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大中國怎麼畫畫

大中國怎麼畫畫

發布時間:2022-09-23 22:57:17

『壹』 地圖中國怎麼畫教程

從我國最北端「一筆三彎」繪到我國最東點
主要是針對版面,可控制中國地圖的高度和最東,同時該線也決定了中國地圖的大小。當然,不管先畫那一處,第一筆都決定著整個中國地圖的大小。

由北向下繪出中國雄雞的頭和嘴
該筆學生最關注,整個中國圖好不好,就看雄雞的頭和嘴

由西北端向東繪「三彎一提」
基本可以控制東西方的地圖寬度,最東點、雞嘴、西北阿爾泰幾乎在一水平線,最東點—雞嘴與雞嘴—西北阿爾泰長度大約1:2

沿烏蘇里江向南「兩彎一直」
我平時在這一筆最畫不好,最後完工時往往會使學生覺得雄雞畫胖了或者雄雞頭大了……,這一筆還影響到渤海灣與山東半島的形態,覺得這一筆決定著中國圖的變形與否。

由西北「三彎一平」至最西
心有難處他鄉走,常常犯難時就畫這筆,緩解壓力。該區域國界線學生關注不高,大致輪廓出來即可,同時也控制了整幅中國圖的東西長度,最西端與遼東半島高度差別不大。

中國海岸線由北至南一筆完成
注意:遼東灣、渤海灣、黃河三角洲、山東半島、海州灣一線應經常練習,長江口與杭州灣、珠江口、雷州半島學生常常伸長脖子看你有沒有畫漏掉,很多老師常講海港、開放城市……,經常只畫海岸線。所以該線繪制多較為熟練自如,而且繪制規律、方法很多,除遼東半島、渤海、山東半島外,多大致按半圓弧來繪制。
自己覺得該線條最快、最順手

由帕米爾高原到滇藏分界處「兩彎一圓弧」
邊界處重要城市不多,學生關注不高,可以簡略處理,但要使整個中國地圖有形,喀喇昆侖山附近邊界和克什米爾地區附近的凹處將是關鍵之筆。

作為雲南人,從雲南西北方收尾到廣西沿海,感覺比較熟悉。
注意:雲南滇西和滇南有兩處凸出,滇南凸出處與北部灣大致持平,雲桂交界處向北近北回歸線。

台灣似香蕉、海南像菠蘿

畫好黃河「幾」
黃河源頭與鄭州附近東西向段大致在35°N附近,中游南北向段在110°E東,延伸可指向海南。類似兩個「幾」字組合。

長江類似「V」字母與「W」的組合。
長江和黃河是中國板圖內的精神線、教學地物落實的參照線,一般到此就成了中國空白板圖(南海地區教學利用較少,涉及可單獨列出),該板圖可應用於整個中國地理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根據需要填塗:地形、河流、城市、鐵路、每一事物的分布……。

部分山脈

我國主要山脈

我國主要山脈、高原、盆地

我國主要山脈、高原、盆地、平原及主要經緯線定位

中國地圖輪廓的一般步驟:
第一步,順時針(畫這一步時,要觀看黑板的大小,把握好東北的大小,使中國地圖能在黑板范圍內完整畫出來)

第二步,逆時針(畫時用眼睛餘光看著東北,使西北與東北整體諧調,否則,不是頭太大,就是屁股太大)

第三步,逆時針(停下來,觀看整個圖是否諧調,如果不,則適當調整一下,往下畫時把握好屁股的肥瘦,並注意在何處轉折。)

第四步,畫半島(兩個半島內有三個海灣,最北的畫長些,南面的兩個畫成半圓就可)

第五步,順時針(畫一個大圓弧)

第六步,畫島嶼(畫兩個圓,一個像菠蘿,一個像香蕉)

