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什麼時候不用字了

中國什麼時候不用字了

發布時間:2022-09-22 05:13:29

① 中國人是何時開始不用」字」的

解放前的人多有名又有字。解放後大多數人只有名,而不用字了。比如毛澤東又叫潤芝,澤東是名,潤芝是字。

古人之所以要取字,是為了要避諱,避諱是指避開直系親屬長輩的名字中用過的字或者諧音。

解放後,就開始不用了,而到了「破四舊」時期,更是無人用之,一切封建社會流下來的,都被廢除了。到了現如今,已經沒有「字」,偶爾有些人會取些別號,但意義和「字」實乃大相徑庭了。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② 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沒有的

起字一直都是貴族和知識分子的習慣,一般普通百姓還是很少用的,一直到民國時期還很流行,稍微有點知識的人都會起個字,新中國成立後,實行新的戶籍制度,登記戶口的時候不登記,就漸漸沒有人用了.
「字」是限於古代有身份的人。

《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說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尊重他,供他人稱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輩和屬下只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據有以下幾種:

①同義反復。如屈原名平,字原,廣平為原。孔子學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顏回字子淵,諸葛亮字孔明,陶淵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屬此類。

②反義相對。晉大夫趙衰(減少意)字子餘(增多)。曾點(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唐王績字無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趙孟(俯)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③連義推想。趙雲字子龍(雲從龍);晁補之,字無咎;蘇軾,字子瞻(《左傳僖28年》:「君馮軾而觀之」);岳飛字鵬舉。

從以上三類可以看出,字與名有密切關系,字往往是名的補充或解釋,這叫「名字相應」,互為表裡,故字又稱作「表字」。這三種是主要的,另外還有以干支五行命字,以排行命字,或者字行加排行,字後加父(甫)的情況一般也歸入字的范圍。

③ 我國什麽時候開始不使用名字的「字」了

古代的中國人,不是每個人都有」名「的。更不要說有」字「了。
蒙古韃子就不許漢族的普通百姓有名字。於是張三、李四、王二麻子、木頭六、叫開了;
字,那是上等人的事兒。誰聽說過武大郎的字是什麼?
文人、官宦,都有字;
土財主斗大的字不認半升,為了附庸風雅,也弄個」字「,人模狗樣的;
若年長的人問年輕人的」表字「,年輕人會謙虛地回答:年幼,無表;
長輩,上級呼晚輩,下級的字;
平輩呼**兄、仁兄、賢弟;
古人把名,叫」諱「。就是需要避諱,不能隨便叫的;
你叫別人的名,人家恨死你了;
雍正叫張廷玉:衡臣。皇上直接叫臣下的名,那可大事不妙了;
古人自報名,以示謙遜;
審問犯人,就直呼名了。
中國人是何時開始不用 」字「了,不好說。我覺得共產黨勝利後,就沒有人叫字了。除非老古董,外交場合,民主人士,統戰工作,星蹦的幾個。
以後呢?
誰知道!

④ 中國人名字中的「字」是在何時去掉的

我記得高中時候學歷史的時候民國時期還是有字的,比如我們的國父孫文,字中山。而且在中華民國時候,大家都是移風易俗,比如廢棄下跪禮制改為握手,減掉長發等等,摒棄了很多以前的禮樂舊制,估計這個字的取消就是在那個時候取消的。因為現在的社會都不會有字了,只剩下名了,也是方便了不少。

⑤ 中國人什麼時候取名不取字了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全國有一次人口普查,為了方便統計戶口的需求,所以說建國後出生的人口都不再取字,取消字之後,彼此之間在稱呼的時候也方便了許多,就可以直接稱呼姓名。
而中國古代人既要取名,又要取字,是一個比較古老的傳統,從西周後期的時候周禮就記載,一個小孩子生下來之後三個月由父母命名,男性20歲之後為他取字,而女性是在15歲之後取字,而平時在用來稱呼的時候,一般大家都互稱對方的字。
像名這種稱呼,只有在非常正式的場合個人才會寫上自己的名,或者是用來父母稱呼晚輩的時候直接喊名,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之間不但有姓名之分,而且還多了起「別號」的風俗,比如說蘇東坡,號東坡居士,這些一般是文人雅士用來稱呼的名字,但是在建國之後,這些逐漸用不到,也就取消了取「字」之說。

⑥ 中國人什麼時候不用「字」了為什麼

應該和文革有關,那時有破四舊運動和對封建的一切東西的歧視,會認為「表字」是封建知識分子的象徵,所以有很多人棄字不用。就象很多傳統的習俗,在大陸也慢慢地遺失了。
另外,也和世界發展這個大環境也有關,表字確實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⑦ 中國古代的人都有姓名和字,什麼時候開始不用字了

