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有哪些城市叫沈陽

中國有哪些城市叫沈陽

發布時間:2022-09-24 23:49:56

❶ 沈陽地名有哪些

彩電塔,棋盤山,馬路灣,三好街,西塔,鳥島,南湖,科學宮,三檯子

❷ 沈陽都包括哪裡

【沈陽概況】

地理資源
沈陽位於中國東北地區的南部,遼寧省的中部,在東經122度25分9秒—123度48分24秒、北緯41度11分51秒—43度2分13秒之間。東西長115公里,南北長205公里。沈陽市國土總面積為12980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185平方公里。沈陽地區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平均海拔50米左右,山地丘陵集中在東北、東南部,屬遼東丘陵的延伸部分。西部是遼河、渾河沖積平原,地勢由東向西緩緩傾斜。全市最高海拔高度為447.2米,在法庫縣境內;最低海拔高度為5.3米,在遼中縣於家房鎮。
沈陽地處東北地區的南部,遼寧省的中心。她背倚長白山麓,面向渤海之濱,是遼東半島的腹地。在以沈陽為中心的150公里的半徑內,有中國著名的鋼都鞍山、煤都撫順、煤鐵之城本溪、煤電之城阜新、石油之城盤錦、輕紡之城丹東、化纖之城遼陽和糧食煤炭基地鐵嶺,這些資源豐富、實力雄厚的遼寧中部工業城市形成了世界上罕見的城市群。溝通世界各大港口的大連港,正在開發的營口新港和錦州港,距沈陽也不超過400公里。

氣候特徵
沈陽屬於北溫帶受季風影響的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全年氣溫、降水分布由南向東北和由東南向西北方向遞減。一年四季分明,1999年極端最高氣溫達35.2℃,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24.9℃。各縣區1999年平均氣溫在7.8-9.0℃之間,康平縣最低,東陵區最高。全年平均8.6℃,比1998年低0.63℃。沈陽的冬季漫長;春季回暖快,日照充足;夏季熱而多雨,空氣濕潤,秋季短促,天高雲談,涼爽宜人。近年由於世界性氣候的變化,沈陽平均氣溫亦有上升。對於旅遊者來說,每年4月至10月是黃金季節。在沈陽居住或外地來沈旅遊者,穿著通常是冬棉夏單,在春秋兩季可穿毛線衣、羊毛衫,夏季著單衣即可。
市轄九區一市三縣:有和平、瀋河、大東、皇姑、鐵西5個城區;東陵、於洪、蘇家屯、新城子4個郊區;新民1個縣級市和遼中、康平、法庫3個縣。全市總面積近1.3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495平方公里。沈陽是多民族的聚居地,除漢族外,還有滿、朝鮮、回、錫伯、蒙古等32個少數民族生活在這里。1998年末,全市人口總數674.9萬人,其中市區480萬人。沈陽地區以平原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東南部,遼河、渾河、秀水河等流經境內。這里屬溫帶半濕潤的大陸性氣候,受季風影響,降水集中,溫差較大,四季分明。

歷史淵源
沈陽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因地處渾河(古稱瀋水)之北而得名。據對新樂遺址考證,早在72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戰國時期,這里屬燕國遼東郡境內;西漢年間,在此設立侯城、高顯、遼陽、望平等郡;遼金時代設置瀋州;元朝改稱沈陽路;明朝設置沈陽衛。沈陽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城」之稱。162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遷都於此,更名盛京。1636年,皇太極在此改國號為「清」,建立清王朝。1644年,清軍入關定都北京後,以盛京為陪都。清初皇宮所在地——沈陽故宮,是中國僅存的兩個完整皇宮建築群之一。1657年設奉天府。抗日戰爭勝利後,復稱沈陽市。

經濟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沈陽作為重工業基地,為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八五」以來,沈陽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取得了更加令人矚目的成就。1998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41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增加65億元、410億元、466億元,比上年增長11.8%、11%和9.8%。完成地區性財政收入55.81億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8.85%;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4931.6元,比上年增長4.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892元,比上年增長20.6%。目前,沈陽經濟出現了4個明顯變化:一是經濟結構得到優化。農村經濟總量、民營經濟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改變了沈陽單一的重工業結構。二是經濟質量明顯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263億元,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取得良好效果。三是外向型經濟快速發展。固定資產投資的1/3、技術改造投入的2/3、出口創匯的45%,均來自外商投資企業。四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加快改革和脫困步伐。全市完成工業總值1310億元,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轉換機制、利用外資嫁接改造正朝著好的方向邁進。1998年末,世界銀行評選出41座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中國的北京、上海和沈陽位列其中。