基本上一步一筆,反復練習即可成型

『貳』 中國畫怎麼畫

我剛學完國畫,工筆我們用的教材是《宋人小品》寫意梅蘭竹菊用《芥子園》山水可以臨摹王蒙、石濤、居然、黃公望等人的,不過石濤的畫簡單但意境比較高

『叄』 中國畫人物畫怎麼畫

綜觀中國古代人物畫,在表現的技法上大致可分成三類, 一為白描畫法。二為工筆重彩畫法。三為寫意畫法(簡筆畫法) 。

1、白描法畫法
白描化法是人類最早,最簡潔的繪畫表現形式,我國古代 稱為「白畫」,也有人稱為「線描」,如戰國楚墓出土的兩幅 我國最早的帛畫,即以白描畫法表現,早期的白描畫,其線描 技法以均勻流暢的線條為主,到了唐朝吳道子,才能把白描線 條發展到有粗細輕重的變化,能生動的表現衣摺的動感與厚度 感。北宋畫家李公麟可稱是白描畫法得代表性人物,下圖是李 公麟的「維膜演教圖」,把線條的特色,發揮到最完美的境界。
到了明嘉慶年間,鄒得中總括前人豐富的創作經驗,在其 著作「繪畫發蒙」中,提了「十八描」的說法,這十八種描法 是指: 1. 行雲流水描 2. 高古游絲描 3. 鐵絲描 4. 柳葉描 5. 琴弦描 6. 螞蝗描 7. 混描 8. 橛頭釘描 9. 曹衣描 10. 釘頭鼠尾描 11. 折蘆描 12. 減筆描 13. 戰筆水紋描 14. 竹 葉描 15. 橄欖描 16. 蚯蚓描 17. 棗核苗 18. 枯柴描
以上十八種描法是古人根據當時的服裝(大都是寬袍大 袖)領略出,有些是唐朝以前就可以見到,有些則是後來逐漸 添加的,然而這十八描並不是包羅前人所有的描法,也有人主 張簡化為五種,或合並為三大類。擅長白描人物的當代畫家董 夢梅先生則指出:十八是以線條描法的形狀命名,並不妥當。

2、工筆重彩畫法
工筆重彩畫法是一種造型工整細致,色彩濃艷而略帶裝飾 性的畫法,如下圖是晚唐周的簪花仕女圖即為典型的作品 畫工筆重彩法適宜使用熟紙或絹,通常可分成六個步驟:
(一)起稿: 先用鉛筆或炭筆在稿紙上將人物造型畫正確,修 改完美後將畫紙蒙在上面覆描。
(二)鉤線: 鉤線有兩種方法,一種稱為鉤勒法,就是先用淡 墨鉤出輪廓線,著色後再用重墨或重顏色把主要線條重 復鉤勒一次,這種方法不怕著色時把原來的線條遮蓋, 畫起來較方便另一種稱為鉤填法,就是用濃淡墨色把 線條鉤好的輪廓裡面,不可將顏色蓋住墨線,這種方法 鉤出來的線條流暢,但填色較費工夫。
(三)分染底色: 為了表現面部和衣褶的凹凸起伏變化,在暗 處先分染一次重色,面部可以用赭色分染,方法是珠一 只筆蘸赭石,一隻筆蘸清水,先用顏色筆局部染色,即 用清水筆推開仕女的面頰可先用洋紅分染。
(四)著色: 傳統仕女的著色法近似京劇人物的化裝,稱為三 白法,即額鼻和下顎三部分暈白粉眼眶和面頰用色比 較誇張,多用洋紅朱膘藤黃,調少許白粉男子的臉用 赭石朱膘和藤黃,加少許白粉。
(五)罩色: 在渲染和著色之後,為了使色調統一或補救某些 不協調的部份,如臉部常用淡赭石平塗一或兩遍。
(六)提色: 在最後完成之前對重點部份再作加工,如眼睛口 角或鼻等,使其更為突出畫仕女面部在三白的部份再 加白粉,有時可從紙的背後托染白粉,以加強面部的粉 的粉白效果, 一般常用於工筆重彩人物畫的染色法有:罩(平塗色) 窄染(窄小范圍的分染)寬染接染疊染掏染(染背景底色而預 留出前面人物)染(染兒童或婦女面頰,著色時旋轉用筆,使 顏色逐漸變淡變無,又不留筆痕)。

