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藏中國旅行社怎麼樣啊
還可以的。
2. 西藏那邊天氣怎麼樣夏天熱嗎
西藏高原每立方米空氣中只含氧 氣150-170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方。其中尤以藏北為最,夏季七月氣溫大面積低於8攝氏度。
從溫差角度看,西藏氣溫年較差小、日較差大的特點特別明顯。拉薩、昌都、日喀則等地的年較差為18-20攝氏度,而緯度相近的武漢、南京是26 攝氏度。年平均日較差,拉薩、昌都、日喀則等地為14-16攝氏度,而成都、長沙、南昌僅為7攝氏度。定日的日較差達18.2攝氏度,約為緯度相近的南昌 的2.5倍。
阿里地區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夏季八月白天氣溫可達10攝氏度以上,夜間氣溫降至零攝氏度以下。地處雅魯藏布江谷地的拉薩、日喀則等 地,六月份中午最高氣溫可達27-29攝氏度,給人以盛夏的感覺;傍晚氣溫下降,人們又有秋涼之感;午夜氣溫降至5攝氏度,整夜都要蓋棉被;翌晨日出後, 氣溫回升,又給人以春意,真是「一年雖四季,全年備寒裝」。
從氣候類型的分布看,藏東南和喜馬拉雅山南坡海拔1100米以下的地區屬於熱帶山地季風濕潤氣候。這里最暖月平均氣溫在22攝氏度以上,最冷月 平均氣溫在13攝氏度以下,比同緯度的中國東部地區還高。
年降水量2500毫米,個別地方達4495毫米,是西藏降雨最多的地區,也是全國多雨地區之一。 這里森林茂盛,四季常綠,各種熱帶植物生長繁茂,藤本植物交織纏繞,滿山遍野的野芭蕉、野檸檬林和竹林,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熱帶風光。這里可以種植熱帶經濟 作物,農作物一年三熟。
喜馬拉雅山以北,岡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南的雅魯藏布江谷地,海拔500-4200米,屬於高原溫帶季風半濕潤、半乾旱氣候。最暖月平均氣溫10-18攝氏度,年降水量400-800毫米,能種植小麥、青稞、馬鈴薯等喜涼作物和溫帶果木,農作物一年一熟。
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北藏北高原南部湖盆地區,海拔4200-4700米,屬高原亞寒帶季風半乾旱和乾旱氣候。最暖月平均氣溫6-10攝氏度,年降水量100-300毫米,是西藏的大草原,以牧業為主。
藏北高原北部海拔4700-5500米的地區,屬高原寒帶季風乾旱氣候,最暖月平均氣溫在6攝氏度以下,年降水量100-150毫米,是廣闊的天然牧場。海拔5500米以上的地區,終年積雪,是一片晶珠碎玉般的冰雪世界。
3. 西藏旅遊怎麼樣啊
、旅遊季節
西藏大部分地區海拔較高,晝夜溫差大。冬季和初春氣候干寒,風沙大,空氣含氧量較夏季明顯降低,且許多地區和路段為冰雪覆蓋。因此,去西藏旅遊的時節以4-10月份較為理想。7-8月份是西藏的雨季,部分路段會出現泥石流、塌方、泥沼等情況,導致車輛無法通過。其中以沿川藏公路入藏、由拉薩至藏東林芝地區、由拉薩沿南北線去阿里等路線較為嚴重。自駕車或徒步探險者應盡量避開雨季,選擇5、6、9、10月份為宜,如果騎自行車,8月份就可以走青海了,月底剛好到西藏。
2、進藏手續
在西藏如果去邊境縣,就是與外國接壤的縣,都要辦理邊境通行證,如去樟木、阿里、珠峰、墨脫、米林等地。原則上這些證件要在遊客的戶口所在地辦理,但到了拉薩由居住旅館所在地派出所也能辦理,要3-4天,有時還需要照片,所以要隨身攜帶一寸免冠照片4張,如果旅遊時間緊張,到了拉薩後,可以到西藏各旅行社、飯店去辦理邊境證,那裡可為旅遊者提供多種服務,還可到雪域賓館對面的「來藏旅遊散客接待處」辦理,半天即可,但你要隨他們的車去旅遊。
3、進藏裝備
A. 背包一個,帶齊洗漱用品和遮陽帽、防曬霜、墨鏡等,高原日照強烈,在戶外時要注意戴上墨鏡和遮陽帽,要做好保護措施。
B. 西藏早、晚氣溫偏低。一般說海拔每升高1000米,溫度降低6℃,所以衣著應注意保暖。即使在夏季,內地來的人也須准備羊毛衫、保暖內衣等;冬季氣溫比較低,更須注意防寒抗凍。但對於結實的人也無所謂,我10月份在拉薩,晚上還常穿一條短褲。不要把西藏想像得太神秘。
C. 西藏全自治區都沒有工商銀行,在這里工商銀行的存摺和牡丹卡將毫無意義。出遊時最好帶上中國農業銀行的存摺,農業銀行在全國各地都有儲蓄所,越是偏遠的地方農業銀行越吃香。郵政儲蓄在這里也是全國通存通取的。
D. 准備些小禮品,比如糖果、自動鉛筆等,到了少數民族家裡給小孩一些,你會更受歡迎的。
E. 准備些一角兩角的零錢,西藏討錢的小孩很多。
F. 如果雨季到西藏,要帶上防雨衣褲,一般戶外設備專賣店都有出售,拉薩也有賣的,但價格比北京等城市貴得多,路上我遇到的兩個背包女孩到了拉薩後,就是讓家裡人把防雨衣褲給寄了過來。
G. 要帶些葯品,主要是消肺炎的葯和感冒葯,紅景天是專治高原缺氧的葯,也可以帶兩瓶。治缺氧的葯最好最實用的是葡萄糖液,一盒五支的那種,既能注射也能口服,我騎車走青藏線,翻越唐古拉山時就喝的葡萄糖,很見效的。可以帶一個氧氣袋,雖然那東西不經吸,沒吸10分鍾就完了,但能給人一種精神上安全感(但請注意一旦吸上了就有了依賴性)。
「來西藏旅遊特別應注意不要大量飲酒。」王洪斌說,在高原低氧狀態下,肝臟解毒功能下降,腦組織缺氧,大量飲酒後酒精可直接損害肝細胞。由於酒精刺激,心率加快,心臟每分鍾搏血量相應減少,從而加重腦組織缺氧程度。另外,酒精還可加重由缺氧引起的腦動脈硬化、冠狀動脈硬化等疾病。
