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既然人們知道世襲制是不好的,那為什麼在中國世襲制還延續了上千年
這是現代人才有的想法,古代人可不知道。應該說,絕大部分古代中國人都會覺得世襲制是天經地義的。近到200年前,大清子民也沒覺得皇帝世襲有什麼錯誤。民主共和的觀念,是近150年才從西方傳入的。
或者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以今天而言,職位世襲大家已經不接受了。但是財產世襲,遺產,仍是大家司空見慣的事實,可再過200年呢?說不定那時代的人就會認為:古代居然老子死了可以把遺產傳給下一代,太糟糕了。
以當代的邏輯去審核古人,卻忽略了時空局限與不同,是不正確的。
B. 世襲制的利弊
對後世政權的好處:①有利於國家的統一,對祖國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華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於封建經濟的發展;③建立了地主階級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專制統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處境的惡化。對後世的影響: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專制統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開創性,它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加強與完善。
皇位世襲制弊端:中國歷史上的傳統皇位繼承製原則因在窄狹的世襲范圍內選擇接班人,不可能保證皇帝素質的優化與崇高。所選皇帝中幼兒、白痴、浪子、昏庸之徒眾多,其禍國殃民定屬必然。蜀漢後主劉禪,「樂不思蜀」的故事為人皆知。西晉惠帝司馬衷的糊塗令人捧腹發笑,《晉書》曾記,有蛙鳴於華林園,惠帝問左右曰:「為官乎?為私乎?」侍中賈允對曰:「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 據統計中國歷史上十歲以下的娃娃皇帝多達30餘位。最早者是西漢昭帝,最晚者是清代宣統皇帝。年齡最小為東漢殤帝,生下僅100多天就做了皇帝;東漢沖帝和東晉穆帝2歲做皇帝;
北魏孝文帝和清宣統帝3歲做皇帝;清光緒4歲做皇帝;5歲者有東晉成帝、北魏孝明帝、南宋恭帝;6歲者有清同治和順治帝;7歲有元寧帝;8歲有西漢昭帝、東漢質帝、清康熙帝;9歲有西漢平帝、明英宗帝。10歲以上未到成年的少年皇帝也實屬不少。
據上可見,在皇權大於一切,無所不包的封建社會中,皇帝接班人僅憑家族血統關系這一生物因素所選擇出來,因為選擇范圍過窄,且有時有個人主觀情緒摻雜其中,所以世襲制選擇出的皇帝不是昏庸腐敗之徒,便為年幼愚味無知之子,真正精明強干者寥寥無幾。這同皇帝所擁有的權力與其所具備行使這種權力的才能之間存在著極大的矛盾和差距,這種矛盾與差距給國家所造成的危害和災難確系大而無邊,不是朝政紊亂,社會動盪,便是禍國殃民不已,直至這個社會覆滅,和一個朝代的滅亡有著密切的關系。
C. 為什麼說世襲制,封建庄園,戰爭中國沒有經過
這一說法明顯是不科學的。中國不僅有過世襲封建制的歷史時期,而且比歐洲的封建時期早一千多年。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本質上就是世襲的封建諸侯間為爭奪霸權而展開的戰爭。但是庄園制確實是歐洲獨有的經濟文化產物,中國是以分級行政管理,直到村莊和家庭這種底層經濟單位的農業經濟系統。
D. 為什麼中國沒有世襲上千年的貴族,而歐洲會有很多
其實中國也有,只是沒有這么多而已,至少有兩家,第一山東孔府,這個整個封建時代,儒家的地位,就保證了孔府的地位,歷代皆為貴族。另外一個就是龍虎山張天師的家族,也是延續千年。
中國為什麼沒有,主要是科舉制度,在漢代以前,中國同樣有大的門閥貴族,並且延續很久,看三國、兩晉歷史,實際就是大貴族的歷史。但為了防止這樣的大貴族對於皇權的威脅,在隋唐採取了科舉,讓下層有了做官的權力,打斷了大貴族對於高層官員的壟斷。
這才有了所謂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尋常百姓有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說法。
官員代表了權勢,每隔幾年就有不同的新官員補充進來,以前的門閥被所謂的同年代替,於是有了富不過三代之說。
E. 中國古代封建官製取代世襲制。適應了君主專制的需要,主要是因為什麼
中國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襲制,適應了君主專制的需要,主要是因為-君主控制了用人權.
F. 為何中國四千多年的時間里都沒有人質疑君主制、世襲制
首先,中國的君主制和西方的君主制其實是存在區別的。中國的君主制看上去是君權天授,然而儒家給所有君主都套上了一個韁繩,那就是道德制約(包括君主的責任,君主的行為等等),荀子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百姓其實在邏輯上是有推翻君主另立新君的權力的。隨著之後漢朝鞏固了儒家的地位之後,這個對君王的制約也就得以長期存續了。而西方因為沒有儒家這樣的對於君主道德制約,又加之宗教的影響,君權神授給了君王們可以肆無忌憚的理論依據,卻沒有對其進行制約,《君主論》中就甚至提到過君主不需要美德,慷慨的國王不一定比得過吝嗇的國王,因為慷慨雖然被人贊頌,但是會消耗自己的財富,而吝嗇則可以積累財富強大自己。
其次,君主制並不是制度上不好,亞里士多德很早就說過只要君主賢明,那麼君主制是最好的制度,因為權力集中,國家行動力強可以有能力應對各種困難。然而,西方推翻君主制的原因不是因為君主制本身,而是因為君主昏庸。中國的情況,其實就是推翻昏庸君主,然後推舉一個新的賢明君主的輪回。因為君主制本身的缺陷,對於君主的制約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儒家已經做到了。
最後,君主立憲這個,其實宋朝和明朝都是有過的,士大夫掌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資本主義萌芽),然而每次都是外族入侵一波民族大融合。所以,一直沒有能夠成型。
G. 為什麼中國王朝會由世襲製取代禪讓制公天下為什麼會變成家天下
我認為中國歷史上根本就不存在禪讓,也不存在公天下。
傳說上古時,堯禪位與舜,舜禪位於禹。
1、上古時,中國還沒有形成王朝。當時正處於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轉變時期,堯、舜、禹都是自己部落的首領。他們在部落中的首領地位,當然是部落推選出來的。不能說是禪位獲得的。
2、他們同時又是華夏大地的眾多部落公推部落首領。公推為部落聯盟首領的當然條件是他所在的部落是當時最強大的。這也不能說是禪讓的。
3、只有在儒家典籍中說有堯舜的禪位。其它學派典籍和一些先秦文字沒有記載,甚至有相反說法。《韓非子》就提到舜和禹使用武力和計謀逼迫前任下台,自己出任部落首領的。出土文物《竹書紀年》也有與《韓非子》類似的記載。 而儒家提倡是尊周復古的。可以看作是儒家為自己製造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