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在二戰中得到了什麼,作為戰勝國中國在二戰中的得
二戰勝利後,中國收復了大量失地,尤其是台灣和南海劃了十一段線。
最大的收獲就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席位,擁有了一張否決票。
『貳』 二戰時期中國的貢獻
中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之一,是盟軍中僅次於美蘇英的四號國家。二戰後,中國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四大戰勝國之一,地位還在法國之上。不過一直以來,經常有人質疑中國的四大國地位,認為中國做出的貢獻遠遠比不上美蘇英,根本沒有資格和美英蘇相提並論,四大戰勝國的地位名不副實。事實上,這種說法是絕對錯誤的,中國為二戰做出了巨大貢獻,雖然比不上美蘇英三大國,但絕對當得起四大戰勝國地位。
第三,中國軍隊雖然直接殲敵數量不明顯,但中國軍隊一直在頑強抵抗,始終沒有向日本屈服。如果中國倒向日本,後果不堪設想,美蘇英都非常害怕中國屈服,所以一直在想方設法拉攏中國。一旦中國倒向日本,日本很快就會獲得中國龐大的戰略縱深、豐富的人力和自然資源,大量日軍也會從中國戰場解放出來,用不了多久日軍就可以北上夾擊蘇聯,或者向西攻擊印度和德國在中東匯合,到時候美國多扔幾顆原子彈也無濟於事。即使盟國獲勝,代價也會非常慘重,美蘇英任何一國都無法接受這種結果。可以說,中國抗戰在二戰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四大國地位名副其實。中國的四大國地位是中國用實力和行動換來的。
『叄』 中國在二戰中得到了什麼,作為戰勝國中國在二戰中的
二戰勝利後,中國收復了大量失地,尤其是台灣和南海劃了十一段線。
最大的收獲就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席位,擁有了一張否決票。
『肆』 二戰戰勝國都在忙著分利益的時候中國得到什麼了
中國其實得到了很多,最主要的是基本收復了被外國勢力佔領的領土比如滿洲等,收回了大部分租界,此外還獲得了南海諸島的主權(但當時無能力行使),獲得了進駐日本的佔領軍權利(疲於內戰放棄了)。
『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其實在二戰中,中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才有了二戰同盟國的勝利。但是因為那時候,中國是弱國,這樣的作用被明顯的淡化了。
盡管,很多被美國人認為,二戰時期的日軍是被美軍打敗的,但是有一點要清楚,在中國戰場上,中國軍隊拖住了日本將近二百萬的兵力,直接的支援了美國對於日本的作戰時間的縮短。又資料現實,在戰爭後期,中國軍隊配備了美式裝備後,和日軍的傷亡率幾乎持平,甚至還要低,由此可見,日本人所說的他們沒有被中國打敗,完全就是無賴的嘴臉,如果武器的差距不大,中國完全分分鍾完勝。
『陸』 二戰戰勝國中國得到哪些好處
1.
二戰作為戰勝國,並且是大國,我國獲得了聯合國五常席位,最初是民國政府,後在70年代轉給了現人民政府。
2.
二戰勝利,是我國第一次用自己的力量,在正面戰場驅逐了侵略者,這對民族自尊心與自豪感的樹立,是息息相關的。
3.
正因為勝利,使得我國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在抗戰期間及之後,除開港澳兩地,其他的殖民租借地已悉數歸還我國。抗戰期間被取消的不平等條約戰爭賠款更是不少。而我國,在很長時間,亦成為日後美蘇冷戰期間搖擺騰挪的關鍵棋子。
『柒』 二戰結束後,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到底從日本獲取了多少
二戰結束,中國作為戰勝國獲得了日本多少的戰爭賠款?
