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游神的作文500字
今年的暑假,爸爸帶我去了許多地方!其中,使我最難以忘卻的要數神龍潭了!
走進神龍潭,腦子里只剩下了兩個字「險」和「美」!
我站在大門口,向西望去,只見那邊有一座吊橋和木板橋。我飛快的地跑了過去。我首先我走的是吊橋(安順序吊橋在木板橋前面)!吊橋下面是用漁網墊著的,上面則是木頭做的扶手。我扶著扶手,小心翼翼地走著,生怕踩進「漏洞」!
接著,我像木板橋「發起攻擊」,木板橋的兩側是用繩子吊著的,繩子則吊著木板,扶手是用鐵鏈做的。一陣風吹過!木板橋搖搖晃晃的!我很害怕,都不像在向前走了,可是,不向前前進的話就不能看到神龍潭的瀑布了,於是,我便心驚膽戰地走了起來,生怕自己回踩空或站不穩,然後掉下去。終於,我過關了!這木板橋真是險呀!我活蹦亂跳地跑著,想山林里奔去。不過,相見到瀑布可不是那麼容易的!我經過了小溪,水梯,小型瀑布,然後又走了許多石梯。當時,我的旅遊鞋都裝滿了水。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來到了神龍瀑布了!它是那麼的美,薄如輕霧,像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兒!
一眨眼就下午5點了,爸爸開始催我回家了!於是,我輕輕的揮手,告別了神龍潭的一 追問不行
要自己寫的
回答五一長假的最後一天,終於盼到了一個好天氣。這天上午,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我們一行三人(外公、表妹和我)來到了著名的旅遊勝地——神麗峽遊玩。
據介紹,神麗峽景區位於浙江省浦江縣境內,為「典型的自然峽谷型景觀,區內山巒起伏,峽谷幽深,巨石嵯峨,瀑布、跌水層出不窮。」
入內一游,果然名不虛傳。
這里的山真陡。至今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對兄弟住在神麗峽,靠打柴為生。一天,日本鬼子來到了這里,弟弟被日本鬼子給打死了。哥哥很傷心,從此以後,由原來到山的東邊砍柴改為到山的西邊砍柴。這一天,又一隊鬼子來到了這里,來到了哥哥砍柴的地方。為首的鬼子騎著大洋馬,他的屁股後跟著一群步行的鬼子。哥哥在山上看得真切,等他們近了,哥哥從懸崖上滾下大塊大塊的石頭,大洋馬一驚,把鬼子的首領給摔了下來,且摔下了懸崖,死了。鬼子們抬頭望望頭頂的懸崖,又不見有人,再低首瞧瞧身下的峭壁,嘰里咕嚕了一陣就逃走了。
神麗峽的水是那麼的清澈。水從高處流下來,落差很大,形成了瀑布。其中有一道與《西遊記》中的水簾洞極為相似,是出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還是人們的精巧構思呢?真令人嘆為觀止!
神麗峽還很好玩呢。在神麗峽的半山腰有個「春來茶館」,茶館里有個「冒險鳥樂園」。這里不僅是冒險家的天下,還是小鳥的樂園。
冒險現在開始嘍!第一關,登軟梯。先抓住繩子,再把腳放上去,小心翼翼地度過了。第二關,滑板,不費吹灰之力就度過了。第三關,勇氣鐵索橋,戰戰兢兢地,總算讓我通過了。第四關,比較綜合,既要登軟梯,又要爬網,我把我自己想像成電視中的武俠,慢慢地「飛」了過去。我把這四關都闖了四遍,把我玩得熱汗直冒。
遊玩了三個小時左右,我們踏上了歸途。途中,喜鵲、花鶴、孔雀嘰嘰喳喳,歡呼歌唱!
