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海防如何建立

中國海防如何建立

發布時間:2022-09-22 18:51:49

Ⅰ 古代怎麼加強海防建設

岸上修炮台啊,戰船啊

Ⅱ 新中國的邊防部隊是怎樣建立起來的

針對鄧少東提出的方案,羅瑞卿等公安部領導又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然後,公安部長羅瑞卿、副部長楊奇清於1950年4月5日寫信給周恩來,提出了「有重點的逐步建立海防及陸地公安機構組織、邊防檢查、偵緝等保衛工作」的建議。

周恩來在接到報告的第二天就作了批示;毛澤東、劉少奇也圈閱同意。

1950年6月,雲南省邊防局成立。七八月份,廣東省邊防局成立;華東公安部邊防處、浙江省公安廳海防處、山東省公安廳海防處和海防大隊、蘇北和蘇南的海防局也相繼成立;10月,廣西省邊防局成立;東北公安部成立了邊防科,遼東、遼西、吉林和旅大市建立了邊防保衛處,圖們江至鴨綠江沿江及沿海建立了13個分局、11個邊防檢查站;其他各邊疆省也於1951年建立了不同形式的邊防組織。

這樣,新中國的邊防部隊初步建立起來了。

Ⅲ 我國的海防建設起始於哪個朝代

先秦海防說

明史專家范中義認為:「我國在沿海設防可追溯到很早。」國家海洋局的楊金森在《中國海防史》「概述·海防前史」部分論及海防起源時,認為「齊國無疑是有了海上的設防。從「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而言,吳國也有了海上的防禦。」另外,現代學者黃鳴奮著《廈門海防文化》和駐閩海軍軍事編纂室編《福建海防史》等著作都是從先秦海防開始寫起的。《中國海防史》中說:「這些事務雖然不是典型意義的海防,但與明代以後的海防事務有聯系。把這些歷史事務作為前史研究,應該是一種有價值的探索。

明代海防說

清代學者蔡方炳在其《海防篇》中說:「海之有防,歷代不見於典冊,有之自明代始,而海之嚴於防自明之嘉靖始。」《廣東通志》就有「古有邊防而無海防,海之有防自明始」的記載。清代學者在考據方面的學術研究影響到以後的認識。根據這些文獻記載,人們得出明朝中國有海防,並且被學術界大多數人所接受。但是,「海之有防」並不是海防的起源,「歷代不見於典冊」,只是從海防一詞來說的,不能因此而否定海防物質的存在。明朝開始有海防。這種觀點代表了學術界的普遍看法,不僅因為明代出現「海防」一詞,而且明代抵禦外敵從海上入侵,形成了相對完整的防禦體系。盧建一認為:「從嚴格意義上說,海防思想與海防體系的建立都應從明代開始。」范中義認為:「明以前,除元朝有抵禦外敵從海上入侵的戰爭外,其餘多是對付本國的敵對勢力或其他民族,而且僅限於個別地域,沒有完整的防禦體系。因此,這些不過是海防的萌芽,真正形成防禦體系則在明代。」另外,由於明代為我們研究古代海防提供了較為豐富的海防資料,因此中國海防研究的大多數成果多集中於明代,在海防制度、海防基礎建設、海防思想等方面都有相對傑出的成果出現。

總而言之,人們分歧的產生在於學者分析問題角度的不同,有的從防禦對象為外國入侵者的角度出發,有的把防禦對象擴大到包括國內的各種海上敵對勢力。中國海防發展具有自身的特點,研究中國海防不應以海防概念的出現為標志,也不能以今天的海防概念套用古代海防。海防力量的出現、海防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海防思想的萌芽都應該是我們考察中國海防起點的重要因素。

本文圖文來源於「中國數字海洋公眾版」,版權屬原作者所有,所有內容都經過嚴格的審核,若發現有侵犯您版權的內容,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我們將馬上刪除!