王洪斌說,旅遊者應該消除對高原的恐懼感。雖然每個人對高原環境的適應能力有差異,但只要身體健康,絕大多數人都能很快適應高原環境。服用一些緩解和預防高原病的葯物,如高原康、高原安、紅景天等,可增強對高原環境的適應能力。進藏後,如發生急性高原病,只要及時到醫院治療就不會發生危險。目前西藏醫院對急性高原病的救治都有成熟的治療方案,治癒率在99%以上。(完)
青藏開通,專家預計鐵路開通後會有大批遊客進藏旅遊。到西藏旅遊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轉經朝佛參觀的走向
寺廟是西藏最主要的人文旅遊景點,在許多寺廟里,應按順時針方向行走。
相反,在一些苯教——西藏土生土長的一種宗教—— 寺廟,轉經的方向正好相反,應該逆時針行走。
遊客在准備前往寺廟參觀之前,飲食應該有所選擇,最好不要食用大蒜。「即使寺廟失火,也不要讓吃了大蒜的人進入寺廟」,這句話雖然是諺語,但它表達了一種宗教習俗。
遊客在進入佛殿前,最好脫帽進入。在佛殿內不可大聲喧嘩和隨意觸摸佛像、亂扔垃圾,在沒被允許的情況下,不能在佛殿內進行錄像、照相等。
西藏眾多寺廟內養有狗。因為朝佛的群眾經常餵食這些狗,所以寺廟內的狗經常會跟著陌生人走,遇到這種情況,即使沒有可餵食的食物,也不要大聲驅趕或者拿東西打這些狗。藏族老百姓有句諺語:不要打寺廟里的狗,這樣會傷喇嘛的心。
同時,西藏作為一個宗教信仰比較廣泛的地方,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細節跟宗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比如,很多藏族老者在轉經時,身後會跟著一些掛著紅綢子的羊,這種羊被稱為「放生羊」,不可對它們進行騷擾。
尊重藏民族風俗習慣
西藏是以藏民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的自治區。藏民族有自己的獨特風俗習慣,這些風俗習慣應受到人們的尊重。
藏族人伸舌頭是一種謙遜和尊重對方的行為,雙手合十表示對客人的祝福……
獻哈達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種禮節,當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獻哈達時,客人應躬腰接受;走進普通藏族人的家,一般不要用腳踩門檻;稱呼人名時,一般在名字後面加「啦」,以示對對方敬重。主人如請就坐,可盤腿而坐,切勿伸直雙腿,腳底向人;接受禮物時,要用雙手來接。
藏民族是喜歡吃肉的民族,但是,藏族人不吃馬肉、驢肉和狗肉,有些人連魚也不吃。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在不確定你所學會的某句藏話的意思之前,最好不要輕易使用。
科學對待「高原病」 適當准備常用葯物
不少進藏遊客在嚮往神秘的西藏之旅的同時,非常擔心「高原病」。對於這樣的擔心,西藏高山病心血管病研究所主任岑維浚教授建議:進藏遊客一定要科學認識和對待「高原病」。
岑維浚介紹,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區,由於高原低氧環境引起的人體低氧性疾病,統稱為高原病。專家指出,感冒、發高燒、過度疲勞等都是高原病的誘發因素。
依據人體進入高原時間的長短,高原病的臨床可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高原病通常指人進入高原或由高原進入更高海拔地區的當時或數天內發生的因高原低氧環境引起的疾病。病人多有頭痛、頭暈、心悸、氣急、乏力或惡心嘔吐等低氧性症狀。按其臨床表現特點又可分為3種類型:急性高原反應、急性肺水腫和急性高原腦病,後兩者可合並存在。
遊客如何應對高原病呢?岑維浚建議,遊客在進藏前幾天,必須要休息好,不要做劇烈運動。到高原後,最好不要提重物或跑步,進藏當天一定要在下榻的賓館休息,盡量避免會客、宴請和參觀等戶外活動。
同時,遊客在進藏前3天可以服用「心痛定」、「諾迪康膠囊」或「紅景天膠囊」等。他說,這幾種葯物經過數次成都到拉薩的航空實驗證實,對預防高原病具有一定的作用。
他還建議,患有重感冒、發高燒、急慢性肺部疾病、嚴重心血管等疾病的人和晚期孕婦以及3歲以下兒童最好不要到高海拔地區旅遊。
遊客進藏後感到身體不適怎麼辦?專家認為,首先要休息、吸氧;其次,如果3至4個小時內病人的病情還沒有好轉,必須立即到就近大醫院進行治療,千萬不要「硬扛」,這樣會加重病情。
另外,專家建議遊客在進藏之前根據個人自身情況准備一些常用葯品,如防高原反應葯物、防暈車葯物、防皮膚皸裂的潤膚膏等,以及常備的清涼油、紅葯水、體溫計、酒精棉、創可貼、諾氟沙星等。還要預備一些維生素A、維生素B6、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B1,適當服用,以及時補充營養,防止維生素缺乏症。高原地區一旦發生感冒很容易引發肺氣腫,所以葯包中還應包括一些感冒葯,一旦出現鼻塞、咳嗽、發燒等症狀,要立刻服葯治療。
選擇適當裝備
進藏的遊客要准備什麼裝備呢?西藏旅遊局專業人士建議,遊客在選擇進藏旅遊裝備時,一定要考慮旅遊線路、旅遊目的地的氣候及環境等,千萬不要盲目選購旅遊裝備,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和損耗。
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的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這里氣壓低,氧氣不足平原地區的50%,晝夜溫差大,多風乾燥,日光輻射和紫外線強。因此,到西藏旅遊與到其他地方旅遊不同,需要准備的東西比較多。
