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結婚的風俗
遼寧漢族結婚習俗
一.「喜車」出發
新郎由長輩、童男、童女等相關接親人員乘車出發,一般來說,去時人員是單數,回來則是雙數。
二.「喜車」到達新娘家
(1)敲頭道門;
(2)進門後,向女方父母鞠躬、改口,佩帶胸花
(3)敲二道門,此時新娘的同學和朋友可「堵門」逗趣;
(4)進二道門後,向新娘獻手捧花(也可擺出單膝跪地造型);
(5)互相佩帶胸花(一般雙方都將胸花佩帶至對方左側胸前);
(6)新郎、新娘吃「喜面」,(一碗面條、兩雙筷子、兩個荷包蛋);
(7)新郎、新娘與女方父母及親屬合影留念;
(8)抱起新娘上「喜車」,在「喜車」上,新郎給新娘穿「踩堂」鞋。
三.「喜車」返回新房
(1)「喜車」在前,新娘的父母、親屬、賓客按順序坐隨後車,沿另一條行車路線開往新房;
(2)新郎、新娘下「喜車」後,燃放禮賓花、踩響球等;
(3)新郎母親將新娘手中的鮮花或「喜盆」接過(俗稱聚寶盆);
(4)新娘向男方父、母鞠躬、改口、佩帶胸花;
(5)新郎、新娘在「喜車」前與男方父母合影;
(6)新郎、新娘在「喜車」前與雙方父母合影。
四.參觀新房
(1)進入新房後,新郎、新娘喝紅糖水;
(2)新娘坐在「喜床」上,俗稱「坐福」
(3)新郎、新娘在「喜床「上合影
(4)邀請雙方親屬、朋友參觀新房,並與新郎、新娘合影留念。
五.「喜車」抵達酒店
(1)新郎親朋在酒店門前迎候,再次放禮賓花、踩響球等;
(2)新郎、新娘在宴廳門前迎賓;
(3)主持人選擇吉時主持典禮。
六.拜席及四彩禮
(1)新郎、新娘,在「拜」席時按照先娘家席,後婆家席,先親屬,再領導、再同志、再鄰居,後同學、朋友之順序進行敬煙或獻花;
(2)敬娘家煙時,由新娘持煙,新郎點火,新娘要加以介紹。給婆家花敬煙時,新人角色互換;
(3)新郎父母或兄長在新郎、新娘「拜」席一段時間後,向客人敬酒,順序同上;
(4)宴席中,有客人離開時,新郎、新娘相送至酒店門口;
(5)男方父母適時給女方來賓中的小孩賞錢;
(6)如果酒店給老丈人桌加菜時,新娘父親要給廚師賞錢;
(7)新娘父母要離開時,新郎父母應為其送上四彩禮:離娘肉一塊(要帶皮、帶兩根肋骨);魚品一份;粉條一把;大蔥數棵,用紅絲線系活結。
七.團圓飯
新郎父母和家人接受新娘、新郎的敬酒,並對他的婚姻表示祝福。
滿族
⑵ 結婚的禮儀規矩
其實,結婚只要掌握9個必要的禮儀,就可以顯出新人的大方得體,更讓結婚過程變得完美無缺。
1.上門贈禮
新人雙方正式確定結婚意願之後,一定會按照慣例拜訪雙方父母。這時候備上精心挑選的禮物,既關乎面子,又表示誠意。保養品、首飾、洋酒………都是不錯的選擇,最妥當的選擇是能根據父母喜好購買。
2.長輩敬禮
婚禮中,新人常會邀請親戚朋友中的長輩作為婚禮的證婚人或嘉賓。如果只是口頭邀請難免有失禮數,邀請長輩到家或飯店小聚,送上精心准備的禮物,一方面體現誠意,一方面也可以讓對方更了解這「兩個人」。
3.朋友回禮
相信新人邀請來做婚禮後援團的朋友,應該都是「死黨」,彼此間的交情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細心的新人,只要從朋友的立場出發來送禮品,或給伴郎伴娘贈送當天的服飾,也不錯。既可以和自己的禮服配合,也可免去朋友不必要的花費。
4.迎親之禮
婚禮當天上午,新郎要帶著伴郎們一起到新娘家中迎親,此時免不了被新娘的姐妹們一陣「拷問刁難」,巧妙回答問題之餘,發紅包是免不了的,但這個環節只是習俗,無須花費太多。
5.拜謝之禮
婚禮當天,新郎到新娘家迎親,需要向新娘父母行拜謝之禮;而後新人一起到新郎家中,同樣要向新郎父母行拜謝之禮。
一般流程為,新人向父母奉茶、鞠躬道謝,其後新人要吃一些加入花生、蓮子、蜜棗等帶有美好寓意食品的甜羹,接受父母長輩的祝賀紅包即可。
6.待人之禮
攝影師、攝像師、化妝師、司儀……婚禮當天有許多婚慶專業人員在現場為新人服務,最好事先為他們安排好相應的席位,或購買盒飯或食物請他們提前就餐,體現對他們服務的尊重的同時,新人也能得到更好的回報。
7.收禮之禮
接受來賓禮金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禮節,一般由新娘雙手接受,道謝後交由身旁的伴娘保管,再和來賓來個禮貌的合影留念。
