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下水污染物有哪幾大類
地下水污染而言,按污染源的行業類型及其排放物的種類簡述如下:
一、工業「三廢」污染源
工業「三廢」(廢水、廢氣、廢渣)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工業廢水
如:(1)工業電鍍廢水,其主要污染成分有CN,Cr,Cd,Ni,Zn,Hg以及「三酸」(HCL,HSO4,HNO3)等;(2)工業酸洗污水,主要成分為三酸;(3)冶煉工業廢水,主要污染物有銅、鋁、鋅、鎳、鎘等金屬污染物質;(4)輕工業廢水,主要污染物為鹼類、脂、醇、醛類、氨氮、染料、硫等;(5)石油化工有機廢水,污染物成分以各種硝基、氨基化合物、油類、苯酚類、醇類、酸鹼類、氯化物、氰化物、各種金屬化合物、有機化合物、芳烴類及其衍生物。這些有毒有害廢水,若不經過處理而排入城市下水道、江河湖海或直接排到水溝、大滲坑裡,都是導致地下水化學污染的主要原因。
(二)工業廢氣
一些典型的工業廢氣,SO2、H2S、CO、CO2、氮氧化物、苯並芘等物質會對大氣產生煤煙型嚴重污染,這些污染物隨降雨下落,通過地表徑流進入水循環中,對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
(三)工業廢渣
工業廢渣包括高爐礦渣、鋼渣、粉煤灰、硫鐵渣、電石渣、赤泥、洗煤泥、硅鐵渣、選礦場尾礦及污水處理廠的淤泥等。如冶金工業產生含氰化物垃圾造紙工業產生含亞硫酸垃圾;電子工業產生含汞垃圾;石油化工產生多氯聯苯(PCBS);農葯廢物含酚、酚焦油垃圾及富含礦物油、碳氫化合物溶劑等垃圾;燃煤熱電廠粉塵淋濾產生As,Cr,Se,Cl等。這些廢渣有的天然堆放,有的埋入地下,如遇隔水不好地層,經風吹、雨水淋濾,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如重金屬、揮發性酚、氰化物等進入水體和土壤。其中部分隨降水直接入滲,部分隨地表徑流往下游遷移並下滲,從而對地下水形成面狀和線狀污染。如沈陽、錦州、吉林等城市鉻渣堆積如山,形成地下水的重要污染源。
二、城市生活污染源
長期以來,城市的生活污水沒有經過任何處理而直接排放,只是靠地表水體的自凈能力來消除其中的污染物質,但水體的自凈能力是有限的。據統計,我國約有80%以上的河流遭到污染,有的污染相當嚴重,甚至不能用於灌溉農田,同時也污染了地下水源。
(一)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主要是SS(懸浮固體)、BOD(生化需氧量)、NH4-N(氨氮)、ABS(合成洗滌劑)、P、CL、細菌等。生活污水和醫院排放的廢水中所含污染物多為氨氮、磷、合成洗滌劑、厭氧細菌、揮發性酚、汞、病毒及放射性物質,多數排入河道、溝渠或滲坑,對地表水和地下水產生污染。任意堆放的未經處理的生活垃圾通過風吹、降水淋溶,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進入水體也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
(二)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一般用埋填法處理,而這些大量被填埋於城市周圍的垃圾,隨著日曬雨淋及地表徑流的沖洗,其溶出物會慢慢滲入地下,污染地下蓄水層。生活廢棄物中富含有機物質和鹽類,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有機氮→氨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故而在地下水中三氮檢出率為10%~46%,細菌總數和大腸菌群檢出率為10%~26%。因而生活垃圾,還有居民區的化糞池都是造成有機物污染的主要渠道。
三、農業污染源
由於農業活動而造成的地下水污染源主要包括土壤中剩餘農葯、化肥、動植物遺體的分解以及不合理的污水灌溉等。它們引起大面積淺層地下水質惡化,其中最主要的是NO3-N的增加和農葯、化肥的污染。
(一)農葯污染
農葯污染對人類及動物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作用。據報道,在30年前使用於DDT的地方,目前地下水中仍然存在這種農葯,且有的地方每升地下水中DDT含量超標幾千倍。如今廣泛使用的農葯,經大氣降水淋滲,較大面積地以「源」的形式構成對地下水的污染。
(二)化肥污染