值得進藏遊客注意的是,到西藏旅遊要帶足現金,因為遊客除了在拉薩市可以通過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的存摺或儲蓄卡取款之外,其他大部分縣、鄉一般不能使用信用卡。
喜歡攝像、攝影的遊客可以准備好自己的照相機和望遠鏡等用品,但遊客一定要注意對這些設備的保暖和防濕,不然,會在關鍵時刻出現「死機」現象。
夏季旅遊時,個人除攜帶必需的生活用品外,應注意帶好防雨、防紫外線、防蚊用品,並准備厚外套一件。西藏夏季日夜溫差大,中午溫度高,要防中暑,而早晚溫度低,要注意保暖。一般在不同的海拔高度要穿保暖性能不同的服裝,在不同的溫度區間也要及時加減衣被,基本原則為「宜暖不宜涼」。冬季旅遊時,則要准備防寒服、防寒帽、耳套、皮棉鞋、皮護腿、皮手套、圍巾等,防紫外線、防凍傷的護膚品等。
4. 西藏那邊天氣怎麼樣夏天熱嗎
夏天西藏這邊舒服的很哦,在室內一點都不熱,如果是在室外對著太陽曬還是有點熱的,還要防止紫外線。這邊覺得最爽的就是沒有吸血蚊子,但蒼蠅有點多
5. 雲游。西藏
2018年12月25日12:26分,火車終於抵達終點站拉薩。歷時21小時零五分,途經德令哈、格爾木、那曲。這是雲游獨自旅行的第三次,她已漸漸習慣獨自遠行。這次出行時間略久,走的是青藏線,從青海開始,最後也由青海結束。
她的性格里總有一種孤傲和涼薄,對所有人都表現得淡然清冷。大抵是早已知道所有的關系都不牢固,終有一天會分離。她原本便好友不多,三三兩兩分散在不同的城市。工作以後交到的朋友少之又少,也因彼此的時間安排等因素很少相聚,而她也並不熱衷人情往來以及熙熙攘攘的社交場合。雖然她有時極易對人產生信任,但這種信任是不完整的,夾雜著某種疑慮。
雲游是喜歡並享受獨處的,不喜歡被打擾也盡量不去打擾他人。但她也偏好與年長的人做朋友,大概是他們豐富的人生閱歷對她產生吸引。在一次都是中年人的聚會上,其中有商業精英,也有大學教授,而她是最年輕的那個。那時的她正處在人生的困頓期,對所有的一切都是無比的困惑和懷疑。她靜靜的聽著比她年長的人講述一些陳年往事,才知 每個人的人生其實都算得上一部傳奇的戲劇,只是大多數人在瑣碎的生活里已習慣了隱藏,緘口不言。
開往拉薩的火車上,大多數是藏區人,坐在她對面的是一對膚色黝黑的藏民夫妻。妻子懷有身孕,丈夫對其照料有加。他們的笑容非常溫暖,略帶好奇的詢問她來自何處,又是去往哪裡,雲游一一回答。並熱心的告訴她,在西藏要多喝奶茶,對預防和緩解高原反應有很好的作用。
於火車站乘坐公交車,大約四十分鍾左右到達預定好的客棧,客棧的位置離布達拉宮和大昭寺都在可步行范圍。客棧老闆是山東人,幾年前來到拉薩旅行,因為熱愛這片土地,現在和妻子小孩定居在拉薩。
在客棧休息了幾個小時,傍晚時分,她跟隨一位在火車上認識的遊客,去到大昭寺附近的一家隱蔽在小巷裡的餐館,吃了碗米粉,並一同夜遊拉薩。夜晚的拉薩沒有白天那麼溫暖,廣場上仍有很多虔誠的佛教徒做朝拜。後來漸漸感覺到寒意,便回到各自居住的客棧。並約定第二日在布達拉宮碰面,一同參觀海拔最高的神奇的布達拉。
早上九點出門的時候,月亮還不曾落下,日與月出現在同一片天空,既燦爛又皎潔。在西藏時,步行時會比在內地時要慢些,走不了幾步便氣喘吁吁,這是因為高海拔以及體力不佳的緣故。這會讓她更佩服那些騎行徒步進藏的人,更佩服那些勇於攀登珠峰的人。
冬季遊人稀少,不必浪費時間排隊,用身份證拿到預約門票很快進去。有很多是來朝拜的信徒,手上拿著換好的零錢,供養給每一尊佛像。有些拿著從家裡帶來的酥油,添在佛像前的酥油燈里。也有背著幼童的藏族婦人,用頭觸碰佛像前的圍欄。
布達拉宮靈塔殿內有八座靈塔,供奉著八位達賴(五、七至十三世達賴)的法體。據藏傳佛教儀軌,歷代達賴喇嘛、班禪大師及少數大活佛圓寂實行塔葬,此為藏地最高級葬禮。塔葬之前,須將大師法體用鹽巴、藏紅花等珍貴葯品進行脫水處理,方可塑成金身,安放於金、銀靈塔塔瓶之內,供萬世瞻仰。
從布達拉宮下來竟有些頭痛,吃了頓簡單的藏餐後來到大昭寺廣場。大昭寺的信徒順時針朝拜,雲游和同伴也跟著朝拜的人流繞著八廓街大昭寺走了一邊又一遍。廣場上有許多年歲很大的老人,頭發胡須已發白。他們席地而坐曬著太陽,把高大的轉經筒撐在地上慢慢轉動,那是不同於手持的小型轉經筒,口中默念六字真言,雖飽經風霜卻神情安寧,彷彿早已看透生死。
上午來到帕邦喀寺廟,在寺院後山隨處閑逛,有很多廢棄的經幡,天空盤旋著鷹也許是禿鷲。原來他們不小心誤闖娘惹鄉天葬台,兩人是在出來後看到鐵門上的字才知道。從山上下來,打車去色拉寺。進入色拉寺看到很長的隊伍,大多是懷抱嬰孩的藏族婦人,也有天真的孩童。隊伍前面走出來興高采烈的孩子們,眉間和鼻樑上多了一道黑色的印記,這是寺院里修為較高的僧人為孩子們祈福和辟邪的一種儀式。
下午三點鍾,很多身穿藏紅色僧袍的僧人陸續進入辯經場,雖是寒冬時節,他們也只著單薄的僧衣,僧袍圍裹在腰間露出手臂,彷彿跟場外的普通人身處在兩個截然不同的季節。僧人中不乏些許面容清秀的俊朗少年。大多時候是辨析佛經里的一些觀點,比較形而上。雖聽不懂藏語,看得出他們為闡述自己的觀點神態激昂,充分展示自我的個性與才華。色拉寺出來後,她與暫時的的同伴分開,去向不同的旅程。
28日早上雲游打車來到旅行社約定的地點,按車牌號找到車輛,上車後等待邊防證和其他旅客,到齊後一行七人便開往更深處的西藏。一路上隨處可見的藏文六字真言,六字真經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咒,源於梵文,象徵一切諸菩薩的慈悲與加持。沿路的石壁上畫著很多白色的梯子,這是藏民為家裡去世的人祈福的一種方式,祈求亡者的靈魂能順著梯子升天。