千萬不要出現手拿紅包和來賓在鏡頭前的尷尬畫面,伴娘用來裝紅包的手袋也要大方得體。
8.問候之禮
如果婚禮結束後不是立即趕赴蜜月,就一定要注意在婚禮後的第二天感謝一些重要人物。向雙方父母打電話或登門請安,向前一天辛苦的伴郎伴娘們表示感謝,對前來證婚的長輩也要表示感謝。
9.蜜月回禮
蜜月之行,並不是購物之行,只要購買一些當地的特色禮物贈送給父母和比較親密的朋友就可以了。以表蜜月的甜蜜和他們在你們心中的特殊地位。贈送的方式不要太正式,輕松而開心最重要。
婚禮禮儀,看上去都是微不足道的一些話語或禮物,但讓大家收獲的都是滿滿的幸福和甜蜜的喜悅。
⑶ 中國婚禮習俗
中國婚禮習俗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傳統的婚禮習俗之三書六禮
傳統的結婚儀式中,主要包含了三書六禮的說法,三書主要指的是「聘書」、「禮書」、「迎書」,分六禮指的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這里的三書六禮其實指的就是整個婚禮過程中的大致環節,類似現在婚姻中,確定婚姻關系的證明、聘禮、儀式等等事宜,在古時候會分為幾個步驟,讓過程看起來更為嚴謹一些,顯得大家對婚姻的一種重視與虔誠
在婚禮前一天,我們還需要安排一位好命人為新人安床和鋪床,一邊叨念著一些吉祥如意的好話,一邊為新人鋪上嶄新的被褥、床單、換上新的鴛鴦枕、蓋上新的龍鳳被,然後准備一些乾果物品鋪在床上,主要是以「早生貴子」為主,就是紅棗、花生、桂圓、蓮子之類的乾果,祝福新人可以早日家庭圓滿,早點生個孩子,主人為了表示對好命人的感謝,也需要准備好一個紅包給人家,表示感激,當然這個好命人不是誰都可以做的,需要家庭完整、幸福和睦、無病頑疾、精神良好、有兒有女的人才適合這樣的角色
在婚禮當日,儀式正式開啟之後,還有當天的一些婚禮習俗,小編也給大家整理了一下:
1、女方提前為女兒准備好陪嫁的嫁妝,在婚禮前一日送去男方家,一般會准備一個陪嫁箱,裡面放上一些雙數的吉利物品,生活用品,還有一些錢財,祝願女兒嫁過去會過上更好的日子。
2、接親儀式,燃放炮竹,表示慶祝,男方攜帶親友團千萬女方家接親。
3、敬茶儀式,表示對雙方父母的感恩,感謝養育之恩,表示成親之後會好好建立新家庭,並且孝順父母。
4、甜湯儀式,主要是讓新人食用甜湯,表示婚後生活多子多福,甜甜蜜蜜。
5、新娘出嫁要有姐妹團陪同,並且要為新娘打紅傘撒米,表示開枝散葉的好兆頭。
6、正式結婚儀式,邀請賓客觀禮,拜天地,宣誓結婚諾言,交換戒指,這才是結婚禮成。
7、敬酒儀式,兩位喜人表示對親友到來的感恩,夫妻攜手回饋大家的祝福。
8、新婚洞房,新婚之日,洞房花燭夜,以前有鬧洞房的儀式,主要圖個喜慶熱鬧。
9、新人要為賓客准備好喜糖、喜餅表示對大家的感謝,也祝願大家可以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
10、回門,三朝回門是指新婚夫婦婚後攜手回到女方娘家,要穿新衣,准備好禮品在上午抵達女方家中感謝女方的父母與長輩,與賓客一起用餐團聚。
中國婚禮的傳統習俗其實還是比較講究的,細節也較多,大家在結婚之前可以事先了解一下,特別是一些計劃准
⑷ 中國人結婚,一般都會有什麼樣的習俗
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不過大致都一樣。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的人生大事就是結婚,結婚也是每個人的一生中最大的一件事情,當我們遇到結婚的時候,總是有這樣那樣的習俗,結婚看起來很簡單,確實也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一件事,尤其是結婚當天也會有這樣那樣的事情,而且,結婚也要挑選一個良辰吉日,一般的情況下結婚時間不能挑單,一定要是挑雙。
現在結婚,雖然我們年輕人不懂這些,但是,老一輩的人還是很注重這些,,我們也要聽從老年人的安排,去尊重這些習俗,聽從大家的安排,避免婚禮上出錯,這些習俗一直在流傳,我們也在順應時代。
⑸ 中國結婚傳統習俗都有哪些
中國省市較多,每個地方的結婚風俗都不一樣,現在大多數的結婚流程都比較的固定。在古代,結婚要講究的風俗就會多了。