啊!神麗峽喲,我偉大祖國的青山綠水哦……
追問游神是一個風俗 自己寫的再加分 送100QQ幣
B. 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
《兒時的端午節》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除了春節以外就數端午節最為熱鬧了,由於父母工作都很忙,小時候我常常跟外婆一起呆在鄉下。那時的端午節使我難以忘懷。與平時的過年過節一樣,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外婆總會讓我乖乖坐在床邊,給我講一些過節的規矩,例如「不許亂說話「「不許偷吃冷粽子」「不許與小夥伴打鬧」「不許玩水」……我總是批頻頻地點頭。外婆就讓我早早睡下,好讓明天能有個好精神。
早晨,我早早地就起床了,穿好衣服就先奔向廚房,此時外婆已把廚房裡的一切都打理好了,灶台上綁著幾捆桂葉和桂繩,白白嫩嫩的糯米靜靜地躺在盛滿水的小木桶中,像一粒粒晶瑩的珍珠,灶台上放著的幾個小碟,裡面盛著各種各樣的料:有花生、有豆沙、有肉、有紅塘。於是,我就座在桌上一邊吃著早飯一邊看著外婆忙碌著。
鄉下的灶台是兩邊的,一邊用來燒水,一邊用來煮菜煮飯,外婆就把早已洗干凈的鴨蛋放入大鍋里,用木瓢從另一個熱水鍋里舀幾瓢水放入大鍋中,然後還細心地放入一小勺的鹽,接著就往灶里添了幾根枯枝,便坐在了我旁邊,開始給我編絡子了。
外婆的手由於長期勞動已經粗糙的像樹皮一般了,但卻不失靈巧,三下五除二一個用紅繩編成的絡子就變成了。
此時,蛋也煮好了,外婆就撈起一個最大的用紅紙沾水染成了紅色,再用干布擦拭乾凈,裝進絡子里,掛在我脖子上。接著,外婆就往我兜里裝著瓜子、糖果、花生,我往往十分高興,因為這樣,我就可以和小夥伴們一起去看龍舟賽了。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O7OMsW-q87u57ZpAZ_SUzw
C. 寫游神節的作文,400字左右
我們東里,最有特色的民俗文化就是「游神賽會」。你聽……
農歷正月二十八是東里的游神賽會日,用潮汕話就「營老爺」啦!那天,大街小巷掛滿了鞭炮,像一條條長長的巨龍,小孩子跑來跑去,整個東里沸騰起來。
我們選擇了一個地方,停下來。「來了!來了!」不知道是誰的一聲令下,四面八方的人立刻圍了過來。在還沒聽到鑼鼓的響聲,長長的鞭炮卻第一個打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過了很長時間,彌漫中隱約傳來「咚-咚-鏘!」的聲音,真的來了!
鑼鼓隊首先上陣,一聲聲鑼鼓聲鏗鏘有力。接著是三王爺,三夫人,福德老爺……你們一定會問為什麼不是大王爺在前呢?那是因為有一個故事:「傳說以前的今天,幾個王爺出來巡遊,正好前面既是陡坡又是鬼出沒的墳地。文的大王爺說:「我來吧!」於是他使盡了吃奶的力氣也不能把鬼趕走。二王爺也無能為力。武的三王爺拔出大刀,殺死了鬼。從那以後,三王爺就作為先鋒在前面開路。」聽完了有趣的傳說,接下來的就是聞名天下的潮汕英歌舞了!二十多人穿著各色各樣的梁山泊,跳了起來。可愛調皮的大頭弟跟在了後面。軍樂隊也奏起了軍歌,那樂曲還有鑼鼓聲配在一起,你們一定還是頭次聽說的吧!這些執鏢旗的人在游神賽會上,會經過精心的打扮,大多數會跟戲子一樣穿上古袍,扮成武將或文士,也有一樣扮成紳士,也有女的穿上旗袍。總之游神的時候都是打扮得花枝招展,所執的鏢旗一般都是綉上五穀豐登,風調雨順等美好願望的語句,在這其中會有一個走在這些人最前面的稱為頭鏢。除此還有俗稱是「擔鞭炮擔子」……最後,又是長長的鞭炮聲,結束了這條街道的熱鬧場面,走向下一站……
夜晚,游神賽會也有一部分,即為游燈,一個村子的人都可以參加,一般每戶人家最少會有一人,每人手執一個燈籠隨著白天走過的路線夜遊一番。五顏六色的煙花陸續走上天空,真美!
你們聽了我的介紹,是不是也動心了呀!那就在明年的今天,東里不見不散!
D. 關於 春節年歷 游神的作文 200字
節剛過,湛江地區的年例陸續開始了。所謂年例可解釋為「年年有例」。在湛江人有「年例大過年」的說法,可以說「年例」是湛江農村的第一大節日。我小的時候的,「年例」也會叫做「游神」,記得曾經還被當做迷信活動禁止過,但後來被良性導向後當成民俗活動給大放異彩了。而且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品味的不斷提高,年例已不再是單純的「吃節」和簡單的「游神」,其向外界展示嶄新面貌文化品味也越來越濃,還有一些民間藝術如東海島的「人龍舞」和遂溪的「醒獅」都申請獲得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當然,有些比較原始的穿令箭、滾刺床、爬刀梯等有點驚悚的節目一直也讓人追捧。
節目很多,要收集起來的話,應該很豐富多彩的,下面擇取個別村的年歷來看看吧。
E. 長樂習俗游神作文
今年秋天,爸爸媽媽帶我到家鄉去玩。這一天,天是那麼高,那麼藍。在這又高又藍的天空上,飄著一絲絲白雲,一群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一字形,一會兒排成人字形。不知不覺,就走到了爺爺家。家鄉一派迷人的景色展現在我眼前。爺爺家門前有一片綠色的果園。大大的葡萄架上掛滿了一大串一大串紫色的葡萄,紫里透青,青里透亮,就像一顆顆又大又圓,萬分美麗的珍珠,亮晶晶,水靈靈的。那一個個紅艷艷的橘子,五個一群,三個一夥,頭挨著頭,臉對著臉,好像在竊竊私語地說:「小主人,歡迎你回來!我們還以為你忘了我們呢!」我微微一笑,連連搖頭說:「不,我怎麼會忘記你們呀!」最讓人垂涎三尺的是那金燦燦,黃澄澄的鴨梨了。皮薄薄,汁水多,吃起來還讓人愛不釋手呢!一個個既大又圓沉甸甸的紅蘋果,壓彎了枝頭,在微風吹拂下,不住地向我點頭。果園的一旁有一條小河。河水清涼見底,幾條小魚在河裡面嬉戲,玩耍,十分可愛。河水的兩旁有一棵棵楓樹,紅得多好啊!簡直像一片火似的。落葉隨著微風飄飄而降。可是河邊的松樹還是那麼挺拔,那麼翠綠。清清的河裡到映著紅葉,綠樹,多麼美麗啊!還有稻田,從一片黃燦燦的田裡飄出一陣陣芳香。顆粒飽滿的稻穀,壓的稻干直不起腰來,好像在感謝大地的養育之恩。我喜歡美麗的家鄉!