發展優勢
經過長期積累和發展,沈陽這個老工業基地和東北區域中心城市,形成了不可多得的三大優勢。一是地理和區位優勢。溝通世界各大港口的大連港、正在開發建設的營口新港和錦州港,距沈陽均不過400公里,決定了沈陽在環渤海經濟圈中的重要地位;在以沈陽為中心、半徑150公里的范圍內,集中了以基礎工業和加工工業為主的8大城市,構成了資源豐富、結構互補性強、技術關聯度高、馳名世界的遼寧中部工業城市群;沈陽有東北地區最大的民用航空港、最大的鐵路樞紐和全國最高等級的公路網路,是東北地區不可替代的交通樞紐;作為區域性中心大市場,沈陽對周邊城市乃至全國具有較強的吸納力、輻射力和帶動力。優越的地理位置,完備的鐵路、公路網路及眾多的國家級和區域性市場,使沈陽成為人流、物流和資金流的集散地,並正逐步成為區域性的商貿、科技、交通、旅遊、信息和金融中心。二是存量和規模優勢。沈陽擁有雄厚的資產存量,形成了較大的城市規模。目前,擁有的資產存量已達到1000億元。據國家統計局認定,沈陽的城市綜合實力居全國第5位。作為工業大市,沈陽不僅形成了門類齊全、成配套能力強、技術水平較高的工業體系,而且有一批在全國舉足輕重的大企業,如東北輸變電集團、東葯集團、機床集團和沈陽化工股份公司等都是國家重點扶持的企業。巨大的資產存量、較完整的工業門類和城市規模是沈陽振興的基礎條件。三是科技和人才優勢。沈陽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數量較多、層次較高,人才濟濟,實力雄厚,並初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自動化、生物技術、新材料、節能與環保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群體,涌現出和光集團、東軟集團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和人才優勢為沈陽的振興提供了關鍵性條件。

發展目標
從這些基本市情出發,沈陽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放眼21世紀,對城市發展精心構劃,提出了「一三五」(一年起好步、三年樹形象、五年上台階)的發展目標。即,1998年,實現經濟適度快速增長,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和產業結構,加快科技進步,塑造中心城市功能,大力改善人民生活,為下一步的發展奠定牢固基礎;經過三年的努力,到2000年,全面實現「九五」計劃,市場經濟體制框架基本形成,與國際經濟和高新技術接軌的程度明顯提高,經濟結構的適應性進一步增強,各項社會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10%,財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長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增長率分別達到10%和15%。在關系沈陽振興的主要方面樹立起嶄新的形象,農業樹立新形象,以產業化和現代化為目標,加快推進「一帶四區」建設,糧食總產量保持在325萬噸左右,進一步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綜合水平。工業樹新形象,以國有企業三年改革與脫困為目標,優勢行業、骨幹企業基本形成,產值、利潤佔全市的60%以上;現代企業制度基本建立,覆蓋面達到80%;科技含量進一步增加,高新技術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5%;絕大多數國有大中型企業基本走出困境,虧損面控制在15%以下。第三產業樹立新形象,以拓展城市功能、完善區域中心為目標,調整結構,擴大規模,使其增加值在全市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到51%,區域性的商貿、金融、旅遊和信息中心等得到進一步確立。城市建設樹立新形象,以提高城市的現代化、國際化程度為目標,實行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水平管理,使中心城市的功能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城鄉文明風貌樹立新形象,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城市文明程度為目標,形成有利於改革、發展、穩定的精神力量、輿論氛圍、道德規范和法制環境,跨入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和衛生城市的行列,成為環境優美、管理有序、服務優良、文化繁榮和風氣良好的全國文明城市。黨政機關和幹部隊伍建設樹立新形象,以廉潔、高效、精幹為目標,全面加強黨政機關建設,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高幹部隊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政治素質、業務素質,使其在全市兩個文明建設中展現出較高的組織領導水平和良好的人民公僕形象,到20002年,實現全市經濟實力、科學技術、城鄉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都上一個大的台階。在這個基礎上,再繼續向建設現代化、國際化中心城市的目標邁進。

