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2年神舟九號飛船成功發射是哪一年有多少天
神舟九號於北京時間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24秒在甘肅省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分別於6月18日與6月24日與天宮一號進行交會對接,宇航員進入天宮一號生活了10餘天,之後飛船於6月29日10時03分在內蒙古順利著陸。
神舟九號飛船(以下簡稱神九)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神舟九號載有3名航天員,是中國第四艘載人飛船,用以執行與天宮一號進行首次載人交會對接。
神舟九號任務圓滿成功標志著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務取得了重大成果,為今後的載人航天的發展、空間站的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飛行任務:
任務計劃
神舟九號在預定軌道飛行十餘天後,飛船與天宮一號進行兩次交會對接,第一次為自動交會對接,第二次由航天員手動控制完成。
飛船發射前約20天,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開始降軌調相,進入高度約為343千米的近圓對接軌道,建立載人環境,等待與飛船交會對接。
飛船發射入軌後,按預定程序完成與目標飛行器自動交會對接,此過程同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基本一致;與天宮一號自動對接形成組合體。航天員在地面指揮與支持下,完成組合體狀態設置與檢查,依次打開各艙段艙門,通過對接通道進入天宮一號實驗艙。
組合體飛行期間,由目標飛行器負責飛行控制,飛船處於停靠狀態。3名航天員在飛船軌道艙內就餐,在天宮一號內進行科學實驗、技術試驗、鍛煉和休息
神舟九號返回前,3名航天員返回飛船返回艙。兩飛行器分離,航天員手動控制飛船撤離至140米處,飛船轉為自主控制,繼續撤離至5千米外安全距離;之後,飛船返回著陸場,地面人員及時完成航天員搜救和返回艙回收;目標飛行器變軌至370千米自主飛行軌道,轉入長期在軌運行。
任務目的
1、首次驗證手控交會對接技術,進一步驗證自動交會對接技術
2、全面驗證目標飛行器保障支持航天員生活工作的功能、性能,以及組合體管理技術,首次實現地面向在軌飛行器進行人員和物資的往返運輸與補給,開展航天醫學實驗及有關關鍵技術試驗。
(1)2012年中國什麼飛船順利升空擴展閱讀:
意義
2012年6月16日下午,吳邦國委員長在神九出征儀式上表示,
「 這次天宮一號和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是我們國家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第二步的關鍵之戰,也是我國空間技術發展的一次重大的跨越。 」
2012年6月24日,神舟九號航天員駕駛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順利對接,中國首次空間手控交會對接試驗成功。這意味著中國完整掌握了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具備了以不同對接方式向在軌飛行器進行人員輸送和物資補給的能力,具備了建設空間站的基本能力。
2012年6月29日,中國國家高層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對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圓滿成功的賀電」中表示:
「 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的圓滿成功,實現了我國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又一重大突破,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戰略目標取得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要進展。
⑵ 2012年6月16日,我國神舟幾號飛船順利發射升空
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神舟九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⑶ 2012年神舟九號飛船成功發射,這一年是什麼年,共幾天
2012年農歷壬辰年(龍年),6月16日18時37分21秒,神舟九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11時左右轉入自主控制飛行,14時左右與天宮一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這是中國實施的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並於2012年6月29日10點03分安全返回。神舟九號飛船於2012年6月16日發射,這也是載人航天飛船首次在夏季發射。神舟九號飛船一共進行13天太空飛行!
