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如何學習中國建築史

如何學習中國建築史

發布時間:2022-09-22 16:13:05

Ⅰ 為什麼要學習中國建築史

讓學生充分了解我國的建築發展歷程和取得成就,鼓勵你們能想前輩們那樣為中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Ⅱ 為什麼要學習中國建築史的一個討論

此時此刻,心情有些亢奮
身邊的他,是橋梁結構出身,在歷史領域,像一個懵懂的小孩
一直以來,不敢輕易去備這堂課——中國建築史的第一堂課
總認為再積累下吧,再積累點會更好些,讓我有些緊張
備課的過程經歷過的人應該都知道
從組織結構到內容豐富,基本的史實當然必須尊重
第一堂緒論部分的課程
請他幫我參謀我的備課效果
他的邏輯思維一向讓我佩服,最最主要是因為他沒有這方面的任何束縛
對了解中國古建史無欲無求,就是想聽聽他的體會
曾經有一個朋友說,不想去買那些古典傢具,他說這些傢具所承載的歷史感過於沉重,他還無法理解的情況下,不希望去擁有這些,雖然內心是渴望的。我想這保持了一些對傳統文化的崇敬之情在內吧。
我們討論到了北京首都的鳥巢,國家大劇院,CCTV這些,站在結構的角度,他給我一個不一樣的觀點。首先,他認為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是世界認識中國的重要門戶,是國際化的都市,集經濟,政治,文化於一身的特殊載體,應該要包容性很強,鳥巢的構思從整個建築結構來說,大膽而富有創意,只有這樣,才能推動目前公建史上難度最高,工藝最復雜的的水平,在鳥巢中沒有一根鋼材的截面是一樣的。初期還大膽想要做成空心鋼注入水體,後因工藝不成熟,造價過高,而放棄。用了傳統的結構方式,但是依然推動了中國的制鋼水平,施工工藝。其次,施工工藝的進步和提高,是中國施工團隊想要進入世界市場,必要的一個堪。如今國際招標,全球化越來越多,施工的國際水準也是中國團隊需要學習的,才能有競爭力。這種經驗正好也可以在鳥巢等建築內去積累相關經驗。最後,就是結構上的突破,比如,50、60年代,搞一個劇場,能容納幾百人已經覺得很大了,收到材料結構的限制,理論和經驗的不足,而現在,能做出跨度如此大的建築,幾百米跨度的鋼梁。當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同樣一件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看法,而且都各具其理。他們可能考慮建築與環境的關系,與基地的關系,與文化背景的關系,思維與我們也有所不同。
關於木結構,他也提到了沒有辦法去實現的一個重要原因,還是因為我們中國的經濟,在這樣每年保持10幾的GDP增長下,違背經濟規律的情況下,必須快,而且要高效。中國傳統的木結構建築,首先結構算不清楚,這方面的經驗也越來越少,工匠的水平也越來越低,最主要還是經驗少之又少了。有個復原古建築的設計項目,華南地區某家設計院專業做這個,收費高達建安費用的20%,然而,這個工藝可不是鋼筋混凝土結構能比擬的,光節點大樣就要畫死去,工期長就更不用說了。收費如此高,工藝又復雜,真正懂的人又少,當然它的逐步淘汰已經是歷史必然,但是我就問他了「你為什麼還會喜歡明代的古典傢具」?那種感覺他說不清也道不明,總之,明代傢具,在他這種唐宋元明清都理不順的情況下,他鍾愛它,證明這古典傢具的魅力是可以沖破你對歷史的偏見或者理解,你可以本能的去欣賞並喜愛它的。「你為什麼喜歡古典建築里的四合院,或者古鎮」?對於這樣的問題,其實也是一種感覺,一種體驗感,這種特殊的體驗感,讓一個即使沒有任何建築理論功底的他來說,這種愉悅感,是像聽到好音樂那樣心情舒適的自然感受。所以嘛,建築同音樂一樣,在韻律上,在空間排布上,在寄託情感的表達上,終有一個美的規律或法則,對,我們為什麼要研究中國歷史,我想就在於我們要去挖掘。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視覺,你可以得到並創造出不一樣的東西。作為一個中國建築師,國際競爭如此激烈,雖然大部分設計師不用投身於,也投身不了,這樣大的設計中,但是擁有基本的民族自尊心,維護美好的東西,責任還是應該有的。