F. 作文游神賽會800字
過春節,最熱鬧的就是鬧元宵游神啦!
正月初五,是龍湖村的游神,表演很精彩喲。鮮艷的彩旗,舞動的獅子,「咚咚」的鼓聲,使人精神振奮,令人心情愉快。特別是舞獅表演,引出了鬧元宵的高潮。威武醒目的獅子踩著鼓點,歡快地舞動著,生龍活虎,栩栩如生。
正月初八,我們村裡也有游神。跟龍湖村的元宵游神一樣,也有鮮艷的彩旗,威武的獅子,清脆的鑼鼓聲……我們還會舉行游村呢。先由兒童組成的彩旗隊走在前頭開路,引領大家走向全村的家家戶戶。緊接著出現的便是所謂的「神」了。其實「神」不過只是兩頂空轎子而已。每頂轎子都由四個或四個以上的人抬著,使我們感到「神」很尊貴,神聖。跟著轎子的便是敲鑼打鼓的人了。鑼和鼓也分別有兩個人用木棍吊起來抬著,由後面的人敲打。凡是隊伍經過的地方,家家戶戶都搬出桌子擺上供品,燒香,放鞭炮,行沐浴朝拜之禮,祈求新的一年紅紅火火,大吉大利。游神隊伍浩浩盪盪地將整個村子游完一遍之後,大家就去領豬肉和包子。真是開心極了。
正月十五,是我們這最大的宗族——鍾氏的元宵日,也是我們這隊伍最龐大,場面最熱鬧的游神了。也先匯集在在龍湖村舉行隆重的「開幕式」。我與父母早早來到元宵場,卻發現場地早已被圍得水泄不通了,根本就沒有我們的立足之地。不過,我們還是見縫插針地找到了制高點,得以觀看游神表演。游神開始了,各村的游神隊伍相繼進入會場表演。那精彩的舞龍、舞獅表演使我難以忘懷。醒獅在翻滾,彩龍在飛舞,活靈活現,生動可愛,使我們大飽眼福。男女老幼激動地歡呼著,我也忍不住拍手歡呼,為這精彩的表演吶喊助威……
隨著人們的生活越變越好,鬧元宵游神也變得越來越精彩,我相信明年游神一定會更精彩!
期待明年元宵日的精彩游神!
