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戰德軍的虎式坦克有中國現在的九五式坦克厲害嗎
沒有九五式
虎式在當時不錯,但是即使是戰後的第一代坦克都能幹掉它,別說現代化的96(二代)99(三代)式
99式
『貳』 二戰時的虎式坦克到底有多強大
一般,非常一般。
我們先來說說訛傳的虎式傳說是怎麼回事。
老虎的主要戰績來自於東線的蘇德戰場,最早則出現在北非戰場,在西線歐洲戰場鮮有出現而且經常和4號混淆,而各種老虎傳說主要來自於根本沒見過虎式的部隊,據說德國佬有一款傳說中的黃金大老虎,紛紛造謠自己怎麼怎麼苦戰撈了個勛章,人參軍打仗總不能讓人不吹牛不是?反正家裡人也不認得哪個是紫心哪個是銀橡葉,尤其是英軍,吹噓的苦戰虎式掛彩更有可能是開車沒看路導致的工傷。
虎式登場的時候是1942年,此時北非戰場已經告急,德軍的摩托化步兵和伴隨的坦克部隊在英軍的瑪蒂爾達2和丘吉爾面前彷彿蛋黃醬一般脆弱,由於摧毀英軍的坦克必須使用75mm反坦克炮或88mm高射炮,而75mmPak-40是一款裝葯量非常大的反坦克炮,後座行程非常長,改成坦克炮減裝葯以後火力損失35%,,於是德國就想出了一招,以75mmKwK40的炮架設計配上縮短版的Flak36高射炮的內膛,臨時拼湊出了KwK36 L/56坦克炮,再把原本35噸級的6號坦克大幅放大用於搭載這款火炮,於是「88mm突擊火炮運載車」虎式就誕生了。而虎式的裝甲設計,正面對應的是英軍的57mm6磅炮和美援75mmM3/M2坦克炮,這兩款火炮在500米距離上的穿深均為105mm左右,按照德軍的設想,虎式應該在600~1200米的距離上能夠保持不對稱優勢。而側面的80mm裝甲則是對應英軍的40mm2磅坦克炮和美援37mm坦克炮,這兩款火炮的極限穿深為82mm~86mm,按照設想,虎式可以在100米外免疫這兩款火炮的射擊,也就不用過於擔心被英軍的巡航坦克和美援的輕坦繞側消滅。
然而在虎式於1942年底抵達突尼西亞戰場時,發現狀況並不是這么回事。
盟軍的情報部門早已知曉虎式的開發計劃,因此英軍甚至提前一年進行了裝備升級,克倫威爾巡航坦克和瓦倫丁步兵坦克都換上了虎式最為忌憚的57mm6磅炮,甚至有一部分已經換裝了3英寸12磅炮,而正面防護高達152mm,裝備3英寸12磅炮的丘吉爾VII也已經提前部署在了北非。這一套胖揍下來導致虎式在北非的發揮還不如4號坦克,實際上,隆美爾也明確要求不要再送虎式,改為供應4號坦克的改進型和各型突擊炮,重型單位則只要豹式,而本來預計部署到北非的虎式坦克則大部分被運往東線的蘇德戰場。
在東線,德國已經頂死了蘇聯的最後防線,雖然由於元首搶滑鼠的愚蠢行為導致德軍失去快速決戰的優勢改為拉線對轟,但德軍畢竟在質量上遠遠超出疲於應付的蘇聯,尤其在彈葯方面,蘇聯的產能已經被逼到極限,只能以最低最簡單的生產工藝來保證炮彈的供應,包括穿甲彈在內的所有炮彈全都是軟綿綿的鑄鐵外殼且沒有銅被帽(被帽穿甲彈用的都是生鐵被帽,聊勝於無),發射葯也是對品控幾乎無要求的硝化棉,膛壓遠遠低於標准發射葯,導致蘇聯包括野戰炮在內的所有中等口徑的火炮穿深都無法達到100mm以上。
