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人為什麼做人要「低調」
我覺得
真正有才有能力的人,不會刻意低調自己,而是發自內心地平和地看待一切,不以自身高於別人的才華而驕傲地不可一世,因為他的水準已經超越普通人太多,他已經不需要靠在別人面前顯露才華後產生的驕傲來滿足自己的優越感。這種人通常只會讓人崇敬,而不會令人厭惡或感到嫉妒。
當然,要將自己的水準凌駕於他人之上並非容易之事,但若達不到那個高度,心胸就無法寬闊,目光就無法遠大,所謂的低調也不過是壓抑。
這個只是相對而言的啦 不要太過炫耀就好了
② 為什麼中國人比較喜歡低調和藏富
關於藏富:
因為傳統觀念在作祟。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露了富,賊恐怕也就快到了。這是大多數人的心理。
關於低調:
還是俗話:「槍打出頭鳥」,不用解釋吧?
③ 中國人為什麼做事情都很低調啊,跟儒家思想有什麼關系啊
文化屬性的問題,承載中國的文化屬性是弱勢文化,儒家講的是中庸之道,也是由弱勢文化延伸出來的一種為人之道。
④ 為什麼中國人做人要低調
因為中國人謙虛。
⑤ 感覺中國人在國際舞台上很低調,和西漢王朝休養生息一樣
中國更像是一二戰時的美國。兩邊不得罪,悶聲發大財。美國,歐盟到處去掃盪,掃盪過後就是中國工人上場。到處去建公路,發電站等基礎設施。然後讓當局拿礦場,石油,木材來換。烏克蘭賣中國10萬公頃的土地,買了澳洲礦,棉花,拿下了東非大裂谷的石油開采權。然後向世界各國賣各種中高低端的產品。只要不阻止我賺錢,我就不打擾你們。
⑥ 為什麼中國人做人喜歡低調
菜根譚中有一句話:「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一個「低」字,卻演繹出了深厚的境界,風范,哲學。
李嘉誠曾給自己的兒子開出了一條訓詞:「樹大招風,低調做人。」古往今來多少成功者,都是從中領悟處世之道。
低調,是一種清凈內斂,是人生必須擺正的一種穩重姿態,必須按捺的一種謙遜言辭,必須平抑的一種處世風格。
低調,是藏鋒守拙的隱忍
曾國藩說,「輕用其芒,動即有傷,是為凶器;深藏若拙,臨機取決,是為利器。」
無論是處世還是用兵,平時深藏鋒芒,關鍵時果斷出手,出手才能解決問題。
曾國藩出兵征討太平軍前,有人贈予曾國藩一口家傳古劍,他的岳父歐陽老人說:「滌生(曾國藩字)今日喜得寶劍,老夫也高興。老夫十分喜愛舊日讀過的一首古劍銘,現把這首古劍銘送給你,輕用其芒,動即有傷,是為凶器;深藏若拙,臨機取決,是為利器。」
曾國藩聽完這首古劍銘後,明白岳父的深遠用意,十分感激地站起來說:「國藩牢記在心。」
因為真正的強者, 總是喜歡藏鋒守拙,待機而發,在別人面前表現出來的更多的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一面。
三國時期,賈詡投奔曹操後,為人處世變得非常低調。他輕易不出謀劃策,下了班就安安靜靜待在家裡靜養身心,不結交朋友,也沒有夜生活。他的兒子討老婆,女兒嫁人從不找高門大戶。
賈詡在安靜的生活里度過晚年,一直活到77歲。按現在人口學家研究,三國時期人的平均壽命不超過40歲,按此推論,賈詡也是高壽了。
低調,是居高位者的原則
低調的人,才高而不自詡,位高而不自傲。
一個人大出風頭,就會遭致打擊;一個人過分追求完美,反而會遭到挑剔和批評。大多數的人能夠同情弱者,卻敵視比自己強的人;能夠認同踏踏實實的做事的人,卻討厭那些張揚跋扈的人。
居於高位的人如果不能保持低調做人的本色,就會與他人產生距離甚,地位越高的人,越應該保持低調做人的心態。
低調,是韜光養晦的智慧
低調是一種修養,是成就大事的一種方式。盲目地張揚自己的本事,亮出全部的看家本事,正如技窮的黔驢,讓真正具有本事的老虎一口吃掉。這些人往往私心雜念太重,名利思想太濃,如果事業不成,就可能會身敗名裂。
真正的強者總是莫測高深,不顯山不露水,默默耕耘,苦心孤詣,直至成功。
楚漢之爭中,劉邦拿下咸陽後,封府庫,不入住秦皇宮,等待項羽來接手。後來劉邦被封為漢王,進入漢中,燒毀棧道,表示不回歸之意,這也是低調。
劉邦每見楚王都是極為恭順,不是按照平起平坐來論談。正是這些低調的表現,讓項羽一開始並沒有把劉邦當做真正的對手,等項羽醒悟時已經晚了。
低調,是修身養性的境界
低調做人,還意味著你必須丟掉一些東西,比如身份感、優越感、尊貴感、榮耀感等等。
低調,不是壓抑自身的慾望,而是自然而然,修養品性,「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能為人著想,能顧全大局,能合作共贏。更進一步,讓自己擁有超脫慾望、淡泊名利的胸襟。
如此,方能看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不管是處在事業開端,還是有所成就的人,都該低調。