⑷ 2012年6月我國發射什麼飛船,有幾個宇航人
神舟九號,有3個宇航員:景海鵬、劉旺和劉洋(女)。
神舟九號飛船是中國航天計劃中的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神九是中國第一個宇宙實驗室項目921-2計劃的組成部分,天宮與神九載人交會對接將為中國航天史上掀開極具突破性的一章。中國計劃2020年中國將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園,中國空間站屆時將成為世界唯一的空間站。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神舟九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約11時左右轉入自主控制飛行,14時左右與天宮一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這是中國實施的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
神舟九號載人飛船是中國第4艘載人飛船。
神舟九號載人飛船第一次將中國女航天員載入天空。
神舟九號載人飛船在2012年6月18日執行了自動交會對接任務,標志著中國較為熟練的掌握了自動交會對接技術及載人航天技術的進一步成熟。
神舟九號載人飛船將第一次執行手動載人交匯對接任務2012年6月24日,劉旺在景海鵬與劉洋配合下航天員成功執行。手控交會對接任務的順利完成,標志著我國全面掌握了空間交會對接技術。
神舟九號載人航天飛船第一次帶活體蝴蝶。
⑸ 2012年6月16日,我國什麼飛船在酒泉衛心發射升空
2012年6月16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九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⑹ 2012年6月,「神舟"9號發射成功。飛船上搭載的三名航天員分別是( )( )( )
2012年6月,「神舟"9號發射成功。飛船上搭載的三名航天員分別是(景海鵬)( 劉旺)(劉洋 )
拓展資料:
神舟九號飛船是中國航天計劃中的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神九是中國第一個宇宙實驗室項目921-2計劃的組成部分,天宮與神九載人交會對接將為中國航天史上掀開極具突破性的一章。中國計劃2020年中國將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園,獨立自主的中國空間站屆時可能成為世界上唯一的空間站。
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21秒,神舟九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11時左右轉入自主控制飛行,14時左右與天宮一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這是中國實施的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並於2012年6月29日10點03分安全返回。神舟九號飛船於2012年6月16日發射,這也是載人航天飛船首次在夏季發射。
參考資料:「神舟"9號網路
⑺ 中國航天員進入太空的時間和名字是什麼
自1992年載人航天工程啟動以來,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二號,神舟飛船12次飛向太空;從2003年楊利偉首訪太空到2021年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位航天員順利升空,我國共有12名航天員飛上太空。
楊利偉,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飛船,在軌飛行14圈,歷時21小時23分,完成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中國成為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費俊龍,第一個把筋斗翻到太空的中國人。2005年10月12日,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飛船順利升空,開始了多人多天的太空生活。10月14日16時,費俊龍在飛船返回艙失重狀態下連續做了數次前空翻,成為第一個把筋斗翻到太空的中國人。
聶海勝,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乘組指令長。2021年6月17日,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搭乘神舟十二號飛船順利升空。這是聶海勝第三次進入太空,此前,他還執行過神舟六號和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
翟志剛,中國漫步太空第一人。2008年9月25日,航天員翟志剛與劉伯明、景海鵬,乘坐神舟七號飛船飛上太空。期間,翟志剛圓滿完成中國人首次太空出艙活動。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
劉伯明,再叩蒼穹的航天員。2021年6月17日,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乘坐神舟十二號飛船進入太空。這是劉伯明繼2008年乘坐神舟七號飛船飛上太空後的第二次「太空之旅」。
景海鵬,三度飛天的航天員。景海鵬是我國首批航天員,有過3次太空之旅,包括神舟七號的兩天20小時27分鍾飛行、神舟九號的13天宇宙遨遊和神舟十一號的33天中期駐留。
劉旺,神舟九號航天員。2012年6月24日,劉旺駕駛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順利對接,這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完整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劉洋,中國首位飛向太空的女航天員。2012年6月,劉洋與景海鵬、劉旺乘坐神舟九號飛船,在太空飛行13天。她是我國選拔的第二批航天員中第一個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
張曉光,神舟十號航天員。2013年6月,航天員張曉光與聶海勝、王亞平乘神舟十號,開啟首次應用性太空飛行。
王亞平,中國首位「太空教師」。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號女航天員王亞平在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上進行了面向全國青少年的太空授課活動,成為中國首位「太空教師」。
陳冬,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工作生活了30天的航天員。2016年10月17日,航天員陳冬與景海鵬乘坐神舟十一號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飛入太空。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順利對接。兩名航天員在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組合體內工作生活了30天。
湯洪波,中國第12位飛向太空的航天員。2021年6月17日,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乘坐神舟十二號飛船順利進入太空。這是湯洪波首次出征太空。
選拔條件
編輯
第一,年齡。美國所選拔的航天員,大多在40—45歲左右,年齡稍大,飛行經驗比較豐富,遇到一些意外情況可以應付得了。但是我們國家選25—35歲,主要是取了美、蘇雙方優點的做法,綜合起來感覺到比較合適。因為航天員從入選以後到開始訓練,要起碼經過4年以上。
從我們的歲數來看,最大的是35歲,如果經過四年,就變成了39到40歲。這樣的情況,還剛好是他在最佳的飛行年齡段。所以,即使訓練後不能馬上執行任務,他也還會有五年多的飛行壽命。
第二,身高。我們要求的身高是1.6米到1.72米。航天員的身高和他的座高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因為整個飛船艙內幾何尺寸是有一定限制的,太高的話不適合。而中國人在這個年齡段里邊,1.60至1.72米是最多的人選。所以,可以拓寬選拔面。
身材還和體重有一定的關系,一般來講,身高要大一點、高一些,體重相對要重一些,體重也是在載人航天里邊要考慮的問題。所以,身高按照這個標准所選拔出來的人,我們可以想像而知,大部分都是短小精悍。
第三,體重。55公斤到70公斤。比較瘦小,是空軍殲擊機飛行員當中的小矮個。因為體重增加,要佔去飛船里邊總的重量,發射的時候火箭的推力是一定的,如果增加這個重量,就要少帶一些燃料和消耗品,這樣就不合算了。大家知道如果體重增加一公斤,火箭耗費的推力是相當大的,消耗至少增加10萬塊錢。所以,千方百計在航天員的體重上也要挖掘一定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