在這種情況下,虎式坦克那本用於對抗更強大的英軍火炮的裝甲設計如魚得水,即便作為一身方盒子遺傳病的趕造貨,一樣在1942年底~43年上半年這段時間狂刷各種蘇聯目標。直到蘇聯從遠東拆了85mm和122mm艦炮兵裝備部隊為止。而在其他戰線上,虎式僅有三次戰例是拿得上檯面的,其中兩次都是由同一車組完成的,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魏特曼車組,而這兩次戰斗都不是正面得手,全都是打的偷襲。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虎式的性能參數。
先說火力,虎式的火力在二戰中期算是合格,發射被帽穿甲榴彈時穿甲能力為120mm/500m/30°,實際上和75mmPak40的水平是完全一樣的,但有一個巨大的缺點,虎式的炮膛是直接挪用的Flak36高射炮,還砍掉了100mm長度,使用的炮彈也和Flak36一樣,而其用於打擊水平目標的彈葯設計於1931年,是用於打擊輕型艦艇的岸防炮彈,主要性能要求的是射程而不是穿甲能力,因此彈頭並不適合穿透擁有避彈外形的坦克裝甲,在打擊傾斜裝甲時穿深驟降,對超過40°傾角的謝爾曼和T-34的前裝甲甚至根本無法「擊穿「,性能還不如75mmPak40,當然Pak40無法作為坦克炮使用,在同期的「坦克炮」里,它還是算德軍最強的。
附圖,88mm炮彈射擊T-34前裝甲模擬
見上圖,KwK36在射擊T-34前裝甲時100%被彈開,但由於T-34的前裝甲厚度只有45mm,小於88mm炮彈直徑的60%,因此裝甲背部會被壓潰導致車輛被擊毀,但此種擊毀仍然只能算「半擊穿「,而對於有63mm厚度的謝爾曼坦克前裝甲,背板只會延展性變形而不會斷裂,因此能完全防禦住虎式坦克在100米距離上的直接射擊。由此也可以反證所謂虎式在1000米外能隨意擊穿謝爾曼坦克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
再來說裝甲,虎式的裝甲在1942年算很一般的重型坦克水平,和蘇聯最硬的KV-1E(正面100mm,側面90mm,後面75mm)沒太大區別,正面車體防護要弱於謝爾曼坦克(109mm等效)和加拿大的公羊坦克(165mm等效),也弱於英國同期的彗星MK1巡航坦克(正面140mm)全方位防護弱於英國同期的新型號丘吉爾坦克(正面152,側後95)。並且虎式坦克的裝甲未做任何錶面處理,也不含硬質合金,只是很標準的軋制均質鋼板,後來這種鋼材被北約定義為標准測試靶鋼。橫豎只能算基本堪用的水平。
再說機動,虎式的面板機動性很強,功重比似乎還不錯,公路行駛速度能達到36km/h,但這是經過極長的加速過程獲得的,在實際使用中,由於體重達到了56噸,對傳動系統造成的負擔非常大(開過手動擋重車的人應該有體會),由於排量大麴軸粗,缸數少死點多,啟動時可能需要藉助專用的輔助動力曲柄並需要專用支架和兩人操作,因此在戰場上熄火就有一趴不起的可能性,與被擊毀無異,在實際使用中為了避免熄火,需要轟大油門維持動力,120公里的公路行駛距離基本就去了一大半,而且變速機構的高負荷導致故障率可謂慘不忍睹(雖然在德軍坦克里妥善率還算第二位,但是跟妥善率高的謝爾曼和克倫威爾一比那就是個位數了),而且在戰場上被爆炸物命中也會導致熄火趴窩,在德軍處於持續進攻狀態時尚且可以回收,在撤退或膠著狀態下拋錨車基本上就算是無了。所以虎式拋錨大於被擊毀這說法並不是因為虎式硬到打不動,而是戰場拋錨率實在太高。
