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國畫為我國的國粹之一,國畫講究哪些技法
國畫講究筆法技巧,如果筆法沒有拿捏到位,就無法完成國畫的精髓。而且國畫也是中國的國粹之一,在完成國畫的同時要用毛筆來進行。因為毛筆所產生出來的用筆以及用墨的技巧,可以把一幅畫完美的呈現出來,其中這裡面的墨法包含了很多關於色彩的地方。國畫在我國已經有5000年的歷史了,而且正是因為歷史非常豐富,所以大家對國畫的認知度非常高。
可以看到國畫的出現形式有很多種,畫上的每一筆描繪其實都是這裡面的精髓。不過要學習國畫還是有很多講究的,如果在畫的過程中可以達到心平氣和的效果,就無法將國畫的精髓和內涵呈現出來。因此想要完成國畫就一定要保持好心性,這樣才能夠進入畫裡面,將畫的重點呈現出來。如果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去觀賞一些非常有名的國畫,但是這樣的話會更加有靈感。
Ⅱ 中國傳統繪畫的特點
中國傳統繪畫的特點:
一、首重立意胸有成竹的構思
中國傳統繪畫創作,以立意為先,許多繪畫理論家都首先強調這一點,不管是畫山水、畫人物、還是畫花鳥。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有一段關於"六法"的論述:"夫象物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於大意而歸乎用筆。"他認為立意在完.畫中才能有變態、有奇意。
二、以線造型以形傳神的造型規律
"以形寫神"是晉代畫家顧愷之的一句名言,確立了中國藝術神高於形的美學觀。它與純以抽象性為高的近代歐洲美學觀具很大的區別,即畫人不僅僅於形似.還要升高於神似,畫出人的精神面貌,不停止於外形之模擬,不拘泥於自然之真實,這一論見為藝術家建立起藝術應竭力企求之高度。
三、多點透視、計白當黑的構圖法則
中國傳統繪畫既用焦點透視法,也用散點透視法,既有嚴守真實的畫面空間和布白.也有打破真實按構圖需要而平列的空間和布白,這樣就使物象在畫面出現時,可以按實物在畫面上的藝術需要。
伸長或縮短變化其形象,更換其位置。一株低於視平線的牡丹花.也可架高於祝平線之上,而取得透視的最佳效果。
四、隨類賦彩色彩相和- -中國畫的色彩法則
中國畫的色彩,不拘泥於光源冷暖色調的局限,比較重視物體本身的固有色,而不去強調在特殊光線下的條件色。畫那一件物品,就賦予那一件物品的基本色,達到色與物、色與線、色與墨、色與色的調和。
五、情景相生氣韻生動的意境
中國傳統繪畫要求筆與墨合,情與景合、現實中無限豐富的景象,繪畫家以強烈的形象感染力。畫家憑借著這種感受,激起描繪這些景象的激情,於是作品作為情景相生的復寫而重現,使情景交融在一起。
至於氣韻生動,即是畫家所創造的藝術靈境,不同於一般的寫生畫,應成為富有生氣,新鮮而活潑,有詩一般的韻味,使觀者神往無窮。
六、詩書畫印紙筆的獨特形式
只有中國傳統繪畫,才有題字蓋印的做法,不僅文人畫,可以顯示其詩、書、畫三絕之長,即是一般的畫作,也總要題字蓋印,這樣才有傳統藝術的濃厚風味。
題字和詩句,可以提高或補充觀者對作品的欣賞和理解,也豐富了構附的變化,起到互相襯映,互為顯彰,點綴與平衡構圖的多方面作用。
中國傳統繪畫的工具和材料之性能,也決定著中國傳統繪畫的特色。中國傳統繪畫是運用絹和紙作畫,特別是生宣紙的出現,更加發揮了筆趣和墨彩。宣紙的滲性,毛筆的尖錐,使得筆鋒無窮變化,產生出奇妙的效果。同時形成了各種效法和描法,畫法和筆法。
(2)中國畫特別講究什麼擴展閱讀
欣賞
初看國畫,要欣賞的不是畫面如此簡單,還要看一下幾項是否精美。
畫工