Ⅳ 我國最早的海防建設始於什麼

中國古代海防建設,始於明代開始的。明代以前,如春秋戰國時期,三國時期,一些依江傍海的諸侯國,雖建有水師,並進行水戰和海上攻防作戰,但還沒有明確的海防設施和固定的編制。明朝初年,日本海盜形成了龐大的隊伍,歷史上稱為「倭寇」。他們在中國東南沿海進行武裝掠奪和騷擾,給沿海地區帶來了深重。為了抵禦倭寇,朱元璋開始加強海防建設,在沿海設置衛、所體制(規定「度地要害,系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建立水軍。直到明朝中期以後,戚繼光建戚家軍,在沿海地區構築水域,編練軍隊,才徹底平定了倭寇,海防得到了鞏固。清朝前期,在明代衛、所體制的基礎上,逐步將沿海建成炮台要塞式的海岸防禦體系。如,海岸要塞:長山列島、舟山群島等;海口要塞:虎門、溫州、吳淞口、大沽口等;海岸要塞:福州、廈門、煙台、威海、旅順、大連等;江防要塞:江陰、江寧(南京)等。並編有江河水師和外海水師。在天津還建有滿蒙八旗水師營(相當於海軍基地)

Ⅳ 當前如何搞好我國的海防建設

首先,搞好動員潛力儲備。根據當前海洋戰略方向的重點和熱點敏感海域突發事件的特徵,建立相應的維護海洋權益行動物資儲備基地(倉庫),並使之與就近的海軍保障基地相銜接,建立軍地相互銜接配套的維護海洋權益行動物資保障體系,為實施維護海洋權益行動提供物資保障。同時,加強對擬徵用人員的技能培訓,加強對擬徵用物資、設施、設備的管理,使其保持良好的戰備狀態。
其次,適時組織動員訓練。加強對海上石油、運輸、捕撈等行業崗位的潛力調查,按其作業海域成立海上民兵應急力量。結合我海軍艦艇編隊在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對過往亞丁灣海域的部分能擔負國防動員任務的船隻實施動員訓練,訓練重點應放在物資供應、裝備維修、醫療救護等課目。必要時,可以指定部分過往船隻為海上海軍護航編隊實施主副食品補給等實際補給任務。
再次,注重聯盟動員研究。戰爭雖然表現為一國與一國之間的對抗,但實際上反映國家集團之間利益的斗爭。無論是海灣戰爭還是科索沃戰爭,都是具有廣泛國際背景的戰爭。此外,經濟「全球化」趨勢,使各國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程度大大提高,形成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互動效應。因此,隨著我國參與維穩、護航等國際事務的不斷增多,我們應該積極探討有關聯盟動員的特點、規律,積極尋求有關聯盟動員的方式方法,為維護海洋權益,執行反恐維穩、應急救援、國際維和等任務,營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Ⅵ 中國古代的海防建設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中國古代海防建設是從明代開始的。海防是指在國家領海,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所進行的軍事活動。明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遷都北京。傳十六帝,共計276年。
元末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1368年初稱帝,國號大明,定都南京;1421年朱棣遷都至北京,以南京為陪都。明初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國力強盛。1449年經土木堡之變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萬曆中興國勢復振。晚明因政治腐敗、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爆發農民起義。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了多個政權,史稱南明。清兵入關後,陸續擊敗弘光、隆武、紹武等諸政權。1662年永曆帝被殺,南明覆滅。1683年,清軍攻佔台灣,奉明正朔的明鄭覆滅。明代疆域囊括漢地,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後縮至遼河流域;北達陰山,後撤至明長城;西至新疆哈密,後退守嘉峪關;西南到達緬甸和暹羅北境,後折回約今雲南境;並在青藏地區設有羈縻衛所,還曾收復安南。
明朝時期君主專制空前加強,多民族國家也進一步統一和鞏固。明初廢丞相、設立廠衛特務機構,加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但同時也為中後期宦官專政埋下伏筆。明朝時期農民反封建斗爭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閱讀全文

與中國海防如何建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有什麼文化建築 瀏覽:749
如何英語介紹中國傳統節日 瀏覽:692
彩葉印度榕怎麼養 瀏覽:31
如何注冊中國外交部郵件 瀏覽:57
非典為什麼會發生在印度 瀏覽:581
英國的上院與下院分別管什麼 瀏覽:184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62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72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52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88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4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1002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22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34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814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26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8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5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28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