3、寫意畫法
五代石恪的「二祖調心圖」即以狂草的筆意,畫出深具禪 意的作品,到了南宋的畫家梁楷發展減筆人物畫,開拓新風氣 ,而且創造了大筆潑墨法,成為寫意人物畫的代表性畫家,其 作品「潑墨仙人圖」、「李太白行吟圖」等皆運用豪放而簡潔 的筆墨,生動的表現出人物的神韻。近代自揚州八怪以來,也 有不少擅長水墨寫意人物畫的畫家,逐漸形成中國人物畫的一 個主要潮流。
畫寫意人物宜選用生紙,通常先以炭筆在畫紙上輕輕鉤畫 輪廓(如已熟練,則不必用炭筆鉤輪廓),然後蘸墨先畫主要 的線,塗上大的墨色面逐漸加重,再畫次要的線與色面,盡量 避免用瑣碎的筆墨,以免破壞整體統一。
在生紙上作畫,一互失敗了就很難修改,故用筆用墨時, 必須考慮整體的調和該強調的地方(如眼睛)必須畫得傳神。 用墨畫後,再上產色,著色燎應慎重,依據人物的結構、明暗 的關系來表達彩色,才能增加色彩的變化,活生生地反映人物 的精神和表情。

『肆』 如何畫中國地圖

一、首先,就是畫出中國地圖的輪廓。輪廓的褶皺比較多,大家可找一個地圖看著畫。這樣可以保證輪廓的准確性。

按照地圖的一般分類方法,中國地圖分為政區地圖、地形圖、自然地理地圖、人文地理地圖、衛星影像地圖等類型。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對中國地圖的圖面范圍、國界線、重要島嶼的繪制等有著嚴格的規定。不僅是正式出版的地圖作品,普通網民製作和傳播的中國地圖也應該嚴格遵循這些規定,以保持中國疆域領土的完整性。

(4)大中國怎麼畫畫擴展閱讀

中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先秦時期的華夏族在中原地區繁衍生息,到了漢代通過文化交融使漢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國主體民族的基礎。後又通過與周邊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斷攀升,宋代中國人口突破一億,清朝時期人口突破四億,到2005年中國人口已突破十三億。

中國文化淵遠流長、博大精深、絢爛多彩,是東亞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國,在世界文化體系內佔有重要地位,由於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差異,人文、經濟方面也各有特點。

『伍』 中國傳統的畫怎麼畫八開紙,不用寫字

先設計出大框,每一部分所佔的比例,先素描,修改。
八開素描紙,是長37厘米,寬道26厘米。相當於兩本「讀者」雜志那麼大,(普通雜志每本16開,兩本拼接在一起,就是8開)。素描紙是用來畫素描練習的紙。指潔白、厚凈、有紙紋的紙。鉛筆畫紙不宜紙紋太粗,炭筆畫紙表面不能太光滑,而鋼筆畫紙紙卻要較光滑的紙面,還要有一定的吸水性。

『陸』 中國畫怎麼畫

一、寫意

1、寫意俗稱為「粗筆」,與「工筆」對稱,為中國畫技法名,屬於簡略一類的畫法,一般要求通過簡練概括的筆墨,著重描繪物象的意態神韻故名,比如南宋梁楷、法常,明代陳淳、徐渭,清初朱耷等,都擅長此法。

2、清代惲壽平言:「宋人謂能到古人不用心處,又曰寫意畫。兩語最微,而又最能誤人,不知如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處;不知如何用意,乃為寫意。」宋代韓拙說:「用筆有簡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細者。」前者乃指「寫意」。