G. 請你寫一篇湛江游神的作文400字。
不知何時,家,變成了一個遠方的所在,變成了一個記憶中的地方。那裡的人和物雖然在漸漸遠去,有些記憶卻愈發清晰。比如,故鄉的游神。
那游神是什麼呢?這可不是你想的神遊呵,那是村裡人在農歷正月十四會把村廟裡面的神像請出來巡遊,以期散布福音,驅逐惡靈,伴隨的還有香爐、燭台、舞龍、舞獅、敲鑼打鼓,旗幟飛舞等等。
▲游神是故鄉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了。
小時候我還祈願能與游神結緣的,念起那便是在讀小學二年級了罷。當時在想著能不能去游神隊伍裡面抬個旗幟,以昭示自己也是神靈的膜拜者或者尊崇者,重點更是在於那份5元的報酬。對於上世紀90年代的鄉村小學生來說,5元簡直算得上是天文數字了。不過後來長大後發覺這種初衷是不為稱道的,向著物質彷彿就和神沾不上一邊關系了。
如果想要參加游神隊伍的話,那還是要報名的。並且不是一報名就可以被選上,比如說抬神像抬香爐的一定要男性,女性只可以做一些相對簡單的,如拿旗子和推車。舞龍舞獅那定當是壯丁了,還有功夫表演也是男孩子居多。除此之外,有些年份還會有其他村莊的神一起過來巡遊,那場面也會比較大,如果當年有空拍的話,那必定是相當震撼的吧。
▲游神的轎子。
游神當天,游神的隊伍會在村的「大隊」集合,那是文革時期特有的產物但保存至今。集合的時候,會有很多隊伍在熱身,等到大概七點的時候就去接神了。游神的當天,各位神像都是經過精心打扮的呢,身上會比往常多一些象徵神威的物品。並且神像所坐的轎子那真是精品,遠觀不為所動,近看美輪美奐,儼然是一個可以移動的小宮殿。
▲各種喜慶的服裝。
「巡遊開始!」隨著領隊的一聲吼,點燃早已擺好的鞭炮,啪啦啪啦辭舊迎新。女孩子們都懼怕這鞭炮的威力,捂住耳朵躲得遠遠的。而男孩子卻等待在旁撿起那些還沒爆掉的小炮,用火柴再點燃。走在前頭的是一批狂跑的「傻孩子」,繼而是旗幟隊伍,五顏六色的旗子隨風飄揚,很是美麗。緊跟的隊伍是武裝隊伍,刀劍弓槍棍斧鞭錘叉等等,還有武功表演,煞是厲害。
▲這樣「嘴穿針」,外地人看了毛骨悚然。但在當地人的眼裡沒什麼,只是一種習俗,每年年例都會這樣游的。
然後是舞龍舞獅的隊伍,這隊伍我是最為喜歡的了,龍追著一個綵球,不斷地扭動身體,時而龍頭躍起,左觀右看。龍身約長十米,每隔開一米就有一人頂起,整龍鹿角駝頭兔眼蛇項蜃腹魚鱗鷹爪虎掌牛耳,頭部後來還裝有噴火器,時而吐火,很是驚喜。舞獅的獅子開始看的時候很是笨拙,兩人撐起,走路時前後容易協調但也不能吸引我的目光。但一到獅子跳樁采紅包時,那可真就是掌聲雷動了罷,我自己都被震撼到:如此靈活的「獅子」,眼睛會一眨一張,嘴巴時開時閉,獅頭轉動,獅尾搖擺,真是活現的啊。後來的就是器樂隊了,嗩吶笛子大鼓大鑼編鍾等等,各種樂器是有一定的組合樂的呢,直到現在我都可以哼起幾段來。
H. 六年級下冊游神作文
雨天游神
恍惚間自己成了一古代女子,穿著婉約羅裙,鞦韆架上長發飛揚。撫琴對弈、吟詩作畫——只為興趣使然,不必因生計而刻意學一技之長。在自己的世界裡怡然自得,世俗的喧囂與之無干。春來登上樓頭,望見一書生騎馬經過,從此念念不忘那馬蹄聲中散落的絕妙詩句。蹄聲遠去,心儀的人兒不復出現。望穿秋水,只換得片片落花成落葉。俯身拾起,在每一片花葉上寫滿相思,放入水中,少女的情懷隨著江水飄向遠方。明知這些永遠也不可能飄至書生腳下,可每天都有花瓣凋零,收拾不完的心情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紅顏老去,可花葉上的詩句在流水的盪滌下越發鮮活:我用一生為你在花瓣寫詩換取來生的相逢!
是哦,要怎樣深情的積累才能換來今生的機緣?
I. 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10篇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著自己特有的風俗,每一種風俗都獨具特色,處處顯示著具有濃厚中國 文化 的民風民俗。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家鄉的風俗 作文 600字10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鄉的風俗作文1
每年的 元宵節 ,我家鄉可沒有花燈可賞,更沒有燈謎可猜,有的是熱鬧、火爆的「玩意兒」。「玩意兒」是大人們的說法,其實是跑早船、跑紙馬的總稱。
「玩意兒」在家鄉可算是最熱鬧的和最讓人喜愛的文藝形式了。過去的過年過節既沒有電影電視也沒有手機網路,人們只能自編自演創作一些娛樂節目。每年冬天,人們農活一忙完,便湊在一起編演這些「玩意兒」,這樣一直鬧騰到元宵節後。村村鑼鼓喧天,家家都在看「玩意兒」演「玩意兒」,有時村與村還要比試一番,那可是盛大的集會了。小夥子們拚命地跑,村村鑼鼓敲得震天響,再加上人們的叫聲、歡呼聲,好像是千軍萬馬混戰在一起,廝殺在一起。
而今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可人們卻覺得缺少了什麼。有一天,不知怎的村裡響了幾槌鼓聲,隨即是一陣鑼響,再之後鑼鼓齊響,人們又擺弄起了被遺忘的「玩意兒」。開始是一個村,逐漸的十里八村全響起來,人們離開電視離開手機離開網路,走出家門又湊在一起笑在一起了。我有幸又能看到了那雄赳赳、耀武揚威響著串鈴的紙馬,永遠的傻小一家的滑稽表演,踩著尺把長高蹺的孫悟空翻跟頭……
近幾年,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多希望家鄉的傳統風俗會一直傳承下去。
家鄉的風俗作文2
大家都明白,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元宵節。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燈,猜燈謎,而我的家鄉—歙縣汪滿田的花燈可是別有特色喲!