二戰完畢後,蘇聯從德國取得120億美圓的戰爭賠償;猶太人從德國取得600億美圓的賠償。而中國政府從中日人民世代友好的願望和久遠利益動身,放棄了賠償請求。不過在這里筆者必需要指出的是,我國只放棄了國度間的賠償請求,但是就日本軍國主義戰爭罪行的賠償請求——1800億美圓的國民賠償請求,我國在任何場所都沒有宣布予以放棄。
『捌』 中國在二戰中得到了什麼,作為戰勝國中國
廢除了列強的不平等條約,收回了失去的領土,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玖』 中國在二戰中的貢獻
一、地位
1、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起來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國家,開辟了世界上第一個反法西斯戰場。二戰是法西斯國家挑起的。法西斯勢力對內實行殘酷的專制統治,對外實行瘋狂的侵略擴張,其矛頭所向,無論是什麼社會制度的國家無一倖免。
20世紀二三十年代,法西斯勢力相繼在義大利、日本和德國上台,迫不及待地發動了侵略戰爭,企圖稱霸世界、奴役全人類。
1931年日本法西斯發動「九一八事變」,揭開了侵華戰爭、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中國打響了抗日戰爭、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從而在世界上最早舉起了反法西斯的大旗。
2、中國抗戰是挫敗日本對外擴張計劃和拖垮日本經濟的決定因素。本侵華目的,是妄想通過速戰速決滅亡中國,然後以中國為戰略基地,北犯蘇聯,南下太平洋,進而稱霸世界。
由於中國軍民的堅決抵抗,使日軍主力深陷中國持久戰的「泥潭」,打亂了日、德、意法西斯東西配合的戰略部署,在戰略上有力地配合與援助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
二、作用:
1、中國抗戰阻止日本北進,有力地支援了蘇聯對德國法西斯作戰。日本侵略蘇聯的野心由來已久,但始終未敢動手。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中國人民的抗日斗爭,沉重地打擊了日本在中國東北境內的侵略軍,使其無法集中兵力對蘇聯發動進攻。
2、中國抗戰推遲了日本南進,有力地支援了美英在太平洋戰場的作戰。1940年5月,德國進攻西歐,法國敗降,英國危急,為日本南進提供了最後時機。而此時的中國戰場,八路軍正發動百團大戰,殲滅日軍2萬餘人,正面戰場日偽軍傷亡達273,000餘人。
這一年日本陸軍共有51個師,其中陷於侵華戰爭就有39個師,占其陸軍總兵力的76%。正是由於中國持久抗戰使日本推遲了南進,從而為英、美等盟國爭取到了加強戰備的寶貴時間。
(9)二戰中國得到了什麼擴展閱讀
導致中國被西方「遺忘」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兩點。
其一,西方國家在冷戰兩大陣營對峙的背景下無法客觀看待中國在戰時的歷史和貢獻。戰後的中國很快爆發了內戰,並且進行革命成為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其地位在西方國家眼中便已發生巨大的變化。
接踵而來的冷戰更使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從戰時的盟友變成了「敵人」,由於受到社會意識形態的限制,西方人對中國戰時的貢獻進行了選擇性忽視及不給予客觀評價。「這是冷戰的政治影響所導致的。不過,隨著冷戰的結束,上世紀90年代以來這種情況已經慢慢發生了改變。」
其二,從中國方面來講,既有對外政策的影響,又存在國內政治局勢的因素:
一方面,在較長一段特殊歷史時期內,西方學者沒有很多機會來中國搜集材料。新中國建立之初,立國之基尚不夠穩定且國力較弱,加之冷戰中各國有自己的立場,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幾乎沒有,這一時期的中國被西方封鎖,學術研究的交流也因此充滿阻礙。
「在此時期西方學者若想去中國的檔案館、圖書館查閱檔案或資料,或者對抗戰老兵進行實地采訪都是不可能進行的事情。」
另一方面,中國的國內斗爭對西方正確認識中國戰時貢獻產生了影響。由於當時西方普遍是通過蔣介石來了解中國,因此1949年蔣退敗台灣對西方正確認識中國的抗戰貢獻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國共兩黨之間戰時對彼此的很多負面宣傳和攻擊,戰後中國國內政治的分裂,海峽兩岸相互間的敵對攻擊,也影響到了國際輿論對中國抗戰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