國畫技法有哪些

3、據傳唐代的時候,玄宗就命令畫家李思訓和吳道子,一起在大同殿描繪嘉陵江的山水,李思訓是擅長工筆重彩的,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完成這幅壁畫,吳道子就在一天之內就畫成3萬余里的嘉陵山水,這可以想像,他不可能用工筆重彩的技法來畫,一定是比較粗放和簡練的。

4、這說明那時的繪畫已經有了工筆與寫意的區別,而到了宋代,蘇軾提出「士人畫」,主張畫畫「不求形似」,而應寫情寄意,以表達作者主觀的思想感情,他留下的繪畫作品只有1幅《枯木圖》,畫1株枯樹、1塊頑石,石後露出1-2枝竹子,樹下幾根細草。
5、這幅畫抒發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思想感情,但大書法家卻給以極高的評價,說道枝幹「虯屈無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到了元代以後,筆法簡練、造型生動、酣暢淋漓、講究意趣的寫意畫大盛。

6、所以寫意畫就同遵守傳統、恪守法則的工筆畫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兩大派,長時間的在畫壇上爭相輝映,代代相傳下

二、鉤勒

1、鉤勒為中國畫技法名,是用筆順勢稱「鉤」,逆勢稱「勒」;也有以單筆為「鉤」,復筆為「勒」(使用於山水畫中為「復」);以及稱左為「鉤」,右為」勒」的。通常指用線條鉤描物象輪廓,不分順、逆、單、復,稱為「雙鉤」。

2、鉤勒後大部分填著彩色,在技法上與「沒骨」、「點簇」相對,通常使用精密工細的花鳥畫,鉤勒要求有筆力,清代原濟《大滌子題畫詩跋》:「悟後運神草稿,鉤勒篆隸相似

三、雙鉤

雙鉤為中國畫技法名,是用線條鉤描物象的輪廓,通稱「鉤勒」,因基本上是用左右或上下兩筆鉤描合攏,故亦稱為「雙鉤」,大部分用於工筆花鳥畫,又舊時摹搨法書,沿字的筆跡兩邊用細勁的墨線鉤出輪廓,也稱為「雙鉤」;而雙鉤後填墨的稱為「雙鉤廓填」。

『柒』 如何繪畫中國輪廓地圖方法

第一步:從我國最北端「一筆三彎」繪到我國最東點,主要是針對版面,可控制中國地圖的高度和最東,同時該線也決定了中國地圖的大小。當然,不管先畫那一處,第一筆都決定著整個中國地圖的大小。

(7)大中國怎麼畫畫擴展閱讀:

地圖分類

按區域范圍分:世界圖、半球圖、大洲圖、大洋圖、大海圖、國家(地區)圖、省區圖、市縣圖等。

按專題學科分:自然地圖、人口圖、經濟圖、政治圖、文化圖、歷史圖。

按應用分:參考圖、教學圖、地形圖、航空圖、海圖、海岸圖、天文圖、交通圖、旅遊圖等。

按使用形式分:掛圖、桌面圖、地圖集(冊)、野外用圖等。

按表現形式分:縮微地圖、數字地圖、電子地圖、影像地圖等。

按印刷開本分:16開、8開、4開,對開,全張、兩全張、三全張、四全張,九全張。

按地圖分類:地圖集,電子地圖,三維地圖,衛星地圖,影像地圖等。

『捌』 如何在紙上繪畫中國地圖

用投影機投射到紙上,或者那你用的的紙張去圖文噴繪的地方問問可不可以輕輕的列印個輪廓

『玖』 中國國畫的中國畫技法

主要有構思、構圖、用筆、用墨、設色、收拾等方面,其中用筆用墨為最基本的技法。
構思——又叫立意,即作畫之前的形象思維過程。
構圖——即六法中的「經營位置」,又叫置陳布勢等。亦即畫面各種物象的位置、比例、墨色等的安排。
用筆——即六法中的「骨法用筆」,有線描、勾勒、皴、擦、點染,筆用中鋒、逆鋒、藏鋒、露鋒、拖筆、 破點等。
用墨——經歷代畫家發展有:焦、濃、重、淡、清、退、埃、宿等各種墨色,運用時須各得其所。又有潑 墨、破墨(即濃淡相生)等具體技法。
設色——白描:不設色,全用線條表現,或僅以淡墨、淡水色稍加渲染。重彩:一般指工筆重彩、勾勒填色、大青綠等。淡彩:以墨色為主調,敷以淡彩色。沒骨:純用色彩畫,並不勾線。(純用墨點染,不溝勒的亦叫沒骨。)
收拾——畫成以後再作整體收拾,使全畫最後達到氣韻生動的境界。
筆墨:
中國畫表現形象的基本手段。張彥遠說:「夫象物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石濤說:「夫畫者,形天地萬物者也,舍筆墨其何以形之哉。」我國歷代畫家在長期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筆墨技法和創造技巧。
設色:
即六法中的「隨類賦彩」。不同的色彩賦不同的感情,畫家往往用色彩來表達他的感情。中國畫常用的顏色有墨、藤黃、石黃、土黃、胭脂、洋紅、硃砂、朱膘、赭石、花青、石青(可分頭青、二青、三青等三種)、石綠(也分頭綠、二綠、三綠等三種),白粉等。但基本顏色只有紅、黃、藍三種,即洋紅、藤黃和花青。把上面的顏色加以配合,可以調出許多種顏色來。
墨彩:
工筆花鳥畫中配彩法的一種。即對形象勾線或不勾線,完全用墨的濃淡來表現的叫墨彩。墨彩以淡雅為佳,因它用濃墨的面積不宜過大、過多,因為重墨多易使畫面產生沉濁之感,但亦不能淡而失神,要使濃淡相宜,才具有清新神韻的效果。
淡彩:
工筆花鳥畫中配彩法的一種。即先墨彩的方法把對象畫到八九分,然後用淡薄的色彩稍作渲染的叫淡彩。淡彩要做到色不礙墨、墨不離色,既能融合一體,又能顯示墨的韻味,才能產生一種淡雅、樸素的效果。
粉彩:
工筆花鳥畫中配彩法的一種。在表現方法上多用於勾染和沒骨。在顏色運用上以植物顏色和白粉為主,以水彩和淡薄的礦物質色為輔。粉彩勾線切忌用一色的濃墨,而要施淡墨為主。因為墨絲過濃和粉彩相並,則容易顯得枯僵,缺乏妍麗。調粉的色彩不宜過厚,但也不能太淡薄,過淡則無神,要做到薄中見厚。粉彩用粉是重要關鍵。粉和色要用到暈化自然,不露粉痕,不顯料氣,干凈滋潤,才能發揮粉彩鮮明嬌麗的特點。
重彩:
工筆花鳥畫中配彩法的一種。重彩勾勒勾染的方法,並以服務態度和物質色為主,因用色比較厚重,所以色感較富麗帶有裝飾性稱為重彩。重彩渲染要作到薄中見厚,厚中生津,染不露痕,深淺自然。切忌臟、花、斑、枯、火、膩等。這些毛病多出於順序不對,用筆不輕順,用色過厚或厚薄不勻。清王石谷自謂「學習青綠三十年,方得青綠之法」這雖然有些誇張,但其經驗說明了渲染設色並非易事。
中國國畫 - 筆墨表現形式 有白描、工筆、寫其細部,整個畫面純用墨色。有的再加淡墨渲染。 白描——用細線勾畫出物象輪廓及其細部,整個畫面純用墨色。有的再加淡墨渲染。
工筆——勾勒細膩精巧的叫工筆,工即工整工細之意,敷色也層也渲染,顯得渾厚濃重。
寫意——只寫物象的大意,用筆簡練流暢,筆墨自然,不用色的寫意畫,又稱「水墨畫」。