旅途的第一站遇見的是雅魯藏布江的一條分支,河流交錯覆蓋著積雪,不遠處有很多柳樹。看著冰凍的河流遠處的雪山,總有一種時間靜止的錯覺。在雪域高原上 ,幾十年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如一日,幾乎感受不到時間流逝,世事變換。古代神話故事中曾描述仙境與人間最大的區別: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那一刻她想化作一株旱柳一縷清風一顆瑪尼堆上的石頭,永久的停留並守護這片人間仙境。
網路上有一句流行語:我的夢想是星辰和大海。雲游之前多次到過有大海的城市,此行終於得以目睹浩瀚星辰。此行路途遙遠天寒地凍,身體上備受煎熬,然而所見之美,再高配置的單反相機也拍不出千萬分之一。
因冬季封路,此次並未達到珠峰大本營,一行人停在海拔最高的絨布寺,在寒風中等最後一抹夕陽撒在珠峰的山頂。之後立即返回日喀則市定日縣扎西宗鄉巴松村,也是距離珠峰最近的村莊,大概三十多公里。珠峰大本營的一應用度,吃的用的甚至喝的水,都經由這里運上去,供大本營的人使用。當晚入住在旅行社安排的旅館,在巴松村的一家藏民經營的家庭旅館。旅館老闆的女兒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不難想像這里經常接待一些外國友人。
在旅館吃到藏式火鍋,身體頓時暖和了許多。飯後,與其他兩位同車遊客相約去看星空,走出村子不遠的地方,燈光漸漸消失,抬頭仰望是滿天繁星,銀河就那麼神奇的出現在世人的視線中。其實銀河一直都在,不知是世人被物質遮蔽了雙眼,忘記抬頭看一看夜晚的天空。還是大氣被污染了,又或是城市的燈光太耀眼。幾個萍水相逢的人躺在巴松村的馬路上,望著滿天繁星,窺一抹璀璨銀河流光。那一刻時間彷彿凝固了,竟也不覺得寒冷。
為了看日出的霞光照耀珠峰之頂,一早大家就出發趕路了。七點半的山上夜色茫茫,晨星寥落,一彎月牙懸掛在遠方的雪峰之上。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到達珠峰觀景台。遠處雪山層層交錯,在與天空的交接處,天色由淡青色漸漸轉向霞光的彩色。北京時間2018年12月30日 9:12,北緯28°22'37"東經86°57'6",海拔4983.2m的高山之巔,雲游等來了人生第一次日出。太陽是一下子從山頂跳躍而出,金色耀眼的光芒照亮了珠穆朗瑪峰和周圍的雪山。
行程最後一晚,在海拔近五千米的村子裡,她與同車的幾位遊客夜宿在當地藏民的家庭旅館,房間牆壁是土坯的塗著藏式的花紋,地面坑坑窪窪,其餘陳設簡陋。幾張單人床,床上是厚實的棉花被和電熱毯,一張小小的桌子,屋頂上懸掛著一瓦燈泡。有年代感的燈泡散發出昏黃色的燈光,一下子把她的記憶帶回童年時代。家庭旅館沒有公共衛生間,只在前一天晚上吃飯的小面館附近有一個原生態的公廁。入睡前和早晨,大家輪流用塑料臉盆洗漱。大概小時候的生活並不富裕,所以也不曾覺得這樣的旅途環境艱苦。與那些騎行徒步進藏的人以及一路磕長頭朝著聖地虔誠做朝拜的人相比,她所經歷的旅途已經非常舒適了。
早上醒來,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經常走高原線路的司機師傅也不例外。其中一位來自香港的男生高反最為嚴重。早上有旅行社安排的藏服主題攝影,在村子周圍采景,也得以看到村子的面貌。村子裡大部分房屋老舊,院牆大部分是用土坯壘成,牆頭上是碼放整齊的厚厚的燒火用的干牛糞。旅行社提供的藏服多為長袍,顏色艷麗花色繁復,又大又長,雲游只好改穿自己的衣服。
離開村子後,車子停在普莫雍措一處岸邊,此時湖面結了厚厚的冰,被白雪覆蓋。目光所及之處,只有兩種色彩,天空蔚藍大地蒼茫。而同時在普莫雍措的另外一處,呈現出來的卻是一種有別於此的不同面貌,湖面是碧藍色的且有不規則的冰裂還有白色的冰泡。因風力與時間的作用,岸邊的積雪竟漸漸形成很多冰柱像極了小型冰川,也彌補了未能到達40冰川的遺憾。
岸邊積雪厚重,足以將人完全包裹,她與其他旅客躺在雪地上,像孩童初次見到白雪般欣喜若狂。 江南小鎮的寬窄巷子一蓑煙雨里,怎麼容得下女兒家的千般愁萬般緒。而在這廣袤無垠的天地中,再多的愁緒也都能鋪展開來,和這皚皚白雪一起凍住,最後被風吹散被太陽溶解,回歸大地。
相比在繁華的街市,看人潮洶涌眾生百態。她更喜歡在荒蕪的山野,看山河湖川生生不息 。都市裡擁擠的人流會讓她沒有安全感甚至覺得恐慌,這也是她始終對繁華喧囂的一線城市提不起興致的原因。而在這片廣袤無垠人煙稀少的大地,她感到渺小且安全。
在西藏見到的第二個湖便是羊卓雍措了,藏語意為「碧玉湖」、「天鵝池」,與納木措、瑪旁雍措並稱西藏三大聖湖。當地藏民用民歌贊美羊卓雍湖:「天上的仙境,人間的羊卓。天上的繁星,湖畔的牛羊。從高處的觀景台遠望,它的形狀很不規則,分叉較多,湖岸曲折蜿蜒綿延千里。
冬季的羊卓雍措湖面呈現蔚藍色,如同西藏的天空般透徹,比她所見過的大海的顏色還要藍。碧空如洗,冬日的天空比任何一個季節都要碧藍和廣闊。明晃晃的太陽照進蔚藍色的湖水裡,照進湖水的最深處。水面上波光粼粼,還有些許未消融的碎冰。在羊卓雍措的一處岸邊,有很多的瑪尼堆,不知存在了多少的年歲。當地路過的行人在瑪尼堆上添加一塊石頭,右手轉動轉經筒左手撥動珊瑚紅色的佛珠,對著聖湖低聲誦經默默祈禱眾生。
行程結束後返回拉薩,又在拉薩待了兩日,第一日與萍水相逢的人在喜鵲閣喝甜茶曬太陽,第二日在書店看完一本書,內容有關一位來自西藏的導演,萬瑪才旦,之前曾看過一部他的黑白電影。後仍舊一人坐火車返回青海,在青海乘機飛回到居住的江南城市。
這一路雲游遇到許多人,對她都比較照顧,她很感謝。 兩個人獨自旅行的人(有時候會碰到一群有趣的人),在旅程中因時間地點等因素產生交集。在這段交集中,都是萍水相逢相知不深的陌生人,互相陪伴一程,然後各自分開相忘於江湖,奔赴另外一段屬於自己的人生旅程。