畫家作品,可表現出作者成就。畫面的形象,就是畫工的具體,我們往往主觀批判該畫的好與壞,就是受畫工的影響最大。
書法
中國畫與西方繪畫不同之處,其中一項就是書法。國畫畫面上常伴有詩句,而詩句是畫的靈魂,有時候一句題詩如畫龍點睛,使畫生色不少,而畫中的書法,亦影響畫面至大。書法不精的畫家,大多不敢題字,雖然僅具簽署。亦可窺其功底一二。
印章
畫面上常見印章有各方面使用:
畫家的印璽、題字者私章、閑章、收藏印章、欣賞印章、鑒證印章等。而各種印章的雕工、印文內容、印章位置,都在評介之列。尤其古畫,往往有皇帝、名家、藏家及鑒賞家的印鑒,可佐真偽。
裝框
中國畫裝裱獨具一格,常見有紙裱、綾裱兩大類。紙裱較粗,綾裱較精。裱邊的顏色、寬窄、襯邊、接駁、裱工等都十分講究。
功力
從事書畫修養越久的人,他表現出的功力,是初學者無法掌握。尤其是書法,老手多倉勁有力,雄渾生姿。國畫方面,其線條、設計、意景亦表現出作者功力。所以人生經驗豐富的藝術家,其作品往往較年輕畫家有不同表現,這就是功力。
布局
布局看來似是畫面的設計,其實是作者胸懷中的天地,從畫面布局中表現出來。中國畫與西方繪畫不同地方甚多,最明顯之處就是"留白",國畫傳統上不加底色,於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稱為留白的布局。在留白之處,有人以書法、詩詞、印章等來補白。
亦有讓其空白,故從布局可見作者獨到之處。
詩句
字畫中的詩詞,往往代表主人的心聲。一句好詩能表現作者的內涵和學養,一句好詩,亦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例如:明代畫家張宏所作的《村徑柴門圖》,畫家自題:「村徑繞山松葉暗,柴門流水稻花香。」
描繪松林環抱,崇山拱衛的庭院山莊,高大蔥郁的蒼松分為兩組,如同兩把打開的摺扇,掩護著山坳中的村落。村前稻田臨水,田園豐美,正有辛棄疾「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詞意。
印文
無論字或畫,常有"壓角"的閑章出現。所謂閑章就是畫面或書法留白的角落。而印上的文字,有時影響字畫甚大。從印文中也可看到者作者心態,或當時的環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蓋在字畫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Ⅲ 中國畫講究什麼
中國的國畫講究: 1、畫面有意境,畫外有精神,畫外有畫。 2、格局版式講究密不透風,疏能跑馬,即疏密有致。 3、詩、書、畫、印俱佳。 4、寫意畫需要注意是否大寫意與小細節的結合、比例是否協調,質感與意境是否到位。 5、花卉、梅、蘭、竹、菊之類都可以用上面的123來評判,只是需要注意每種花的獨特魅力和精神所需要營造的意境各不相同。比如梅,多為營造凌寒獨自開,傲立風雪等等很獨特的魅力和精神。蘭則講究幽雅,在格局版式上也應該是很雅緻、空靈為佳。其餘類推。 6、貓可以寫意、可以工筆。寫意則以寫意論好壞,細描則看細節和質感。也是可以從大原則來判斷的。 意境經營很重要哦。
Ⅳ 國畫最注重什麼
畫國畫先從臨摹開始,先從五代開始臨,後是宋代、元、明、清。不要臨現代的。還有就是練書法,這樣慢慢就會畫國畫,就能畫好了。
先練好線條...拉線.在宣紙上練習拉長長的橫豎線條.拉得越直越好.等線條拉得直且力度均勻,控制自如時,才開始臨摹.
臨摹之初要找簡單物品來臨摹.例如,葡萄 麻雀 蝦 蟹等這些都只需要簡單的筆墨濃淡就好,不太用到復雜的顏料色彩變化.或者先練習些工筆畫,用熟宣.不用上色與調墨色,也不用擔心化水問題.只是磨練你的線條能力,白描出物品.例如,描牡丹是典型.