勾勒著色——亦稱「單線平塗」。它用筆先勾出物象邊線,中間用墨或用色平塗。
粗細相間——亦稱「兼工帶寫」。它比工筆要粗,比寫意要工。
粗中有細——如花草畫得粗,但繞花飛動的小蟲、蝴蝶、或蜻蜓等則畫得很細。
沒骨法——一般不用墨線勾輪廓。
潑墨法——是沒骨法的擴展,用大塊墨色,再運用自然形成的濃淡,加上較細的筆道,有的地方還露出飛白,這樣才見精神。
界畫——一部或大部分用直尺畫墨線組成的畫,主要表現庄嚴雄韋的建築物,如宮殿、廟宇、樓閣、亭台、水榭等,以及整齊精緻的傢具陳設等。
線描:
中國民族繪畫的主要造型手段。是構成中國畫民族風格的一個要素。線描是運用線的輕重、濃淡、粗細、方圓、轉折、頓挫、虛實、長短、干濕、剛柔、疾徐等不同的筆法來表現物象的體積、形態、質感、量感和運動感的一種方法。它不著顏色,有時可有一些淡墨來略加渲染,具有獨特的表現形式和造型規律,並富有韻味。用線的變化,要與造型的形式美緊密相連。其線或剛健、或婀娜、或輕靈、或凝重,由於用筆多變遂產生極為豐富的感覺。中國畫用線造型的歷史悠久,通過歷代畫家的長期實踐和不斷地創造,積累了大量的極為豐富的線描技法經驗,僅畫人物衣褶的描法就有「十八描」。用線描來造型的特點是清晰、簡練、富有裝飾性,可以完美地刻劃各種現象,表現出千變萬化的各種物象的新的生命。
白描:
中國畫中完全用線條來表現物象的稱「白描」。白描有單勾和復勾兩種。用線一次成的單勾。單勾有用一色墨勾成的,也有根據不同對象用濃淡兩種墨勾成的,例如花用淡墨勾,葉用濃墨勾。復勾是先用淡墨全部勾好,然後根據表面具體情況決定復勾一部分或全部。復勾的線不能依原路的線刻板地重疊地勾一道。復勾的目的,是加重質感和濃淡的變化,使物象顯得更有神彩。復勾的線必須流暢自然,更防止受原線路的約束,否則復勾的線很易呆板。物象的形、神、光、色、體積、質感等關系就靠線條來表現,從某咱意義上說來,它比別的畫法更不易掌握。白描要特別注意「樸素簡潔」、「概括明確」的特點。在構圖上的取捨力求單純,對虛實、疏密要偏重於對比較強烈的安排,層次要分明,在線的處理上要帶有裝飾性、旋律性,防止碎亂、呆板、鬆散等毛病。
沒骨:
國畫表現技法之一。就是不勾輪廓線,而完全用墨或色渲染成的叫沒骨。沒骨畫法有渲染、點染兩種。沒骨渲染:對形象不用線勾輪廓,用層染或混染,以墨或色把形象渲染而成的叫沒骨渲染。渲染時要注意清潔和用水的分量,在前後形體重疊處的明暗,不要模糊不清,可以空出一絲水路,沒骨渲染重鮮嫩,畫幅宜小。沒骨點染:先在筆上調好墨或色的濃淡,然後以一筆或幾筆點出形象的各個局部而完成之。沒骨點染有粗細之分,細致的在工筆花鳥中常用來表現草蟲、小花、小草和枝梗等。較粗的則是兼工帶與的主要表現方法。明呂紀常和工筆翎毛結合運用,造型生動。齊白石常用點染和工筆草蟲結合表現,也雖開生面。
皴法:
國畫表現技法之一。早期山水畫的主要表現手法,是以線條勾勒輪廓,然後敷色。隨著繪畫的發展,為了表現山石樹木的脈絡紋路和(凸凹),因地質的結構不同,表現在山嶽的外形上也各不相同。皴法的種類很多,一般有(1)披麻皴、(2)亂麻皴、(3)芝麻皴、)雨點皴(雨雪皴)、(8)彈渦皴、(9)荷葉皴、(10)礬頭皴、(11)骷髏皴、(12)鬼皮皴、(13)解索皴、(14)、亂柴皴、(15)牛毛皴、(16)馬牙皴、(17)斫 皴、(18)點錯皴;(19)豆瓣皴、(20)刺梨皴(豆瓣皴之變)、(21)破網皴、(22)折帶皴、(23)泥里撥釘皴、(24)拖泥帶水皴、(25)金碧皴、(26)沒骨皴、(27)直擦皴、(28)橫擦皴等。
墨法:
古人說「墨即是色」,濃淡水墨可代替各種色彩。用墨要有濃淡干濕,只干不濕太瘠枯,只濕不幹太臃腫,濃淡干濕結合起來,變化多,生動而有氣韻。用墨之法:一般有焦墨、積墨、破墨、擂墨等。焦墨是一種磨得極濃的墨,用焦墨的旁邊須有濃淡墨為之暈渾,否則焦墨孤立,難見筆意。積墨:用濃墨和淡墨連敷幾次,有一種深厚的味道。破墨:先用淡墨上紙,趁濕用濕墨加上,化出奇紗的韻味。擰在紙上捺轉,略似魚鱗,由濃漸淡,
參差不齊,謂之擂墨。所以用墨和用筆不分不開的。