6. 西藏旅遊怎麼樣疫情期間能去西藏旅遊嗎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逐漸漸漸的美好了起來,開始從物質上的滿足到精神上的滿足,旅遊可以讓你的精神達到煥然一新的那種感覺,那你覺得這個世界上什麼都是美好的。只有物質上的其,只有在物質這個基礎上得到滿足,才能夠在精神上尋求。下面就由徐小編來給大家講述一下,去西藏旅遊的好處,分為以下幾點進行闡述。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去西藏一定不能一個人獨自去,一定要隨行上幾個小夥伴,因為在西藏那邊的氣壓比較低,很容易產生高原反應,導致暈倒等等。 為了避免發生一些不可避免的意外,小編在這里建議大家多隨行上幾個小夥伴。在西藏還有很濃重的傳統風俗,所以大家一定要,提前先了解一下西藏的風俗習慣,不要貿然的去,破壞人家的那種習慣。
7. 布達拉宮金頂罕見開放引全網圍觀!記錄這一歷史時刻的是什麼呢
央視雲游中國的視頻直播中,西藏布達拉宮金頂罕見地開放了。為了保護這片遺跡的完整性,2006 年以後布達拉宮金頂就再也沒有開放過。這次布達拉宮的金頂再次開放,將記錄這一歷史時刻的卻不是單反等所謂的專業影像器材,而是 OPPO Find X2 Pro 5G 旗艦手機。
(央視雲游中國 OPPO Find X2 Pro 視頻直播畫面)
這次央視雲游中國的視頻直播,也是我國 5G 建設的一次階段性成果展示。5G 時代將帶來全新的挑戰和機遇,我們的科研人員、開發人員都在全身心投身 5G 技術發展,盡快為千千萬萬人民群眾帶來 5G 網路的革新性體驗。OPPO Find X2 Pro 能夠成為這次央視雲游中國的視頻直播用機,一方面是對 OPPO Find X2 Pro 手機綜合實力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說明 OPPO 作為國內老牌的科技公司,其口碑與創新力受到了大家普遍的認可。
8. 8月去西藏旅遊怎麼樣西藏中國青年旅行社靠譜嗎
我之前就是8月去的,很不錯的時間。建議你到當地再跟團走,因為有很多景點可以一條線的方式游覽,不費時不費力,費用也不高,玩完就散。當地也有中青旅,我就在當地跟的團,也可以找當地人包車,反正我當時都是純玩團。
9. 雲游中國中提到了以下哪個地方
蓬萊島,天山,昆侖山,泰山,黃山,嵩山,武當山,廬山,大別山,…
10. 旅行結婚去哪裡比較好西藏怎麼樣需要花費多少錢
給你看點資料,,你再作決定:::
拉薩是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也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拉薩市、郊面積近3萬平方公里,40萬人口。其中市區面積5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4萬多,有藏、漢、回等民族,藏族人口佔87%。
拉薩城風景優美,被稱為"藍色歡樂之波"的吉曲河(拉薩河),從白雪皚皚的念青唐古拉山的冰峰雪谷中奔涌而下,噴珠吐玉,雪浪飛翻,穿過無數森林峽谷,田園牧野,全長315公里,在曲水地方象鼻灣匯入雅魯藏布江,形成了藍白二水相互交融的雪域奇觀。拉薩古城就佇立在這條蔚藍色的吉祥河畔。城中布達拉宮高聳雲天,街道縱橫,高樓群集,車水馬龍,色彩繽紛。古老與現代,傳統與創新,宗教與世俗,轉經筒與電腦,昨天、今天和明天,都在這里碰撞、凝聚和交融。
拉薩位於西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座標東經91°06',北緯29°36'。在群山環繞的小盆地的盆底,地勢平坦,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平均氣溫攝氏8度(華氏43°)左右。全年日照時間約3000小時,比鄰省四川省省會成都市多1800小時,比中國最大的東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時,在全國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的美譽。拉薩年降雨量約500毫升,集中在7、8、9三個月,夏秋雨季是拉薩最美好舒適的季節,雨水多在夜間降落,形成了"拉薩夜雨"的獨特氣象。往往白天烈日高照,晴光炫目,夜幕降臨,好雨淅淅瀝瀝從天而降,一洗白日的暑熱塵埃,使林園街市一片光潔。
拉薩市是西藏自治區首府,地處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中下游北岸,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古城,是西藏自治區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中心。拉薩、藏語意為"聖地"、"佛地"。
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統一西藏後建立了吐蕃王朝。相傳文成公主進藏時,這里還是一片荒草沙灘,後在此建造了大昭寺和小昭寺。由於前來朝佛的人增多,圍繞大昭寺便先後建起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為中心的舊城區雛形。同時松贊干布又在紅山擴建宮室(即今布達拉宮),於是拉薩河谷平原上宮殿陸續興建,顯赫中外的高原名城從此形成。