發展戰略
1999年是實現沈陽「一三五」發展目標的關鍵年,市委、市政府決定抓好八項工作:一是堅持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努力保持全市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二是堅持以改革總纜全局,加快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步伐。三是堅持「一開四促」(以開放促改革、促改組、促改造、促發展)方針,更加突出地抓好對外開放。四是堅持科教興市戰略,大力推進科技第一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才智力開發。五是堅持城市建設與管理並重,進一步拓展中心城市功能。六是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思想,為改革和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七是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八是堅持以領導班子建設為重點,進一步提高領導水平。著力在十個方面取得重大進展:(1)「一帶四區」規劃建設的園區和市場初具形象,形成完整的貿工農相結合、種養加一條龍的農業產業化體系。(2)培育和發展一大批名牌產品,提高設備成套和產品配套水平。(3)突出抓好10個大型市場的建設工作,加快發展信息業、旅遊業和房地產二級市場,爭取更多的國內外金融企業來沈陽設立分支機構。(4)重點企業集團加快資產重組和低成本擴張,實現與國際優良企業特別是世界500強企業的對接。(5)鼓勵民營經濟以多種形式參與國有企業的改組和改制。(6)推進與國際跨國公司的合資合作,主導產品合資合作面達到70%;積極引導外資重點投向農業、國有企業、高新技術產業、大型基礎設施和國家逐步放寬限制的一些服務領域。確保實際利用外資10億美元,出口創匯7.35億美元。(7)推進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搞好科技與經濟對接的組織協調工作,推進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與企業的聯合,優化配置教育資源。(8)加快實施50個重點建設項目,搞好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9)大力實施再就業工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10)辦好精神文明建設10件實事,提高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總體水平,實現首批進入全國文明城市。
憧憬未來
沈陽,曾擁有歷史文化名城的燦爛和悠久,也曾擁有中國工業重鎮的輝煌和驕傲。今天,改革開放的旗幟為前進中的沈陽增添了更加絢麗的色彩,現代化大都市的美好前景正激勵670萬人民奮發進取,走向世界,開拓未來!

❸ 遼寧一共有多少個城市

遼寧省共有14個地級市:沈陽、大連、鞍山、撫順、本溪、丹東,錦州,營口,阜新、遼陽,鐵嶺,朝陽,盤錦,葫蘆島。其中沈陽市和大連市為副省級城市。遼寧,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簡稱「遼」,遼寧省南臨黃海、渤海,東與朝鮮一江之隔,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是東北地區唯一的既沿海又沿邊、中國最北端的沿海省份,也是東北地區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門戶。

1、沈陽,簡稱「沈」,別稱盛京、奉天,是遼寧省省會、副省級市、沈陽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和科技創新中心,全市下轄10區、2縣,代管1縣級市,面積1.29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9.1萬人,城鎮化率80.55%,是環渤海以及東北唯一的特大城市。

2、大連,別稱濱城,舊名達里尼、青泥窪,是遼寧省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位於遼寧省遼東半島南端,地處黃渤海之濱,背依中國東北腹地,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是中國東部沿海重要的經濟、貿易、港口、工業、旅遊城市。

3、鞍山,簡稱鞍,遼寧省省轄市,是遼寧省第三大城市,我國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遼中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國務院批準的具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沈陽經濟區副中心城市,因市區南部一座形似馬鞍的山峰而得名。

4、撫順市為遼寧省下轄地級市,是遼寧省重要的工業基地,沈陽經濟區副中心城市 。位於遼寧省東部,東與吉林省接壤,西距省會沈陽市45公里,北與鐵嶺毗鄰,南與本溪相望。

5、本溪,遼寧省地級市,是遼寧省東部的中心城市,是以鋼鐵、化學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城市。國務院批準的十三個具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之一,遼寧中部城市群中心城市,沈陽經濟區副中心城市。

6、丹東,遼寧省地級市,地處遼寧省東南部,東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新義州市隔江相望,南臨黃海,西界鞍山,西南與大連市毗鄰,北與本溪市接壤。

7、錦州市位於遼寧省的西南部、「遼西走廊」東部,是連接華北和東北兩大區域的交通樞紐,錦州市是遼寧省重要的科技、教育、文化、醫療、物流中心,是環渤海經濟區重要的沿海開放城市、遼寧省西部區域性中心城市、遼寧沿海第二大城市、遼寧省區域物流中心城市,已被納入遼寧沿海經濟帶國家戰略。