然後等控制線條跟力度還有顏色調配都比較上手後,就可以找些難度較大的來臨摹.例如 山水 學習石頭的畫法,運用皴 擦 等手法畫好石頭的質地.還有 樹木的形態 枝葉
然後是畫整幅完整的畫.山水啊 花鳥啊將整個意境都畫完整
水墨畫,按描繪的對象可分為:花鳥、山水,人物。
按繪畫分呢,可分為:寫意(有大寫意、小寫意)、工筆,還有兼工帶寫。那主要看你要從哪一方面入手。
線描:這是要講究功底的。線描的種類也很多,工筆十八描,看你適合哪一種。選擇練習。
線描只是工筆畫的一個基本步驟而已,還要設色,暈染,罩色,是個細心的過程。
水墨畫是講究水、墨的融合,層次的對比,筆法的應用。先確定你要學習那種畫法,花鳥、山水、人物。你如果沒有太深的美術功底,人物對你不適合,山水不好掌控,那就從花鳥入手。先熟悉水墨、宣紙的習性,在熟悉花鳥畫的特點,有淺入深的練習。慢慢來,別著急。花鳥一般是一兩年就能出成績。
先臨,再摹,再試著自己畫。畫到一定的程度,找個老師指點。有悟不到的地方,老師會一點就透。
另外,多看些作品,提高自己的眼界,只有欣賞水平提高了,你的手上工夫才能跟進。
Ⅳ 中國畫有哪些具體的講究
中國畫,講究色彩、留白、意境、落款、印章,畫法上有大小寫意、工筆、潑墨等,材料上有紙本、絹本,素材上有山水、人物、飛禽走獸、亭台樓閣等等。
Ⅵ 中國畫講究的是什麼,為什麼古代畫家強調「氣韻生動」
其實對於中國畫,如果熟悉的人的畫,都覺得咱們中國人的畫是特別的講究,而且特別的有意思,有時候你會發現這些人,對一些話的要求,和現在的一些人對畫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們的想法都是不同的,因為區別太過於大,所以就沒法做一些比較,但是有很多地方還是值得我們去學習以及借鑒的,其實我認為古人的畫對一些精神上的追求還是比較的注重,其實你仔細去看一些古代的畫,你就會發現,其實古代畫家都是特別強調氣用生動這種精神層次。
有些話看著特別大,篇幅特別長,但是他沒有精氣神,他的氣是散的,一眼看上去並不生動,是特別的凌亂,特別的散的,所以從這時候開始,現在的一些話都要講究格局,講究一些構造,一些外置,而舒適的位置會賦予一些話中,人物或者動物等一些花鳥等的靈氣。
Ⅶ 畫國畫需要注意什麼
1、初學國畫的必需用品
首先,畫畫的工具材料。其實很多網站和書本都有介紹,國畫的工具材料較多,但對初學的朋友來講,只要准備一些必須的就行了。買什麼工具材料就要看你先確定學什麼,工筆的工具和寫意的工具材料是有區別的,主要體現在筆和紙張上。
(1)工筆首先要選1、2支左右的勾線筆(一般為硬毫),要求有筆鋒、有彈性,比較細。比如一般店裡的衣紋筆、葉筋筆之類的,以能畫出流暢而細勻的線條為好。其次工筆還需要2、3支暈染用的筆,買一般的白雲筆(兼毫)就可以了,當然也可以用一些羊毫筆,如果需要大面積的暈染可以准備一支底紋筆!紙張工筆以熟宣為主。
(2)寫意畫的毛筆相對要求並不嚴,勾線筆可選長鋒的,比工筆用的要粗,根據習慣可選羊毫和狼毫都可以,一般初學的選硬毫為好,比較容易把握;其他可備3支左右大小不一樣的筆用來點寫暈染,以兼毫和羊毫為宜。紙張寫意以生宣為好!
(3)不管工筆還是寫意,選筆的時候都要把握「尖、齊、圓、鍵」的原則。「尖」就是要有筆鋒;「齊」就是筆鋒的毛打開後看起來比較平齊,不會參差不齊;「圓」就是筆鋒聚攏後比較圓潤,「健」就是筆鋒要有彈性,不能軟弱無力。其中的「尖」和「齊」尤其重要。當然,還有一條就是筆桿要直,不要彎曲。
(4),還要准備:國畫教材、國畫顏料、調色磐,墨、宣紙、氈墊(舊毯子也可)、筆記本,鉛筆.