⑦ 如何理解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在人的一生中,能夠立自身根基的事不外乎兩件: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的確,做人之難,難於從躁動的情緒和慾望中穩定心態;成事之難,難於從紛亂的矛盾和利益的交織中理出頭緒。而最能促進自己、發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人生之道便是: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低調做人既是一種姿態,也是一種風度,一種修養,一種品格,一種智慧,一種謀略,一種胸襟。低調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態來看待世間的一切。低調做人,更容易被人接受。一個人應該和周圍的環境相適應,適者生存。曲高者,和必寡;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人浮於眾,眾必毀之。低調做人才能有一顆平凡的心,才不至於被外界左右,才能夠冷靜,才能夠務實,這是一個人成就大事的最起碼的前提。
高調做事是一種境界,是做事的尺度。高調做事不僅可以激發人的志氣和潛能,而且可以提升做人的品質和層次。高調做事也絕對不等於"我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做事,而是應該有一個既定目標。一個人只有有了目標,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其成事必然順理成章,其人生必然恢弘壯麗。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是一門精深的學問,也是一門高深的藝術,遵循此理能使我們獲得一片廣闊的天地,成就一份完美的事業,更重要的是我們能贏得一個涵蘊厚重、豐富充實的人生。古人雲:"欲成事先成人。"這也是一生做人做事的准則。其中蘊含的道理絕非三言兩語就能說清的,當然也絕非我輩所能參透、所能悟出的,它需要生活的積累,需要生活的歷練。
有些人進取精神不強,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自我要求不高,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工作中不走在人前,也不落人後,隨大流;有干好工作的熱情,但自身綜合能力缺乏,辦法少、點子少、找不準切入點,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好心辦成壞事。有些人說起來頭頭是道,自以為是,這也行,那也行,但工作起來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結果一事無成。也有表示一種謙虛謹慎的態度,不張揚。低調是隱藏自己的能力不顯示出來。
前提是你要有能力,要有足夠的內涵。
如果你的人生閱歷都還不夠多,那你的內涵又從何而來,人都是慢慢長大的。
當你經歷的事情多了,處理的事情多了,慢慢的你也就懂得了怎麼做人,什麼時候該沉默,什麼時候該放肆。
並不是你想低調就能低調的,其實不論做什麼,自然一點就好了,無需太沉默,亦無需太張揚。
謙虛是說話、辦事時看到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不足,以求教的口吻說話,以學生和下級的心態辦事。是對自己高標准要求的反應。
低調是自己選取較低的標准、要求、觀點和看法,去面對和處理他人或所發生的事件。是對別人低標准要求的反應。
不爭強好勝,不引人注目,謙虛忍讓,知道的裝做不知道,吃了虧也不吭一聲,不強出頭,不主動爭取機會,名利觀淡泊。
低調其實到底好不好?這是見仁見智的,中國傳統思維就是低調。
俗話說: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低調比較不容易樹敵。如果心情平靜,是真的處事低調,處變不驚,這當然是好事,而且是大大的好事。
這說明一個人有修養,且懂得忍耐,這類人雖然短期看不出什麼,但時間長了,一定會做成大事的。
不過,這樣的性格也有缺陷,就是要懂得什麼時候不可以低調,如果一直處事低調,工作肯定很麻煩,而且也不容易受人贊同。 </SPAN>
⑧ 低調的人大多很虛偽,中國人為什麼還是喜歡低調的人
低調的人不一定虛偽,虛偽的人一定比較低調。
中國是禮儀之邦,所以相對來說比較喜歡一些低調、謙虛的人。
⑨ 中國已經強大,為何還是那麼「低調」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世界歷史雖然跨度幾千年,甚至幾萬年,其實說到底就是一部大國崛起的歷史。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大國,他們不斷發展,引領整個時代的進步和繁榮。所以崛起的大國,一般都是非常強悍的,尤其是其國力不斷增長的時候,更是表現非常高調,尤其是大英帝國,美國,還是德國等都是如此。所以大國崛起,那是一個非常強悍和非常高調的,但是這個也有例外,最典型就是我國,中國已經強大,為何還是保持「低調」呢?其實根本原因只有一條。
所以這種文化基因跟西方那是有很大不同,這也是我國在崛起的過程中,非常平穩,沒有遭受到巨大的壓力的主要原因。因為西方大國崛起後,直接就是搶地盤搶錢,而我國崛起強大後,依舊是低調的發展,兩者有著本質的差別。所以我國繼續這樣30年,必定能夠快速實現國家發展目標,實現國家的真正復興和崛起。
⑩ 為啥中國人低調
因為骨子裡挺自卑的,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