8、營口地處遼東半島中樞,渤海東岸,大遼河入海口處。是中國東北近代史上第一個對外開埠的口岸,是大龍郵票的誕生地和發行地之一,是中國紅十字運動的發源地,也是中國民族金融業的起興之地,曾是東北的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宗教文化傳播中心及各種物資的集散地。

9、阜新,是遼寧省轄地級市,位於遼寧省西部的低山丘陵區,是遼寧省西北部地區的中心城市 ,為沈陽經濟區重要城市之一。

10、遼陽古稱襄平、遼東城,是遼寧省下轄的地級市,是以石化產業為主的現代工業城市,遼中南地區的中心城市之一。

11、鐵嶺市地處遼寧省北部,松遼平原中段,是遼寧省14個省轄地級市之一,沈陽經濟區副中心城市。鐵嶺市南與沈陽市、撫順市毗鄰,北與吉林省四平市相連,東與撫順市、吉林省遼源市接壤,西與沈陽市及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為鄰。

12、朝陽市別稱「龍城」。位於遼寧西部。遼寧省省轄市,東連遼寧中部工業城市群,南臨渤海之濱秦皇島市,西接京、津、冀經濟圈,北依內蒙古腹地,海陸兼備,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是東北地區進關的重要通道。

13、盤錦市是我國重要的石油、石化工業基地,遼寧沿海經濟帶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位於遼寧省中南部,遼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帶。

14、葫蘆島市是遼寧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原名錦西,地處遼寧省西南部,是環渤海最年輕的城市之一。

(3)中國有哪些城市叫沈陽擴展閱讀:

截至2016年底,遼寧省下設14個地級市、16個縣級市、25個縣(其中8個少數民族自治縣)、59個市轄區。

遼寧省為中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教育強省、農業強省 ,是中國工業門類較為齊全的省份,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沿海省份之一,也是中國近代開埠最早的省份之一 ,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新中國工業崛起的搖籃,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做出了貢獻 ,被譽為「共和國長子」。

❹ 沈陽在中國的哪個省

沈陽在中國的遼寧省。

遼寧省,簡稱「遼」,取遼河流域永遠安寧之意而得其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沈陽。沈陽,簡稱「沈」,別稱奉天、侯城、盛京,沈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素有「千年古都」之稱,是東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的中心。

(4)中國有哪些城市叫沈陽擴展閱讀

沈陽市主要景點

1、沈陽故宮

沈陽故宮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兩座宮殿建築群之一,現已辟為沈陽故宮博物院。

2、昭陵

昭陵是滿清第二代君主皇太極與孝端文皇後的陵墓,面積3.32公頃,北陵建於1643年,內有隆恩殿、寶城、寶頂、月牙城、大明樓、大碑樓、方城、隆恩門、大紅門、石牌坊等建築。

3、福陵

福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及其皇後葉赫那拉氏的陵基,佔地500餘公頃。東陵始建於1629年,1651年基本建成,後經順治、康熙、乾隆多次修建,形成了完整的陵基建築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沈陽

❺ 沈陽是哪裡的

沈陽,遼寧省省會,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中國七大區域中心城市之一,中國特大城市,東北地區最大的國際大都市,東北地區政治,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旅遊中心。同時也是我國最重要的重工業基地之一,被譽為共和國長子,素有「東方魯爾」的美譽。2010年4月,沈陽經濟區獲國務院批准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中國第八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標志著沈陽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沈陽位於環渤海經濟圈(我國第三大經濟圈)之內,是環渤海地區與東北地區的重要結合部。

❻ 沈陽市屬於哪個省的城市

沈陽市,簡稱「沈」,古稱奉天、盛京,是遼寧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沈陽都市圈核心城市,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和。全市共轄10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2個縣,總面積12948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585.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31.6萬人,城鎮人口673.6萬人,城鎮化率81%。

❼ 沈陽是哪個省

沈陽市,遼寧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沈陽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和。

沈陽地處中國東北地區、遼寧中部,位於東北亞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是東北亞的地理中心,中國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沈陽聯勤保障中心駐所,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通往關東地區的綜合交通樞紐,一帶一路向東北亞、東南亞延伸的重要節點。