2、必須練好基本功
書畫中的基本功較多,但最基本的基本功,就是畫交叉線和圓線.為什麼要畫交叉線、圓線和波浪線?中國畫的基本筆法就是線條,線條造型舍棄了光源、明暗和體面,重在表現物象的形狀和結構關系,並通過這些表象去表現物象的本質特徵,這就是通常所說國畫的「以線立骨」。
中國畫中的「骨」,乃是支撐藝術形象,使之富有精、氣、神的本質表現。單純以線立骨的骨架而言,即是指線的運用要強調線的表現力,利用線的長短、粗細、轉折、頓挫、輕重、疾徐、剛柔、強弱、濃淡、光毛等變化去表現物象的神態、形體、質感、動勢、節奏、空間等等造型因素的各個方面。
3、「臨摹入手」是必經之路。
國畫是中國的傳統國粹之一,經過數千年歷史的熔治,形成了一套特有的表現形式。它經古往今來無數畫家師法造化,並以自我的審美理想意趣加以熔鑄而成。這為中國民族所特有,因而具有鮮明強烈的民族色彩。
如線描中的高古游絲描、釘頭鼠尾描、鐵線描等,是最初為了表現不同質地的衣著、花鳥等,經過畫家長期的潛心體察、琢磨,或從表現其他對象獲得啟發借鑒而形成的一些表現手段,是以客觀對象為依據的主觀創造。其本身已具審美價值,不因時空關系而獨立存在。
它便於人們應用這些程式進行藝術的再創造,由於人有性格、趣味、修養的差別,應用時便出現千差萬別,不盡相同。又有人不滿足現成的程式,並加以變化創造,於是又出現各種新的表現程式。如能經得起歷史的考驗並為人們所確認,那麼老的程式被取而代之,成為歷史的陳跡,而新的程式又將為以後的人們接受或改變創造。
因此,程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傳統的中國繪畫正是如此不斷地交替往復向前發展著。只要是符合當時人們的審美觀點、審美標准,通俗的講就是大家認為好看漂亮的作品,就能在歷史的大浪淘沙中保存流傳下來,這就是國畫數千年流傳下來的客觀規律。
我們講繪畫有程式的表現方法,即表現某個畫材,應當這樣畫而不應當那樣畫,這是前人為我們提供寶貴的作畫經驗,也是藝術的結晶,為我們學習繪畫帶來借鑒之便。有借鑒與無借鑒的藝術品,就有高雅粗俗的區別。
所以,學習掌握傳統繪畫的表現程式,就成為入中國畫之門的「敲門磚」了。對於一個真心喜歡國畫的初學者來說,有效的捷徑當推「臨摹入手」。古往今來,所有的國畫大師均是從「臨摹入手」,才得以成為一代大師的。
臨摹是初學畫者入門的主要途徑,特別是對名家名作的臨摹。學畫者通過臨摹可以學會和掌握藝術特色特點與技巧。臨摹名家作品,要先觀察作品的表現手法和藝術技巧,耐心揣摩作品的運筆方式,掌握作品的事物表現形態,認真研究作品的精神氣質。
(7)中國畫特別講究什麼擴展閱讀:
氣韻生動
氣韻指什麼呢?就是畫面形象的精神氣質,也就是以前東晉人物畫家顧愷之稱為的「神」。氣韻生動就是指畫面形象的精神氣質生動活潑,活靈活現,鮮明突出。也就是「形神兼備」,中國畫的要求,不僅要描繪出對象的外形,而且還要表現出它的精神。人物有精神,山水、花鳥也有精神。達到神似,就能氣韻生動。
許多畫家認為,沒有氣韻的作品是不能稱之為畫的。當然,要表現出藝術形象的生動性、真實性,即氣韻,也與其他五法分不開的。氣韻生動也離不開構圖立意、筆墨技法的,因此,它和其餘五法是一個整體。其他五法同時也離不開氣韻生動,否則,也就成為了缺乏靈魂的純技術性的東西。
骨法用筆
骨法原來是指人物的外形特點,後來泛指一切描繪對象的輪廓。用筆,就是中國畫特有的筆墨技法。骨法用筆總的來說,就是指怎樣用筆墨技法恰當地把對象的形狀和質感畫出來。如果我們把氣韻生動理解為「神」,那麼也就可以簡單地把骨法用筆理解為「形」了。
因此,氣韻生動和骨法用筆又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形」的描寫藉助於筆墨寫出來,而寫形又不過是手段,其目的是表現「神」,這與顧愷之的「以形寫神」的表現客體的法則是一致的。
應物象形
就是畫家在描繪對象時,要順應事物的本來面貌,用造型手段把它表現出來。也就是說,描繪事物要有一定的客觀事物作為依託,作為憑借,不能隨意的主觀臆造。也就是客觀地反映事物,描繪對象。但是,作為藝術,也可以在尊重客觀事物的前提下進行取捨、概括、想像和誇張。這可以說是指一種創作態度和方法。
隨類賦彩
則是指色彩的應用了,指根據不同的描繪對象、時間、地點,施用不同的色彩。中國畫運用色彩同西洋畫是不同的,中國畫喜歡用固有色,即物體本來的顏色,雖然也講究一定的變化,但變化較小。
經營位置
則是指構圖。經營是指構圖的設計方法,是根據畫面的需要,安排調匿形象,即通過所說的謀篇布局,來體現作品的整體效果。中國畫也是歷來重視構圖的,它要講究賓主、呼應、虛實、繁簡、疏密、藏露、參差等種種關系。
傳移模寫