一方面過量使用氮肥可使水的NO3含量、永久硬度和礦化度升高,另一方面,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當無機氮含量超過300mg/m3、總磷在20mg/m3時,就會出現富營養化,引起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三)污水灌溉
許多污水中含有有毒元素及化合物,在地下水埋藏較淺,包氣帶滲透性較好的砂土地帶,常常帶來地下水的嚴重污染。如西安市六座污水庫、20餘座污水塘,蓄水30萬m3以上,使渭河一、二階地受到廣泛污染。
四、 重金屬及放射性污染源
重金屬如Hg、Cd、Pb、Cr、Zn、Co、Ni、Sn及類金屬As等,以Hg、Cd、Cr及As的污染最為突出;放射性污染主要是由放射性核元素引起的一類特殊污染,包括放射性水污染。天然放射性核元素以及核武器試驗的沉降物、其他工業中的放射性廢水及廢棄物都會污染地下水,引起癌症和遺傳病變。
『貳』 地下水污染是什麼
地下水污染(ground water pollution)主要指人類活動引起地下水化學成分、物理性質和生物學特性發生改變而使質量下降的現象。
地表以下地層復雜,地下水流動極其緩慢,因此,地下水污染具有過程緩慢、不易發現和難以治理的特點。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即使徹底消除其污染源,也得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使水質復原。至於要進行人工的地下含水層的更新,問題就更復雜了。
污染原因
地下水污染是由於人為因素造成地下水質惡化的現象。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工業廢水向地下直接排放,受污染的地表水侵入到地下含水層中,人畜糞便或因過量使用農葯而受污染的水滲入地下等。污染的結果是使地下水中的有害成分如酚、鉻、汞、砷、放射性物質、細菌、有機物等的含量增高。污染的地下水對人體健康和工農業生產都有危害。
污染特點
地表以下地層復雜,地下水流動極其緩慢,因此,地下水污染具有過程緩慢、不易發現和難以治理的特點。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即使徹底消除其污染源,也得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使水質復原。至於要進行人工的地下含水層的更新,問題就更復雜了。
地下水污染與地表水污染有一些明顯的不同:由於污染物進入含水層,以及在含水層中運動都比較緩慢,污染往往是逐漸發生的,若不進行專門監測,很難及時發覺;發現地下水污染後,確定污染源也不像地表水那麼容易。更重要的是地下水污染不易消除。排除污染源之後,地表水可以在較短時期內達到凈化;而地下水,即便排除了污染源,已經進入含水層的污染物仍將長期產生不良影響。
污染來源
進入地下水的污染物有來自人類活動的,有來自自然過程的。
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會造成地下水的總礦化度、總硬度、硝酸鹽和氯化物含量的升高,有時也會造成病原體污染。
危險廢物填埋場中的滲濾液或其他污染物從填埋場漏出,那樣會對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負面影響。[1]
工業廢水和工業廢物可使地下水中有機和無機化合物的濃度增加。
農業施用的化肥和糞肥,會造成大范圍的地下水硝酸鹽含量增高。農葯對地下水的污染較輕,且僅限於淺層。農業耕作活動可促進土壤有機物的氧化,如有機氮氧化為無機氮(主要是硝態氮),隨滲水進入地下水。天然的鹹水會使地下天然淡水受鹹水污染等。
途徑
地下水污染途徑是多種多樣的,
漫「話」地下水污染
大致可歸為四類:①間歇入滲型。大氣降水或其他灌溉水使污染物隨水通過非飽水帶,周期地滲入含水層,主要是污染潛水。淋濾固體廢物堆引起的污染,即屬此類。②連續入滲型。污染物隨水不斷地滲入含水層,主要也是污染潛水。廢水聚集地段(如廢水渠、廢水池、廢水滲井等)和受污染的地表水體連續滲漏造成地下水污染,即屬此類。③越流型。污染物是通過越流的方式從已受污染的含水層(或天然鹹水層)轉移到未受污染的含水層(或天然淡水層)。污染物或者是通過整個層間,或者是通過地層尖滅的天窗,或者是通過破損的井管,污染潛水和承壓水。地下水的開采改變了越流方向,使已受污染的潛水進入未受污染的承壓水,即屬此類。④徑流型。污染物通過地下徑流進入含水層,污染潛水或承壓水。污染物通過地下岩溶孔道進入含水層,即屬此類。
『叄』 我國地下水污染主要有哪些污染因子
經濟發展帶來
的
工業污染
和生活垃圾污染
『肆』 地下水污染物有哪幾大類
地下水污染物有四大類:
1、地下淡水的過量開采導致沿海地區的海(咸)水入侵。
2、地表污(廢)水排放和農耕污染造成的硝酸鹽污染。
3、石油和石油化工產品的污染。
4、垃圾填埋場滲漏污染。