各地結婚風俗之北京:
男方送彩禮—然後女方送嫁妝—出嫁,婚車接新娘—婚禮婚宴—洞房—回門,這是目前大部分地區比較常見的婚禮風俗和流程了,南北方的不同可能在婚宴時間的不同。
各地結婚風俗之重慶
重慶只有4金,沒有彩禮一說,一般男方會給1-2萬給女方,少的幾千,不給也可以的,之後也不需要訂婚,直接就結婚了。另外結婚的新房是雙方出錢買的,如果男方沒有錢,女方多出一點也是無所謂。
重慶土家族結婚風俗:哭嫁
土家姑娘的結婚喜慶之日是用哭聲迎來的。新娘在結婚前半個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餘,至少三、五日。土家人還把能否唱哭嫁歌,作為衡量女子才智和賢德的標志。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頭」、「哭戴花」、「哭辭爹離娘」、「哭辭祖宗」、「哭上轎」等等。
各地結婚風俗之山東
新娘出門不回頭也不能哭,新娘新郎同一側下車,有身孕的不宜參加婚禮,在新娘家吃餃子時,碗內要留下雙數。
各地結婚風俗之上海
新娘出門前吃一碗蓮子、百合煮成的甜粥,寓意出嫁後能過甜蜜無憂生活。女家需要全福女性長輩或女司儀撐起紅傘伴著新娘走,保護新娘不受妖邪入侵。
新娘出門前要多帶備一雙全新的綉花鞋,待新娘登上轎子後,便要立即更換新鞋,表示新娘離家嫁作人婦,便不會帶任何屬於女家的東西到夫家,寓意將以後的生活交託於丈夫手上。
各地結婚風俗之廣東
婚禮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親的聘禮,廣州的風俗是要送雞(意味著有生氣)、椰子(有爺有子,天倫之福)、禮餅(送給女方的親戚),而且還要送禮金。
男方送聘禮叫「過大禮」,女方也需要「回禮」。其中一些重要的禮品,盡量要親自找來,比如:龍鳳餅一對、唐餅數個(約八個)、龍鳳燭一對、對聯一幅及生果等。
新娘梳妝打扮好之後,母親端上煮熟的—只全白羽毛的雞,俗規雞頭、雞屁股一定要吃掉,取意「好頭好尾」。婚禮上父親為新人送上親手釀的女兒紅。
以上只是個別地區的結婚風俗,更多請參考:中國各地結婚風俗有哪些
⑹ 中國這么大的地方,在寧夏銀川結婚會有哪些風俗習慣呢
銀川結婚風俗是指的寧夏銀川地區的人們的結婚風俗習慣。寧夏銀川可以說現在發展的是非常不錯的,有很多的外地人都到銀川去工作和生活,因此銀川地區的漢族人也是越來越多的。銀川的漢族人都依然採用的是漢族的婚禮習俗,而回族也是一直延續著回族的結婚習俗。銀川市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是全區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商業中心,主要是以發展輕工紡織工業為主,還有機械是化工和建材工業,已經成為了一座綜合性的工業城市。銀川人勤勞能幹,擁有者非常豐厚的文化底蘊,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說一說其中的銀川結婚風俗文化。
最後,就是銀川結婚風俗就是娶親的風格,在這里就不一一的說明了,大家若是嫁娶的是回族人就一定要了解清楚,以免在婚禮上出現錯誤的舉動讓人笑話。
⑺ 中國結婚習俗有哪些
中國傳統婚禮習俗包括:三書六禮、安床、鬧洞房、嫁妝、上頭、撐紅傘。
三書六禮:三書包括聘書、禮書和迎書,指的是禮聘過程中來往的文書,「聘書」——訂親之書,在訂婚時交換;「禮書」—禮物清單,當中祥列禮物種類及數量,過大禮時交換;「迎書」—— 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接新娘過門時用。六禮是指由求親到說媒到迎娶完婚的所有手續。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和親迎六個步驟。
安床:即在婚禮前幾天,選一個良辰吉日,在新人的新床上鋪好被褥床單,再鋪上龍鳳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紅棗,桂圓,蓮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貴子。而做這些事的人必須是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齊全,家庭和睦的好命人,因為這樣可以給新人帶來好運。