說那裡的花燈很有特色,因為它們大都是由竹架子骨在內,糊紙於外,加以形象逼真的繪畫與色彩點綴共同組成的各式各樣的魚兒。花燈為何都是紙魚兒呢? 傳說 由來以久,老人們說,古時火神總是來燒房子,人們損失了許多的財產,為了驅趕火神,人們就把花燈都做成魚的形狀,並帶著如同真的大紙魚繞著村子轉。火神看見魚,以為整個村子裡有好多水,就不再敢來燒房子了。以後,人們就年年做魚,戲魚,以求平安。
每逢正月十五晚七點,花燈會便開始了。瞧!只見那天空中出現了許多煙花,有的金光閃閃,似一座金橋橫空而架;有的五彩斑斕,升上天空呼啦開出各色的花朵…,各種煙花爭奇斗艷,讓人目不暇接。之後,真正的主角上場了!一個個頭能裝下兩三個小孩的巨大紙魚游來了,它的身體里有幾十枝甚至上百枝紅蠟燭,把路面照得亮堂堂的。在魚隊前,一個漢子拿著一個火把引路,十幾個壯漢抬著一個「巨無霸」魚緩緩地走來。「巨無霸」魚搖頭擺尾的,似乎在向人們問好,人們歡呼著揮手錶示歡迎。緊隨其後又是幾條大魚兒,後頭跟著一條條可愛的小紙魚歡快地游著,不時地互相親昵著。小紙魚的主人可是我們孩子,花燈會上也隨之增加了幾分童趣。
魚隊的中間雜著敲著銅鑼,打著大鼓的大人,聲音震耳欲聾,使花燈會更顯熱鬧。幾個淘氣的小男孩跟著他們的爸爸和爺爺,舉著燃完的煙花剩下的桿兒做成的小小火把,走在魚隊的最終面,來回跑著,樂著。魚隊走到另外的地方,又該煙花炮竹上場了,「叭」,這兒的炮竹響了,「轟」那邊放煙花了,真不明白該看哪兒了呢!
元宵燈會「紙魚兒」游,燈火通明喜樂洋洋!
家鄉的風俗作文3
說起咱家鄉的風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那就拿過 春節 的風俗來向大家介紹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人叫這一天為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一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而且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這也是節目的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到愉快,在新的一年裡為人們帶來吉祥。
春節還有一個習俗,當然就是吃餃子了!為驅邪惡,圖吉利,餃子必須要煮得多還得有餘,飯後還要在鍋里放上幾個饅頭,這些都意在年年有餘。要是餃子煮破了,不可以說「破了」要說「掙了",就是賺了的意思。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兩碗,意思是希望新的一年裡家裡人丁興旺。吃餃子時還有許多樂趣呢!新年裡吃的餃子里包有棗子、栗子、錢、花生米等物質。吃餃子時吃到的第一個餃子里包有什麼象徵物質,新的一年裡就會像物質象徵的那樣。如果吃到紅棗,新的一年裡就會紅紅火火勤勞致富;吃到栗子,就意味著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做事有干勁;吃到花生米,就意味著長命百歲,行大運;吃到錢,那就意味著發大財,日子紅紅火火……不管誰知道哪一種,大家都會衷心的祝賀。如果是小孩吃到錢,那就代表學業有成,大家都要祝賀他(她)。
春節時還有拜年的習俗,大家互相問好,晚輩向長輩問好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簡訊、打電話拜年,給別人送上美好的祝福。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春節風俗。你們的家鄉也一定也有許多獨特的風俗吧?那就把你們家鄉的風俗也結介紹給大家聽聽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4
我的家鄉在福建永春。每年在春節這個傳統節日里,家鄉舉行著各種各樣古老的慶祝活動。我最喜歡的是「游神」。
正月初,「游神」活動是最隆重的。全村子的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服,不僅准備好各種果蔬肉類等供品,還要備好一疊疊金紙香炮,然後會召集一些強壯的青年人去用轎子抬神靈,圍繞著村子游一圏。一路敲鑼打鼓,游到哪家門前,那家人就會拿出備好的供品祭拜,還要燒金紙、舉香、跪拜神靈,祈求菩薩保佑全家老小平安健康。
這天,我們全家早早地准備好,等待著「游神」隊伍到我家門前。鑼鼓聲終於越來越近了,我興奮極了。看見了好幾個人走在前面,穿著道家服,手上拿著專用放炮器,炮聲「噼噼啪啪」響個不停。後面跟著舞獅隊,舞的獅子可真精彩。再後面,幾個人抬著轎子,上面坐著從廟宇里請出來的神明。只見「游神」隊伍圍繞著祭品桌轉圈。大人們把煙炮點燃了,現場出現了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煙花,有的像肥肥小貓,有的像可愛的小狗,還有的像雪白梨色的小馬……好看極了。我手上舉著點燃著的香,跪在地上,眼睛卻偷偷瞄著桌子上各式各樣的巧克力、餅干、蘋果……「祭品好豐盛。」我嘀咕著,忍不住直流口水。
家鄉的春節習俗真有趣,歡迎來年到我的家鄉過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5
我奶奶家有一種習俗叫打花臉,小時候,我就玩了這一項目,至今記憶猶新!