污染的結果是使地下水中的有害成分如酚、鉻、汞、砷、放射性物質、細菌、有機物等的含量增高。地下水污染方式可分為直接污染和間接污染兩種。
直接污染的特點是污染物直接進入含水層,在污染過程中,污染物的性質不變。這是對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方式。
間接污染的特點是,地下水污染並非由於污染物直接進入含水層引起的,而是由於污染物作用於其他物質,使這些物質中的某些成分進入地下水造成的。
(4)中國大部分地下水有哪些污染擴展閱讀
地下水污染來源
進入地下水的污染物有來自人類活動的,有來自自然過程的。
1、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會造成地下水的總礦化度、總硬度、硝酸鹽和氯化物含量的升高,有時也會造成病原體污染。
2、危險廢物填埋場中的滲濾液或其他污染物從填埋場漏出,那樣會對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負面影響。
3、工業廢水和工業廢物可使地下水中有機和無機化合物的濃度增加。
4、農業施用的化肥和糞肥,會造成大范圍的地下水硝酸鹽含量增高。農葯對地下水的污染較輕,且僅限於淺層。農業耕作活動可促進土壤有機物的氧化,如有機氮氧化為無機氮(主要是硝態氮),隨滲水進入地下水。
『伍』 水污染環境的問題有哪些
主污染源
水污染主要是由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物造成,它包括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
工業廢水是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積廣、成分復雜、毒性大、不易凈化、難處理等特點。據1998年中國水資源公報資料顯示:這一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共539億噸(不包括火直電流冷卻水),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409億噸,佔75.88%。實際上,排污水量遠遠超過這個數,因為許多鄉鎮企業工業污水排放量難以統計。
農業污染源包括牲畜糞便、農葯、化肥等。農葯污水中,一是有機質、植物營養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農葯、化肥含量高。中國沒開展農業方面的監測,據有關資料顯示,在1億公頃耕地和220萬公頃草原上,每年使用農葯110.49萬噸。中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每年表土流失量約50億噸,致使大量農葯、化肥隨表土流入江、河、湖、庫,隨之流失的氮、磷、鉀營養元素,使2/3的湖泊受到不同程度富營養化污染的危害,造成藻類以及其他生物異常繁殖,引起水體透明度和溶解氧的變化,從而致使水質惡化。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種洗滌劑和污水、垃圾、糞便等,多為無毒的無機鹽類,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細菌多。據調查,1998年中國生活污水排放量184億噸。
中國每年約有1/3的工業廢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排入水域,全國有監測的1200多條河流中,850多條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也遭到污染,致使許多河段魚蝦絕跡,符合國家一級和二級水質標準的河流僅佔32.2%。污染正由淺層向深層發展,地下水和近海域海水也正在受到污染,我們能夠飲用和使用的水正在不知不覺地減少。
『陸』 造成我國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我國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沿海地區海水入侵和倒灌。海水倒灌是指海水入侵淡水含水層的現象。造成海鹹水入侵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淡水的過量開采。如果地下淡水過量開采,濱海或島嶼上淡水—海水界面可以處於不平衡狀態。我國北方沿海地區,進人80年代以來,出現連續多年的乾旱,降雨量偏低,地下水補給量減少,但是工農業需用水量卻不斷增加,地下淡水"入不敷出",導致海水入侵。