拉薩市區地處海拔3650米的河谷沖擊平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勢由東向西傾斜。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年日照時數3000小時以上,故有"日光城"之美稱。年降雨量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最高氣溫28°C,最低氣溫零下14°C。
拉薩市除著名的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三大寺、小昭寺、宗角祿康、河壩林清真寺和沖賽康外,又相繼開放了一批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寺廟、溫泉、草原風光等旅遊景點。
哲蚌寺是格魯派六大寺中最大的寺院曾有僧侶一萬餘人。佔地20多平方米。整個寺廟規模宏大,鱗次梯比的白色建築群依山而建,遠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象徵繁榮。
拉薩是西藏自治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旅遊中心。地處雅魯藏布江主要支流拉薩河北岸,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
拉薩古稱「邏娑」,「邏些」,藏文意為「羊土」。相傳,拉薩昔為沼澤地帶,文成公主進藏初建大昭寺時曾用山羊負土填平而得名。松贊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後,定都邏娑。到9世紀改稱拉薩,意為「聖地」、「神地」,並沿用至今。隨著吐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及宗教的興盛,逐步興建了布達拉宮、大昭寺、小昭寺等,形成了以大昭寺為中心的舊城區雛形。此後的1300餘年間,經過不斷經營,在拉薩河谷平原上形成了以宮殿、佛堂、居民為主的獨具特色的歷史名城。現今拉薩市總面積近3萬平方公里,市區總面積523平方公里。轄7縣1區,總人口47.45萬人,其中市區人口近14萬,有藏、漢、回等30多個民族,其中藏族人口佔87%。
回答者:山坡上的格桑花 - 試用期 一級 3-6 23:35
修改答復: 山坡上的格桑花,您要修改的答復如下: 積分規則 關閉
拉薩是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也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拉薩市、郊面積近3萬平方公里,40萬人口。其中市區面積5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4萬多,有藏、漢、回等民族,藏族人口佔87%。
拉薩城風景優美,被稱為"藍色歡樂之波"的吉曲河(拉薩河),從白雪皚皚的念青唐古拉山的冰峰雪谷中奔涌而下,噴珠吐玉,雪浪飛翻,穿過無數森林峽谷,田園牧野,全長315公里,在曲水地方象鼻灣匯入雅魯藏布江,形成了藍白二水相互交融的雪域奇觀。拉薩古城就佇立在這條蔚藍色的吉祥河畔。城中布達拉宮高聳雲天,街道縱橫,高樓群集,車水馬龍,色彩繽紛。古老與現代,傳統與創新,宗教與世俗,轉經筒與電腦,昨天、今天和明天,都在這里碰撞、凝聚和交融。
拉薩位於西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座標東經91°06',北緯29°36'。在群山環繞的小盆地的盆底,地勢平坦,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平均氣溫攝氏8度(華氏43°)左右。全年日照時間約3000小時,比鄰省四川省省會成都市多1800小時,比中國最大的東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時,在全國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的美譽。拉薩年降雨量約500毫升,集中在7、8、9三個月,夏秋雨季是拉薩最美好舒適的季節,雨水多在夜間降落,形成了"拉薩夜雨"的獨特氣象。往往白天烈日高照,晴光炫目,夜幕降臨,好雨淅淅瀝瀝從天而降,一洗白日的暑熱塵埃,使林園街市一片光潔。
拉薩市是西藏自治區首府,地處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中下游北岸,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古城,是西藏自治區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中心。拉薩、藏語意為"聖地"、"佛地"。
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統一西藏後建立了吐蕃王朝。相傳文成公主進藏時,這里還是一片荒草沙灘,後在此建造了大昭寺和小昭寺。由於前來朝佛的人增多,圍繞大昭寺便先後建起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為中心的舊城區雛形。同時松贊干布又在紅山擴建宮室(即今布達拉宮),於是拉薩河谷平原上宮殿陸續興建,顯赫中外的高原名城從此形成。
拉薩市區地處海拔3650米的河谷沖擊平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勢由東向西傾斜。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年日照時數3000小時以上,故有"日光城"之美稱。年降雨量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最高氣溫28°C,最低氣溫零下14°C。