過去人取了個名之後還會在成年時取個字,這是出於避諱的需要。自從這種需要逐漸變弱之後,人們就不大取字了。民國建立後,人們就逐漸不大講究避諱,所以取字的人就越來越少,到了三十年代,人們普通不再取字。到了五六十年代,取字的現象基本上就絕跡了。不過,在藝術界,仍然有極少數人附庸風雅,不僅取字,而且還弄個號。

中國什麼時候取名不取字了

從民國初年開始,我們中國大概就正式開始取名不取字了。

⑨ 中國人的名字里是什麼時候沒有「字」的

「字」的本意是生孩子,所以最開始給孩子起「字」,有起小名的意思。
歷史上關於字的記載,早在夏朝初就開始了。《史記》中除了傳說中的五帝之外,第六個介紹的人物就是治水的大禹,他就有字。《史記》本記二索引《正義帝王記》中記載道:「夏禹,名文命,字密,身九尺二寸長,本西夷人也」
當然了,由於歷史資料的缺失,史記記載夏朝很多君主的時候,都很簡略,而沒有詳細的把他們的名字都記載下來,使我們感覺那個時候他們似乎都沒有字,而事實上肯定是應該有的。《史記》集解張晏甚至認為:「禹,湯,皆字也」禹和湯本身就是字。
到了商周時期,關於字的記載就大大的豐富了,很多歷史上的名人都留下了自己的「姓」「氏」「名」「字」。比如周朝祖先周後稷,名棄,字原。晉朝的開創者,唐叔虞,其中叔就是他的字,他是周武王的兒子。
秦漢之間,社會重禮義輕貨利,所以給孩子起名起字都作為一種禮儀,但是當時起的字都象字的本意生孩子一樣,基本上都是小名,聽起來很幼稚,象上面索的唐叔虞的字「叔」其實就是老三的意思。著名的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實際上他是字「尼」,「仲」是老二的意思,「尼」的本意是什麼?就是現在的呢,親呢的意思,這么有名的大文學家,小名其實就是父母叫他親親,寶貝而起的這種字。張良,字子房,實際上他應該字「房」,「房」是什麼意思,偏房,側屋的意思,搞不好張良就是小老婆生的,才會起這種字的。「子」是當時習慣加在字前面的美稱,當然後來人們習慣把起字裡面用個「子」顯得美觀,比如趙子龍,魯子敬,杜子美。
到了後來,字就延伸為名的擴展和解釋了,比如說諸葛亮字孔明,小孔裡面明,就是亮嘛,曹操字孟德,孟子的道德就是操行嘛。直到後來張學良字汗卿也是一個道理,我就不解釋了,真不懂的話請認真思考一下。
後來起字一直都是貴族和知識分子的習慣,一般普通百姓還是很少用的,一直到民國時期還很流行,稍微有點知識的人都會起個字,新中國成立後,實行新的戶籍制度,登記戶口的時候不登記,就漸漸沒有人用了.
中國的文字是很優美的,有些有文化的人給孩子起名字的時候很注意搭配,於是看起來就很美觀,比如說孫堅大老婆生的四個兒子,分別是孫策字伯符,孫權字仲謀,孫詡字叔弼,孫匡字季佐。無論從單人的名和字的關系,還是從策權詡匡、伯仲叔季、符謀弼佐、這幾行的排列來看,都無比的協調美觀,真是難為他怎麼能起的出來。
現在人給孩子起名字的時候往往攪盡腦汁也無法起到個理想的名字,有機會還是好好跟孫堅學習學習吧,實際上如果你現在給孩子,或者乾脆給自己起個字,也是可以的,應該沒有人會干涉。當然你要起的美觀。

⑩ 中國什麼時間徹底取消了繁體字

中國沒有徹底取消了繁體字。只是2001年明確規定推行簡體漢字,但保留使用部分繁體字。

2001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實施,明確規定中國推行規范簡體漢字,同時也明確保留或使用繁體字的范圍。2013年6月5日中國國務院公布《通用規范漢字表》,含附表《規範字與繁體字、異體字對照表》,一般應用領域的漢字使用以規範字表為准。

(10)中國什麼時候不用字了擴展閱讀:

1956年1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布《關於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中國開始全面推行簡化漢字,但繁體字在教學、研究、出版、文化、商業等領域及一定的人群中還有學習使用需求,在古代歷史文化研究、書法藝術創作等領域具有獨特價值。

目前仍然使用繁體字的地區有中國港澳台地區,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等海外華人社區多為繁簡體並存,中國內地在文物古跡、姓氏異體字、書法篆刻、手書題詞、特殊需要等情況下保留或使用繁體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繁體字

閱讀全文

與中國什麼時候不用字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有什麼文化建築 瀏覽:749
如何英語介紹中國傳統節日 瀏覽:692
彩葉印度榕怎麼養 瀏覽:31
如何注冊中國外交部郵件 瀏覽:57
非典為什麼會發生在印度 瀏覽:581
英國的上院與下院分別管什麼 瀏覽:184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62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72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52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88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4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1002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22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34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814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26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8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5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28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