沈陽是東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的中心。

(7)中國有哪些城市叫沈陽擴展閱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沈陽隸屬遼東郡望平縣。

兩漢時期,已有史書稱之為「候城」,隸屬漢遼東郡望平縣,為遼東郡中部都尉的治所,說明「候城」在西漢時期已經規模頗大。

三國時期,遼寧地區公孫度設置有平州,州下設有遼東郡、昌黎郡、玄菟郡、遼西郡、樂浪郡、帶方郡等,郡下置縣,沈陽屬於玄菟郡治所。高句麗時期,屬於遼東城。

❽ 沈陽在歷史上叫過幾個名字

瀋州、沈陽中衛、盛京、奉天。

公元前300年,燕國將領秦開率軍驅逐東胡,在此地築候城 (候,是斥候的候,為瞭望 之意)。顧名思義,「候城」即為瞭望之城,隸燕遼東郡襄平縣。此為沈陽建城史之初,距今已2300餘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沈陽隸屬遼東郡(遼陽)。

西漢時期,已有史書稱之為「候城」 ,隸屬漢遼東郡(遼陽),為遼東郡中部都尉的治所,說明「候城」在西漢時期已經規模頗大。唐代改稱「瀋州」。五代時期,遼太祖移民到此,修築土城,生產隨之發展。金代時期,金太祖攻佔瀋州,沿用「瀋州」之名。

元朝元貞三年(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瀋州為「沈陽路」,歸遼陽行省管轄。這里的「沈陽」是取瀋州和遼陽各一字而成,與「瀋水之陽」關系不大。 從此,「沈陽」這一名稱正式出現在史料上,距今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

明朝洪武十九年(1386年),明朝改稱「沈陽路」為「沈陽中衛」。天聰八年(1634年),清太宗皇太極尊沈陽為「天眷盛京」,故稱「盛京」。

順治十四年(1657年),以「奉天承運」之意在盛京城(今沈陽)設奉天府,沈陽又名「奉天」。中國清朝時期,全國只有在北京城設順天府,盛京城奉天府跟其並稱,可見規格之高。

民國十八年(1929年)2月5日,南京國民黨政府改奉天省省名為遼寧省;4月2日,改「奉天市」為「沈陽市」。

民國二十年(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並侵佔沈陽後,又將「沈陽市」改為「奉天市」。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東北光復,「奉天市」恢復「沈陽市」名稱。

(8)中國有哪些城市叫沈陽擴展閱讀

盛京是清朝(後金)在1625至1644年的首都,1644年-1912年的陪都。即今遼寧省沈陽市。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把都城從遼陽遷到沈陽中衛,並在沈陽著手修建皇宮。沈陽迎來了歷史性轉折,從一個軍事衛所,一躍成為盛京皇城,逐步發展為東北中心城市。

天聰八年(1634年)清太宗皇太極尊沈陽為「盛京」。順治元年(1644年)清朝遷都北京後,盛京為留都。順治十三年(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運」之意在盛京城設奉天府,故沈陽又名「奉天」。

奉天,是沈陽市舊稱。1625年,後金遷都盛京(今沈陽)。清兵大舉入關之後,建都北京,稱為京師(今北京)。1657年,以「奉天承運」之意在今沈陽設奉天府,自此奉天之名方開始正式出現,並一直沿用至民國的北洋政府時期。

1928年底,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服從於南京國民政府;並改奉天省為遼寧省,改奉天市為沈陽市。自1929年起,奉天重新改稱沈陽。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1932年3月,在日本的扶植下偽滿洲國成立,沈陽再次被更名為奉天,直至1945年抗戰全面勝利,重新使用沈陽作為市名,沿用至今。

❾ 沈陽是哪裡的

沈陽,簡稱「沈」,是遼寧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特大城市,[1]
中國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2]
和直屬中央軍委北部聯勤保障中心駐地,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
沈陽位於中國東北地區南部,地處東北亞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通往關東地區的綜合樞紐城市。全市下轄10個區、2縣,代管1縣級市,全市總面積逾12948平方公里,市區面積3495平方公里,2015年常住人口829.1萬人,戶籍人口730.4萬人,生產總值7280.5億元。
沈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是中國最重要的以裝備製造業為主的重工業基地,有著「共和國長子」和「東方魯爾」的美譽。先後獲得「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稱號。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有哪些城市叫沈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4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6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6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8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4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4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4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91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4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2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7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3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8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6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3