拉薩市除著名的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三大寺、小昭寺、宗角祿康、河壩林清真寺和沖賽康外,又相繼開放了一批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寺廟、溫泉、草原風光等旅遊景點。
哲蚌寺是格魯派六大寺中最大的寺院曾有僧侶一萬餘人。佔地20多平方米。整個寺廟規模宏大,鱗次梯比的白色建築群依山而建,遠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象徵繁榮。
拉薩是西藏自治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旅遊中心。地處雅魯藏布江主要支流拉薩河北岸,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
拉薩古稱「邏娑」,「邏些」,藏文意為「羊土」。相傳,拉薩昔為沼澤地帶,文成公主進藏初建大昭寺時曾用山羊負土填平而得名。松贊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後,定都邏娑。到9世紀改稱拉薩,意為「聖地」、「神地」,並沿用至今。隨著吐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及宗教的興盛,逐步興建了布達拉宮、大昭寺、小昭寺等,形成了以大昭寺為中心的舊城區雛形。此後的1300餘年間,經過不斷經營,在拉薩河谷平原上形成了以宮殿、佛堂、居民為主的獨具特色的歷史名城。現今拉薩市總面積近3萬平方公里,市區總面積523平方公里。轄7縣1區,總人口47.45萬人,其中市區人口近14萬,有藏、漢、回等30多個民族,其中藏族人口佔87%。
回答字數10000字以內
參考資料:
如果您的回答是從其他地方引用,請表明出處。
青藏鐵路全長1956公里,有960公里的海拔高程在4000米以上,其中550公里的地段穿越高原常年凍土地帶。其最高點位於海拔5072米,常年白雪皚皚的唐古拉山埡口,被譽為「離天最近的鐵路」和「世界上最高的鐵路」。修建青藏鐵路是黨中央、國務院在進入新世紀之際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國家「十五」四大標志性工程之一,是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工程之首。
青藏鐵路北起青海省西寧市,南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全長約1956公里,其中西寧至格爾木約846公里已於1984年建成。將要動工修建的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從青海省西部重鎮格爾木市火車站引出,過南山口後,上青藏高原腹地,途經納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進入西藏自治區,再經安多、那曲、當雄、羊八井,至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線路走向與青藏公路基本並行。青藏鐵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自然保護區,因其獨具特色的環保設計和建設,也被稱之為中國第一條「環保鐵路」。
青藏鐵路是當今世界海拔最高、最長的高原鐵路。線路經過地區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有960公里,翻越唐古拉山線路最高處達5072米;經過多年連續凍土地段550公里,經過九度地震烈度區216公里。沿線高寒缺氧,生態環境脆弱,地殼運動活躍。在這樣的區域修建鐵路,具有很強的探索性和科研性,建設任務艱巨。風火山隧道,是世界上最高的鐵路隧道;位於海拔4767米的昆侖山隧道,全長1686米,被成為世界上最長的「凍土隧道」。
青藏鐵路的修建,將結束西藏自治區不通鐵路的歷史,進一步改善青藏高原的交通條件和投資環境,促進西藏資源開發和經濟快速發展。對加強內地與西藏的聯系,促進藏族與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進民族團結,造福沿線人民,將發揮重要作用。
青藏鐵路東起青海西寧,西至西藏拉薩,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經過四年建設,於2006年7月試通車。它將成為世界最著名的高原黃金旅遊線路。9處世界級的旅遊資源,還分布著包括藏傳佛教聖地塔爾寺、金銀灘原子城、察爾汗鹽湖、玉珠峰、拉薩古城、八廓街等在內的23處國家級旅遊資源,以及6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193處普通級旅遊資源。在這些無以倫比的自然景觀背後,還映襯著千百年來積淀的以藏文化�誦牡拿褡邐幕�骯邸1�蟮睦�肺幕�挪�蛻衩氐牟刈遄誚濤幕�朊褡宸�巍⒚褡甯櫛琛⒚褡逑八住⒚褡逡揭┑確岣歡嗖實牟孛褡宸縝椋�餐�鉤閃飼嗖馗咴�┐缶�睢⒍讕嚀厴�牡賾蛭幕�糜巫試礎?/p>
進藏列車