抽象:「中國流藝術運動」是朱明所創導一種最前沿的、具有中國文化藝術元素的、高藝術層次的中國「後國畫」藝術,即:「中國流藝術」。這種「中國流藝術」,主要指主攻與弘揚中國草書書法,草書書法入畫,特別是草書入抽象國畫的當代先進的、綜合新繪畫藝術。
用筆六要
國畫表現技法之一。一要自然有力,切忌呆滯。二要變化而有聯系,要將粗、細、濃、淡、長、短、橫、直、干、濕、輕、重根據物象參差需用,既有變化,還要互相聯系。三要蒼老而滋潤,蒼老就顯出含蓄的筆力,用筆光滑就顯得雅嫩,過於蒼老亦易枯燥,故須在蒼老中滋潤,也就是干濕並用。四要松靈而凝煉,松靈比自然更進一步,要活潑輕松有生趣,切忌油滑、輕浮,輕松之中要有重厚,凝練是一筆畫去到盡端有回鋒。五要剛柔相濟,即在輕柔中有骨力。所謂「線棉裹鐵」才能穩厚,剛健的鋒中要參以巧運,「扛鼎中有嫵媚。」故一筆中要能剛健婀娜兼有之。六要巧拙互用,用筆朴質顯得老實,故要在巧筆中夾幾筆拙,在拙筆中夾幾筆巧,應巧拙互用,方為得法。
名作鑒賞
</strong>
《游春圖》</p> 《</p></p>《五牛圖》唐代畫家韓滉 作。畫五牛於一長橫幅上。五牛的體態神情,無一雷同,各牛的姿勢真切生動,筆墨簡勁,色調自然,畫出一種朴實的田家風味。《唐朝名畫錄》評他「能畫田家風俗、人物、水牛,曲盡其妙。」 《簪花仕女圖》</p>《簪花仕女圖》唐代畫家周昉作。用筆朴實。氣韻古雅。畫面描繪仕女們的閑適生活。她們華麗奢艷在庭院中遊玩,動作悠閑、拈花、拍蝶、戲犬、賞鶴、徐行、懶坐、無所事事,侍女們持扇相從。其賦色技巧,層次明晰,面部的暈色,衣著的裝飾,都極盡工巧之能事。輕紗的透亮松軟,皮膚的潤潤光澤,都畫得肖似,表現出作者具有高度的藝術技巧和概括能力。
《游春圖》

閱讀全文

與大中國怎麼畫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62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72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52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88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4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1002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22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34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814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26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8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5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28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8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9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9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9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44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74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