就是指寫生和臨摹。對真人真物進行寫生,對古代作品進行臨摹,這是一種學習自然和繼承傳統的學習方法。
六法對於畫家和繪畫作品來說,是全面的最高的要求,一般都是很難完全達到的,各擅一節足矣。我們了解掌握六法,便於理解古人品評繪畫的標准和著眼點,從而客觀地對待祖國的美術遺產,以及在我們欣賞傳統的中國繪畫時,會從中獲得某種啟示。
Ⅷ 中國畫有哪些具體的講究
中國畫又被稱為國畫,它是中國傳統的造型藝術之一,在各國的繪畫領域中自成體系。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歷史上占據重要地位。同時它也是一種凝聚了中華民族文化以及各個民族智慧、氣質和性格特點的傳統繪畫。它具有自身鮮明的特點與風格,融合了中國古代文化以及現代繪畫文化。因此,它不管是在意境上,還是表現方法都十分講究,與眾不同。
三、中國畫的形式
中國畫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些中國畫是方形的,有些是直形的,而有些卻是橫形的。除此之外,不同的中國畫,也講究不同的形式。如中堂是一種形式巨大的中國畫,它在中國舊時的房屋中,經常懸掛在屋子的中堂;而條幅則是長條形的,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橫的,跟現在的對聯較為相似。
Ⅸ 中國的國畫講究什麼
中國的國畫講究:
1、畫面有意境,畫外有精神,畫外有畫。
2、格局版式講究密不透風,疏能跑馬,即疏密有致。
3、詩、書、畫、印俱佳。
4、寫意畫需要注意是否大寫意與小細節的結合、比例是否協調,質感與意境是否到位。
5、花卉、梅、蘭、竹、菊之類都可以用上面的123來評判,只是需要注意每種花的獨特魅力和精神所需要營造的意境各不相同。比如梅,多為營造凌寒獨自開,傲立風雪等等很獨特的魅力和精神。蘭則講究幽雅,在格局版式上也應該是很雅緻、空靈為佳。其餘類推。
6、貓可以寫意、可以工筆。寫意則以寫意論好壞,細描則看細節和質感。也是可以從大原則來判斷的。
意境經營很重要。 ◇中國畫
簡稱「國畫」,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大致可分為;人物,山水、界畫、花卉、瓜果、翎毛、走獸、蟲魚等畫科;有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設色又可分為金碧、大小青綠,沒骨、潑彩、淡彩、淺絳等幾種。主要運用線條和墨色的變化,以鉤、皴、點、染,濃、淡、干、濕,陰、陽、向、背,虛、實、疏、密和留白等表現手法,來描繪物象與經營位置;取景布局,視野寬廣,不拘泥於焦點透視。有壁畫、屏幛、卷軸、冊頁、扇面等畫幅形式,輔以傳統的裝裱工藝裝璜之。人物畫從晚周至漢魏、六朝漸趨成熟。山水、花卉、鳥獸畫等至隋唐之際始獨立形成畫科。五代、兩宋流派競出,水墨畫隨之盛行,山水畫蔚成大科。文人畫在宋代已有發展,而至元代大興,畫風趨向寫意;明清和近代續有發展,日益側重達意暢神。在魏晉、南北朝、唐代和明清等時期,先後受到佛教藝術和西方繪畫藝術的影響。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強調融化物我,創制意境,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由於書畫同源,以及兩者在達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筆、線條運行有著緊密的聯結,因此繪畫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形成了顯著的藝術特徵。作畫之工具材料為我國特製的筆、墨、紙、硯和絹素。近現代的中國畫在繼承傳統和吸收外來技法上,有所突破和發展。
◇水墨畫
中國畫的一種。指純用水墨所作之畫。基本要素有三:單純性、象徵性、自然性。相傳始於唐代,成於五代,盛於宋元,明清及近代以來續有發展。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揮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濃淡變化就是色的層次變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繽紛可以用多層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圖畫歌》雲:「江南董源傳巨然,淡墨輕嵐為一體。」就是說的水墨畫。唐宋人畫山水多濕筆,出現「水暈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筆,墨色更多變化,有「如兼五彩」的藝術效果。唐代王維對畫體提出「水墨為上」,後人宗之。長期以來水墨畫在中國繪畫史上占著重要地位。