Ⅲ 如何系統地學習中國古建築相關知識

發展方面,粗略了解的話可以讀梁思成《圖像中國建築史》,如果想更深入,建工社出版五卷本《中國建築史》十分詳細地匯總了營造學社成立至今幾乎所有資料,全部讀完則對古代建築史的發展歷程有完整的了解。對漢代建築感興趣還可以讀《楊鴻勛建築考古論文集》以及河南博物院出版《河南出土漢代建築明器》;如果希望了解發展背後的原因,強烈推薦張良皋著《匠學七說》。傅熹年的《建築史論文集》、王貴祥《中國古代佛教建築研究論集》以及張十慶《從帳幔裝修到小木裝修》、《建築與傢具_古代傢具結構與風格的建築化發展》等論文也值得一讀。
這里主要試著回答一下古建築中設計原理的部分如何系統學習。(這里強烈建議大家先將審美、風水、文化等因素排除,畢竟純粹從這些出發去分析古建築的文章,看完感覺好像什麼都研究了但又什麼都記不住……可以嘗試單從技術層面與空間層面理解古代建築,而後再試圖從技術層面反思形成審美的根本原因。)
首先是潘谷西《中國建築史》教材,對事物有一個大概認識。
此後,林徽因《論中國傳統建築的幾個特徵》可以作為設計原理學習的綱領排在首位。盡管梁思成與林徽因都寫了《論中國傳統建築的幾個特徵》,但梁文更注重的是宏觀層面對於中國建築史的梳理,較少談設計;而林對設計的敏感使其在林版《論中國傳統建築的幾個特徵》中從較細微的部分切入,更多談的是設計原理,屬於微觀層面。
在此之後,可以梳理木結構的結構邏輯,推薦張十慶《從建構思維看古代建築結構的類型與演化》。把握原理,首先應從邏輯區分。從建造邏輯上看,木結構分為兩類,即層疊邏輯的井乾式建築與連架邏輯的穿斗式建築——井乾式建築無柱,所有屋頂荷載均可看做疊梁承擔;而穿斗式建築中(原生穿斗)無梁,橫向構件只承擔連接作用,所有質量由柱直接傳遞至地面。而後世所提抬梁式、插梁式、廳堂式、殿堂式等概念均可看作井干與穿斗的疊加狀態。
由於井乾式與穿斗式屬於原生木結構,而井乾式由於其局限性較差以及工藝相對簡單,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可以暫時不討論。從穿斗結構入手,可以更易於理解木材的力學性質、木建築的加工方法、構成方式與所面臨的幾個具體問題。注重理解穿斗建築中簡易四阿或歇山頂的做法,從屋角構架的處理明確防水(腐)、交圈、整體性等基本問題,也深入理解穿斗建築中如何穿、如何斗(湊)、以及位於同一高度兩枋相撞時相互避讓的原則。這里推薦東南大學朱光亞主持編撰的《福建傳統大木匠師技藝研究》以理解木材的基本性質與加工的方式、以及一些施工中碰到的具體問題。重慶大學碩士論文《渝東南土家族民居及其傳統技藝研究》(非唯一,重慶大學在那幾年做了很多關於土家族民居技術的碩士論文)可以作為補充,了解穿斗建築的適應性問題。從穿斗入手,理解木建築基本原理、了解基本型穿斗的局限後,再去看傳統大木建築將容易許多。
在此之後可以嘗試閱讀《營造法式》,從大木作兩卷及配圖中理解何為常規做法,但時刻警惕。《營造法式》是一本為規范工程造價而編寫的書籍,其中所提的處理方式均為當時的常用做法而非標准做法,並且盡管將不同進深的各架椽屋細分並繪制不同的側樣,但其中並未討論什麼情況下應當匹配何種屋架,而這其中的選擇則均為設計問題。

Ⅳ 如何學好中國建築史

我也在學習建築學
對於建築史
首先要大致掌握教材理論
教材的編排不是隨意的 一般來說都是先大致簡介中國古建築總體特色 包括單體和建築群
隨後了解建築的發展過程 包括形制 結構 構件等
接下來便會較詳細闡述不同類型建築 佛塔寺院 園林 宮廷 陵墓等
繼續細化則是建築的構件 如斗拱 天花等
學習的時候切忌只看到一點 導致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由於我是自學的 有時在理解方面有困難 不妨在多查查資料 網上的相關視頻和圖片能讓你更加直觀了解
吃飯了 能說的也差不多到這 祝你學習愉快

Ⅳ 你對學習中國建築史課程有什麼想法

學習中國建築史課程就要深入進去。了解中國建築的歷史。尤其要走出去更多的觀看中國建築歷史的成果,使自己有更多的學習心得和體會。

Ⅵ 有沒有過來人指點我《中國建築史》應該如何學習。我是非建築學專業的,目前正打算考建築學的研究生,

中建史可以根據圖片來記憶,一般都是參照圖片,然後配合文字,就容易記住這一系列的只是,因為圖片是最能吸引人的注意力的東西,可是記的比較清楚。這樣去記憶,以後看到圖片,你也能反過來想到與這個圖片相關的知識了

Ⅶ 什麼都不會但是想學習建築設計從那開始

先從看書開始吧,從基礎的建築歷史開始學,中國建築史,外國建築史,然後看建築設計理論的方面的書籍,同時要關注一些建築雜志。這是第一步,讓自己對建築有所了解。
第二步就是要去設計院實踐了,書上看來的東西必經是理論,紙上得來終覺淺,實際做建築的過程還是非常不同,有很多東西,細節自己不親自作一些是永遠也不知道的。

看的書推薦基本給你
《中國建築史》。潘谷西
《外國建築史》。陳志華
《外國近現代建築史》。羅小未
《建築構造》。李必瑜
《建築物理》。柳孝圖
這五本都是建築工業出版社的,大學建築學必修書。
另外大家備受推崇的一些書:《建築空間組合論》。彭一剛
《世界現代建築史》。王受之
這些書學建築的人幾乎都看過,算是必經之道,也是入門

理論有所涉及後以後就等進入設計院鍛煉了

閱讀全文

與如何學習中國建築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最貴的魚叫忘什麼魚 瀏覽:326
義大利有什麼文化建築 瀏覽:749
如何英語介紹中國傳統節日 瀏覽:692
彩葉印度榕怎麼養 瀏覽:31
如何注冊中國外交部郵件 瀏覽:57
非典為什麼會發生在印度 瀏覽:581
英國的上院與下院分別管什麼 瀏覽:184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62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72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52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88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4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1002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22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34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814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26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8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5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