工業污染。工業「三廢」(廢水、廢氣、廢渣)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工業廢水如工業電鍍廢水、工業酸洗污水、冶煉工業廢水、輕工業廢水和石油化工有機廢水不經過處理而排人城市下水道、江河湖海或直接排到水溝、大滲坑裡,導致地下水化學污染。
農業污染。由於農業活動而造成的地下水污染源主要包括土壤中剩餘農葯、化肥、動植物遺體的分解以及不合理的污水灌溉等。它們引起大面積淺層地下水質惡化,其中最主要的是NO3—N的增加和農葯、化肥的污染。
生活污染。一邊是經濟的不斷發展,大量塑料、金屬、電池等不可消化的新垃圾出現,一邊是基礎設施和管制的缺失,農村污水、垃圾直排現象愈發嚴重。生活垃圾隨著日曬雨淋及地表徑流的沖洗,其溶出物會慢慢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
『柒』 地下水的污染源
地下水的污染源種類繁多,按照其形成原因可分為兩大類:人為污染源和天然污染源。
5.1.2.1 人為污染源
(1)城市液體廢物
城市液體廢物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工業污水及地表雨水徑流。
① 生活污水:其中SS(懸浮固體)、BOD、氮(主要為氨氮)、磷、氯、細菌和病毒含量高;其次是鈣、鎂等;重金屬含量一般為微量。
② 工業污水:工業污水種類繁多,不同污水污染參數具有很大的差異,表5-1-1列出我國各行業工業廢水的主要污染參數。
③ 地表雨水徑流:城市地區的地表雨水徑流中往往含有較多的SS,病毒和細菌的含量也較高。在北方地區,由於冬天在路面拋撒融雪劑(如NaCl和尿素),使得地表雨水徑流中Na+、Cl-和的含量較高。
(2)城市固體廢物
城市固體廢物包括生活垃圾及污水河渠和污水處理廠的污泥等。
① 生活垃圾:新鮮的生活垃圾含有較多的硫酸鹽、氯化物、氨、BOD、總有機碳(TOC)、細菌混雜物和腐敗的有機質。這些廢物經生物降解和雨水淋濾後,可產生Cl-、、BOD、TOC和SS含量高的淋濾液,還可產生CO2和CH4等氣體。淋濾液中上述組分的濃度峰值出現在廢物排放後的1~2 年內,此後相當長的時間內(或許幾十年),其濃度無規律地降低。TOC的80%以上為脂肪酸,經細菌降解可變為高分子有機物,在潮濕的溫帶地區,其降解期為5~10年。在乾旱地區,由於缺乏水分,其降解速度可能受到限制。
表5-1-1 我國各行業工業廢水的主要污染參數
續表
② 工業垃圾:工業垃圾來源復雜,種類繁多。冶金工業產生含氰化物的垃圾,造紙工業產生含亞硫酸鹽的垃圾,電子工業產生含汞的垃圾;石油化學工業產生含多氯聯苯、農葯、酚焦油、礦物油、碳氫化合物溶劑及酚的垃圾;燃煤熱電廠產生粉塵、粉煤灰,粉煤灰淋濾液含砷、鉻、硒、氯等。
③ 污泥:污泥除富集有各種金屬外,還有大量的植物養分,如氮、磷、鉀等。
(3)農業生產及采礦活動
農業生產中使用了大量的殺蟲劑、殺菌劑、除莠劑、化肥以及農家肥等。這些物質被施用後,除被生物吸收、揮發、分解之外,大部分殘留在土壤和水中,然後隨農田排水和地表徑流進入水體,造成污染;揮發進入大氣中的部分仍有可能隨降水過程進入水體,也造成污染。天然水體中的有機物質、植物營養物(氮、磷)、農葯等主要來源於農田排水。從長江水質監測結果知,在雨季和農田耕作季節,長江水中的有機氯農葯含量往往上升,約為枯水期和農閑時節的2倍多,因此,對農田排水造成的水污染不可等閑視之。
農業活動對地下水環境的污染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如土壤中殘留的DDT、六六六和未被植物全部吸收的化肥,隨水一起下滲會污染地下水。此外,我國部分地區利用污水灌溉,也會對地下水造成大面積的污染。
在礦床開采過程中,可能成為地下水污染源的是尾礦淋濾液及礦石加工廠的污水。此外,在礦坑疏干過程中,氧氣進入原來的地下環境里,使某些礦物氧化可成為地下水的污染源。例如煤礦,其主要污染來源是含煤地層中的黃鐵礦,它被氧化並經淋濾後,使地下水的Fe和濃度升高,pH值降低;此外,採煤過程中從地層中分離出的水,也可使地下水的Cl-濃度升高。開採金屬礦時,其主要污染來源是尾礦及礦石加工的污水,它可使地下水中相關的金屬離子的濃度升高。
5.1.2.2 天然污染源
天然污染源是天然存在的,地下水開采活動可能導致天然污染源進入開采含水層。天然污染源主要是海水及含鹽量高和水質差的地下水。
在沿海地區的含水層,如果過量開采地下水,則可能導致海水(地下鹹水)與地下淡水界面向內陸方向的推移,從而引起地下淡水的水質惡化。地下鹵水也可能產生類似的後果。我國沿海的一些城市和地區都已先後出現了上述的地下鹹水入侵問題。
『捌』 常見地下水污染類型
4.4.2.1 氮污染
