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上世紀60年代中印戰爭不久,印度會在1971年新中國重返聯合國這件事上投了贊成票
LZ您好
印度如果膽敢投反對或者棄權票將是災難!
彼時中蘇交惡,反而是中美正趨於改善(雖然美依舊明面是反對票),另一反對者日本也在試圖改善與我關系。
彼時說我國是被非洲兄弟抬進聯合國,不如說是歐洲幫忙更多---整個歐洲只有3個棄權,1個馬爾他反對,剩下全是贊同。(包括印度的前主子英國)。這就代表這時投反對票,在西方世界中其實將處於孤立狀態。
與此同時,1971年,印度還要准備干另一件大事---第三次印巴戰爭,肢解巴基斯坦。事實上第二次印巴戰爭期間我國確實援助了「被世界拋棄」的巴鐵。所以印度對此是很忌憚的,聯合國贊成也是希望我國在第三次印巴戰爭期間不要站邊。【但事實是第三次的時候我國因別的事情無暇顧及巴鐵】
還有一點,國大黨在中印戰爭之後,就相對對華寬容。相比之下,反而是人民黨(現任莫迪一派)帶有宗教,民族主義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當然我們不討論莫迪一派,就說上個世紀70年代初,彼時正是國大的英迪拉甘地執政,這個女總理四處奔走,致力於中印關系解凍,徹底結束了中印關系的低潮期。
② 中國已向印度提供5000多台呼吸機,這些物資可以給當地提供什麼幫助
這些物資雖然可能只是杯水車薪,但畢竟是我們國家的一份心意,也可以幫他們緩解一下缺少呼吸機的局面。
除了向印度提供2萬台制氧機外,中國還提供了2000多萬個口罩。自印度疫情爆發以來,中國一直關注他們生活的變化。中國知道他們急需呼吸機,已經為他們預定了2萬台氧氣發生器,陸續送往印度。得知這一消息後,印度對中國表示感謝,稱遠親不如近鄰。我們駐印度的中國大使館表示,中國將支持印度抗擊疫情,並向印度提供他們需要的一些物資。
德國也願意出口集裝箱和發電設備,幫助印度抗擊疫情。巴基斯坦外交部發表特別聲明,表示願意與印度人民團結一致抗擊疫情,並向他們提供保護裝置、呼吸機等一系列資源。在這許多國家中,中國拋開過去,表示願意幫助他們。
③ 印度被殖民二百多年,為啥會反過來感激殖民者
英國曾號稱日不落帝國,因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加持,英國迅速成長為當時的世界第一強國,全世界都有英國的殖民地。
英國一位國王說過,只要有陽光照射地方,就有英國管轄的土地。因此,英國才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 印度民族女英雄拉克希米·葩依
當然,上面的這些分析,只對印度適用,因為印度之前本來就是分裂的、落後的,一直沒有強大過。
而對於我們中國來說,列強的殖民,給當時我們中國的國民,則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因為我們中國,以前一直是強大的、先進的,只不過近代出現了落後,但這短暫的落後,卻被西方列強瞅准了空檔,過來狠狠地踩了幾腳。
④ 為何說印度應該感謝有青藏高原攔著古代中國
關於我國的歷史地理環境,網路上曾經流傳過一個說法,說我國地理條件得天獨厚,東邊是大海,西邊是高原和戈壁,北邊是草原,南邊是十萬大山。這種環境,天然地為中國隔絕了很多威脅,所以中華文明能夠一直延續而不中斷,成為唯一一個繁衍至今的文明古國。
北印度的【迦沒路國】也向王玄策獻上了國家的地圖和寶物,並向王玄策請求賜下老子畫像,表示對唐朝的臣服。至此,古印度諸國有異心的中印度、東印度、北印度全部臣服於唐朝。“東天竺王屍鳩摩送牛馬三萬饋軍,及弓、刀、寶纓絡。迦沒路國獻異物,並上地圖,請老子象。玄策執阿羅那順獻闕下。”——《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在古印度地區各國都表示臣服以後,王玄策才選擇退兵。同時王玄策也將反叛的阿羅順用囚車在西域各國沿途示眾,將其連同一萬兩千多名俘虜和兩萬多匹牛馬一起帶回長安向唐太宗獻俘。唐太宗因為王玄策的功勞,升了王玄策的官,讓他做了散朝大夫。
5一人滅一國,王玄策還順帶著滅了好幾國,把古印度地區的國家都給打服了,這種操作,實在是炸裂,實在是彪悍。
1300多年後後,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中,龐國興一隊3個人,深入敵後,打出了令人瞠目結舌的戰績——攻佔炮兵陣地兩個。擊斃一、二級官兵以下七人。繳獲加榴炮七門,汽車兩輛,電台四部。戰斗中一度俘虜敵數十人,但因客觀條件限制,只得放棄。在事後做報告時,龐國興說了一句硬核到無敵的名言——“敵人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向我還擊。
⑤ 南海仲裁 印度 為什麼 支持 中國
雖然我國與印度存在領土爭議。但是在本次南海問題上,印度卻表現出支持中國的做法。顯然這個和地緣政治的博弈有巨大關系。第一,中國的整體國力特別是軍事實力明顯在印度之上;要知道印度目前保持這樣的武裝力量,大部分尖端武器都是靠買,而中國是實現全部國產化;第二,中國還占據著一部分克什米爾爭端地區,這部分領土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爭議的重點,如果在南海問題上刺激中國,中國會進一步跟巴基斯坦合作,本來中巴之間的關系就已經是鐵通一般,在這問題上,中國不採取保持現狀的態度,進一步倒向巴基斯坦,會給印度造成巨大的壓力