鬧洞房:老人們認為新人不鬧不發,越鬧越發,而且還認為鬧洞房可以驅邪避訊,婚後能夠如意吉祥。
嫁妝:嫁妝一般在婚禮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妝的多少代表著女方家庭的地位和財富,一般除了衣服飾品,還有一些象徵衣衣比較好的東西,比如剪刀象徵蝴蝶雙飛,花瓶象徵花開富貴,鞋寓意白頭偕老,這些都根據各地的風俗習慣而定。
上頭:婚前擇良辰吉日,男女雙方在在各自的家中由梳頭婆梳頭,一面梳,一面要大聲說: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發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地,四梳梳到四條銀筍盡標齊。
撐紅傘:迎親當天,新娘站在露天處,由姐妹或伴娘在新娘頭頂撐開一把紅傘,意為「開枝散葉」,並向天空及傘頂撒米。
⑻ 各地結婚習俗中有哪些陋習
結婚本是一件熱鬧、喜慶的事。女孩子夢想中的婚禮無外乎穿著美美的婚紗,站在人群中間接受親朋好友的祝福,在這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來一張大合照留下最美好的回憶。
但很多地方對於結婚傳統各有不同,特別是農村有很多流傳下來的規矩,我國民族傳統眾多,各地方風土人情流傳下來的習俗各不一樣。
隨著時代變遷,許多追求新奇的年輕人也會舉辦比較有創意的婚禮,但在村裡,老一輩留下來的習俗不能完成難免惹人閑話。
許多老人也希望遵照傳統,一般為表孝順,尊重老人,不少年輕人也會選擇回村裡舉辦傳統婚禮。
傳統不該被摒棄,但我們應該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隨著社會的發展,漸漸地越來越多習俗都改進不少,如今許多參加婚禮的親朋好友,在進行傳統搶新娘、鬧洞房等環節時往往會適當把握分寸,讓婚禮順利進行,盡量給新郎新娘留最美好的回憶。
要說起婚鬧,一直是農村婚禮屢見不鮮的一個環節,有的地方依然存在許多陋習;在地方整治過後,現在許多地方在這方面越發文明,但婚禮陋習還是層出不窮。
新娘在結婚時遭遇了令人尷尬的事,遵照當地習俗,在吃飯時新娘要拿著酒杯和新郎向賓客們依次敬酒,讓親朋好友們都認識新娘,代表認定了這個媳婦。
這天新娘換上一襲得體的紅色敬酒服,笑意盈盈跟來往的賓客一一敬酒,來往的賓客也都喜歡打趣新娘。
今天喜公公也頗為高興,到處向賓友回禮,炫耀著兒子娶媳婦了,幾杯酒下肚,公公情緒高漲,顯得十分開心,臉上的笑意從未停止。
在這大喜的日子,開開小玩笑也無傷大雅,旁邊的賓客打趣到讓新娘和喜公公喝杯酒,隨後有人起鬨到要喝就喝交杯酒,顯然這玩笑對兒媳和公公的身份並不合適。
起初公公也覺得不妥,新娘更是面子薄不好駁了賓客的的樂趣,只見其中一位賓客直接上手推著新娘的酒杯,要求來一個交杯酒。
見眾人氣氛頗為熱烈,喜公公也不好翻臉,最後在眾人起鬨下,推推桑桑幾個回合,喜公公拿著喜酒跟新娘喝起了交杯酒,眾人更是一片歡呼,氣氛瞬間達到了高潮。
誰知公公幾杯酒下肚,許是酒勁上頭,借著大家起鬨的勁兒,一把摟住兒媳的肩膀,新娘明顯感到不悅,但也不好說什麼,便只是禮貌微笑。
公公一邊跟賓客談笑,時不時將酒滿上,催促著兒媳向賓客回禮,一個回合下來,公公面部漲紅,情緒越發激動,顯然有點上頭,落在新娘肩膀上的手一直沒有收回去。
在場的賓客大多都只顧著喝酒吃飯,可能當地婚俗更是如此,大家早已見怪不怪,想來除了新娘沒有人覺得不合適。
不遠處的新郎許是看到新娘臉上不悅,連忙湊近過來,但喜公公絲毫沒有注意到新娘子的情緒,新郎更不好直接打斷父親敬酒,畢竟這是自己的父親,傷了面子也是自家的損失。
只見新郎站在新娘身邊,面色凝重,礙於賓客沒有直接將父親的手拿下來。
喜公公酒勁上頭只顧談笑,現場氣氛熱烈,滿臉通紅的他帶著兒媳到處介紹著。
想來新娘也是十分有涵養,雖覺得不合理,但沒有當場讓公公下不來台,只見她表現大方得體,一一跟賓客打招呼敬酒,雖然臉上滿是尷尬,也勉強擠出笑意,堅持將婚禮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