氮污染是地下水最常見的無機污染,尤其是硝酸鹽氮(NO3-N)。在未受污染的天然水中,NO3-N濃度多小於30mg/L,但在受污染的地下水中,其含量可從每升幾十毫克到上百毫克。地下水中氮的來源較多,主要有化肥、農家肥、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農業生產中的過量施肥,以及集約化畜禽養殖往往是造成農業區地下水NO3-N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城市污水管網的滲漏以及垃圾淋濾液的滲漏是造成城市地區地下水氮污染的主要原因。例如我國的北京、沈陽、西安等許多大城市的地下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NO3-N污染,許多城市的地下水供水水源NO3-N都超過飲用水標准10mg/L,對城市供水安全構成了威脅。
4.4.2.2 鹽污染
所謂地下水鹽污染是指地下水受總硬度、Cl-和TDS的污染。這3個污染參數往往具有明顯的相關性,而污染地區往往總是在城市地區,特別是古老的城鎮所在地,其污染來源多半是城市的生活廢水和垃圾。這是城市化所帶來的一種環境問題,也是地下水污染的一個普遍問題。地下水鹽污染通常污染普遍且污染范圍大,屬面狀污染,污染過程表現為總硬度不斷升高,其他組分也升高,特別是Cl-,Na+,K+和TDS,它們相關性很好,有時NO-3和SO2-4也升高。一般來說鹽污染水化學類型往往從HCO3型水轉變為HCO3·Cl型水或Cl·HCO3型水,基本上不出現HCO3·SO4型水。
4.4.2.3 細菌污染
地下水的細菌污染主要由3類病原微生物引起,它們分別是細菌、病毒及寄生蟲,又以前兩種為主。許多接觸水引起的傳染病(俗稱水媒病)的爆發多數是由於供水系統的水污染引起。污染地下水的病原菌主要是腸道病原菌,如大腸桿菌、鼠傷寒沙門菌、索氏志賀氏菌、空腸彎曲桿菌、結腸耶氏菌等。它們主要來自化糞池、生活污水池、垃圾填埋場以及污水排放系統等污染源。地下水通常是清潔無病毒的,但是由於人類活動可能會引起地下水病毒污染。病原微生物在地下水系統中的存活期與地下水是否會遭受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密切相關。由於地下水徑流速度比較緩慢,如果病原微生物的存活期小於其從污染源運移到地下水所需的時間,一般來說就不會造成地下水的污染。病原微生物的存活期的長短不僅與其種類有關,而且受溫度、pH值、土壤含水量、其他微生物等多種因素影響。此外,病原微生物在地下水系統中的遷移能力還受到機械過濾作用和吸附作用的控制。
4.4.2.4 有機污染
地下水有機污染常常具有種類多、含量低、危害大、難治理等特點。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盡管多數有機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含量很低,但許多有機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三致作用」,對人體健康有嚴重影響,而且大多數有機污染物在地下水環境中很難通過自然降解過程去除,很可能會長期存在並發生累積。近年來,地下水有機污染給公眾所造成巨大的健康風險,已經引起許多國家政府的高度重視。美國環保局早在1979年就公布了129種優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單」,其中有機污染物達114種(USA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2008)。反映我國環境特徵的中國環境優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單」中,共有14類68種優先控制污染物,其中有毒有機化合物12類58種,占總數的85.29%(周文敏等,1990)。
地下水有機污染除具有種類多、含量低、危害大的特點外,還有其復雜性。由於地下水中的許多有機污染物來自有機液體,它們與水是不混溶的,與無機污染物在地下環境中的存在形式及遷移有很大區別。因此研究有機污染物在包氣帶、含水層中的運移十分復雜。此外,地下水有機污染物的濃度低使得遭受污染的地下水很難被直接發現,只有通過氣相色譜等精密儀器的分析方能檢出,常規的分析方法根本無法檢測到,這也使得地下水有機污染問題研究起來更加復雜、困難。
由於地下水有機污染具有上述特點,使得其在調查與研究上存在很多困難。目前我國尚處於起步階段,仍需在測試技術的開發與研究、地下水有機污染的調查評價、地下水有機污染物遷移轉化規律的研究、污染場地風險評價、包氣帶及含水層的防污性能研究以及針對不同類型地下水有機污染治理技術的研究等各方面不斷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