⑥ 中國和印度的關系
先說歷史遺留問題,中印在邊境上存在認知沖突,並且爆發過戰爭。但戰斗過程比較耐人尋味,用網友的話說,就是印度把侵略戰打成了首都保衛戰。
第二,民族情感不和。這是因為上述第一條的衍生,有分歧,還打輸了,肯定不服,不滿,他們的執政者也都會朝這方面宣傳引導。
第三,國際局勢,這個牽扯到全球幾大陣營,雖然中印雙方存在一定合作面,但總體上說,印度是親美派。
⑦ 我們面對侵略者事的態度是憎恨,印度為啥卻是感謝
古老的東方國家,在演員的古代,這一直都是被西方國家羨慕的存在。但到了近代之後,這片土壤卻成為了他們的眼中肉,盤中餐。我們都知道,在近代的歷史中,以古老的中國為首的東方國家逐漸被殖民者侵略。這其中,有中國和印度這兩個承接古老文明的國度,但很不幸,落後就要挨打成為了真理,這兩個人國家也因此淪落到了被侵略被殖民的地步。
與我們從殖民開始就反抗的歷史不同,印度的反抗歷史是從一戰開始蘇醒,然後在二戰後,隨著英國實力的下降,印度國民的蘇醒,印度才逐漸刨除了這份殖民的歷史。但同時,如今的印度保留了英國相當多的體制,以及當年的各種土地。可以說,在這一方面,印度對英國是沒有反感的。所以,這兩方面的因素,也確實是讓這兩國對殖民者的態度是不一樣的。
⑧ 中國為何非要幫助印度抗疫
中國幫助印度,其實是有著多重原因的:
一、自疫情以來,竭盡所能幫助其他國家,是我國常做的事。在他國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國總會不計前嫌對其進行醫療物資、疫苗等各項供給。
對於我國來說,國與國之間互相幫助,共同應對解決問題,才能更長遠。此次若是其他國家的處境和印度一樣,中國也會主動地對其進行援助。因此哪怕是此前中印之間有摩擦,中印關系十分微妙,中國也會放下恩怨。畢竟,百姓的性命比恩怨更重要。
二、盡管中印兩國之間隔著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印度疫情失控對我國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但需要注意的是,印度疫情失控,作為印度鄰國的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等諸多國家都會因此承擔很大的風險,受到很大的影響。
若是印度的疫情遲遲得不到控制,日復一日地惡化下去,那麼毫無疑問巴基斯坦這些國家也會受到牽連。
中國和巴基斯坦等國關系普遍較為友好,此前這些國家抗疫中國就有莫大的功勞,再加上這些國家與我國距離較近,因此若是這些國家在印度的控制下再次淪陷,那麼我國不僅會因此再次被迫出手相助,還會面臨著危機。顯然,無論是為了保護印度的周邊國家,還是為了保全我們自身,咱們國家都必須出手。
三、一直以來,在有關於抗擊疫情這一問題上,我國秉持的都是全球共同合作應對的理念。我國出於大國擔當,在全球抗疫過程中多次出手幫助其他國家,也因此獲得了不少贊賞和肯定。對於我國而言,我們講究的是「化敵為友」,多一個朋友,總比多一個敵人要好。
印度新一輪疫情兇猛
在國外,近期的新冠傳播形勢變得嚴峻起來。印度突然爆發的新一波疫情更是牽動了全世界的神經。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印度的局勢簡直令人心碎,世衛組織正在盡我們所能提供關鍵的設備和供應品。
根據印度衛生部公布的數據,印度4月29日報告新增確診病例379257例以及新增死亡病例3645例,這兩個數字均創疫情以來新高。據報道,印度目前的累計新冠確診病例已超過1830萬。
⑨ 中國拒收洋垃圾一年,印度和法國卻在感謝中國,原因是什麼
中國曾經是全球最大的垃圾進口國,全球大部分垃圾都被中國進口,並且處理掉了,這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也是一種無奈之舉,收購垃圾可以增加收入,還有許多垃圾是非常有用的材料,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也非常重要。
當時收購垃圾,給中國的環境帶來的傷害也是非常大的,垃圾的處理方式,主要還是要靠焚燒,而這不僅會污染空氣,對土地的污染也很大,因此產生的很多拾荒者,也因為挑揀這些垃圾而受到傷害。
⑩ 中國和印度的關系
印度一直視中國為潛在的威脅,中印也遺留了不少歷史問題,比如邊界問題等等,在1962年,中印還為邊界問題大打了一仗,印度為此恨中國,又加上巴基斯坦與中國關系親密,更增加了印度和中國較勁。印度想從美國那裡獲得了不少的先進武器裝備,而美國也希望通過印度來從南亞來牽制中國, 對中國形成包圍圈。這既符合了美國的利益,也符合了印度的利益。國家之間的關系取決於共同的利益,中印沒有什麼利益關系,只有利益被「相互」侵犯的關系,所以說印度會和中國較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