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印度和中國差距那麼大
1、中國資源豐富。例如中國有豐富的石油資源,而印度基本沒有石油。中國各類礦產儲量也比印度多得多。
2、中國主體只有一個民族,一種語言,一個制度,統一的歷史,沒有宗教。
印度是10幾種主要語言,十幾個人口超千萬的主要民族,多種社會制度並存,歷史是一團糟,宗教勢力很大。
3、中國經過革命,把封建殘余全部幹掉,而印度則貧者無立錐之地。
4、中國屬於溫帶,在維度來說,溫帶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發展的地區,所以經濟發達地帶都在溫帶,例如北美區、歐洲區、東亞區(中日韓台灣),這三個區域,經濟(GDP)佔了世界7成。而印度則地處熱帶,熱帶人都非常懶惰。不適宜發展經濟。
5、中國建國後長期被封鎖,所以自力更生,建起一套工業系統,而工業則是一切的根本。
6、中國可以看成是10億人發展經濟、建設中國這樣一個國家;而印度可以看成是1億高級種姓人(帶領部分低種姓人)發展印度這樣的國家,從人口文化等上來說,印度低級種姓受不到教育,對國家影響是負面的。
Ⅱ 為什麼印度總是跟中國做比較
因為兩個國家有太多的相似之處了 都是國土面積較大 人口超級多的 本世紀才崛起的發展中國家
Ⅲ 為什麼印度人老喜歡和中國比較
中印兩個國家作為鄰國,人口處於世界第一與第二,印度國家獨立和新中國成立的時間也相近,兩國的國情有著很多類似的地方,又有著不同的政治制度。從心態上說,再加上中印之間的歷史國土糾紛,印度需要在某方面超越中國獲得民族自豪感。例如,印度軍方每次發射遠程導彈時,媒體報道時總喜歡將導彈射程換算成「能打到中國的哪座城市」,這是一種吸引眼球的方式。而文中官方或專家的表述中,其實並沒有提到中國。看來「標題黨」不僅存在於中國,在印度的媒體里也相當普遍。就如中國喜歡與美國、日本、德國等世界強國比較一樣,印度媒體會更多關注近鄰中國,這也並不奇怪。
近年來主要經濟體的GDP增速圖
事實上,西方媒體也樂於比較中印,因為兩國制度不同,西方更希望看到兩種制度的競爭。值得一提的是,其實印度媒體界對於中國經濟了解的人不多,所以印度關於中國經濟的報道主要來自西方媒體,因此也以負面報道居多。甚至有的西方媒體在誇大其詞,因為西方中有些人不願看到中國的社會制度超越印度。2016年,高盛公司預計印度經濟增速將達到7.9%,高於中國的6.5%,這一預測著實讓印度人興奮不已。印度某高官隨即就說:印度已經准備好從中國手中接過全球增長的接力棒,並表示印度就將在5年內把中國甩在身後。
當然,其中也有一些相對客觀的媒體,比如在前不久《福布斯》雜志網站刊登了一篇題為「印度根本不夠格跟中國劃等號」的文章。美國紐約長島大學經濟學系主任帕諾什·穆道庫塔斯教授從信用評級的角度稱,印度沒資格與中國平起平坐。所有主要的信用評級機構都給了中國一個近乎完美的分數,卻給了印度一個近乎垃圾的分數。例如,惠譽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的打分,中國是A+,而印度是BBB-。穆道庫塔斯教授的字里行間充斥著無奈感,他認為,近年來,中國享受著財政盈餘和巨額外匯儲備,而印度仍有赤字,外匯儲備也很羞澀。也就是說,中國的真正價值更高,而印度更低。
Ⅳ 為什麼印度緊挨中國,但是兩國的氣溫差這么多
主要是氣候和地形因素。印度主要是熱帶季風氣候,而中國有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等五種氣候。印度北部有山脈和高原來阻擋冷空氣的進入,從而印度冬季的溫度有所回升,而中國東部地形平坦,無法阻擋西北來的冷空氣。
在大家的印象中是印度比中國的溫度高,事實上,印度雖然溫度高,但是不是很熱,但是中國有些地區的確很熱的。比如中國的繁華是市區,高樓大廈讓空氣得不到流通,加上人流量比較大,眾多空調外機暴露,導致熱島效應較為嚴重,溫度也會持續上升。
Ⅳ 外國人問:為什麼印度總是與中國競爭
中國的印度的摩擦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印度經常和中國做比肩,那麼有很多人就會很疑惑了,為何印度總是與中國競爭呢?就這個問題,我們看看世界各國的網友怎麼說!