打花臉呢,就是把爐子里的鍋底灰往你的親人或你認識的朋友臉上抹。據爸爸說,如果你變了小黑臉,接下來的一年你都會有好運。
爸爸說這些的時候是早上,我很想現在就玩這個游戲,可是爸爸說要到晚上才能玩,這一天,我的心情都癢癢的。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到了晚上7:00,我發現爸爸一直緊握拳頭,可是媽媽比我還好奇,讓爸爸給她看看鍋底灰,爸爸說「好」的同時給媽媽抹了一把鍋底灰。「啊!」媽媽大喊一聲,措手不及,變成了大花臉!我也趁機偷偷的拿了一點,戰斗悄悄開始……
爸爸反應真快,剛才還在笑話媽媽,現在只用了0。1秒,就恢復了戰斗狀態,我表現得很慌張,但心裡卻有七個字:我―要―為―媽―媽―報―仇!
爸爸剛要抹我,我立刻躲到了一邊去,爸爸可能沒想到我速度這么快,我很是機靈,趁爸爸不注意,趕緊往爸爸臉上抹了深深的三道黑印。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差點笑得喘不過氣兒來。再看我自己,更喘不上氣來了,原來在我不注意的時候,爸爸給我畫成了小老虎!
打花臉是不是很有趣?這段童年回憶讓我著實難忘!
家鄉的風俗作文6
傳統節日有非常多,但是「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 中秋節 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做月餅。
中秋節的時候,我們都知道中秋節的由來,書上說:後羿把太陽射下來,留下一個,西王母來到後羿前,給了他兩顆仙丹,嫦娥在千均一發的時刻下吞下了兩顆仙丹,飛到了天上孤獨的月亮上,這一天的月亮很圓,而兩個人十分想對方,卻不能相見,思念之情,所以這一天被稱為「中秋節。」
中秋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做月餅,到處都是月餅的香味。再炒幾道菜,月餅的樣子多種多樣,有兔子形狀,有的都是花形狀,做月餅的時候,要十分小心,而且要做各種各樣的月餅,需要有巧妙的手,和多年的 經驗 ,這樣做出來的月餅才香甜可脆,讓人吃了,有飄飄欲仙的感覺。
到了晚上,大家都把菜和月餅搬到桂花樹下吃。大人和小孩都非常高興,大人讓小孩朗誦幾首詩,還唱起自己最好的歌,來配晶瑩而又圓圓的月亮,桂花飄落,就像是嫦娥姐姐撒下的花朵,廣寒宮里嫦娥姐姐孤獨地在跳著舞一遍又一遍,以此來來思念後羿。我們在桂花樹下有說有笑,桂花親吻著臉頰,祝福著:世間思念的人能相見,不要再哭泣,孤獨了。我們的臉紅彤彤地像喝醉一樣,不是好像,是真的,醉在今夜,而這樣的畫面卻少了一個角!
中秋節是團圓的日子,而卻有一對苦命的人,要是世間不那麼邪惡,那嫦娥也不會孤獨,而是幸福美滿,該是個令人醉在其中,不想走出來的日子!
家鄉的風俗作文7
我們家鄉,節日氣息十分濃烈。不管是春節還是 清明 節、 端午節 都很隆重。
每年的春節,在大年三十夜,家家戶戶都要做些室內外的祭祀活動。家裡,要給自家祖宗燒香燒紙,燃放鞭炮;室外要到外公家的祖墳上去祭祀;正月初一和十五天就去自家的祖墳上去祭祀,都表示對去世的長輩的哀思,還要祈禱祖宗對祭祀人及家人的保佑。
在我們鎮每年春節都要舞龍燈、跳花燈和舞獅子。異常是舞龍燈,近年來越來越時興,正月十三是我鎮的趕集日,鎮政府專門設置獎項,讓幾十條龍龍鳳呈祥,對舞得好的龍燈隊成員實施經濟獎勵。在晚上觀看龍燈更為壯觀,煙花鞭炮濃煙四起,響徹雲霄,觀眾人山人海、滿街遍布。
關於龍燈,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新婚夫婦若是出錢買下「龍寶」放置家中,來年准能生下一個胖小子。你說神不神?