◇院體畫
簡稱「院體」、「院畫」,中國畫的一種。一般指宋代翰林圖畫院及其後宮廷畫家比較工緻一路的繪畫。亦有專指南宋畫院作品,或泛指非宮廷畫家而效法南宋畫院風格之作。這類作品為迎合帝王宮廷需要,多以花鳥、山水,宮廷生活及宗教內容為題材,作畫講究法度,重視形神兼備,風格華麗細膩。因時代好尚和畫家擅長有異,故畫風不盡相同而各具特點。魯迅說:「宋的院畫,萎靡柔媚之處當舍,周密不苟之處是可取的。」(《且介亭雜文·論「舊形式的採用」》)
◇文人畫
亦稱「士夫畫」。中國畫的一種。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畫。以別於民間畫工和宮廷畫院職業畫家的繪畫,北宋蘇軾提出「士夫畫」,明代董其昌稱道「文人之畫」,以唐代王維為其創始者,並目為南宗之祖(參見「南北宗」)。但舊時也往往藉以抬高士大夫階層的繪畫藝術,鄙視民間畫工及院體畫家。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曾說:「自古善畫者,莫非衣冠貴胄,逸士高人,非閭閻之所能為也。」此說影響甚久。近代陳衡恪則認為「文人畫有四個要素: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畫」多取材於山水、花鳥、梅蘭竹菊和木石等,藉以發抒「性靈」或個人抱負,間亦寓有對民族壓迫或對腐朽政治的憤懣之情。他們標舉「士氣」、「逸品」,崇尚品藻,講求筆墨情趣,脫略形似,強調神韻,很重視文學、書法修養和畫中意境的締造。姚茫父的《中國文人畫之研究·序》曾有很高的品評:「唐王右丞(維)援詩入畫,然後趣由筆生,法隨意轉,言不必宮商而邱山皆韻,義不必比興而草木成吟。」歷代文人畫對中國畫的美學思想以及對水墨、寫意畫等技法的發展,都有相當大的影響。
◇畫分十門
中國畫名詞。中國畫的分科,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分六門,即人物、屋宇、山水、鞍馬、鬼神、花鳥等。北宋《宣和畫譜》分十門,即道釋門、人物門、宮室門、番族門、龍魚門、山水門、畜獸門、花鳥門、墨竹門、蔬菜門等。南宋鄧椿《畫繼》分八類(門),即仙佛鬼神、人物傳寫、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獸蟲魚、屋木舟車、蔬果葯草、小景雜畫等。參見「十三科」。
◇十三科
中國畫術語。中國畫的分科,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分為六門;北宋《宣和畫譜》分為十門;南宋鄧椿《畫繼》分為八類。元代湯垕《畫鑒》說:「世俗立畫家十三科,山水打頭,界畫打底。」明代陶宗儀《輟耕錄》所載「畫家十三科」是:「佛菩薩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剛鬼神羅漢聖僧、風雲龍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林、花竹翎毛、野騾走獸、人間動用、界畫樓台、一切傍生、耕種機織、雕青嵌綠。」
◇人物畫
繪畫的一種。以人物形象為主體的繪畫之通稱。中國的人物畫,簡稱「人物」,是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出現較山水畫、花鳥畫等為早;大體分為道釋畫、仕女畫、肖像畫、風俗畫、歷史故事畫等。人物畫力求人物個性刻畫得逼真傳神,氣韻生動、形神兼備。其傳神之法,常把對人物性格的表現,寓於環境、氣氛、身段和動態的渲染之中。故中國畫論上又稱人物畫為「傳神」。歷代著名人物畫有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唐代韓滉的《文苑圖》,五代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北宋李公麟的《維摩詰像》,南宋李唐的《採薇圖》、梁楷的《李白行吟圖》,元代王繹的《楊竹西小像》,明代仇英的《列女圖》卷、曾鯨的《侯峒嶒像》,清代任伯年的《高邕之像》,以及現代徐悲鴻的《泰戈爾像》等。在現代,更強調「師法化」,還吸取了西洋技法,在造型和布色上有所發展。
◇山水畫
