不可一世的日軍第55師團, 狠狠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囂張的侵略氣焰,大長了中華民族的抗日誌氣。中國戰區總參謀長史迪威將軍稱贊:「近代立功異域,揚大漢之聲威者,始以戴安瀾將軍為第一人。」
穿草鞋的遠征軍士兵們,不但被英軍嘲笑,而且草鞋還大大地制約了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央視探索與發現《中國遠征軍》記錄片中有這樣的記載——進入四五月份後,緬甸氣候極為炎熱,公路上的柏油路面常常被曬得融化。穿草鞋的中國軍隊根本沒有辦法在這樣的路面上行軍,因為草鞋會被瀝青牢牢地粘住。孫立人將軍的新38師在接到解救仁安羌被圍的英軍任務後,為了能夠使士兵們急行軍最短地時間內到達仁安羌執行任務,英軍特地為參加解圍任務的中國士兵配備了皮鞋。很多士兵更不穿不貫這些嶄新的硬硬的皮鞋,但是,畢竟是這些皮鞋幫助他們在指定的時間內到達了作戰地點,解救了被圍困的七千英軍。
1944年的第二次遠征軍時,中國積貧積弱的情況並沒有好轉,而是更加惡化。7年的艱苦抗戰和日軍的對華封鎖使得中國的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駝峰航線能夠給中國提供的物質支持遠遠不能滿足國內的需要,導致各種物質的極度匱缺,物價飛漲,民心渙散。據史料記載 「 國民政府在領土與人口日益緊縮的狀況之下,收入難以增加,但是戰費則不斷飛躍成長,為了應付抗日戰爭的龐大戰費支出,只有擴大法幣的發行量。一九三七年六月,盧溝橋事變之前,國民政府的法幣發行總余額,只有十四億元,但是到了一九四四年的十二月,法幣的發行總余額,已經暴升到一千八百九十四億元,增加了一百五十倍。當時的法幣是在美國印製的,單是為了印刷法幣,就動用了美援貸款的十分之一,合計高達五千萬五百萬美元。每個月為了運送這些法幣回國,佔用了駝峰空運量達一百五十噸,消耗了四千五百加侖的汽油。由於法幣近乎無限量的發行,國民政府統治地區的物價大幅上升,以一九四一年的物價指數為一百,到了一九四四年十二月,物價指數上升到三二二〇。在一九四四年裡,物價幾乎是到了天天上漲的地步,靠薪水收入的軍公教人員,受害最深;同時前線的部隊,也普遍缺乏衣食、醫葯與裝備。在史迪威與其同路人設法分化、離間之下,後方人心對於政府的失望,已經接近不滿與沸騰的狀態,於是各個政治派系的人物開始借題發揮,國民政府內部開始涌現政潮,而原本全國上下團結抗日的精神開始渙散。」
為了盡早打通滇緬公路這條中國抗戰的輸血線,蔣介石發表了著名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 講演, 號召青年學生參軍報國,而這些學生兵多數補充到中國駐印軍和滇西遠征軍中。駝峰航線運來的極為有限的援華物質也應史迪威將軍的要求,多數用於裝備滇西遠征軍。盡管中國內地的軍隊也急需補給和裝備更新。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打響了滇西大反攻的戰役。二十萬中國遠征軍和十萬中國駐印軍對駐扎在滇西和緬甸的日軍展開大反攻。武器精良訓練有素的中國駐印軍在孫立人將軍和廖耀湘將軍的率領下以少勝多,一舉消滅盤踞緬北蠟戍,密支那等地兩年多的日本守軍。而滇西遠征軍在衛立煌和宋希濂將軍的帶領下,以多制少,經過艱苦血戰,收復了高黎貢山,松山,騰沖,芒市等被日軍佔領的戰略要地,在1945年初與中國駐印軍勝利會師,終於打通了中印,中緬公路這條中國抗日的輸血線。而滇西的中國遠征軍,雖然號稱是擁有美式裝備當時中國最精良的部隊,戰士們穿的,還是草鞋。劇老兵們的回憶,他們入伍後訓練的第一課,不是軍事訓練,而是如何打草鞋。而當地親歷這場戰役的鄉親們在幫助犧牲的戰士掩埋屍骨的時候更是以是不是穿草鞋,是不是帶鋼盔來判斷死者是中國兵還是日本兵。「中國軍隊都穿草鞋,並且沒有鋼盔。帶鋼盔的都是日本兵。」
滇西遠征軍中,這個集中了最精良的美式裝備的軍隊中的士兵,仍然是草鞋兵,仍然帶不起鋼盔。當時在國內與日軍苦苦熬戰的中國士兵的裝備和補給的困難可以預見。所以,在兵困人乏,人心不穩,缺少外援,又國共貌合神離的情況下,1944年正面戰場在豫湘桂大潰敗也是情理之中。但是,即使是在這種背景下,中國軍人在方先覺將軍的率領下仍在衡陽與十萬日軍苦戰47天,殺敵七萬,大大戳傷了侵華日軍企圖吞沒中國的狼子野心,也直接促進了日本東條英機內閣的倒台。
中日之戰開戰之初,不但日本自己斷言三個月內滅亡中華,而國際社會也普遍認為日本這個已經工業化的國家在對中國這個尚未完全統一的以農業為本的國家居於絕對的優勢,中日戰爭的時間單位將是以月來計算,中日全面戰爭一旦爆發,最快一個月,最慢六個月,中國就會失去一切的作戰能力,而向日本無條件投降。但是,中國政府以及中國人民用令人難以想像的勇氣和犧牲精神堅強的抵擋住了日本人的侵略。中國以一個全方位落後的弱國堅持抗戰8年之久,脫住了上百萬日本的精銳之師,並與同盟國一起贏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每一個對抗日戰爭做出貢獻的軍人和老百姓,都值得我們這些後人的尊敬和感激。
有關《中國遠征軍》的評論
蒼蘭:談談《中國遠征軍》的軟傷和硬傷
http://hi..com/paleorchid/blog/item/a624093f5c536e2970cf6cc7.html
蒼蘭:看《中國遠征軍》隨感一:有關敬畏
http://hi..com/paleorchid/blog/item/f16279b2b82e17b3d9335a37.html
相關歷史背景:
豫湘桂戰役慘敗—史迪威的傑作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zhongguoyuanzhengjun/200903/0303_5741_1041698_1.shtml
抗戰時期中日國家實力對比
http://hi..com/paleorchid/blog/item/ceb8f1d77b21413b07088b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