花燈,此刻在我們鎮就更加時髦了,很多家庭辦喜事,都要請他們去「坐堂」,新式的老式的花燈舞應有盡有,檔次越來越高。
新年,新結婚的年輕夫婦,必須要到女方娘家去拜年。玩耍幾天後,回家時,每家親戚都要發給新人「紅包」和一些「回篼粑」,決不讓姑爺空手而歸。其他親戚之間為了表示素有往來,也要相互拜年。一般是小輩先給長輩拜年,然後長輩才去給小輩「還禮」。這樣親戚之間的感情聯絡得越來越濃厚。
親戚之間除了春節來往甚密外,要數每年的 清明節 了。每年的清明節,人們都要買上親紙和炮仗以及禮物到外公家去「掛親」——掛念親人。生的送禮,死的燒紙錢和掛親。這一天,能夠說比春節燃放的鞭炮還要多,比春節外出的人也多得多,大人小孩熙熙攘攘、漫山遍野,鞭炮煙花從早晨連續不斷地響到午時七點左右。漫山遍野的墳頭都掛上了白色的親紙,整個人間悲切沉沉、白蒙蒙一片。
每年的端午節,也是家鄉的隆重節日。我們家鄉人過端午節、吃粽子很有講究。到端午節這天,男方要帶上禮物去女方家「打端午」,女方則要送給未婚夫新布鞋和一個棕絲斗笠。此刻,人們經濟發達了,男方都要給未婚妻買貴重禮品,如高檔服裝,手錶,項鏈什麼的。
吃粽子也有傳說,包粽子的人會在某個或幾個粽子中隱匿小粽子或硬幣,煮熟後看誰能吃到它,吃到的人,端午後會有好運氣。
異常是大端午——五月十五,縣城每年都要到烏江大河舉辦「賽龍舟」,場面十分熱鬧。江面車水馬龍,河邊沙灘上觀眾比比皆是,臨時攤點應接不暇,參賽船隻鑼鼓喧天,吆喝聲連綿不斷、魂牽夢縈……此情此景使人覺得比過春節更勝一籌。
我們家鄉的風土人情你了解了?還有很多的鄉情待下次告之,好嗎?
家鄉的風俗作文8
綵線輕纏紅玉臂
我的家鄉每到傳統佳節,都有許多風俗,人們常常要舉辦一些活動。像中秋節要賞月,元宵節要鬧花燈, 重陽節 要賞菊……
這不馬上到端午節了,大街小巷到處彌漫著粽子的香味,散發著艾葉香味的香囊、香包,還有款式各異的五彩手鏈、五彩繩。尤其是一些小孩子,手腕上早早帶上了彩蓮、彩繩……我很好奇,為什麼要帶彩鏈呢?
我趕緊查閱資料:原來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一般傳統的說法,都認為端午節是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但還有另一種說法是:端午節源於對惡日(也稱「毒日」)的禁忌。因為時值農歷五月,正是仲夏疫厲流行的時節,俗稱「惡月」(也稱「毒月」),端午節這一天俗稱「惡日」,正是「諸蟲百毒盡消滅」的傳統節日。針對五月惡月,民間採取積極的預防 措施 ,就 編織 五彩繩,拴在孩子手腕上,以驅妖避邪保護 兒童 。這種彩色絲縷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來,丟進河裡讓水沖走,將五彩繩放在水裡,隨水沖走的五色繩就會變成小龍,帶走你身上的不好的東西。這樣一來,煩惱、憂愁都隨著 雨水 流走,會給你帶來一年的好運。奧,原來是這樣。
我坐在桌邊思忖著:「粽子包了……香囊掛了……」我探頭朝門上看了一下:「艾草也插了,龍舟劃不了……嗯?我手上沒有纏五彩繩哎!」
我看了一眼空盪盪的手腕,去找媽媽:「媽媽,端午節要纏五彩繩,我沒有啊,怎麼辦?」我求助的看著媽媽。媽媽說:「你可以自己編一個啊,不會的話我可以教你。」我雙眼亮了起來,立刻把媽媽拽到了書桌前,看著媽媽從針線筐里找出了各種顏色的線。
我緊緊盯著媽媽的手,彷彿像個追蹤器,雙耳豎起來,生怕錯過什麼。五彩的絲線在媽媽靈巧的手中穿梭,活像花叢中飛舞的花蝴蝶。不一會兒,幾根零散的絲線已經變成了一根美麗的彩繩,我不禁在心中贊嘆:「媽媽可真是心靈手巧啊!」
我親自上手的時候才發現,真難!要這樣?還是這樣?……我費了不少功夫,才把五根絲線勉強湊到一起。我把自己編的「類似五彩繩」纏在手腕上,美滋滋的想,這也算「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了。
彩蓮帶在手上,香包佩在身上,再吃一口糯糯的粽子,這個端午過得不一般。
家鄉的風俗作文9
端午香包
一提起端午,大家可能都不約而同第一個想到的,是那一個個用荷葉包裹著的,充滿清香,圓乎乎,甜膩的粽子吧!吃粽子可能是因為它是端午節一個重要的習俗吧!