高原進藏列車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列車車廂,車廂有兩套供氧系統。為抵禦青藏高原風沙大、紫外線強等惡劣的自然環境,進藏列車實行全封閉;廁所採取真空集便器,廢物廢水有專門設備回收;車廂與車廂的連接處,採用了密接式車鉤,不會漏風。為了應對青藏高原的缺氧環境,進藏列車車廂內的氧氣濃度、溫度、壓力都可以保持均衡。
每輛列車的配置幾乎與飛機一樣,有兩套供氧系統:一套是「彌散式」供氧,通過混合空調系統中的空氣供氧,使每節車廂含氧量都保持在23%,旅客如同進入「氧吧」;另一套是獨立的介面吸氧,如果有旅客需要更多的氧氣,可以隨時戴上面罩呼吸,以免旅客出現高原反應。這個列車如果是行走在4千多米海拔的時候,你的感覺就好像在3千多米,實際的海拔高度,能夠降低1千多米,這樣來緩解由於高原缺氧給旅客帶來的不適。
此外,進藏列車內部裝飾既豪華現代,充分展現青藏地區的民族風情,還會設立舒適的餐廳和供洗浴的衛生間。除配備供氧設備外,還預備配置醫務人員、器械及葯品,建立遊客生命保障系統,幫助客人平穩的適應高原氣候,減輕高原反映。
行車時間
滬藏線列車全程運行時間預計在52小時左右。成都至拉薩預計45小時。西寧至拉薩預計22小時。格爾木至拉薩預計12小時。
青藏鐵路的世界之最
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鐵路:鐵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達960公里,最高點為海拔5072米。
世界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全線總里程達1142公里。
世界上穿越凍土裡程最長的高原鐵路:鐵路穿越多年連續凍土裡程達550公里。
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車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鐵路車站。
海拔4905米的風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凍土隧道。
全長1686米的昆侖山隧道,是世界最長的高原凍土隧道。
海拔4704米的安多鋪架基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鋪架基地。
全長11.7公里的清水河特大橋,是世界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橋。
建成後的青藏鐵路凍土地段時速將達到100公里,非凍土地段達到120公里,這是目前火車在世界高原凍土鐵路上的最高時速。
來源: 行家帶你游西藏
青藏鐵路的環境保護(簡介)
青藏鐵路的修建會對當地環境造成影響嗎?
首先應明確「環境」的概念。從大環境來說,青藏高原面積122萬平方公里,而修建鐵路所影響的范圍最多僅在線路兩側各500米內,青藏鐵路全線也不過1000平方公里,而且呈線狀分布,可以說修建青藏鐵路不會對整個青藏高原的大環境產生影響;從小環境來說,修建這樣的大型工程,
肯定會在工地范圍內,對當地局部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鐵一院從一開始設計青藏鐵路,就已經把維護生態和環境保護作為一條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因此,青藏鐵路大部分是沿青藏公路走行,基本上沒有新開辟通道,而且設計方案中還採取了一系列專門的環境保護措施,這就把對高原生態的擾動降到了最低程度。從長遠看,青藏鐵路的修建,不但不會破壞環境,反而對青藏高原大環境的保護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其次,西藏缺乏煤炭資源,人均產煤量只有6公斤,通過青藏公路運進區內的煤炭成本非常高,每噸達600多元,而在西寧,這一價格僅為160~200元。昂貴的煤價,造成了能源結構的極度不合理。目前農、牧區的主要生活能源為木材和畜糞,在線路所經的藏北地區,居民主要靠砍伐坡地生長的爬地松作燃料,而低矮的爬地松往往需要幾十年的生長期,這對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產生了不可低估的破壞作用。鐵路的建設,可以將西北地區豐富的煤炭、石油資源通過經濟、便捷的通道運進西藏,滿足西藏對能源的需求,從而為西藏改變能源結構、制止盲目砍伐森林草場、保護生態環境作出積極貢獻,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同時,青藏鐵路投入運營後,必然會成為旅遊及進出藏物資運輸的主要方式,分流目前青藏公路龐大的運輸車隊,從而起到減少汽車尾氣排放,進一步改善青藏高原大氣質量的積極作用。
另一方面,鐵路的修建將直接拉動青藏兩省區經濟的發展,加速城鎮化和產業化的步伐,促進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這將使很大一部分牧民轉變為工業、建築業和其他行業人群,從而大大降低了草原和植被的負荷,既保護了生態,又實現了可持續發展,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青藏鐵路對自然保護區有影響嗎?
青藏鐵路將要經過可可西里、三江源(長江、黃河、瀾滄江)等自然保護區,但線路通過地區是兩大保護區的邊緣交界地帶,並沒有從其中任何一個區內穿越,因此對保護區的生態和野生動物基本上沒有影響。同時,鐵一院在設計中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