另外,老虎有幾個幾乎未被廣大自媒體提及的缺點,比如,炮塔座圈緊貼炮塔裝甲,炮塔下半截任意位置變形必卡;炮盾設計不合理,炮盾轉軸在側裝甲上極易被爆炸損傷,炮盾與車體間無額外裝甲隔離,間隙過大容易被高爆彈的超壓氣流殺傷車組或破壞油壓駐退器;車體龐大,在側後防禦上付出過多重量代價,剩餘功率不足,爬坡爬不上不說,還導致炮塔旋轉緩慢,如在行進中旋轉炮塔,則必須保持3檔以下才能保證炮塔電機供電,否則比手搖15分鍾一圈還慢;交錯負重輪和履帶設計很容易被泥濘雜草漿死或增大行走系統負擔導致拋錨等,總而言之就是非常難用。並且,為了減重,虎式的頂甲大部分區域都只有10mm,尤其是駕駛員頭頂的裝甲只有5mm,非常害怕空中打擊不說,一旦被爆炸類彈葯擊中炮盾,也是100%被直接擊毀。現代唯一能開的131號虎式,正是被英軍的2磅炮打中炮管彈跳至炮盾下方,再次跳彈擊穿了駕駛員頭頂5mm的薄板,打死了乘員並損壞了炮塔座圈,導致車輛被俘。
所以,拋開被毛子動員兵的低質量烘托出的戰場傳說,虎式坦克就是個過渡裝備。
『叄』 虎式坦克在二戰時期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存在
看你怎麼評估戰鬥力這個事情。 如果光說攻擊和防禦的話,這東西火力又猛有抗大,應該算是王者了。但是如果綜合考慮,我斗膽提出一個思路,我認為實事勝於雄辯,這東西完全沒什麼戰鬥力,否則德軍玩命生產這個就贏了。綜合因素減分包括機動性差,主要是續航能力和高速行駛的穩定性。單看時速數據,還可以,但是這東西在實戰的時候,100公里一加油,開一會兒就要停下來晾,機動性全耽誤沒了。產量太低,一方面受德國後期工業底子消耗殆盡的影響,一方面這東西的確綜合造價太高了。這就導致,它可以做坦克群中的大將,但是不能做最普及的武器。我們知道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道理,數量眾多的敵人,一個虎式再牛也沒辦法,所以,你產量那麼低就是硬傷。大概二戰的時候,蘇聯的T34造了5萬多台,虎式一共才1300台,而造一台虎式的錢足夠蘇聯造10台T34了。所以有朋友說虎式多牛多牛,那都是錢堆的,至少1個虎式要干10個T34。再牛也沒用啊,你還要裝彈。 雖然虎式很結實,但是畢竟不是美國隊長的盾牌,T34一大堆圍過來,大概在800米以內,只要還有生存的T34,就可以擊穿老虎的前臉,所以數量還是有用的。
『肆』 二戰,中國為啥不進口德國虎式坦克。
一方面是因為敵對的關系;另一方面德國虎式產量低、不好維護。
二戰時中國的重型武器主要通過緬甸進來,緬甸是雨林地帶,坦克大炮根本運不進來。加之中國剛從一戰頹廢中恢復過來,根本沒錢買昂貴的虎式。。
『伍』 假如二戰德國的虎式坦克與現役解放軍的99式坦克對決會怎麼樣
虎式在99式面前都是渣渣,100輛虎式都不一定能打贏1輛99式,99式在2千米一炮1個,虎王最硬的前裝甲都抗不了99式一發,虎王和虎式在0距離都不一定能擊穿99式的前,側,後裝甲。
『陸』 假設二戰一輛德國的「虎式」坦克能切磋幾輛中國的幾輛坦克
先介紹一下虎式坦克的性能數據:
時速:38公里(公路)/10-20公里(越野)
行程: 140 公里
全長: 8.45m
高: 2.93m
寬: 3.4-3.7m
武器: 88mm KwK 36L/56 2 X 7.92 MG34(早) 3 X 7.92 MG34(後) 6 X NbK39 90mm 高爆榴彈發射器(S雷)
彈葯: 88mm——92發 7.92mm——4500-5700發
裝甲:(57噸型)
炮塔正面 110毫米 0度
炮塔側面 82毫米 0度
炮塔背面 82毫米 0度
炮塔頂部 40毫米 90度
車體首上 102毫米 9度