「其實印度是把中國當做經濟,軍事的榜樣的,但是印度好像不太信任中國,因為中國和印度的敵人巴基斯坦走的實在是太近了,中國和印度卻是有著領土問題,中國和印度是有問題,但是並不大!總之,印度有上進心是好的,印度開心就好!」
Ⅵ 中國和印度為什麼要「打仗」
主要是領土爭端問題嚴重。
二戰以前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西藏也受英國的控制。
英國人退出時在印度和中國西藏之間,設了個麥克馬洪線,這一來中國就沒有藏南了,中國不認,但當時中國沒有話語權。
新中國控制印度後,印度眼紅,把藏南視為戰略要地拚命爭奪,於是戰爭打響。
對印度藏南是戰略要沖,但對中國也是國家主權問題,也不能拱手相讓。
Ⅶ 印度為什麼跟中國作對
印度的這種心態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首先是中印戰爭的影響。盡管戰爭已過去了近半個世紀,但印度人一直對此耿耿於懷,至今還無法接受慘敗的結果,認為這是印度的奇恥大辱。印度一位將軍2008年曾說:「印度對中國的感情可能正如中國不能忘卻日本帝國主義20世紀在東亞的歷史一樣……印度決不可能忘記1962年的恥辱。」
其次是中印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印度1947年獨立時工業實力位居世界前十,領先於當時處在內戰中的中國。但中國現在的GDP總量是印度的3倍多,人均收入是印度的2倍,流入的外資是印度的10倍。與中國的差距越來越大,這讓印度心裡酸溜溜的。
再次是西方國家的挑撥離間。西方國家為了制衡崛起中的中國,大肆「唱盛印度,唱衰中國」,鼓吹印度是偉大的民主國家,在許多方面具備超過中國的潛力。盡管印度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但西方國家的拉攏還是產生了作用,因為印度也希望利用西方國家的「友好 」來牽制中國。
最後是印度對中巴友好心存芥蒂。由於奉行「敵人的朋友也是敵人」的舊思維,印度對中國發展與巴基斯坦的關系頗有微詞。印度想當然地認為,如果沒有中國的支持和幫助,巴是無法與印度進行持久對抗的,因為巴根本沒有能力研製核武器和先進的導彈。
Ⅷ 中國和印度為什麼會鬧糾紛
主要是邊界領土的爭端產生的爭端:
整個中印邊界全長1700餘公里分西、中、東三段;
在每一段邊界上都有爭議地區;
在西段,雙方爭議面積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賽欽地區,除巴里加斯一處外,其餘都控制在我們手中;
在中段,雙方爭議面積約2100平方公里,分為4處,現控制在印度手中;
在東段,雙方爭議面積約90000平方公里,即網上常說的藏南地區,現全部控制在印度人手裡;
在整個中印邊境爭端中,東西兩段是爭議重點,1962年的邊境沖突也是在這兩段打的。
Ⅸ 印度為什麼老跟中國過不去
一直以來,印度就把中國當作競爭對手,兩國十分相似,同樣都是文明古國、同樣在亞洲大陸、同樣都人口密集、且同樣都是發展中國家。於是印度總覺得中國能做到的他也一定能,但事實上,印度的發展遠遠不及中國。
而且印度正受到西方國家操縱加入「反華游戲」,諸如美國領導的「印太戰略和四方安全對話」,印度已經成為西方國家堅持不懈、咄咄逼人、陰險狡詐的政策的一個目標。
中國不計前嫌伸出援手
印度政府在疫情初期拒絕了中國的幫助,認為憑借著本國的國力可以安全帶度過這次疫情,但事情的發展並沒有像印度所想的那樣發展,疫情大規模爆發,單單憑借印度現在的醫療資源已經無法應對現在的局勢。面對印度疫情緊張、資源不足的情況下,中國也展現了大國的風度,雖然此前與印度有很多不愉快,但是面對疫情,中國還是選擇了以大局為重。
可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印度媒體卻在背後下 「黑手」,試圖給中國抹黑。印度向中國購買制氧機的時候,印度媒體宣稱中國存在故意哄抬物價的情況,事實上的情況卻是,印度本土的一家公司從中國買來的制氧機故意抬高價格,賣給當地的患者。
不僅如此,印度的某些媒體還對中國生產的制氧機進行抹黑,並找出所謂的證據證明其真實性,但中國製造的制氧機在歐美的市場上得到了認可,並不存在印度所說的出現質量不過關的情況。所以,印度媒體口中的「真相」,外界自然也能分得出真假。
Ⅹ 印度為什麼跟中國對峙
印度跟中國對峙,包括事實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
中印兩個地區大國,戰略目標可能有疊加的地方,於是對峙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