簡稱「山水」。中國畫的一種。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在魏晉、南北朝已逐漸發展,但仍附屬於人物畫,作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獨立,如展子虔的設色山水,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王維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潑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畫大興,作者紛起,如荊浩、關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寬、許道寧、燕文貴、宋迪、王詵、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趙伯駒、趙伯驌的青綠山水,南北競輝,達到高峰。從此成為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元代山水畫趨向寫意,以虛帶實,側重筆墨神韻,開創新風;明清及近代,續有發展,亦出新貌。表現上講究經營位置和表達意境。傳統分法有水墨、青綠、金碧、沒骨、淺絳、淡彩等形式。
青綠山水
山水畫的一種。用礦物質石青、石綠作為主色的山水畫。有大青綠、小青綠之分。前者多鉤廓,少皴筆,著色濃重,裝飾性強;後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上薄罩青綠。清代張庚說:「畫,繪事也,古來無不設色,且多青綠。」元代湯垕說:「李思訓著色山水,用金碧輝映,自為一家法。」南宋有二趙(伯駒、伯驌),以擅作青綠山水著稱。中國的山水畫,先有設色,後有水墨。設色畫中先有重色,後來才有淡彩。
◇淺絳山水
山水畫的一種。在水墨鉤勒皴染的基礎上,敷設以赭石為主色的淡彩山水畫。《芥子園畫傳》說:「黃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淺淺施之,有時再以赭筆鉤出大概。王蒙復以赭石和藤黃著山水,其山頭喜蓬蓬鬆鬆畫草,再以赭色鈞出,時而竟不著色,只以赭石著山水中人面及松皮而已。」這種設色特點,始於五代董源,盛於元代黃公望,亦稱「吳裝」山水。
◇金碧
中國畫顏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綠。凡用這三種顏料作為主色的山水畫,稱「金碧山水」,比「青綠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於鉤染山廓、石紋、坡腳、沙嘴、彩霞,以及宮室、樓閣等建築物。但明代唐志契《繪事微言》中另持一說:「蓋金碧者:石青石綠也,即青綠山水之謂也。後人不察,加以泥金謂之金筆山水,夫以金碧之名而易以金筆之名可笑也!」
◇青綠
中國畫顏料中的石青和石綠。也指以這兩種顏料為主色的著色方法。清代王翚說:「凡設青綠,體要嚴重,氣要輕清,得力全在渲暈,余於青綠法靜悟三十年,始盡其妙。」(《清暉畫跋》)惲壽平也說:「青綠重色,為厚易,為淺淡難,為淺澹矣,而愈見穠厚為尤難。……運以虛和,出之妍雅,穠纖得中,靈氣惝恍,愈淺淡愈見穠厚,所謂絢爛之極,仍歸自然,畫法之一變也。」(《甌香館畫跋》)闡述了青綠設色的要旨。參見「青綠山水」。
◇花鳥畫
中國畫的一種。北宋《宣和畫譜.花鳥敘論》雲:「詩人六義,多識於鳥獸草本之名,而律歷四時,亦記其榮枯語默之候,所以繪事之妙,多寓興於此,與詩人相表裡焉。」歷代花鳥畫家輩出,如唐代薛稷的鶴、邊鸞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五代郭乾暉的鷹,黃筌、徐熙的花鳥;北宋趙昌的花、崔白的雀、吳元瑜的花鳥;南宋吳炳的折枝、林椿的花果、李迪的禽;元代李衎的竹、張守中的鴛鴦、王冕的梅;明代林良的禽,陳淳、徐渭的墨花;清代朱耷的魚、惲壽平的荷、華喦的鳥;近代吳昌碩的花卉等,皆一代名手,綿延不絕。參見「四君子」。
Ⅹ 中國畫講究的是什麼為什麼古代畫家強調「氣韻生動」
中國書畫藝術也有一定的說明性內容和一定的裝飾性表達。二者的完美結合使作品具有一定的藝術性。中國書畫的裝飾性取決於書畫創作的表現手法。它主要通過獨特多變的線條、點畫、不同的色彩、墨暈等表現書畫藝術之美。書畫鑒賞是一種高級精神享受,是對書畫藝術鑒賞心理變化的反應。因為在欣賞的過程中,他會涉及到一些復雜的心理功能,比如情感、想像和理解,最終會轉化為對書畫藝術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