車體首下 102毫米 -25度
車體側上 82毫米 0度
車體側下 63毫米 0度 (負重輪遮擋)
車體後部 82毫米 -15度
車體前頂部 40毫米 90度
車體後頂部 25毫米 90度
車體底部 25毫米 90度
主炮的穿透力:(呈30度角射中) 50%概率擊穿 高質量靶板
介紹一下中國的制式坦克99式坦克的性能數據:
坦克戰斗全重51噸,炮口向前時全長10米,車長7.6米,寬3.5米,高2.37米,最大公路速度80千米/小時,0--32公里加速時間為12秒鍾。最大公路時速80千米/小時,越野最大時速60千米/小時,裝有一門50倍口徑的國產125毫米高膛壓滑膛坦克炮,它裝備三種彈種,分別是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榴彈。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初速為1760米/秒,直射距離 2300米,對均質裝甲的穿甲厚度600毫米以上,發射破甲彈時初速1000米/秒。 99式主戰坦克,炮塔正面的防護達700毫米,車體防護能力相當於500~60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如果再炮塔和車體上加裝新型雙防反應裝甲後,抗裝甲和破甲彈的能力可達1000~1200毫米
通過數據可以看出,虎式坦克是根本無法收拾任何一架中國的99式坦克,在雙方都發現對方時,在遠距離虎式坦克是根本沒有能力擊穿99式坦克的正面裝甲,而99式坦克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擊穿虎式坦克。近距離時,虎式坦克也無法擊毀99式坦克。虎式坦克想要撤退也是不可能的,它的速度太慢,99式坦克也可以輕而易舉的追上虎式。
二戰的技術相對現在是比較落後的
按你所補充的,那一架虎式可以隨便滅掉中國部隊的所有坦克。
因為中國當時的制式坦克少之又少,只有少數的維克斯、一式、二式、CV37等這些輕型坦克,裝甲十分的薄,37MM反坦克炮都可以輕易擊穿。
當時中國遠征軍向美軍租借了47輛75MM短身管火炮的謝爾曼坦克。而安裝76.2MM長身管火炮的的謝爾曼只有在1200M之內才能擊穿虎式坦克,更何況75MM段身管火炮的謝爾曼坦克。
中國當時是沒有能力抵禦一架虎式的進攻
『柒』 如果二戰時期的蘇聯或德國的裝甲部隊在戰場上遭遇台灣的M48H勇虎坦克會怎樣
M48H勇虎主戰坦克是在M48巴頓坦克(M46/47/48系列)基礎上改進的,而M48最初的原型是二戰時的M26E2潘興坦克。
其基礎裝甲的防護能力基本可以抵抗T34/76和黑豹中型坦克的攻擊,但對於JS-2和虎式/虎王這類重型坦克還是有點兒力不從心,在掛裝反應裝甲的情況下,應該不會被上述二戰時坦克擊穿。
攻擊能力上,因為裝備了105mm線膛炮和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對上述二戰坦克的攻擊都可以擊穿。同時,裝備了美製M1A1 主戰坦克上配備的彈道計算機、熱成像儀、測距機,具備行進間射擊和夜戰能力。
所以M48H勇虎對付二戰時期的蘇聯和德國裝甲部隊,只要不讓對方貼近到可以機床其薄弱位置的距離,利用先進的火控和強大的火力,是能過壓制對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