我卻不然,第一個想到的,卻是那一個個小巧精緻,散發著濃濃艾香的香包。
香包也叫香囊,古人雲:「真堪覆酒瓮,屢見詠香囊」。佩戴香包,也是端午節里不可缺少的一項活動,人們認為這些布制的吉祥物都有靈氣,都具有保護子孫平安成長的特性,因此在端午節這天佩戴香包受到人們喜愛和歡迎。但不知怎的,這個習俗漸漸的被人們淡忘了。
你瞧!端午節還沒到呢,那些小販便拿著一根小竹竿走在街上,開始賣端午節的五彩繩、小香包、艾草枝……看那些香包,除了最傳統錢袋子形的,還有很多花形的,蝴蝶形的,十二生肖的……香包花花綠綠的成一大堆,掛著鈴鐺的箱包和彩繩搖著、舞著,發出叮叮當當的響聲,好聽極了。雖然樣子有些誇張,但也並不缺乏美感,幾十個湊在一起,艾葉的香味便被風帶著,飄出去很遠很遠, 猛然間,我的思緒觸碰到了一個最溫柔的記憶……
記得小時候。
「外婆,外婆,我想要一個香包包!」
「好,好,霏兒喜歡哪個就買一個。馬上也就要到端午了,買個香包,祝霏兒平平安安,快樂快快!「外婆慈祥溺寵地摸摸我的頭。
我興奮地在香包堆里鑽來鑽去,左瞅瞅,右看看,拿起一個香包又放下,再拿起一個,又放下,挑了好一會兒,才從人群里擠出來,手裡拿著一個荷葉形,上面帶有藍珠珠的紫紅色香包,上面用五顏六色彩繩綉著各種各樣的圖案,好看極了。
「外婆,外婆,我要這個!「
一路上,我一手拉著外婆,一手捏著香包,把玩著香包上的藍色玻璃珠。高興了,時不時拋到天上,接住,再拋天上,再接住,外婆也不惱,就這樣看著我。於是,一路上,走走停停,本來十分鍾就可以走完的路程, 這次花了二十多分鍾。
現在想想,小時候不過只是喜歡香包上零碎的小玩意兒和它好看的樣子罷。
慢慢地,我長大了。但我對香包的熱情依然不減,一到端午,第一件事就是買香包,濃濃的艾香總能在我身邊縈繞好久好久……
在我的心中,端午佩戴香包不亞於任何一個習俗,我愛香包,更愛充滿濃濃親情的端午。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個地方都有各個地方的風俗,我要講的是我老家漯河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風俗。
臘月二十三的習俗一般是祭灶、掃塵、貼窗花等。據說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上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進行獎懲,而在灶王爺的嘴上粘上糖,他就不會說壞話。於是用糖粘上灶王爺的嘴,再把灶王爺的畫像燒掉,美其名曰送灶王爺上天。
在漯河,臘月二十三這天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就是有乾爹干媽的小孩子去乾爹干媽家過小年。為什麼會有乾爹干媽呢?為什麼要去乾爹干媽家過小年呢?原來,在老家有這樣一種說法:有的孩子一生下來就體弱多病,三天兩頭去醫院跑,村裡德高望重的老人們就會講,這孩子呀不好養活,一家養不活,得兩家一起養才能行。於是,選個黃道吉日,給孩子找一家適合的人家,磕頭拜乾爹媽。
每年的臘月二十三,孩子早早起床,穿戴一新,拿著父母給孩子准備好去乾爹干媽家拜年的禮物,去乾爹干媽家住一天。拜年的禮物可是有講究的,除了過年的禮品,特別重要的是一隻大公雞,這大公雞是孩子家人在集市上千挑萬選選出來的,據說雞冠越大,顏色越紅,就說明孩子的運氣會越來越好。九點從家出發,到乾爹干媽家吃中午飯,然後待到下午四五點,這才回家。這就代表了孩子在乾爹干媽家過了小年回到了自己家,圓了孩子兩家養的說法。有些孩子養上三年就好了,有些孩子要養到十二歲才能行,這以後乾爹干媽就變成親戚,逢年過節去拜年走動。
這就是我們漯河過小年的特殊風俗,是不是不一樣呀,你們那裡呢?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10篇相關 文章 :
★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600字10篇
★ 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10篇
★ 家鄉春節風俗作文600字10篇
★ 小學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匯總10篇
★ 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 描寫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5篇
★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600字7篇
★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600字五篇
★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精選5篇
★ 關於家鄉風俗作文600字5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